韩俊: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全文11496字)

    
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韩俊
2019-09-2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今天,我部正式公布了全国首批2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近年来,我们加强工作指导,引领行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尤其是农业生产托管发展迅猛。特别是2014年以来,各地农业生产托管的实践探索模式丰富,成果丰硕,很多经验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点。据统计,2018年我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3.84亿亩次,比上年增长50%;服务企业、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等多元化服务主体达37万个。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起步早,探索力度非常大,他们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服务标准,搭建信息平台,规范服务行为,推进了社会化服务的有序发展,成效非常显著,已成为山东省“三农”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山东省的经验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这也是我们把这次现场会选择在山东召开的重要原因。山西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探索建立整县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机制,出台一系列托管行业规范,直接服务小农户26万户。安徽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多元合作,激发了各类服务主体的市场活力。福建将茶叶、水果、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列入托管服务试点范围,为拓宽服务领域积累了经验。一些企业的模式探索也卓有成效。供销社系统全程托管服务规模已达1.78亿亩。中化集团着力打造的“M***P”模式,在全国25个省(区、市)建成128个技术服务中心、292个示范农场,为321万亩耕地提供全程服务。金正大集团着力打造的“金丰公社”模式,覆盖全国22个省(区、市),累计服务面积1125万亩。甘肃谷丰源农业科技公司推出的“技术集成+农事服务”模式,三年累计服务面积超过216万亩等等。这些探索为更好地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积累了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早在1983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来了,是“三农”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求不同,这项工作一直在往前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17年,***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三农”领域一项重大的决策部署。2018年,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总书记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指示,充分阐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不同角度对这项工作作出部署。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最近又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文件都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这些重要部署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大批涌现,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聚焦薄弱环节和服务普通农户为重点,积极培育主体,创新服务模式,推进资源整合,完善支持政策,强化行业指导和管理,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和集约化水平,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切实提高对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需要。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大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与我们党的“三农”理论政策一脉相承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要求。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三条无论如何都不能变。强调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绝不是固化和迷恋目前分散、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必须适应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变化,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充满持久的制度活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三个重要要求:一是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二是大力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三是大力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象地讲就像一只鸟,领头的是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干是亿万小农户,两翼翅膀一个是农业科技,一个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家家包地、户户务农,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本实现形式。这些年,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经营新形式,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托管等。从各地实践看,各种经营主体、各种经营形式,各有特色、各具优势,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环节都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不能只追求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农业规模经营决不仅意味着只是土地集中。单个要素投入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决定综合效益的高低和生产方式的先进程度。现代农业经营规模受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加工、农业服务体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户均耕地规模很小,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通过大规模集中土地,实现像新大陆国家那样的土地经营规模。最近,媒体集中报道一些规模经营主体出现经营困难,连续多年亏损,无法支付租金甚至跑路的现象,要引起重视。在引导耕地适度集中的同时,要通过引导农民走向联合与合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社会化服务,以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和扩大农业服务的规模,来弥补耕地规模的不足,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适度规模经营不仅仅只有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一种途径。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一种是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比如,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产业,每户还是两三亩地,没有土地流转和集中,但是通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个区域内实现了蔬菜产业的规模经营,这就是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土地没有发生流转的情况下,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将生产委托给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这些新型农业经营形式为外出务工、无力耕种又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提供了生产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通过打破一家一户承包地的界限,实行集中连片作业,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有利于机械作业;二是规避了土地租金风险,有利于解决耕地流转后的“非粮化”、“非农化”问题,这是托管最大的优势,如果地租达到1000元/亩,流转型粮食规模经营盈利困难;三是批量购买各种农资、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可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四是解放了大批从事田间耕作的劳动力,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刚才,黑龙江兰西县的同志发言时算了三笔账,很有说服力,小农户自种、流转种、托管种的亩均收益比较,托管比自种增加了180元收入,比流转种增加了270元收入。从各地实践看,农业生产托管这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近几年推广力度非常大,是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前提下,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坚持三个不变前提下,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大胆探索。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导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需要。我国小农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目前,我国有承包耕地农户数2.27亿户,户均耕地面积6.13亩。这些年来,我们推进土地流转,2018年,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只有1144万户,经营50亩以上的农户数只有414万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户占大多数这个情况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能忽视小农户,不能人为垒大户、造盆景,更不能把普通农户挤出去。农业政策的基本面必须照顾到大多数的普通农户,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培育各类农业服务组织,依托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秧苗统育统供等服务,为普通农户开展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把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实现小农户生产与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是引领小农户走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和大逻辑。***总书记在去年“两会”参加山东团审议时,提出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村产业兴旺有关系,与组织振兴也有关系,与农业全面升级等都有直接关系。要实现全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是农业转型升级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大任务,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除了“去库存”之外,其余五项都与社会化服务密切相关。各地实践和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表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力促进了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有效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的作业能力和分工分业的效率,能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有助于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质。比如,刚才福建同志讲到,在永春县水果无人机飞防作业效率是地面机械作业的5倍,是人工作业的30倍。据全国典型调查,使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后,农业的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