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上学年度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部署新学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教师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我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刚才,对全市在上一年高中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等单位的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现状,危中寻机,突破教育发展固有瓶颈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高中学校面对新高考新变化,克服疫情影响,认真扎实备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虽未实现我们弯道超车的目标,但我们也顶住了大幅下滑的压力,全市高考成绩与去年相比虽有波动,但依然跻身于全省先进行列。一是优秀生培养成效明显,高分人数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我市普通类考生本科上线持续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坚持正确办学思想、有效应对新高考变化的结果,是全市教育工作者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大家向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一)管理工作务实创新。各县市区、各高中学校积极创新管理举措,向管理要质量,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不等不靠,立即着手开展线上教学,表现出了闻令而行、迎难而上的战斗精神。各县市区教体局通过常态化的教学调度会、班子会商会,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学校教学提供服务和保障。各学校校长直接参与年级、备课组和班级管理,领导包学科,教师陪伴学生,实现全员全程育人。各县市区教体局全面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减轻了学校和师生负担,优化了办学环境。
(二)多元发展取得新突破。各学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普遍制定并实施了分层分类教学、专业特长培养、优生优培、奥赛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策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办学效果。学校科学确定强基计划、高校专项等优生培养目标,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为目标生确定导师团队,落实导师负责制,取得优异成绩。实施优生优育、专人盯防的名牌战略,有一位同学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等学校,通过合理分流,分类培养,春考、艺术类和体育类本科共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为薄弱的学校,通过实施多元发展战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注重特色发展,小语种教学较为出色,通过开办俄语、日语班,帮助许多学生圆了大学梦,树立了良好的标杆。
(三)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增强。各县市区、各高中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基本依托,强化师德管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请上来”“走下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并积极创设专业发展平台,引领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水平。近两年市教育局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业务局长、高中校长赴湖南长沙一中、雅礼中学、常德一中,河南南阳一中、太康一中、扶沟高中等名校考察学习,这些学校的管理和改革经验,对促进我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各县市区、学校把促进队伍专业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比如,还有不少学校认真组织教师撰写课后反思,开展教师成长、班级管理、备课组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发展论坛,为教师的业务成长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
(四)教研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统筹市域内教学教研力量,坚持常规教研常抓不懈,教研方式力求创新的工作基调,落实精准教研,精细指导,提高教研指导和服务水平。通过落实教研重心下移,优化指导策略,狠抓过程管理,开展了系列工作,教研呈现活动高密度、形式多样化、方式不断优化的特点。市教科院落实常态化过程管理,周期性举行各类研讨会,开展多轮次教学视导,系统开展质量评价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互联网+教学教研”活动,大力推进网络教研。疫情期间,通过网络直播课堂、网络教研会、网络区域教研活动等各种线上教研手段,聚合全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施智慧众筹,录制网络优质课数百节,组织全市高中统一网上考试,极大地降低了疫情给教学造成的不利影响。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分析形势,理性认识我市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实事求是地讲,202*年高考,我市在优生优培录取方面有一定的滑落,区、县、校际发展出现了新的不平衡,我市尖子生高分人数仍有差距,大面积录取结构也不尽合理。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深层次的。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危机意识,对高考改革研究不够。近年来,我市高考成绩稳居前列,以致于有的县市区、学校固步自封,小富即安,对新高考形势下区域间、校际间激烈的竞争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感,对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研究学习不到位,对高考命题改革缺乏前瞻性的对策和方法。有的公办学校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感受不到“后有追兵”的压力,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高考指导核心团队建设没有及时跟进,教研指导不精细,不精准,学科发展很不平衡,学科成绩和先进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学校对新高考嘴上重视,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校本教研缺乏引领,深度不够,效果不好,甚至流于形式。部分骨干教师进取心不强,没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新高考的研究中,只凭旧有经验、原有模式教学,影响了备考质效。
二是管理理念滞后,常规管理不细不实。无论是从市直层面还是从区县教体局层面上讲,针对不同的校情,都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有的也没有建立起激励性的奖惩机制,学校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激发、释放。有的学校校长及管理团队能力不足,“细节决定成败” 的意识不强,管理简单化、粗放化,只是一味分任务、压担子, 过程管理跟不上,部分实验班教师还兼教其他班级,分散了教师精力。
三是教学水平亟待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任重道远。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从实际情况看,对教师队伍重使用,轻培育,缺乏长效的培养培训机制。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缺乏学科带头人,致使校本教研缺乏引领,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建设仅停留在纸面上,弱科现象突出。
四是办学观念陈旧,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前瞻性。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考改革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学科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还不能适应新高考指导的要求、教学理念滞后于新高考改革。有的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还处于低层次,不能适应学生优质特色发展的需要。有些课堂仍然停留在知识、技能立意的阶段,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无从谈起,课堂效益偏低。部分实验班教师在知识建构、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和教学方法方面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致使目标生的弱科短板现象得不到解决。对学生选科缺乏科学的研究和引导,偏文学生过多,影响了本科录取率。部分学校将艺体生的培养完全推向校外辅导机构,教学管理和学习处于无序状态,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虽然市教科院加强了统一协调力度,但由于缺乏高水平的奥赛指导教师和选苗不准等原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1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