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经验交流总结材料合集20篇(全文36020字)

时代文明实践经验交流材料

目 录

“文明实践+”助推工作发展加速度……………………………3创新文明实践“八字工作法”……………………………………..6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样板”………………………….9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益探索………………………………………15发挥三器作用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助力乡村振兴..21
典型引领文明实践体系实现“全域化”…………………..24
“三个探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水平……………..29实施强基固本“六大工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片32围绕“实践+探索”着力探寻文明实践新模式…………36
“十个起来”助推文明实践“沉下去”党史学习“活起来”……………………………………………………………………….38
文明实践“三个阵地”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42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45
“三个四”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48“4563”工作法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路径….53

网格化链接“百+”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59
八大举措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62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涵建设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力量源泉…………………………………………………………….68抓实“六有”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走心……………73
“两个中心”融合发挥最大效力……………………………..76立足“三个着力”推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走心………………………………………………………………………………78

“文明实践+”助推工作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我县在全力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同时,着力做好结合的文章,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作用,助力工作发展加速度。
“文明实践+基层党建”,焕发基层党建新活力。坚持基层
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开展“一号文件”精神、扫黑除恶、民族团结等理论宣讲惠民服务,切实把党的方针政策讲到群众心坎中;在疫情防控中,开展“疫情防控党员先行”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积极投入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卫生防疫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勇挑抗疫重担暖心服务群众,宣传防疫知识的同时,劝阻延期或取消婚宴、寿宴等各类群众聚集性活动30余起,成为了抗疫疫线中的“一抹红”;在换届选举中,带头参与“守初心、担使命,强堡垒、争先锋,我为换届做贡献”主题党日暨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坚决拥护党的决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身作死、率先垂范,共同办好了换届这件政治大事。
“文明实践+脱贫攻坚,提升巩固脱贫成效。依托新时代文

明实践站这一重要思想阵地,紧扣“扶贫扶智”,让新时代文

明实践站变身“扶贫加油站”,大力宣传扶贫政策、讲述脱贫励志故事,培育脱贫先进典型,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新思想、新动力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积极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新风尚,2020年共表彰奖励“脱贫光荣户”18户,树立典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全县范围形成了见贤思齐、你追我赶、脱贫光荣的良好风气。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贫困户主动请缨参与防疫工作,许许多多的脱贫户主动投身于抗疫前线,积极协助各防控检测卡点工作人员开展防控工作。在“特殊党费”“爱心捐款”共战疫情活动中,464户建档立卡脱贫户捐款共计6.45万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脱贫不忘党恩、反哺社会抗疫情的精神。
“文明实践+生态环保”,助力生态环保示范县。紧紧围绕
县委“生态立县”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和培育生态环保志愿品牌服务队,努力做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各环保志愿服务队结合“人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环境大整治”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行动”“志愿服务助力环境卫生整治”“发起疫情防控总攻势,消除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努力践行生态优先理念,真正做到以文明实践“小切口”,做足生态环保“大文章”。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并

喜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荣誉称号。
    “文明实践+乡村治理”,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修改完善了《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方案》,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倡议中,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500余份、宣传册
9000册、宣传彩页10000余份,参与群众达一万余人。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创评活动,全县共评出“五星级文明户”1079户。同时,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通过开展关爱道德模范、慰问困难群众、歌咏比赛、网上寄语、中华经典诵读等“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切实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投身文明实践,促进邻里团结、村庄和谐,真正让乡村治理动起来、活起来。

创新文明实践“八字工作法”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八字工作法”,形成党建促实践、城市带乡村、骨干带群众的文明实践有效路径。
三级班子“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发挥区、乡镇、村
党组织班子的引领作用,牢牢掌握文明实践工作主动权、主导权。三级班子成员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文明实践”的要求,把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任务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三级班子成员下沉一级包保一个所(站、点),联系一个文明实践项目,带头参与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帮”。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党总支和各协会党支部,加强组织领导。全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448支,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的村和社区达100%。积极协调省、市两级资源下沉,参与共建的域外科研院所、机关单位、社会组织达163家。
    百姓需求“引”。开展“千名干部下村屯、万名党员进农户”活动,征集梳理出7大类100个群众性需求,有计划地提供服务。通过线上“云平台”、线下“菜单入户”方式,调度

资源满足群众合理化需求。
    基层能人“带”。通过群众推荐、实地调研,挖掘各类基层能人5000余名。中心举办16期培训班,培训骨干900余人。所、站举办培训350余场,能人队伍不断壮大。
    品牌项目“聚”。策划“理响边台”“五美服务乡村行”等区级项目169个,汇聚各行业“暖冬行动”“以案释法”等有影响力的项目280个,孵化“微光助学”“七彩小屋”等社会力量参与的优秀项目39个,培育“农民马拉松”“鲜花工作坊”等农民自发开展的项目15个。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健康守护”乡医培训、“爱心战疫”心理咨询等专项志愿服务项目
160个,参与人数达15.3万人次。
    政策资源“融”。摸清全区1790个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情况,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新型农业合作社、非公企业建立文明实践基地,形成1个中心、
17个所、316个站、566个点的四级联动体系。
    创新机制“推”。发挥区委常委会、文明实践中心联席会作用,形成中心主导、成员单位联动,协调统一、整体推进的格局。研发云平台,形成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团队接单、多元评单的机制。区财政每年列出专门预算500万元用于中心建设,出台《社会团体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支持和奖励办法》,形成保障激励机制。
基层群众“享”。围绕“看组织意志是否体现、看群众是

否唱主角、看影响面和参与度、看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看社

会成本和回报、看教化功能是否完全释放”建立评估指标,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标准。
    下一步,我区将注重提质增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坚持以党建促“实践”,抓牢“三级班子”,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力、引领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作为理论普及载体,培育基层骨干、建好志愿队伍;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强化示范引领,营造社会氛围。

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样板”

    2019年10月,我县荣列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当作一面崭新旗帜,以最强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打造全国试点的‘样板’”。经过探索推进,按着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全县6个镇1个开发区,共7个文明实践所、
193个村级文明实践站已全面建成,志愿者从最初的2万余人增加到近6万人,全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服务群众10万余人。文明实践工作已经成为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响应群众诉求的为民便民服务平台,成为组织群众、宣传教育群众、促进城乡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
一、注重顶层设计,抓好资源统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
成全县上下一盘棋
    县委高度重视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工程,按照中央、省、市指导意见,层层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认真抓好组织建设、阵地资源统筹整合、机制运行等工作,搭建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架构。
(一)明确思路建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坚

持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形成了围绕“学习贯彻***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条主线,依托“两会”组织,健全三级阵地,搭建五大平台,用活五小形式,实施十大项目,孵化百支团队,组织千人管理,带动万人参与的完善的工作体
系。

(二)健全组织强实力。我们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实践中
心主任、县长任志愿服务总队长的领导架构;创建了志愿服务联合会、文明实践促进中心、指挥中心、志愿服务培训孵化中心和志愿服务调度中心,由县领导副职挂帅,抽调文化、教体、科技、司法、卫生等责任部门精干人员,成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分中心,各级各部门将阵地、人力、项目等资源统筹到五大平台上,较好地发挥了统一调度指挥、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的作用;健全了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构建起以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为中心,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县镇村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形成志愿服务“全县一张网”。
(三)统筹整合提效率。我县在文明实践试点建设上不搞
大拆大建,注重盘活现有资源,对县、镇、村各类阵地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县级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原共产党员信仰教育学思堂阵地改造提升,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各类公共服务场所纳入文明实践范畴,设立了50余个志愿服务点,统一调配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各镇、村

的综合文化服务站、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道德

讲堂、村史馆等均纳入镇村文明实践所、站统筹管理、优化配置,使各类阵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共建共享。
(四)创新机制添活力。推出了“小喇叭”宣传思想政策、
“小快板”讲述好人好事、“小红帽”救急帮解困难、“小锣鼓”乐享文化生活、“小舞台”弘扬文明乡风等“五小”特色服务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志愿服务内容、活跃了志愿服务方式;先后出台了《文明实践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志愿者积分嘉许激励办法》,在为志愿者免费提供意外伤害险同时,对志愿团体和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和金牌评选,以服务时长和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或服务,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活力;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同步建设。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PP嵌入融媒体服务平台,实现了注册登记、项目发布、报名参与、宣传展示的全程融合,推进线上线下文明阵地和宣传效用的同频共振。
二、突出志愿服务,抓好项目引领,打造“三全”大志愿
服务新模式
    我们在工作中,突出志愿服务这一基本形式和活动方式,不断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着力培育精品特色志愿项目,彰显志愿服务水平和质量,构建起“三全”大志愿服务新模式。
(一)实践阵地全覆盖。通过全县资源阵地的有效整合,
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在全县城区、乡村

铺设了50余个志愿服务点,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实现

从乡村到县城、从社区到门店、从机关到企业的志愿服务阵地全覆盖。
(二)志愿服务全领域。依托县慈善总会(解决钱的问题)、
县志愿服务联合会(解决志愿人员问题)和县文明实践中心(引领思想和工作方向),将全县200支特色志愿服务团队近6万名志愿者纳入管理,并引领培育其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使志愿服务内容涵盖乡村振兴、扶危帮困、矛盾调解、生活帮办等群众生产生活全领域。截至目前,开展扶贫帮困500余次、溺水救援100余次,化解基层矛盾2000余件,真正实现了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便延伸到哪里。
(三)服务项目全引领。实行志愿服务项目化,服务项目
品牌化,针对群众共性需求先后谋划实施了以理论政策宣讲为主的“时代之声”、以调解基层矛盾为主的金牌“大柜”、以牵线大龄青年为主的“缘来有你”、以解决孩子上下学与家长上下班时间冲突的“4:30”课堂等十大精品项目。尤其是,“金牌大柜”项目列入全国志愿服项目交流会案例。“4:30课堂”实现了全县小学的全覆盖。通过项目引领实现志愿服务特色化、品牌化,全县涌现出20余个有影响力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三、坚持“实”字当头,创新服务方式,开创了“四化”
志愿服务新格局
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重点工

作为结合点,坚持“实”字当头,深入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

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四化”目标,开创了“四实、四化”志愿服务新格局。
(一)阵地实,志愿服务实现便利化。线下,县、镇、村
三级都有独立的文明实践阵地,企业、门店、机关等50余个特色志愿服务点遍布城乡,充分发挥为民便民作用。线上,设立“互联网+志愿”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城乡联动的“四单”运行机制,群众随时随地提交自己诉求,便利地参与志愿活动,快捷地兑换志愿积分。开通了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接受群众点单1200余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000余件,办结率达90%,实现了“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二)培训实,志愿服务实现精准化。充分利用县孵化培
训中心,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为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指导。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专业培训20余场,培训志愿者骨干5000余名、传帮带3万余人,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志愿者熟悉了文明实践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了服务技能方法,提升了志愿服务精准化。
(三)活动实,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结合全县重点工作,
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每月发布活动主题,围绕主题谋划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达100余场,切实做到志愿服务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亮点、月月有特色。如,利用巾帼主播孵化基地免费开展女主播创业培训志愿活动,培训网红主播500余人;通过“守

望乡邻”发动党员志愿者做好基层矛盾排查和调解,调解基层

矛盾800余次,解决百姓实际困难1000余件,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针对困境家庭实施“爱心手拉手”志愿服务项目,不仅让我县企业与贫困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还吸引了北京、昆明等地爱心人士加入,使70多名失去父母的孩子得到救助,受助金额共计10万余元。
    (四)效果实,志愿服务实现品牌化。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生活帮办、公益救援等领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次),受益群众10万余人。如麦收期间,广大志愿者帮助50余户失独家庭和双女户运输麦子2万余公斤;雨雪天气,
越野连志愿队义务拖车救援500余辆,蓝天救援队义务救援100余次等,深受群众的广泛赞誉,“志愿服务”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响亮品牌,“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益探索

    2019年,我市5个区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二批试点。一段时间来,我市积极推进试点建设,落实一把手主体责任,广泛组织动员,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工作体系,不断探索提升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政治引领力和服务保障力。截至目前,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100个、实践站2166个。
一、主要特点
    坚持高位统领,落实一把手工程。早在全国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就明确要求,不管试点与否,这项工作都要抓紧推进。2019年,5个区进入全国第二批试点,市委要求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和乡村文化振兴三年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试点区党委书记率先垂范,分别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长,带头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统筹区内资源破解难题、纾解堵点,推动形成有区域特点、受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生动格局。宝坻区从基层党组织抽调精兵强将,组成10人专班,专

司试点建设的推动深入。武清区设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推动

文明实践的常态化开展。
    坚持群众主体,提升组织动员能力。先后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大城市农村实际,推动试点区建设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工作体系。建立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等“4+N”支志愿服务队,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队伍标配。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组建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发动广大党员、机关干部、企业骨干,道德模范、乡贤能人、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等加入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吸引更多群众感受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
坚持紧扣群众需求,整合下沉全市优质服务资源。2020年
8月,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宣讲、教育、文艺、科技、农科、民政、法律、卫生、体育9大资源,组建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志愿服务队伍161支、推出志愿服务项目229个。开设“政策理论”“实践前沿”“他山之石”等主题栏目,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宣传展示、供需对接等功能,与“志愿服务网”功能互补、与实体阵地协同运行。通过发布志愿服务项目“供给菜单”,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文明委成员单位接单的供需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精准、专业、优质服务。
二、基本成效

文明实践凸显“头雁”效应,从一把手“领跑”到群众主
动“跟跑”。各试点区党委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履职尽责当好“第一责任人”,带领街(镇)、村(社区)“一把手”,统筹谋划、靠前指挥、先锋引导,形成三级书记带头抓,上阵调度亲指挥的工作态势。文明实践的参与主体,从最初的只靠党员干部骨干忙活和应者寥寥,到如今广大党团员志愿者、社会贤达、老人、妇女和青年学生志愿者乃至“娃娃团”的纷纷追随参与,“领跑”者依然冲锋在前,“跟跑”者越来越多,队伍不断扩大。
文明实践引领时代信仰,为志愿者奉献爱心搭建广阔舞台。
试点建设始终在搭平台、抓队伍、建阵地上下功夫,让文明实践热在基层、热在常态、热在群众。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265.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5万人。其中,试点区共组建50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超过50万人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开发上线了“志愿服务小程序”,实现志愿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广大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提供便捷渠道和平台,构建从“指尖”到“身边”的文明实践新生态。试点区均建立线上志愿服务管理平台,用“互联网+线下活动”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
文明实践绽放百姓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日子满满当当有
奔头。试点建设一年来,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

化。武清区白古屯镇的韩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宗教村”,半数

群众信教,宗教活动盛行。开展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离开教堂,走进礼堂;有了事情不再找神父,而是找村支书。群众感慨,“疫情来临,神父跑了,关键时刻还要靠共产党!”如今的韩村变了,从“人帮我”到“我帮人”,越来越多的人都想穿上“红马甲”,用一技之长帮助他人,邻里守望蔚然成风。
三、几点思考
    文明实践只有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新时代新思想的魅力,才能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试点建设要始终把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突出举旗、铸魂、育人使命,促进春风化雨、雨润人心。
宝坻区“新时代文明播报”、津南区“金牌宣讲团”、武清区“六个课堂”等载体,创造了文明实践的大众宣讲品牌。“板凳课堂”“百姓讲堂”“音乐党课”“诗歌会”“志愿服务故事汇”等,来自于群众的智慧,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宣讲平台。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气、有热气,群众愿参与、能参与、乐参与。
    党的主张和意志直通群众,转化为了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群众在喜闻乐见、欢声阵阵中传正能、真受益。向群众传播新思想,关键在于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试点区充分挖掘“戏剧码头”和“曲艺之乡”的资源,用快板、相

声、三句半、京东大鼓、评剧等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脍炙人

口、朗朗上口的艺术作品,其中《学习四史跟党走》《追梦路上你我他》《完善制度紧抱膀》等作品,成就了一批“百姓名嘴”。向群众传播新思想,要着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宝坻区扎实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常伴”,涌现出“零彩礼”“零仪式”“骨灰撒海”“朝霞小锣鼓”等移风易俗典
型。

文明实践只有坚持问需于民,着力打通凝聚人心的“最后
一公里”,才能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工作目标,践行“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紧扣群众需求这一核心关键,重塑新时代“鱼水”关系。试点建设要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汇报,视作为人民谋幸福的“大逻辑”,坚持走群众路线,抓为民服务,强组织筋骨,解矛盾难题,社区(村)需要什么,就培育引入什么,做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架起我们党根植于民、服务于民、惠及于民的群众工作“连心桥”,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
    新时代文明实践只有做好“融”字大文章,才能赋能基层治理画好同心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坚持政治引领、思想导航,画好同心圆。依托街

道、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不是“挂牌”的空间,而是传习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宣传思想工作的基层阵地、树新风育新人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最终形成了“党建引领、文明实践、融入治理”的工作格局。

发挥三器作用
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助力乡村振兴

    在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扣准农民期盼的热点、难题做好结合文章,做到农民想什么,我们做什么,农民缺什么,我们补什么,让农民在教育中领会、在参与中体会、在实践中形成价值共识,转化为传播文明、改变陋习、发展经济的自觉行动,从而深入推进文明实践活动贴近实际、贴近农民、贴近生活,为乡村振兴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到目前止,全市17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累计开展服务活动
1.49万余场次,吸引农民200余万人次,成为广大农民求知、求美、求乐、求富新场所。
    发挥“净化器”作用,促进农民提升境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利用各类讲堂阵地功能,不仅传播科技文化知识,还触及思想道德,发挥着“净化器”的作用。近年来,我市明确要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用就地取“才”办法,从乡村干
部、农村“五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手等当中遴选“民嘴”,并定期进行培训,力求宣讲方式灵活、宣讲语言生动、宣讲内容朴实,让农民愿意听、听得进、有触动。同时,

坚持以鲜活的事例、显明的道理、翔实的数据,向农民阐述道

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的危害性,鞭挞黄赌毒等丑恶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真善美,争当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全市“好人”纷纷走进文明实践站,累计宣讲5000多场,用自己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讲的是朴实无华的道理,感动了无数的听众。在他们影响带动下,农村互助关爱蔚然成风,美德善举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52位农民上榜“中国好人”,农村志愿服务者注册人数达
25万余人。
    发挥“稳压器”作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针对农村社情复杂、矛盾纠纷多的实际,发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推动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切入点,积极发挥“稳压器”作用,大力宣讲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活动的意义,劝导和帮助村委做好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构建大调解大防控体系,及时了解民情社意,为群众化解因矛盾纠纷而产生的隔阂和对立心态,使邻里关系更融洽、乡风民风更淳朴,社会发展更稳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服务骨干,累计说教化解3000多件矛盾纠纷。正是由于全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才使得广大农民更懂法律法规,更懂和睦处事,消除了误解,减少了矛盾,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

发挥“助推器”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针对农民求知、
求技、求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站坚持以更新农民观念、帮助农民致富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助推器”作用,唱响农村发展“四季歌”,经常组织志愿者讲授科技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内容,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我市粮食播面960.06万亩,较上年增加14.95万亩,总产73.4亿斤,较上年增加0.04亿斤;新增专业合作社161家,总数达
7526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6家,总数达100家,推动了产业水平持续提升。

典型引领 文明实践体系实现“全域化”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我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灵魂主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党史学习教育、与疫情常态化防控、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四个结合,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典型引领,文明实践体系实现“全域化”。按照“典型示范——宜建全建——全覆盖”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累计建成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处,实践所16处,实践站802处,实践特色基地16处,实践标杆企业3处。创新开展文明实践星级评定,
共评定五星级实践所16处,实践站133处。开展文明实践结对共建,由212个文明单位(校园)帮扶212个文明村(实践站)。精心打造“东南西北”四大文明实践精品片区,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
    项目支撑,文明实践品牌实现“精品化”。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贯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始终,通过通俗易懂地“讲”、大张旗鼓地“评”、真心实

意地“帮”、寓教于乐地“乐”、成风化俗地“庆”、以文化

人地“书”,持续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走深做实。致力于打造“精致文明智慧实践”品牌,首创的文明实践星级评定、文明实践初心宣讲、“十个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等典型做法被省委宣传部推介;率先探索的“七彩”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文明实践一卡通、文明实践日历、文明实践群众指数评价、流动课堂文明实践特色基地等做法得到群众普遍赞誉。
活动多彩,文明实践成果实现“普惠化”。结合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累计开展“红色初心·庚续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安全背囊志愿服务活动等全市集中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60余场,打造志愿服务品牌20个。启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和文明实践一卡通,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信息化管理。对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进行直播录播,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互联互通,同振同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市安排部署,在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取得积极显著成效。
    宣传思想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探索实施贴地气、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形成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一是“两中心一平台”实现同振同频。注重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资源整合功能,对集中性文

明实践活动进行直播录播,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传播”。

三年来,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文明交通我先行等群众性主题活动400余项,举办“最美逆行者榜样的力量”初心宣讲858场次。二是推动志愿服务实现项目化、品牌化、便捷化。坚持“以赛代训”,组织开展项目大赛,精心打造“七彩”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利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所站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全市共注册志愿者15.97万人,志愿服务组织2382个,完成项目4293个。先后开展“我为群众送温暖”“我为群众送文化”“我为群众送健康”“我为群众送科技”等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我为群众送平安”暨“安全背囊”进学校、社区、企业等志愿服务活动已举办13场次,覆盖群众3500余人。
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加强改进精神文明建设,不仅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在要求。一是为民惠民抓创建。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探索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把停车位难找、健身无处去、早餐买不到等老百姓的烦心事,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夜经济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作为创城的大事要事,先后规划6处早市夜市、改造提升
67个老旧小区、新建维护健身广场32个,今年又投入资金2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9个,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开通创城热线,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电台“小鹿热

线”,推进民生实事落实,密切干群关系。二是成风化人抓创

建。突出强化价值引领,扎实开展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学习先进、尊崇英雄、争当模范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三是全域参与抓创建。统筹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858个行政村实现“善行义举四德榜”和“一约四会”全覆盖,文明村覆盖率达92%,达标率达100%。评选文明家庭1400余户,扎实开展家风家训家教传承活动,真正将文明创建触角延伸到基层。
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实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党史
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打造“红色初心·赓续百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策划开展“歌声中的党史”“舞蹈中的党史”“书香中的党史”“行进中的党史”“影像中的党史”“口袋中的党史”等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书香中的党史——读书朗诵大赛”,243组参赛选手以朗诵的形式讴歌党的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书香中的党史——红色图书展”,展出红色书籍2500余册,吸引近万名群众前来借阅读书;举办的“歌声中的党史”,近百名志愿者现场演绎了15首红色经典歌曲,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近20000人,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全面营造了“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浓厚社会氛围。安排协调212个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结对帮扶212个文明村(文明实践站),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

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每月到结对村开展共建活动,现场为

群众排忧解难,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个探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水平

    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以实现智慧文明实践服务“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路”,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为目标,街道始终坚持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主题,以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转变为关键,突出党建引领,增强实践队伍,建好实践阵地,健全实践机制,打造实践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注入了新活力。
探索大数据+文明实践智慧服务,开发“志愿者服务平台”
开启线上服务模式。街道整合党员干部、社区两委、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技能等人员,组建“政策宣传、文艺体育、技术技能、法律援助”等11支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共计260余人,群众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扫描“智慧门牌”二维码进入“文明志愿服务”平台均可开展针对性预约点单,真正实现群众在家智能点餐、街道中心配菜、志愿者上门送餐的智慧化便民服务,实现智慧文明实践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探索项目式实践,多样化服务群众,开启问需式、订单式

线下志愿服务模式。围绕党政所需的“从上到下”和群众所盼
的“从下到上”,以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内容精准、实施方法科学、服务效果显著为标准,开发“爱心理发”“希望小课堂”“邻里守望”“我为创城添光彩”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次,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针对特殊人群积极开展大力的走访、关心关爱的问需式、订单式线下服务,通过组织志愿者走到搬迁群众家中,根据群众需求,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将党的关心关爱送到群众心坎上,真正提供问需式、订单式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
积极探索文明行为激励机制,开启“比、学、赶、超”良
好模式。为激发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针对搬迁群众转变融入缓慢、陈规陋习难改、后续管理不顺等困难问题,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搬迁群众从“农民”向“新市民”华丽转身。一是探索推行文明储蓄积分机制。建设“文明储蓄银行”,推行“文明储蓄银行”积分制,将居民公约量化成居民储蓄文明的具体事项,将居民履行“公约”、践行文明行为进行积分,群众积分存入“银行”兑换商品,通过“积分效应”增强群众文明创建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度,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和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扩展文明实践参与度、普及面。目前,已有2000余户群众参与积分,累计积分6万余分。二是常态开展感恩教育坚持以培育感恩文化为牵引,厚植核心价值种子,传递党的

好声音,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大

力开展宣传宣讲脱贫攻坚政策、群众性精神文化宣讲活动,深入开展“说变化?颂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建设乡愁馆、感恩故事屋,积极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教育引导群众忆苦思甜,做增强搬迁群众对新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实施强基固本“六大工程”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片

    我县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坚持高标准定位、致力于高质量建设,通过实施“六大工程”,走出了具有土乡气息的文明实践新路子。
一、实施“思想引领”提振工程,打造坚定自信的精神家


突出思想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我县充分利用县委讲师

团、百姓宣讲团、曲艺宣讲团、网络宣讲团4支队伍,逐步形成了纵横相通、全面覆盖的宣讲网格,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田间地头、社区广场、校园课堂,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宣讲达1250余场次,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宣讲活动,真正打通理论走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思想共识,汇聚了发展力量。比如:我县曲艺宣讲团用传统曲艺演唱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开辟了土乡理论宣传宣讲的新途径。

二、实施“移风易俗”提质工程,打造向上向善的文明家

围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将移风易俗

与精神脱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

作有机融合,县乡村三级联动,针对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出台了全省首例《红白喜事参考标准》,健全完善了各村村规民约,成立了302支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新风行动监督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等作用,通过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移风易俗倡议书》、签定《移风易俗承诺书》等不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践行移风易俗。三年来,婚事新办601例,丧事减办941例,喜事简办
919例,通过移风易俗切实为群众减负6400余万,推动了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
三、实施“文明活动”提效工程,打造邻里守望的和谐家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委全年重

点工作内容,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国文明城

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了“1个实践中心+19个实践所+302个实践站+N个实践示范点(基地)”的模式,建成文明实践红色教育、未成年人教育、乡村振兴等8个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业、科技普及、乡村旅游等8个实践点,实现了文明实践阵地高密度、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将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从县级层面设计重点文

明实践活动内容38项,开展“全民阅读”“非遗进校园”“微心愿”“戏曲进乡村”等群众喜爱、参与度高的大型文明实践活动和各类文艺演出主题宣传活动16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25万余人。
四、实施“志愿服务”提优工程,打造全民服务的爱心家


始终坚持把志愿服务队作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构建

“1+6+23+N”志愿服务队体系,推动文明实践有活力、有成效

且可持续发展。用好民间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引导“春之语”志愿服务分社、“爱的奉献”公益爱心协会等各类公益机构、民间团队参加各种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