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来到一号诗巷,这里是诗词的聚集地。
我国许多著名的楼台都被诗人们留下了诗篇。
一首首别具韵味的诗篇,将不同诗人对各异楼台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崔颢的《黄鹤楼》,王勃的《滕王阁诗》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它们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抒发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和赞美。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在这种类型的诗歌中,作者通常以细腻或简洁的方式描绘登楼所见的美景。
因此,阅读这样的诗歌不仅能够让我们体验诗人们丰富的情感,还能够让我们陶醉于美丽的自然风景之中。
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我们可以读懂人生,也能欣赏美丽的风景。在这一期,让我们再次欣赏一首名为《登楼》的诗作。这首诗的笔调稳重,八句诗都写得优美而有气势,被人们称为“充满意境的佳作”。
多景楼
宋·曾巩
我站在楼中,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只见四面的景色尽收眼底。
云雾缭绕,水面上闪烁着紫色和翠绿色的光芒,天空中弥漫着山间的气息,使得天空呈现出青色和红色的色调。
一江钟声伴着淮南的明月,万里船帆在海外迎风飘扬。
岁月流转,衣衫渐渐沾满了尘土,只有心中的憧憬仿佛飞翔的鸿鹄一般。
曾巩,字子固,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诗人、文学家和史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多景楼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甘露寺内,是著名的“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登上这座楼阁,可以一览山色和水光,美景尽收眼底,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多景楼也是古代诗人们寻找胜景的心灵驿站。
这首诗是作者中年离乡宦游至江苏镇江的时候,登临多景楼而被其美景所感动而作。
题目:登高望远
首联:登高望远此楼中,凭栏远眺景色通;
从“欲收嘉景”四个字我们不仅能够得知作者前来登临多景楼的目的,更可以推断多景楼所处环境的美丽程度。
而后一句中的“四望通”几个字则初步揭示了多景所在的地理位置。这里有美丽的景色,并且多景楼占据着高处俯瞰的优越地理位置,显示出它的非凡气势。
因此,当我们阅读首联时,作者通过精准的描写及时地唤起了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能够在脑海中自由地勾勒出多景楼的形象。这正是首联的开篇所起到的作用。
那么多景的“嘉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作者登上多景楼后看到了些什么?接下来的颔联中就有具体的呈现: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波光摇曳云影, 翠色和紫色同时浮于水面之上,天空则与山中青红二色的烟霭相接在一起。
那么多景的“嘉景”究竟是怎样的呢?当作者登上多景楼后,眼前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云朵纷乱,水面上闪烁着紫色和翠绿色的光芒,天空中弥漫着山中的青红色烟霭。波光粼粼,云影摇曳,翠色和紫色同时浮现在水面之上,与天空中的青红色交相辉映。这幅景象美不胜收,让人陶醉其中。
颔联的两句将内容细分开来,一方面诠释了“嘉景”的美好景色,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四望通”的广阔视野。
读颔联的第一感觉无非一个“美”字。作者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
从低处的空间出发,将云影霞光与碧水相连的景象剪裁下来,通过运用一些乱七八糟的元素和一些轻盈的元素,使画面呈现出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感。
从高处的空间出发,将天空与青红烟霭相连的景象剪裁下来,通过一“含”一“入”来突出画面中那种美妙的静态与动态的结合。
在颔联的引领下,我们对多景楼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丰富起来。
作者展现了他出色的构思能力,他以“多面”为切入点来描写多景楼。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颈联的内容:在淮南的月色中,只听见远处传来的钟声在川中回荡,万里帆樯趁着海外吹来的好风轻快地前行。这里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淮南,钟声回荡在川中,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之中。而远处的海外风,给帆樯带来了助力,让它们轻快地前行,仿佛在追逐着自由和未知的世界。整个描写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让人沉醉其中。
与颔联相比,颈联的画面少了一些绚丽的色彩,但却多了一些壮观和宁静的氛围。
“一川钟呗”破坏了画面的宁静,但却巧妙地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氛围;“淮南月”以视觉的方式再次强调了画面的“静美”,仿佛读者置身于山巅的月光下,聆听钟声洗净内心的烦忧。
“万里帆樯”远离眼前,展现出壮观而气派的景象,通过“海外风”的吹拂,呈现出广阔而凉爽的感觉,这一切都被生动地描绘在纸上。
我们了解到,作者在宦游时登上了多景楼,这让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处境。尽管如此,作者仍然没有让诗的语气变得沉重:岁月的痕迹在我的衣襟上留下了尘土,但我的心却羡慕那些在暮色中自由翱翔的鸿雁。
在尾联中,作者略微提及了自己的处境,然后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作者经历了许多人生事件后的产生,尤其是他登上多景楼后的产生。
“岁月流转,衣衫上沾满尘土”,这句话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转变,作者对此感到无奈。然而,随后的“但心中仍羡慕飞翔的天鹅”却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力量,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尽管岁月已经使作者的身体变得老去,但他的内心依然燃烧着对理想的追求,他仍然渴望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做出贡献。
“鸿”这一物象,给画面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情感的层次,同时也让作者的形象更加鲜明。
尾联的景情交融,自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展现了作者出色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收篇效果,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淮南月下钟声遥远,仿佛一部分融入了浩渺的大海,另一部分则融入了诗歌之中。各位读者朋友们,对于曾巩的这首诗,你们觉得如何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1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