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林: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全文9298字)

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张占林

同志们:
这次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是区委、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去年,我们召开聚力项目建设推进发展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也对营商环境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我们专题召开营商环境大会,说明营商环境在我们目前的工作中的重要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凝聚合力,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对标先进、强力攻坚,进一步释放活力、激发内力,倾力打造全市乃至全自治区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服务更优旗区,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成效推动东胜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改革创新精神引领营商环境改善提升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要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福建省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对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也非常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去年8月,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并提出要争取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区营商环境达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水平。3月4日,市委、政府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要把好“三个维度”、打造“六大环境”、突出“五个到位”,向全市发出优化营商环境的“集结号”和“动员令”。区委在年初召开的八届八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为企业“松绑”、给市场“腾位”,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东胜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指标保持全市、自治区领先水平。
当前,全国一二线城市都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摆上突出位置,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出奇策、放大招、寻突破。上个月,我和区里相关的同志到深圳洽谈招商项目,并到华为、腾讯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了考察,通过半天的考察再次深切感受到,这些知名企业选择在深圳落户,并不断发展壮大,是与深圳这座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城市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分不开的,其高效的行政办事效率、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创新,都是我们学习的样本和典范。同时,我们熟知的民营经济强省浙江的“最多跑一次”也已经推广至全国,正在被各地模仿、跟进、拓展和创新,有的地方不仅能“最多跑一次”,还实现了网上办,甚至“秒批”。此外,从东北三省对“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担忧,到杭州、佛山等地提出“企业家之城”的打造,再到银川实施“九大创新”、榆林启动“十大行动”、包头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周边城市,都已将目光从单纯打造“政策洼地”转向了对一流营商环境的极致追求。这也是适应投资商的一种改变,当前已经不允许地方再随意制定给予企业优惠条件的政策,吸引企业来投资的方式必须得由原来的“拼政策”转向现在的“拼环境”。营商环境,正成为各地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热词”,也成为各地激烈比拼的“焦点”,如果我们跟不上这个大形势,我们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营商环境好,则市场活力足;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反之则不然。去年以来,东胜的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严重,项目储备数量不足,一直以来比较活跃的民间投资也出现了增速明显放缓的现象。“春江水暖鸭先知”,民间投资放缓、民营经济活跃程度降低,说明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的营商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创新能力不足、人才资源稀缺、用工成本偏高、中小微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东胜发展的“瓶颈”,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突出“短板”。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体制机制不灵活、市场意识淡薄、不善于运用社会资本。现在看来,要想再现过去那种“大小项目纷至沓来、干事创业热情竞相迸发”的景象,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之关键,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场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的“革命”。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相关部署要求,区委、政府决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贯穿今年各项工作的“一号工程”,作为区委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重点任务,区委深化改革委员会、改革办要把这项改革紧紧抓在手上,深入研究改什么、怎么改,加快推动改革进度。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发展大势和竞争态势,各单位各部门要着眼于东胜长远发展,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深化“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认识,统一思想、自觉担当,舍得掏出“口袋里的权力”,愿意打动“本单位的奶酪”,这不仅考验着我们干部的工作能力,也是体现干部思想认识的程度、改革发展的视野和谋求东胜高质量发展的激情和干劲。我们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姿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根本好转,切实以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构筑城市竞争的新优势。
第二,突出问题导向,清醒认识我区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切实找准优化提升的突破口
要想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找到痛点、堵点、难点去优化,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所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发现问题是前提,直面问题是态度,解决问题是关键。近年来,虽然我们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作出不少尝试和努力,整体评价和社会反响逐渐向好,干部作风、行政效能有了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相匹配”上:
(一)政务服务水平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审批服务方面,部门审批权限下放不同步、不配套,多部门、多事项的并联审批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跨部门审批权责、流程不协调,审批耗时长、环节多;一些审批事项只在形式上集中到了政务服务中心,审批权限还在原单位;有的窗口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解读政策能力不足,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就笼统搪塞为“上级规定”。服务作风方面,有的干部不愿担当、办事机械,没有具体规定的不敢办、没有先例的不会办,没有交代的不愿办,大事小事都要政府协调;有的干部“干”的水平不高,“推”的借口却很多,面对棘手问题,科室推局里,局里推到区里;涉及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事项,一些部门各自为政,把“你的”“我的”分得很清,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被“推来推去”。政策服务方面,对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层面出台的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梳理整合,政策落实与市场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和群众知晓政策的途径和渠道非常有限;区级层面政策的针对性普遍不强,多数是对上级政策的照搬照抄,综合经济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真正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反映实情、研究实策不够,企业主动找上来反映情况,自己也不去研究,就拖着、放着、等着,很多时候企业只能望“政”兴叹。
(二)营商服务理念与公众期盼不相匹配。营商环境属于软环境范畴,更多时候是一个柔性指标,很多领导干部说起来都是至关重要、高度重视,但一到实际工作时却很容易被化为无形,这从很多细节当中就能反映出来。比如,去年年底,联邦银座大厦电梯不知何种原因长时间停运未及时解决,干部职工上下班、群众来办事只能走楼梯。从这件小事上,就能感觉到,一些干部对一些问题视而不见,这种态度继续下去,还谈何优化营商环境。我们的一些领导和部门对营商环境的认知还停留在片面狭隘的阶段,还没有真正理解营商环境是什么,没有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与日常工作生活的细节之间有什么关系,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了打造典型、总结经验等方面,忽视了看似平常的细节和办事群众的真实感受。
(三)市场环境与改革导向不相匹配。改革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政策取向和工作导向,总书记也亲自担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十年前,鄂尔多斯是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我们东胜作为核心区更是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自治区的前列。但不能回避的是,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明显滞后。多数领导干部的思维观念没有及时跟上新形势新变化,思想解放不够,还没有真正养成尊重市场规律、研究市场需求的思维习惯,还没有引导全社会形成“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干事创业共识。比如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很多部门觉得工作已经比较到位了,该放的权放了,该简化的流程也简化了,658个集中审批事项中,有39个可以网上办理实现“零跑腿”、331个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只占集中审批事项总数的50.3%。而浙江省提出“最多跑一次事项”要达到80%,市里也提出今年“最多跑一次事项”必须达到70%以上,距离目标,我们差距还很大,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四)法治环境与社会对公平公正的呼吁不相匹配。这些年我们在深化依法治区过程中,对依法保护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规范市场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