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实践、内在逻辑和现实路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而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需求作出的郑重回应。一、历史实践:造福人民的行道之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回应民众新的价值需求、解决新的时代课题、创造新的伟大飞跃。回望历史起点,重温原初之心和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把握历史变迁大势,确立的立党之本;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情势,明誓的立民之心;是我们党肩负改造历史重任,宣示的立新之意。审视历史节点,勿忘初心依旧,使命在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启民族振兴之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的历史起点。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当家作主为使命,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立场和方法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方式,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意义在于中华民族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站在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以磅礴气势展示大国国威,彰显历史底蕴,中国人民以昂扬的斗志和冲天的雄心走上了民族振兴的历史征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开拓民族发展之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以发展生产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为使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进程,郑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实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打破了旧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极大地解放思想,冲破藩篱,激发人民勇于创新的意识;极大地改变贫穷和落后的面貌,激励人民走向富强,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怀揣初心,以改革开放的意志肩负使命,奋力开拓民族发展之路。改革开放 40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是最硬的道理,全面发展是最高的追求,可持续发展是最好的路径。(三)社会主义建设奋斗新时代,开辟民族强盛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使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至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奋斗的目标和实现路径,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郑重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对人民作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庄严承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新飞跃,理论思维更加成熟,话语表达更加自信,实践逻辑更加缜密;意味着“中国道路”的价值目标、“中国方案”的价值参照、“中国智慧”的价值追求越发彰显时代意蕴和当代意义;意味着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为实现中国梦,“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二、内在逻辑:造福人民的道统传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个理论命题,蕴含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内在逻辑。追本溯源,共产党人的“初心”源于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如***总shu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一)探寻初心中的文化脉络,展现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性初心中的党内政治文化伴随党的历史征程不断孕育和成熟,形成了源头清晰、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的党性政治文化思想体系。毛泽东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正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邓小平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鲜明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强调改革开放的根本判断标准,归根结底是为了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和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民主体论,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之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完成初心,实现使命的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加强政治文化修养能够增强使命意识,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理想目标,牢记历史使命;加强道德文化修养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底蕴,彰显当代理想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