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统计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这次培训班,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举办的。举办这种形式的培训班,近年来还是第一次。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去年以来,市委xxx书记多次对提升统计能力、做好统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元旦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到统计部门调研,对举办这次培训班提出要求。借此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对统计工作怎么看。
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总书记对统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统计工作。关于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几个很形象很贴切的比喻。
(一)统计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是快还是慢、GDP增长是多少,产业发展水平如何、结构是否合理,市民收入水平怎样、生活是否殷实,等等,都要依赖于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可以说,统计工作就如同汽车的“仪表盘”,用数据告诉我们,系统是否运行正常,速度是否在合理区间。
(二)统计是政府工作的“成绩单”。
政府工作水平的高与低,成绩的好与差,都要用统计数据这张“成绩单”来衡量。我们按照“年初定账、每月对账、季度查账、年底交账”的方式,把重点项目、重要工作数据化、指标化,用数据说话,加强监测运行分析,及时补上薄弱环节,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确保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的各类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就有XXX多个。其中,反映近5年工作成绩的数据就有XXX多个,这就是我们用数据的形式向全市人民交出的“答卷”。
(三)统计是科学决策的“参谋部”。
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离不开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作支撑。统计工作就如同医生的“听诊器”,为经济发展把脉问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比如,市委、市政府确定了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XXX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XX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创新能力、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的“两个突破、两个高于、三个大幅提升”奋斗目标。
这不是我们“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而是以大量翔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形势进行科学研判后确定的。
(四)统计是社会公众的“信息窗”。
统计数据是社会公众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最直接、最权威的信息来源。比如,广大市民关心的菜价、肉价变化要靠CPI来反映,企业关心的市场活跃度、原材料价格要看PPI这个指标,客商来XX投资也会先了解土地、水电气等方面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分析,更需要大量的数据作支撑,其主要来源就是统计部门公布的各项数据。总而言之,统计工作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到国事要务,小到柴米油盐,每一件事都离不开统计,甚至从一定程度上讲,统计就是在用数字记录历史。我们抓经济,必须首先抓好统计,离开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我们在完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任务时,就如同“睁眼瞎”,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更谈不上精准施策、及时高效。大家一定要从事关全局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研究统计制度方法,更好把握当前经济运行的新规律、新特点、新变化,以高质量统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为什么要举办这次培训班。
这次培训班,时间安排在年初进行,参加人员除了统计部门的同志外,还要求县区分管经济、统计工作的负责同志和市县两级经济工作部门负责同志、统计人员参加。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安排,主要考虑解决4个方面问题。
(一)解决部分同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当前,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而我们有些同志对统计工作的观念还没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有的混淆了统计和统计局这两个概念,认为统计工作是统计局一家的事,其他部门抓不抓无关紧要,忽略了统计的全社会性。有的只看到统计是对过去工作状况的总结,忽略了统计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未来走势的预判,认为统计就是事后算算账、汇汇总,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抓统计就是舍本逐末。有的把重视指标数据和重视统计工作混为一谈,只关注要得到“漂亮”的数据,而忽视了数据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没有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有甚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把统计数据作为晋升、出成绩的“捷径”,要求统计部门“妙笔生花”“多做工作”,这些都是违反《统计法》的,会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伤害。
(二)解决部门统计能力不足的问题。部门统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总体数据影响很大,但目前部门统计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有的部门没有实现全行业统计,主管部门只掌握系统内的、市级的行业情况,对系统外的、省级的行业情况了解不够,不能准确反映全行业发展情况。一些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信息流通不畅,各部门自建的数据信息库相互之间不兼容、不对接,数据的采集口径不一致、格式标准不规范、内容要求不统一,影响了数据共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既无法准确反映企业信息,也无法实现数据深加工,还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报送负担。有的行业主管部门未建立“四上”
企业培育库,缺乏专人负责企业入库纳统工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