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小康筑牢法治根基(两会聚焦)(全文2824字)

为全面小康筑牢法治根基(两会聚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连日来,代表委员积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筑牢全面小康法治根基建言献策。
    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一年多来,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共审议法律草案、决定草案48件,通过34件。
    “从制定疫苗管理法、资源税法,到修改土地管理法、审议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副主委、天津市司法局副局长王悦群委员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国家的发展大局,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上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经历了一个认识和实施逐步深化和拓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在走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核当中。”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代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标准,人民性这一标准的贯彻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成熟完善的试金石。“立良法、立善法、立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法,全国人大在这方面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及时反映改革开放新经验新成果,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增强法律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代表认为,“法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法律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合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卢平代表建议,检察机关履行好监督职能,督促推动政府机关更好地投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本次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不仅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它的诞生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作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我参加专委会审议民法典草案(包括各分编)不下20次,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民法典凝聚了人民的共识,是具有历史性、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法典,也是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文明、繁荣的重要标志。”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代表在谈到民法典的立法过程时指出,“民法典既然跟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