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扶贫记:退休老干部龙清泉的扶贫故事(全文1926字)

“老战士”扶贫记:退休老干部龙清泉的扶贫故事
“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是我一生的‘使命’,我是一名‘老战士’了。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不会离开这个阵地!”话语平实、声音坚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75岁退休老干龙清泉,道出了自己扶贫帮困的初心,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

老骥明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带领群众乡亲战贫致富,是龙清泉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退休后他仍担任龙山县老科协畜牧分会会长,心系贫困群众,关注脱贫产业,发挥所长、倾力帮扶,被评为“湖南省老年科技十大精英人才”,用脚步和汗水,赢得乡亲的尊敬和爱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改良“山麻鸭”,发展脱贫致富新产业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龙山县的山麻鸭养殖已初具规模。然而,由于养殖无序,近亲繁殖,山麻鸭养殖产业逐渐消沉,养殖户因此陷入困境。从湖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的高级畜牧师龙清泉得知此情况后,决定改良山麻鸭品种、培育新产业。在县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5月,龙清泉带队赴山麻鸭原产地福建省龙岩市考察学习,引进种蛋,日夜守在专业孵化场进行孵化,得母鸭苗623羽、公鸭苗625羽。

为搞好山麻鸭的品种改良,龙清泉研发出“两专一轮”的方法,即发展专业养殖户,隔离喂养;建立专业孵化基地,改传统孵化为电器孵化;每年轮换一次种公鸭,确保品种不再退化。

同时,龙清泉选择有养殖经验、责任心强的养殖户进行重点指导,与其签订无偿投放母鸭和保价回收种蛋的合同,由县老科协孵化场为示范户无偿提供配套种公鸭,并在保价收购后进行专业孵化,以此推进山麻鸭产业的良性循环、优化发展。

如今,麻鸭养殖已成为龙山县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年养殖200多万羽,年产值3亿多元。由于该品种山麻鸭肉嫩、味香、营养价值高,迅速带动了当地麻鸭饮食文化的发展,数十家山麻鸭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扶助“穷亲戚”,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