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北湖区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全文5109字)

郴州市北湖区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16日

    北湖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郴州市中部,辖4个乡镇10个街道,共69个社区、91个行政村,总面积830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是郴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北湖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补齐短板、提升效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明确责任,强化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重大事项,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北湖区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财政预算。建立反映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和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补贴和奖励的依据。
    (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断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一是政府主导,打造文艺精品。北湖区不断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近年来先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30余场次,惠及群众20多万人。打造了一批文艺精品,其中,舞蹈《牢记》获“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决赛一等奖、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银奖,广场舞《狼外婆》获欢乐潇湘湖南省第七届全民广场舞亚军、全国广场舞展演湖南省集中展演“优秀广场舞团队”,原创“廉洁”主题动漫《水口庵传说》荣获全省第三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三等奖。二是社会参与,互动协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政企联办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全区现有文化企业20多家。其中,郴州春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作的本土神话传说动画片《小邑时空传》是郴州市第一部在中央1台、14台和少儿频道播出的动漫作品,《小邑快乐分享——十九句话读懂党的十九大》是全省首个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深入解读的动漫作品。三是公办民管,创新服务模式。投入600多万元建成北湖区少儿图书馆,进馆阅读人数达5万人次,月均借还图书达10万册次。探索了北湖区少儿图书馆“春苗书屋”的“公办民管”模式,全区建成、即将建成校园图书馆8家。“公办民管”模式被《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化》宣传报道,被省文化厅称为“北湖模式”,并作为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成果向文化部重点推介。同时,还积极鼓励辖区内青城美林等楼盘小区建立形式多样、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三)完善设施,充实功能,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北湖区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全区已建成区级文化馆1个、区级少儿图书馆1个,综合文化站14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0个、有声图书馆1个,村级文体小广场200个、综合文化活动室14个、飘流读书吧7座、免费休闲读书吧260个,公共文化阵地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全覆盖。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效能不断提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全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功能不断齐全。全区二级以上文化站达11个,上等级率达80%以上。全区16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实现100%达标。农家书屋建设荣获“全省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单位”,是郴州市唯一一家荣获此奖项的单位;华塘镇三合村被评为“全省示范农家书屋”。三是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次、“送戏曲进万村 送书画进万家”演出60场、广场文化活动30余场、市民大舞台演出25场、送文化进社区12余场、节庆慰问演出10余场,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活动覆盖率达100%。有20多年历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北湖之夏”音乐周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文化馆、少儿图书馆设施设备较落后,服务功能、业务建设、保障条件方面与国家建设标准差距较大,服务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不能适应信息网络社会的需要。区文化馆分馆、图书馆没有建成,乡镇(街道)没有发挥区域次中心的作用,村级“七个一”建设只重普遍完成任务,没有考虑人口多的行政村的文化辐射功能,没有特色凸显,造成有需求的没有条件供给,有条件供给的却缺少人使用的现象。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政府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公共建设的实际需要。激励政策不足,社会化资金投入较少,多元化文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 文化部门对打造特色活动的个别重点村每年拨付2-3万元经费,每年平均每个村拨付一万元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添置广播材器和农家书屋添置书籍以及基层党建,用来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所剩无几。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缺少有力的经费支持。省、市级贫困村开展文化活动资金困难更大。三是专业人员缺乏。乡镇(街道)文化站只有1名文体专干且身兼数职、经常调换,制约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聘请的文化站管理员并不会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