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党建引领社会事业发展(4000字)(全文4003字)

   
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党建引领社会事业发展

  老街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这一工作宗旨,突出党的核心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党建工作的辐射力和推动力,用“老街红”实现党的建设与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一、取得的成效
  (一)铸造“红色引擎”,开创党建格局
  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工作全覆盖,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了辖区每个角落,4个社区党总支划分出12个小网格并成立党支部,在相应的楼院成立了37个党小组,把社区、非公企业、机关党员都纳入党组织进行管理,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四级管理”体系,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到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之中。结合“双报到”工作及时调整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把市第二人民医院、老街工商所、老街派出所等“双报到”单位全部列入大工委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共建活动,开创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目前,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达32个,今年以来,共开展社区共建活动97场次,参加党员4200余人次。
  (二)坚持“红色教育”,强化思想建设
  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传递到辖区的每个角落,街道党工委率先在全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采取阵地、家庭、流动、网络四种讲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场次。在开展日常学习教育的同时,街道党工委创新形式,利用“务实老街”微信公众号、党员群众微信群等,以“空中课堂”的形式定期推送学习内容,有效弥补了不同类型党员学习教育的漏洞。
  街道党工委完善了《智慧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积分管理办法》,把基层党建融入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按照“互联网+”的工作思路,将党员的工作业绩在网上“晾晒”,以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展现,对党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评价,真正形成“用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以数据服人”的大数据管理党员的新模式,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把党员的思想凝聚到了街道党工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三)开展“红色服务”,弘扬志愿精神
  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党员志愿者的奉献服务精神,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红马甲”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党员随着党员四级网络管理体系下沉一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光辉形象,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精神指引。
  特别是全市开展党组织党员“双报到”活动以来,街道党工委发放了《驻老街辖区“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的一封信》,明确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各社区党总支结合“双报到”党员的特长和工作性质,制定了合理化、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每名“双报到”党员到社区报到后,填写《在职报到单》,在16个服务项目中挑选符合自己实际的服务项目,社区党总支把每周的活动计划提前发布到“漯河沙澧先锋”微信公众号,“双报到”党员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社区党总支依托“漯河沙澧先锋”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情况日报告、问题收集反馈等工作机制,引导在职党员在社区开展“亮身份、亮业绩、亮承诺,服务在社区”的“三亮一服务”活动,既拉近了党员群众之间的距离,也改进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构建了社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格局和服务体系,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四)实行“红色物业”,打造宜居家园
  街道党工委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从任务艰巨的老旧小区整治入手,以滨河春天小区为试点,组织居住在小区内的“双报到”党员成立了楼院党小组、业主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党小组会、开展入户走访等形式,向居民讲解相关政策,征求意见建议,收集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推动符合条件的物管企业和物业服务项目建立党组织,把物业从业人员打造成党的工作队,对小区开展综合整治、改造门卫门禁、増加停车位等,全面改善小区硬件环境,仅去年一年,街道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对辖区内108个老旧小区、32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达到了灯明、路净、管道通的标准,在符合条件的32个小区中推行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市委书记蒿慧杰对“红色物业”管理模式作出批示:“老街街道办积极探索红色物业管理新模式,是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实践,也是牢树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探索。”
  在城市网格化管理方面,社区党组织成立12个网格党支部,建立38个楼院党小组,培养指导有公益心、责任心的业主代表成立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党总支、社区、小区党小组共同推进业主自治,创新形式为社区共建做出积极贡献的“双报到”党员的单位送“表扬信”,为党员本人送“荣誉证书”和“荣誉奖杯”,真正实现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楼院党小组培育出了一大批红色物管机构,有效破解了老旧小区的管理难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社区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社会管理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府却不断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社区行政性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社会事务大量沉淀到社区,导致社区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以及服务群众的精力和时间大打折扣,难以系统、持久地给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职权和完成工作、履行义务所必要的配套措施或保障,权责不对称。各部门因报表不同社区需重复上报数据、各部门在向社区推进工作时往往以文件通知等形式提出在社区加挂标牌加重了社区的负担等问题。
  (二)居民需求日益多元,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同的居民需求相差甚远,给开展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社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管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许多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多数服务产业化程度极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服务设施闲置和服务设施不足的矛盾并存。
  (三)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辖区单位配合联动和“双报到”党员参与共治有待步进一步加强。自社区大党委和党员、党组织“双报到”工作开展以来,社区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利用,没有形成共治的合力。与共建单位和“双报到”党员、党组织联系不够紧密,工作领域相对狭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的能力明显有待加强,共建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
  新形势下,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社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老街街道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区建设。
  (一)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如上所述,社区社区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了大量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社区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进一步规范社区授权事务的范围、限度,切实减轻社区的不合理负担,是让社区重新回到为民服务这一本职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根据依照《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原则,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明确社区的权责职能,赋予社区拒绝不合理摊派性任务的权力。其次,根据相关规定,改变目前各职能部门直接向社区布置任务的状况。凡是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都应当经街道办事处同意并统一安排,而不得直接给社区布置任务。基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向社区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将交叉、重合的工作综合起来交由社区协助完成。
  (二)加快社区职能去行政化。理清社区行政职能职责,实行街道、社区负责人考核制度,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和社区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严格执行“准入制”,真正将社区准入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社区治理统一考核机制,减少各部门对社区的多头考核。结合当前的“放管服”工作的开展,加大证件办理审批能力和综合执法下沉力度,加强安全、物管、执法等工作人员的配备,减少社区行政性事务,理顺街道公共管理职能,真正行使社区公共服务职能。
  (三)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建立社区服务项目清单,通过向社区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政府行政性事务的开展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需求,通过志愿者、社会组织提供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微信群等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时政热点、便民服务、消防安全等多项服务,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推行社区“一刻钟”服务圈。
  (四)提升社区干部服务能力。立足于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需求,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秦质和服务能力。一是明确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持续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各社区基本情况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固定工作人员,网格员作为“小巷总理”负责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二是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秦质,使社区工作人员更快地转换角色,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这是一条“红色老街”,新形势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辖区内的“红马甲”、网格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让党和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勇于担当、务实重干,简短的八个字道出了老街精神,说出了百姓期盼。新形势下,老街街道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发展新活力,共享发展新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