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参考:基于人口普查对留守儿童关爱与家庭教育的思考(全文2663字)

   
基于人口普查对留守儿童关爱与家庭教育的思考

    近期,作为下沉社区的一名党员,同时作为学生家长,在这次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对人口普查有了一定了解,如我所在的社区,有xx户,共计有xx人,儿童有xx人,留守约有xx余人。大概率上留守儿童基本上儿童总数的xx%至xx%。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儿童本人的广泛接触,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家庭教育有了些许肤浅思考。在此,我们分析认为留守儿童存在四个主要问题、形成的三个原因、并提出两点建议。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照顾,教育按理比较溺爱,形成了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教导,时常顶撞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或老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坏现象经常发生,成为了“问题儿童”,早期的良好行为没有养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2、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致使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热情,没有进取性,更没有自觉性,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据在人口普查中了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很少,中等或偏下学习成绩较多,主科只有20分—30分大有人在,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上网、游玩,学习令人担忧,更是让爷爷奶奶或者是姥爷姥姥担心不已。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不少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反应,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出现非正常现象,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平时穿着拖鞋,留着长发,奇装异服,一派奇异的特征,学习更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我们在与其爷爷奶奶交流认为,必须对小孩从思想上教育,从理想上开导。
    4、留守儿童监管不够有力。不难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绝大多数;托付给亲朋好友照管的占少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孩子既然不在父母身边,就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疾病,安全不出事就尽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仅仅追求的是孩子们不在安全上出问题而满足了,而其他教育的义务却统统抛掉,更无人谈家教了。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而多数的家长由于生活的所迫,特别是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早期无法出去,疫情后期必须外出打工,不得毅然抛儿离老外出赚钱,他们哪里知道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样极易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这对孩子影响是极大;有的父母平时又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管理比较乏力。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有的班级7、80人,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并且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关注程度普遍不足。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网吧、电视、电影、影碟、抖音、小视频以及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我也曾浏览过许多因社会的诱惑而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的消息,常常令人扼腕叹息呀。
    三、对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两点”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作为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一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加速提高工业化,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居民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三是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2、发挥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一些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四是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五是加强学校老师家长三者多向联系,学校、班主任、老师多联系家长们,与家长们交流,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既要政府高度重视,更要家长对孩子要负起责任,同时需要学校大力作为。光靠学校是不行的,要做到政府、家长、社会一起齐抓共管,只有这样共同行动起来,才能呵护好我们的花朵,教育好祖国的未来,托起我们明天的太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