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推动流通高质量发展(全文3128字)

从战略高度推动流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提出,“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健全现代流通体系”“降低企业流通成本”。***总shu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也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流通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水平很大程度决定着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速度与质量。在全球连接与流动受阻放缓的形势下,加快推动流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流通大国,在全球流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社会物流总额298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流通方式、结构、流向、形态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多主体、多渠道、多业态、多模式”的格局。但要看到,流通发展仍然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数字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存在不少断点、堵点、盲点与痛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生产与消费,影响到经济运行效率,使流通在国民经济大循环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流通体系不够完善。流通网络布局不够合理。农村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工业流通体系不够发达,城乡流通体系相对分割,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健全,跨国流通体系缺乏主导力。  流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流通模式比重高,环节多、主体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集约化、精细化、个性化不足。流通与工业农业联动不足,供应链一体化水平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单一,大宗商品流通数字化水平不高,流通大数据平台尚未建立。传统流通发展缺乏活力,线上与线下交易发展不平衡。冷链物流、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应急物流短板明显。  流通效率较低。2019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4.7%,高出发达国家一倍。物流成本高成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大宗商品库存偏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率约为10%,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5%的水平。工业企业的流动资本周转次数只有2.5次,远低于日本和德国9—10次的水平。国际大宗商品采购价格、销售价格缺乏话语权。  市场不够规范成熟。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国内国际、线上线下、期货现货市场之间相对割裂,区域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主体小、散、弱,缺乏龙头带动作用,缺乏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本地流通企业,缺少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流通平台。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过度竞争,缺乏合作、开放、共享。招标采购不规范,“劣币驱逐良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标准分级。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大型数字化平台利用垄断力量损害中小商家利益。  国内外多重趋势将重塑流通的未来  全球竞争要求流通在保障供应链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全球格局呈现重大变化,大国竞争加剧,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竞争已演变成供应链竞争。经济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