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
2、在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16
3、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4
4、在全市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34
5、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0
6、在2017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6
7、在全县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66
8、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9
9、在全县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101
10、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106
11、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1
12、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30
13、全力推进全市制造业及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151
14、2017年区委经济工作会讲话 156
15、在2017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63
16、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78
17、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0
18、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3
19、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1
20、在十七届二次全委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20
21、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35
22、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48
23、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60
24、2017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69
25、在全县农业板块经济暨2015年秋冬种 285
26、新民营经济是发展新经济的主导力量 295
27、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03
28、在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 305
29、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26
30、在全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精准扶 352
31、在2016年全县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 362
32、2017年上半年农业经济工作 372
33、把握新常态 落实新理念 锤炼新作风 彰显新作为 378
33、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02
34、在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425
35、在中共平凉市四届二次全委会暨 435
36、在XX县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暨四季度 452
37、关于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的报告 465
38、在全县经济工作暨科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73
39、XXX市工作汇报 486
40、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96
41、在十四届县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505
42、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17
43、在全市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29
44、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17年工作打算 553
44、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暨招商引资工作调度 559
44、黄奇帆在重庆市开放型经济工作 573
45、适应新常态稳中求进 595
46、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06
47、在全市金融工作会上的讲话 615
48、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31
49、李强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43
50、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当前经济工作时的讲话 656
51、在全区党建暨经济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664
52、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75
53、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81
54、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698
1、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强
刚才,夏宝龙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努力推进经济稳开稳走、稳步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浙江时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省经济高开、稳走、向好。预计全年地方生产总值超过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4600亿元,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9.5%左右;节能减排相关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这几年来,我们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七大产业”、浙商回归、有效投资等组合拳,今年又连续打出“特色小镇”“人才创业”“26县摘帽”“债务置换”“港口重组”“省企改革”等一系列新招实招,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稳中有进、稳中有好。这是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必须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国内形势总体向好,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战略上打持久战,战术上打歼灭战,稳中求进优发展,统筹兼顾促协调,做强实体拓市场,守牢底线保平安,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明年我省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取得有效进展,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确定这一目标任务,是经过认真分析、充分论证并留有余地的,主要用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低小散、淘汰落后产能。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主要目标,结合实际安排好各项工作,力争开门红。
二、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按照“改革政策要实”的要求,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1.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积极推进产业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是明年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浙江化解“两链”风险绕不过去的坎。对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的企业,对陷入“两链”的重危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具体工作中,要按照稳、准、实的要求积极推进。一是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实行“安乐死”。二是要尽快厘清“僵尸企业”底数,各地不得隐瞒、不得扩大,既要防止“逃废债”、又要切断“担保链”。三是立刻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保护,能重组的重组,该破产的破产。同时扎实做好淘汰1000家落后产能企业的有关工作。
2.建立健全企业减负机制,有效降低实体企业成本。这也是一项重点任务。在国家统一政策出台前,我们要先行一步,做好三件事:一是地方能减的先减。二是地方不能减的尽快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三是全面开展企业负担调查,研究制定企业减负方案以及防止反弹的制度性安排。
3.建立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这事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大局,必须一手抓化解库存、一手抓稳定房价,努力在制度层面取得突破。一是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还房地产业于市场。二是严格实施“库存警戒线”制度,对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明年原则上停止供地。三是制定“房价警戒线”,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新措施。四是在县(市)实行“购房落户”政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4.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深化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加快推进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非独立选址项目不再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对保留的审批、管理事项全面推行在线服务、网上办理。加快要素配置改革,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全面建立阶梯价格制度,完善土地、能源、环境容量、水资源等要素配置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国有企业更好服务于全省战略目标。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统筹推进国家战略举措相关改革,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改革发展。
5.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开放大平台。加快宁波舟山港业务整合,积极推进全省港口一体化,打造国际强港,规划建设港口经济圈。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为基础,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岛,建设石油储备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规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通过宁波舟山港、义乌陆港、甬金铁路,连接舟山综保区、宁波保税区、梅山综保区、金义综保区,逐步向衢州等地延伸拓展,推动全省大开放。
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进企业创新、人才创业,加快打造能够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科创大平台。
1.加大创新投入。首先是加大研发投入,这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明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用足用好国家关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财政奖励政策,确保全省R&D支出增长10%左右。其次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这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去年我省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培训支出约1840亿元,今年预计达到2000亿元,明年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三是鼓励创业投资,这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杠杆。目前,全省各类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今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获得的创业、风险等投资约800亿元,明年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力争超过1000亿元。
2.强化企业创新。企业是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是主体中的主力。要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同时,支持各类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并购,掌握核心技术和高端品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形成一批小而精的浙江本土跨国公司。
3.支持人才创业。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创业这个关键。人才创业的具体体现是新创企业,即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省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众创小镇,普遍在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建立孵化器,鼓励和吸引省内外人才乃至海外人才在浙创业、来浙创业,力争明年新创企业达到2000家左右。
4.加快建设科创大平台。这是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的有效手段。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浙江“硅谷”,使其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同时,规划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布局一批金融小镇,改革重组省股权交易中心,实现创新创业与地方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要积极支持各地规划建设科技城,支持宁波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四、充分发挥投资、出口、消费作用
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提高供给系统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有效需求,着力解决供给系统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问题。
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投资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投资结构。今年,我们围绕优化投资结构,提出了“四个20%”的举措,即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工业技术改造、生态环保投资分别增长2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要继续加强结构性改革。初步考虑,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更加强调优化结构、精准发力,聚焦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确保增长15%以上。有的要争取更快一些,如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交通投资、生态环保投资,要力争增长20%。此外,技术改造投资很重要,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是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明年要力争保持较快增长。对上述结构性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统筹做好对接央企、引进外资、激发民资、浙商回归等工作,积极谋划和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引进外资达到160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400亿元。
努力增加有效出口。有效出口是指有创新、有质量、有效益的出口。有创新,就是大力发展新的出口业态、新的出口方式,更加注重依靠改革增加出口;有质量,就是适应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更加注重能带动结构调整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有效益,就是大力实施优质优价战略,更加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效益。按照这样的思路,初步考虑,明年出口增长的主要目标是稳步提高浙江出口占全国的份额,确保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服务外包出口、名优特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同时,继续做好扩大进口等相关工作。
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消费是有效供给的市场实现。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消费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明年要在继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积极发展信息、旅游、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力争网络零售额、旅游收入等较快增长,推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必须按照“产业政策要准”的要求,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做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七大产业等各项工作,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1.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必须按照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要求,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一是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明年要一手抓好70万亩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一手启动市县级粮食功能区的提标改造,并实行永久保护。二是深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全面实行动态管理,淘汰一批、提升一批、新增一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三是规划建设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中央“十三五”建议强调,要推进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我省要尽快制定规划,切实加强保护。四是借鉴开发区的思路和体制,规划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
2.大力发展七大产业。七大产业的主体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必须发展得更快一些。目前,七大产业发展势头总的是好的,明年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切实抓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比如,信息经济要聚焦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电子设备制造等,高端装备要聚焦高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天航空、海工、新材料等。二是确定一批骨干企业,初步考虑,七大产业中,每个产业先确定100家骨干企业。三是加大投资力度,统计上要单列。加快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特别是制造类的特色小镇,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文创小镇、风情旅游小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3.加快产业、企业动力修复。***总书记特别强调,经济能不能稳得住,当下主要取决于现有产业和企业能不能修复动力。为此,明年要制定实施“三大行动计划”。一是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成50家智能化工厂,培育20家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全覆盖。二是大力实施浙江制造行动计划,主要是制定颁布100个浙江制造标准,鼓励企业按照浙江制造标准组织生产,加快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三是大力实施“工业机器人”行动计划,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政策,确保明年新增1万台工业机器人。
六、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
12月20日,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对加强城市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市化,围绕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1.坚持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来统筹规划。推进城市化必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布局,实现全省一盘棋。这一盘棋的主体是四大都市区,两翼是海洋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就城镇体系而言,主体也是四大都市区,节点是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基础是小城镇,各有主导功能。都市区的主导功能是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的主导功能是创造就业岗位、承载农民转移。小城镇的主导功能是承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并向农村延伸。各地要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来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凸显功能,彰显特色,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防止千城一面,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历史特色、文化特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形成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市。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抓住宜居性这个关键。城市的本质是让生活更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都市区、中心城市、县城还是小城镇,都要切实优化人居环境,加快改善交通、住房等硬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软环境,为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依托。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信息网络、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强化城市供电、供水、防洪排涝、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和利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投资,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加注重城市设计,实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增强城市内部布局合理性,提高建筑标准和质量,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和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