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市、区)交流发言材料合集11篇(全文28778字)

目 录
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 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
以“产教城”深度融合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
致力“人港城产”协同融合 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12
牢记建设科技城国家使命 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18 苦干实干闯新路 发挥优势铸特色 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本 24
依托国际铁路港建设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30
重塑经济地理 创新策略路径 加快建设“X 副中心、X 公园城” 34
勇担时代使命 建设“三新 X”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40
坚持以文化旅游为龙头带动全面振兴 努力走出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新路子 46
发挥比较优势 推动跨越提升 奋力打造全省工业强县标杆 52
聚力以控促优 坚定转型升级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57

 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 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X 市 X 区面积 333 平方公里,人口 37 万,是 X 市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X 区深入贯彻落实***总shu记对 X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 X 自贸试验区 X 临港片区,大力探索“自贸试验区+”全域一体化发展路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X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5 亿元、增长 10%,增速在全省 33 个城市主城区中并列第一;完成进出口总额 148 亿元、增长 30%。今年 1—6 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5%。
一、坚持“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激活发展动力
    (一)突出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用好自贸试验区改革 自主权,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 224 项,全国首创 30 项。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经验在全国推广,行政审批效率提高 80%以上,X 港整体通关时效提升

50%以上,片区成立以来新增注册企业 6488 户。
    (二)突出水港特色,提升口岸能级。大力延伸和拓展口岸功能,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建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第二仓库,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通过预验收。X 年, X 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的 58.6%,位列全国港口铁海联运集装箱码头前 10 名;保税物流中心(B 型)完成监管货值 31 亿元, 增长 1.7 倍;X 港进口粮食中转量占全省水运进口粮食总量的80%以上。
    (三)突出通道建设,促进协同开放。认真落实“四向拓展、 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向南开通X 至广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 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向东开行 X 至上海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时间由 18 天缩短至 12 天;向西开行“蓉欧+X 港”号铁水联运班列,实现长江水运和蓉欧班列无缝连接;向北测试开行泸酒北上、北粮南下专列。
二、坚持“自贸试验区+产业园区”,提升发展效能
    (一)注重科技引领,提高产业竞争力。建成中国酒城国际 人才港,累计招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 400 余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立 X 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X 长江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所、X 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扶持 30 多家企业成立企业研发中心,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5 个、院士(专家)工作
站 2 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27 家。

    (二)注重提质增效,打造产业增长级。做强“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能区,建设循环型化工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组建全国首支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创新形成白酒存货“浮动抵押”等扶持政策,推动 X 老窖、郎酒等企业提质升级、领先发展。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民资民企”混改重组,中海沥青、北方公司、合盛硅业等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提升。X 年,全区酒业、化工收入分别增长 13.5%、12.3%。
    (三)注重招大引强,建设产业集聚区。依托 X 长江经济开发区,转化落地 X 自贸试验区 X 临港片区招商引资成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临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出口加工中心。春华秋实粮油有限公司“北粮南运”项目建成投产,和润粮油 100 万吨深加工项目进入试生产。引进 50
家智能制造企业,产能达 773 亿元。累计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
70 家,步步高、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加快打造西南商贸城、海吉星百亿级专业大市场。X 年,服务业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 59%。
三、坚持“自贸试验区+新型城镇化”,补齐发展短板
    (一)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承载能力。以“自贸新城”建设 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新旧城区空间融合,高品质打造美丽宜居典范城区。加快高铁站、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城市建成区面积达 56.8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达 78.5%。筑牢长江沿岸绿色生态屏障,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实施全域污水治理攻坚专项行动,今年底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 95%。
    (二)提升功能定位,做强街镇支撑。按照“自贸港+创智 城”功能分区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依托临港经济圈,打造现代物流街区、临港产业街区。依托高铁经济圈,打造总部经济发展街区、高铁经济配套服务街区。依托空港经济圈,打造品牌白酒生产核心街区、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和科研基地。X 年,全区12 个街镇中,有 4 个街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超 22%。
    (三)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城乡融合。大力推进学校建设三 年行动计划和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工程,可新增学位 3.2 万个,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率 100%。加快建设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饮水、灌溉、农村公交、农村电网国网改造、街镇污水集中处理、通讯”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X 年的 2.06 缩小到X 年的 2.04。
    下一步,X 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好自贸试验区优势,大力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形成新优势,扎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产教城”深度融合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X 市 X 区地处X 结合部和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交汇处, 面积 1502 平方公里,人口 88 万。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X 区深入贯彻落实***总shu记对 X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在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抓机遇、找定位、谋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 持之以恒推进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双城”建设,构建起“发展依靠人来推、产业依托教育兴、城市围绕大学建”新格局,闯出了一条“产教城”深度融合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X 年,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700 亿元大关,占 X 经济区比重超过 10%, 获评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工业百强区,连续 10 年入围全省十强县。今年 1—6 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2%。
    一、全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助推 X 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围绕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和X 市“8+2”产业布局,

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是创新建设产业园区。规划近 200 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临港经开区和 X 长江工业园区,建设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多个产业园区,每个园区重点发展 1—2 个主导产业,推动园区差异化发展、集群化发展。坚持市场化导向,支持引进的大型企业拿地自建厂房形成重资产,在临港经开区、X 长江工业园区推行借资代建园区、借力代造厂房、借企代孕产业的“三借三代”工业地产模式,快速建成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备的标准厂房 320 万平方米。二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制定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意见,一类一策、一企一策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开放引进、兼并重组、战略并购、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等多种形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五粮液依托 X 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白酒工程技术中心、川大华西 五粮液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产研平台,着力构建“1+3”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酒业为主,大机械、大金融、大健康产业多元发展的大型现代产业集团,X 年实现销售收入931 亿元、利税 323 亿元,利润总额继续保持全省工业企业第一,
营业收入年内将突破 1000 亿、力争两年进入世界 500 强。天原
集团与宁德时代、广州国光电器等 8 家上市公司合作,加快实现由氯碱化工向钛白粉、锂电池等产业转型,与金川电子、惊雷科

技、中科钢研等企业联合高校共建新材料产业园、锂电产业研究院,加快构建全省先进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好 200 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出台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汽车等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支持政策,在企业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出口产品等方面,给予土地、厂房、税收等支持。坚持一产业一班子、一政策、一考核,统筹区四大班子成立重点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每个产业明确 1—2 名牵头区领导, 实行一月一挂牌、一季一考核。与引进院校在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专利取得、企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实现“双城”建设与新兴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目前,已入驻 173 户智能终端企业、
投产 91 户,可年产手机 2.2 亿部,成为全国第四大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与中国中车合作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大西南唯一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全国首条智轨商业化运营示范线投入试运行;凯翼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试生产下线,跻身汽车整车制造城市行列。
二、全力推动“双城”建设,助推 X 加快建成全省科教第二


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以高端人才引领新

兴产业、以产业集群带动人才集聚,为 X 市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坚持专业化规划引 领。按照“立足 X、服务 X、借力成渝、辐射滇黔”的定位和“产学研港城”融合发展思路,在临港新区高起点规划 36 平方公里

的大学城、科创城,实现大学在城中、城在大学中。二是着力系统化政策支持。出台加快推进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的意见等若干支持政策,采取“一校一策”“一事一议”“交钥匙工程”等方式,在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电力、用水、用气、教育、科技、医疗、社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三是创新多元化办学模式。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随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多次拜访国内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设立分校区和建独立学院、研究生分院、产研院、国际校区, 为入驻高校提供“拎包入住”服务,鼓励支持高校自建校区。四是健全市场化投资体制。按照“封闭运行、自求平衡”模式,统筹协调“双城”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同步推进科教产业发展基金、信托贷款、保险债权计划等市场化融资,变政府投入为企业投资,市场化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特别是创新实施“三个一” 建设模式,即 36 平方公里土地,三分之一用于大学教学科研、三分之一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三分之一用于商业商住市场化开发,用城市开发盈利,平衡大学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实现“双城”持续健康发展。五是探索产业化成果转化路径。抢抓与省教育厅共建“X 省产教融合试验区”重大机遇,出台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等措施办法,紧扣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与

17 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建成高校 3 所、在建 4 所,留学生居全省第二,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X 同济汽车研究院等 10 个产研院挂牌运行。力争到 2020 年,全区高等院校达 10
所、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达 10 万人,建成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留学生基地、科技创新基地。
    三、全力建好“双百”城区,助推 X 加快建成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
    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理念,以“双城” 为圆心统筹布局大学校区、科创园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全力推进 100 平方公里建成区、100 万常住人口“双百”城区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做大中心城区规模。坚持新区拉骨架做加法,按照“包装大地块、招引大企业、做出大形象” 城市经营思路,采取大块土地整体出让、小块土地零碎拍卖的方式,引进恒大、华侨城、绿地等知名企业和专业化资本运作团队参与城市经营、项目运作。坚持旧城搞“双修”做减法,投入30 多亿元实施风貌整治和光彩亮化工程,融入酒、竹、茶等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品位。坚持城区强功能做乘法,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布局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不断增强。X 年,全区建成区面积达 64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 77.5%,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二是做强县域副中心镇。全

面启动 X、X2 个县域副中心镇建设,选派 2 名区领导兼任党委书记,通过组建县域副中心镇建设投资公司、下放农用设施用地和零星国有土地改扩建审批权、统筹整合 1 亿元资金、实施 6 个100%支持政策等方式,推动县域副中心镇加快建设。三是做优美丽宜居乡村。以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为统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全力建设“美丽 X 宜居乡村”达标村,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建 X、X 等 20 个 5000 亩以上“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园和胡坝竹村、龙兴橘村等 10 个文旅特色村,进一步擦亮了“中国早茶之乡”“中国芽菜之乡”和“惊雷竹海”“西部藕海”等金字招牌。李庄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首批规划试点镇,X 乡村振兴经验 2 次被《人民日报》头版刊载。
    下一步,X 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切实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勇当 X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排头兵。

致力“人港城产”协同融合 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X 因空港而兴,是全国第 X 大航空枢纽———XX 国际机场所在地,面积 466 平方公里,人口超过 120 万。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X 区深入贯彻落实***总shu记对 X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建设 X 新区、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战略机遇,自觉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找准位置、认领任务、担当作为,聚焦做好“空港引领城市发展” 文章,着力优产业、优功能、优形态、优空间、优方式,推动“人港城产”协同融合,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努力在服务经济强省建设中干在实处、多作贡献。X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29.4 亿元、增长 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9%,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 37 位。今年 1—6 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1%。
一、坚持“以港强产”,集群集聚发展航空经济
围绕省委“5+1”现代产业体系,紧紧依托航空枢纽资源优

势,聚焦聚力发展现代适航产业。一是做强主导产业。培育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强化产业细分领域研究,精准开展航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全链条招商选资,形成以航空经济为引领,以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绿色能源等高时效性、高附加值产业为支撑的“1+3”现代适航产业体系。X 年,全区产业总规模突破 2600 亿元,航空核心产业产值迈入“千亿级”。二是抓实项目促建。坚持以优质项目有效投资为抓手,成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挂图作战,构建项目招引促建全环节责任链条。X 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 67 个,中国电子 8.6 代线实现满产,加德纳航空、X 紫光、通威太阳能四期等龙头项目动工建设,签约落地的瓴盛科技成为全省唯一列入国家第二批重大外资项目。三是打造空港商圈。坚持把国际空港商圈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编制“一港四区”商圈规划,构建“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开发模式,启动 X 国际空港商务区起步区建设,先后在上海、曼谷、新加坡、伦敦等地举行专题推介会,营造“买全球、卖全球”时尚消费场景。
二、坚持“以港赋能”,做强开放门户核心支撑
    依托空港枢纽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动发挥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中的支点作用,推动实现更广领域、更高质量开放发展。一是拓展开放大通道。实施“空港+蓉欧”、跨区域多式联运走廊建设,配合推进 X 机场扩能改造,建成投运全国首个低空

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加强与省机场集团、基地航空公司战略合作, 支持加密国际客货运航线,服务 X 构建国际航空大通道。X 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 118 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 65 万吨,成为中西部首个“5000 万级机场俱乐部”成员和全球最繁忙机场 30 强。二是做强开放大平台。着眼增强开放平台溢出效应,拓展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 型)和 6 个进境指定口岸服务半径,依托中国(X)东盟自贸合作中心策划打造“东盟小镇”,综合保税区 95%通关车辆实现“秒通关”,生物医药产业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实现了全省飞机整机保税融资租赁“第一单”。三是深化交流大合作。借势重大节会活动、招商联络站点、国际商会组织等载体,引进“一带一路”沿线 2 个国家馆,新缔结 4
个国际友城,推动外事资源转化为外资资源。与省内 6 个区县签订区域合作协议,引导企业在全省布局建立生产转化基地,与广安合作推进医药产业“双飞地”建设,区域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以港定城”,推动产城一体深度融合
    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营造全过程,促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聚焦 X 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确立“一港三心四组团”城市发展格局,有序实施 TOD 综合开发、世警会城市形象示范线打造等城建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 113 平方公里。二是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全面建强 X

航空经济功能区、XX 国际生物城等产业功能区,探索建立“局区合一”工作机制,建成标准厂房 214 万平方米、在建人才公寓
12.6 万平方米,英国威斯敏斯特公学、京东方数字医学中心、铂骊酒店等优质项目落地建设。三是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建成空港中央公园 3400 亩、空港绿道 172 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 15 平方米。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黄龙溪“欢乐田园”、空港花田等文旅项目相继呈现。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商品房小区自治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获评“X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
四、坚持“以港提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接续转换城市发展动能。一是培育新经济新业态。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 技术等新经济业态,实施应用场景供给计划和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全区聚集新经济重点企业 327 家,新增种子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 17 家。二是深化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与电子科大、香港城大等高校合作,鼓励院校与企业开展关键性技术联合攻关,X 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入驻科技企业217 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过 10 亿元,获评 X 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三是汇聚人才智力支撑。成立空港英才产业联盟,创设全省首个诺奖获得者工作站和川港人才工作站, 设立 10 亿元人才专项资金,集聚“国千”“省千”等高端人才

162 人、专业团队 16 个。
五、坚持“以港聚势”,持续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打造重商亲商优商聚商标杆城区,着力形成优质资源要素广泛汇聚的区域比较优势,获评 X 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一是构建企地发展共同体。出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3+4”政策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战略性重组 3 家区属国有公司,与川航集团、X 轨道集团等国有公司结为“城市合伙人”,提升城市综合开发运营能力。二是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放管服” 改革,317 项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入驻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并在全省推广, 打出“企业咖啡时”、企业“一对一”联络员等“组合拳”,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 197 天压缩至 60 天,企业开办时间减至 2 个工作日,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300 余个。三是打造空港金融小环境。实施企业贷款信用评级、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计划,支持企业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培育上市企业 5 家、新三板和四板挂牌企业 68 家。加强与央企、金
融机构以及省市投融资公司对接合作,组建各类基金 24 支、总
规模 298 亿元,构建“政银保担企”多方联动机制,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下一步,X 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主动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抓好重点工作、重大项目

和重要环节,全面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高质量打造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努力为X 做强“主干”贡献 X 力量。

牢记建设科技城国家使命 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X 市 X 区是宋代文宗欧阳修出生地,X 主城区、中国科技城核心区,面积 554 平方公里,人口 95 万。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X 区深入贯彻落实***总shu记对 X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记加快建设科技城的国家使命, 主动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改善,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X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66 亿元、增长9.5%。今年 1—6 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3%。
一、推进产业量质齐升,加快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以产业大发展支撑经济稳增长, 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招大引强扩增量。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关键,制定重点产业招商指南、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X 年,招

商引资签约项目 176 个,其中 5 亿元以上项目 30 个,到位国内
省外资金 207.4 亿元、增长 10.6%。引进总投资 240 亿元的惠科项目,进一步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
    (二)优化结构提质量。强化“两新”产业培育,聚焦电子 信息、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和液晶面板、偏光片等一批优势项目,推动集中集群集约发展,X 年实现规模以上“两新”产业产值 540.5 亿元、增长 11.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八大产业,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50%。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巩固提升休闲农业、健康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和“千鹤桑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等农旅融合项目 建设,年接待游客 809 万人次。
    (三)创新驱动促转型。挖掘科技城富集的科技资源,健全人才、金融、产业等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X 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 5860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61 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卫星应用产业园, 加快 5G 信息通信设施建设,培育数字街区、智慧商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富临精工、三力股份等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 264.3 亿元。

二、推进功能区规划建设,着力优化发展布局
    将全域划分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临港经济发展区、中心城区、农旅融合区”四大功能片区,强化规划对接、发展联动、设施互通、生态共治,着力构建“四片联动、城乡一体、全域发展”新格局。
    (一)推进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加快发展。抢抓省委省政府支 持科技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城促产,围绕建设城市新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集中发展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全力打造“生态至美、科技至伟”的科技新区、产业新区和城市新区。加快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60.4 亿元,建成区面积 12 平方公里。规划建设 5G 科技园、核技术应用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等 8 个科技园区,建成专业楼宇 10 万平方米。签约引进奇安信网络安全产业园、3D 曲面屏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开工建设京东方、板载光子、圣丹纳科技等产业项目 12 个。
    (二)推进临港经济发展区跨越发展。坚持以产促城,发挥 惠科等百亿级产业项目集聚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新型显示、移动新能源等“两新”产业,配套完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打造 全市产业南进的主要载体。惠科项目去年 10 月底开建,76 万平米主厂房预计今年 8 月封顶,明年 3 月产品点亮。围绕惠科项目
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 10 余家,拟投资 110 亿元。按照园城一体、

景城一体,加快推进投资超 200 亿元的配套商住和文创科技新城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互促的新型园区。
    (三)推进中心城区优化发展。坚持优化升级,有序推进楼 宇经济“总部集聚”、特色街区“品牌升级”、旧城改造“腾笼换鸟”三大工程,全面提升老城区业态、文态、生态、形态。建成 亿元楼宇 2 栋、培育特色楼宇 10 个,形成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
等特色街区 4 个,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 3 个、计划改造面积 55 万平米。
    (四)推进农旅融合区协调发展。坚持一三产互动、农文旅 融合,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为载体,以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国 X 国际康养小镇、九洲汉地山隐小镇等 15 个项目加快建设。X 年,市级以上农旅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32.5 亿元。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从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机制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手段增添活力。
    (一)创新党建引领机制。围绕履行把方向、谋大局、定政 策、促改革的职责,完善区委常委会经济形势研判制度,健全经济运行调度会、项目推进会等机制,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抓发展的能力,扎

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创新实施基层党建“3
+2”书记项目,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创新目标绩效考核、干部积分制管理等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四大班子齐上阵、全区上下勇担当,打好发 展总体战”的良好局面。围绕重点工作创新组建 32 个专项工作组,通过双向选择为退岗干部合理设岗定责,激励其为全区发展再立新功。
    (二)创新要素保障机制。探索构建项目落地、投融资、规划国土等六大保障机制和系列配套制度,形成闭合的任务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深化“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包项目领导、一个包项目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抓到底” 的“五个一”重大项目推进服务机制,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问题梳理交办解决等制度,形成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全流程全链条保障机制。惠科项目仅用 39 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常规需要 100 个工作日的环评程序,创造了新的“X 速度”。
    (三)创新便民惠企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各类服务体系,着力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出台优化营商环境 20 条措施,制定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农业提标、工业发展四大类 61 条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X 年登记在册市场主体 124163 户、增长 14%,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 528.6

亿元、增长 9.5%。
    下一步,X 区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先进经验,紧紧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目标,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贡献 X 力量。

苦干实干闯新路 发挥优势铸特色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本

    X 市是 X 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于 X 高原 X 河谷腹地,面积2655 平方公里,人口 77.5 万。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X 市认真贯彻落实***总shu记对 X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X 城市群核心城市、X 河流域阳光生态经济核心走廊、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积极探索契合民族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X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09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4 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县第 89 位、西部百强县第 5
位。今年 1—6 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8 亿元。
一、坚持苦干实干,在接力中闯出发展新路子
    (一)锁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 届干,力争每 5 年上一个台阶,用 20 年左右时间逐步达到国内
发达城市发展水平。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制定 5 年阶段目标,分
解确定重点任务,分步实施强力推进,力争 2021 年主要经济指

标在 2016 年基础上翻一番,2026 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每年确定一个发展主题,解决一批突 出问题,推动每年实现一次发展突破。
    (二)抢抓机遇不懈怠。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综合帮扶 X 州脱贫攻坚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省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实施小庙乡 10 万吨污水处理厂、100 万平方米航天大道东沿线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实施 PPP 模式,入库财政部 PPP 项目 19 个 302 亿元,排全省第一。近三年来争取用地指标 2 万亩,为建设 100 平方公里、100 万人口城市争取了规模空间。
    (三)聚力攻坚不折腾。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组织指挥体系, 将全市划分为六大片区,每个片区由市委常委担任指挥长,市级领导全部上阵攻坚,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三拖一”重点工作推进体系,每项重点工作明确一个牵头单位,由一名市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支持部门共同组成团队合力攻坚、推动落实。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在工作一线、重大任务、关键时刻考验识别使用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二、坚持无中生有,在创新中拼出发展新动能
    (一)在农旅融合上求突破。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重要 抓手,实现从“0 到 1”催生乡村八景,再到乡村十八景,3*** 级以上景区达到 10 个,X 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42 亿元。支持培育

一批集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村,形成“东 线生态休闲度假之旅、西线生态农业观光之旅、南线民族风情长廊之旅、北线红色文化古镇之旅”全域旅游格局,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
(二)在激活市场上找机会。发挥州府所在地集聚效应,建成全国最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