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三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分析体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体育工作任务。刚才,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市、**市、**市的分管负责同志和**体育产业集团、**英派斯集团的企业负责人,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发言;**同志通报了2021年全省体育工作情况和2022年重点任务。大家讲得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体育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体育系统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省17市全部建有市级全民健身中心,76%的县(市、区)、83%的乡镇(街道)和73%的行政村建有相应的健身设施,基层体育设施覆盖率比“十二五”时期翻了一番。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5年累计举办各类健身活动3万多项次,参赛人数超过6千万人次,比“十二五”时期提高了3倍。全面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全省共有体育社会组织2700多家,体育协会65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9.6万人。
(二)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注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狠抓科学训练,在国内外大赛上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为**争了光。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获得7金、4银、1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蝉联金牌、奖牌榜第一名。在海阳成功举办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各参赛代表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开创了县级市举办洲际赛事的先河。
(三)体育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21﹞19号),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启动体育产业统计工作,首次摸清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底数。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步伐,形成了**庆云、**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区等一批体育产业基地,涌现出**体育、英派斯、**中大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全省每年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00多次,**国际风筝节、**国际登山节、**国际马拉松、**国际航空节、**国际铁人三项赛等品牌赛事的办赛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体育彩票累计销售金额638亿元,销量稳居全国前三位,为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筹措公益金80多亿元。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00亿元,实现增加值近500亿元,均居全国第四位。
(四)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全省现有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37个,省级后备人才基地130个,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77所。通过举办第23届省运会,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施了运动员文化考试相关制度,妥善安置了552名退役运动员。连续5年举办全省大中小学体育联赛,参赛学生达到20多万人。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广泛普及游泳和乒乓球等运动,青少年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体育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制定了《**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78号),改革体育竞赛的申办制度、举办主体和办赛模式,申办、筹办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创新全民健身运动会办赛模式,根据群众需求设置比赛项目,省级29项比赛全部交给社会力量和协会承办。去年,省市县三级共举办赛事3400多项次,参赛人数达326万人次。积极推进运动队办队模式改革,高尔夫、足球、篮球、乒乓球、棒球、马术等6个项目交给社会力量承办。稳妥推进体育彩票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和体育协会管办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体育事业发展活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正确认识体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推动体育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实现体育全面均衡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觉作好新定位、贯彻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快全省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体育事业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也为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总书记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体育的作用和功能,对体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的重大作用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确定了根本遵循。健康中国和健康**建设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体育在健康关口前移、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群众的体育热情更加高涨,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体育事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体育工作的发展理念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体育系统倾向于把精力和资源放在抓竞技体育上、放在拿金牌上,推动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在部门联合协作、促进融合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动工作更多地依靠政府力量和行政手段,社会力量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相比,体育产业作用发挥不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目前,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经济大省、体育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0.87%,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也落后于福建、广东、江苏等省份。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作为产业核心的体育服务业发展滞后,仅占体育产业总量的20.5%,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平均水平。体育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还停留在销售和代工阶段,小作坊多,大企业少。体育品牌竞争力不强,还缺少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1.8%,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滞后。体育产业人才队伍薄弱,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体育产业发展需要。
(三)与建设体育强省目标相比,竞技体育转型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目前,我省的竞技体育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从发展方式上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依靠举国体制,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冠军生产线”,在运动项目普及程度不高、群众基础不雄厚的情况下培养冠军。在这一体制下,我们的办队模式比较单一,缺少社会力量的参与;培养选拔人才的范围比较窄,主要依靠市县体校“一条龙”渠道。这种模式没有遵循“以普及促提高”的客观规律,割裂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导致出现了被新闻媒体称为“跛脚巨人”的现象:我们的竞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国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健康素质却在下降;金牌拿的越来越多,但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满意度却没有提高。
(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相比,体育服务供给明显不足。随着群众健身意识逐步增强,健身人群越来越多,体育公共服务“欠账多”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我省人均场地面积仅占体育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总量严重不足。体育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城市多,农村少;面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多,面向社会公众的少。据统计,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场地集中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放程度还不够。体育场馆功能比较单一,适合比赛训练的多,用于大众健身的少。体育社会组织发育不够,健身服务指导体系很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以健身俱乐部为例,全省注册登记的只有3000多家,每万人拥有量仅为0.3个左右,而德国每万人拥有量为120个,日本为97个,美国为52个。
三、积极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发展
“十四五”时期,全省体育工作要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主旋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大众体育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全民健身,必须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想健身”“有地方健身”“会健身”的问题。一是解决好“想健身”的问题。去年,我们对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作了电话调查,有超过70%的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根据省里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超过40%,按照现有的人口基数来计算,意味着至少1千万人要实现从“几乎不锻炼”到“经常去锻炼”的转变。为动员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去年,省体育局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专门拿出经费,与省广播电视台、大众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健身与健康的关系,倡导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增强老百姓的健身意识。要策划制作一批观赏性强、有影响力的体育节目,普及竞赛知识,使老百姓“看的懂、喜欢看”,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泰安、威海等市已经出台了“医保卡健身”的相关文件,正在进行试点的准备工作。各地要加快推行这项改革,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二是解决好“有地方健身”的问题。一方面,要编制实施好“十四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加快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省里已经决定拿出专项经费,补贴省财政直管困难县的体育场馆建设,相关部门和地方要搞好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尽早建成投入使用。要坚决落实《**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要求,在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避免出现新的“欠账”。要做好结合文章,利用公园、广场、绿地以及山川湖海等自然资源,广泛建设健身步道、小型健身广场等体育设施。对一些废弃厂房、仓库等场所,可以改造成中小型健身场馆,方便群众健身。要进一步完善土地、税费、价格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中高端场地场所,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身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管理运营好现有体育设施。在欧洲一些国家,很多体育馆虽然场地不大,但功能非常多,拉起一条网,可以打羽毛球;推过一张桌,可以打乒乓球;移动一道架,可以打篮球;摆上一道门,还能踢足球。我们一些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的体育场馆,也可以通过改造,实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要积极鼓励现有体育场馆以市场化手段运营,制定开放标准和服务标准,免费或低收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