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根据《湖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湖南省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湘肺炎机制发〔2020〕595号)和《张家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关于印发张家界市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张新冠肺炎防〔2020〕123号),针对2020年秋冬季可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不同疫情情景下采取科学应对措施,完善疫情防控机制,明确重点工作,指导疫情应急处置,提高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2工作原则
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联防联控,科学应对”的防控机制,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原则,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措施。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2.疫情形势研判
截至目前,我县仅报告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人以及无症状感染者1例。但综合考虑境外输入的风险、新冠肺炎病毒的特点、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性、进口冷冻产品输入疫情的隐患等因素,全县防控形势依然复杂。
2.1存在境外输入风险
虽然我县没有国际机场,也没有直接与境外相连的通道,但不能完全排除通过非正常渠道入境未经有效隔离而直接进入慈利的人员出现。
2.2存在快速传播条件
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强和传播隐蔽的特点。隐匿传染源可能持续存在,难以清除。全国复工复产复学后,人员聚集性增加,人群接触机会增多;加之我国人群自然感染率低,普遍易感,始终存在由潜在的传染源导致新冠病毒快速传播的风险。
2.3存在与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叠加的风险
秋冬季是各类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大量具有相似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就诊病例,将增加医疗机构对新冠肺炎病例鉴别诊断的复杂性。
2.4存在通过进口冷冻产品输入疫情的隐患
目前对新冠病毒来源、致病机理、传播途径、流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尚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北京、大连发生的疫情均可能与进口冷冻食品有关。慈利也存在进销进口冷冻产品的渠道和商户,同样存在着通过进口冷冻产品输入疫情的隐患。
3.监测和预防
3.1人群监测
继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监测,实施多点触发监测,在社区(村)、公共场所、学校、监管场所、民政服务机构、药店开展病例监测。
3.2环境监测
对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市场)、大型超市等各类交易市场以及专业冷冻冷藏库房、肉类加工厂(场)、医疗机构等场所开展环境监测。
3.3预警分析
及时汇总分析人群监测和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研判疫情风险,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3.4人员管控
在“应隔尽隔”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落实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入慈人员及次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者管理。坚持多部门联合,运用公共卫生、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等综合手段,24小时内快速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3.5重点场所、单位、人群管控
严格做好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场所的健康码查验、环境清洁消毒等日常防控措施,并按照相关要求采取必要限流措施以及倡导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口罩。做好养老服务机构、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内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公共区域的通风换气、环境清洁消毒和个人防护。关注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健康监测情况。
3.6舆情监测
通过网络、热线电话等渠道,进行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发现舆情线索及时汇总分析,必要时进一步核实调查,针对群众的误解和不实传言,及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回应和澄清,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3.7爱国卫生运动
针对环境卫生薄弱环节,部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对农贸市场、餐饮等场所开展清洁消毒工作。
3.8多病共防
加大流感、肺炎、多价流脑等疫苗的接种宣传力度,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倡导坚持“一米线”、勤洗手、保持咳嗽礼仪、科学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4.情景构建
4.1风险情景
根据疫情发生的情况、波及范围,分为以下情景:
4.1.1情景一:环境监测样本发现阳性,尚未发现感染者。
(1)情景描述。在冷链肉类食品(含水产品)及生产、储存运输环境和农贸(集贸)市场、肉类加工场所环境中监测到新冠病毒阳性样本,但尚未发现感染者。
(2)防控目标。查明污染来源和范围,掌握相关人员感染状况,消除食品和/或环境中的污染,防止可能的物(环境)传人现象。
4.1.2情景二:发现输入性病例、散发本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规模较小的聚集性疫情,或社区传播疫情。
(1)情景描述。我县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疫情规模控制在较小范围,可能的感染者均得到有效管控,疫情继续传播扩散的可能性较小。
(2)防控目标。及时发现病例,规范管理可能的感染者,快速处置疫情,阻断病毒传播。
4.1.3情景三:部分乡镇发生持续性社区传播,并构成扩散蔓延风险。
(1)情景描述。社区传播严重,可能感染人群尚未得到有效管控,疫情规模持续扩大,医疗机构压力加大,疫情出现向周边区县扩散趋势,构成区域性传播风险,需要跨区县调配资源进行紧急支援,阻断疫情扩散。
(2)防控目标。阻止疫情向其他区县扩散,逐步扑灭疫情,努力恢复到情景二。
4.2应对措施
4.2.1情景一:环境监测样本发现阳性,尚未发现感染者。在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健康、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商务、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查明可能污染来源和范围。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做好可疑暴露者、可能感染者的判定、追踪和管理。
(2)做好阳性食品处置和追溯。封存库存阳性食品,再次细致采样检验;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已流入市场的阳性食品及其同批次产品追溯、召回;对所有阳性食品及其同批次食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处置。
(3)对可能被污染环境开展终末消毒。对发现阳性样本和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实行终末消毒,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污染物品的消毒、水源消毒、餐具消毒等。终末消毒结束后对重点区域再次采样,评估消毒效果。
(4)做好人员管理。对可能接触阳性物品和暴露于污染环境的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必要时,予以隔离。发现发热或急性呼吸道病例等情况,按要求启动排查、诊断、隔离治疗等程序。
(5)做好风险评估。根据样本采集数、核酸检测阳性样本数、阳性率、阳性环境样本场所、波及范围、暴露人数等情况,动态评估传播风险,确定防控区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6)强化监测。在防控区域内强化相关单位及环境监测。县疾控中心将阳性样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核确认。
(7)做好健康宣教。开展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发布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继续向全社会提倡手卫生、戴口罩、咳嗽礼仪,减少非必要聚集活动,保持一定的人际社交距离,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
4.2.2情景二:发现输入性病例、散发本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规模较小的聚集性疫情、社区传播疫情。
在落实情景一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医疗救治
①发现可疑病例后,由县人民医院启动医疗救治应对预案,调动优质资源,全力开展救治工作。
②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由县人民医院使用负压救护车尽快转至市人民医院集中救治和隔离医学观察。
③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切实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建立合理的病例分诊流程和病例分类管理措施,督促医护、病患及陪护人员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加强通风换气和内部清洁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2)病例报告
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后,严格按照甲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核实,2小时内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
(3)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高感染风险人群判定追踪和管理
①按照“边调查、边采样检测、边控制、边溯源”的原则在24小时内完成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初次流行病学调查。
②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要在第一时间调度指挥卫生健康、公安、工信、交通等相关部门力量,协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负责对病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公安、工信、交通部门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手段查询相关人员手机通信和公共交通信息,开展追踪视频、分析轨迹等工作。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各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第一时间互通调查信息,相互补充印证,快速掌握病例发病前14天至被隔离日所接触的人员、环境。
③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快速判定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次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由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调度相关部门和乡镇对上述人员开展追踪和管理。
④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要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3次核酸检测;不适合集中隔离的人员,应当在社区指导下进行居家隔离,居家隔离必须具备独立房间和独立卫生间。对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要组织县中医院为有需求的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第一时间提供中医药服务。
⑤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次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的密切接触者,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视情况采取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并开展3次核酸检测。
⑥对已经流出本县的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次密切接触者,要第一时间了解去向,并向目的地有关部门通报信息,要求当地开展协查和人员管控。对跨市流出者,要及时按程序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上报信息。
⑦县疾控中心要通过采取流行病学分析、阳性样本复核确认、上送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等措施进行疫情溯源。
(4)做好风险评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感染来源、核酸检测情况和“四早”措施落实情况等,动态评估疫情态势和传播风险。
(5)中风险地区的处理措施
①明确防控区域(下同)
以乡镇为单位,将连续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区域划分为中风险区。
②划定管控区域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划定管控区域。一般情况下,发生散发疫情时,将病例所在的单元(楼栋单元、班级、工作间、病房、办公室、农村户)或楼栋(楼层、车间、病区、自然村)划定为管控区域。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将病例所在的小区、相邻较近的自然村、工厂、学校等划定为管控区域。
③严格社区管控
管控区域实施封锁,禁止人员出入并予以终末消毒,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做好居民健康监测、环境消毒工作,落实封锁期间生活服务保障,耐心细致开展居家健康指导;做好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服务和药品保障;配备医护力量,对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患者、其他各类急症患者、孕(产)妇等,协调应急车辆及时转运并做好车辆消毒工作。
中风险地区中有疫情的社区(行政村)以小区(自然村)为单位设置卡口,实施封控式管理,24小时值守。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禁止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对进出人员执行体温必查、口罩必戴、扫电子健康码或查验健康证明通行等防控措施。对公共环境开展每日消毒,对电梯、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加大消毒频次。
中风险地区中其他社区(行政村)减少聚集性活动,全面开展“敲门行动”,进行健康排查和医学告知,对进出人员执行体温必查、口罩必戴、扫电子健康码或查验健康证明通行等防控措施,发现有发热等症状者,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引导居民非必要不离开防控区域,确有必要离开者,需凭7天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证明方可离开。
对中风险地区内所有人员实行全员核酸检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混检方式进行检测,7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④做好交通管制
管控区域内采取停止公共交通工具运营等交通管制措施,其他区域落实客运场站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实施乘客扫电子健康码、测体温、全程佩戴口罩等措施。根据风险评估,采取控制乘坐率(不超过50%)、减少客运次数、设置留观区、移交发热乘客和信息登记等各项措施。
⑤重点单位和场所管理
管控区域内的学校、托幼机构采取停学、停课、封闭式管理、线上教学等措施。中风险地区其他区域内学校、托幼机构,允许线下上课,但须落实封控式管理、戴口罩等措施,停止大型集体活动,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实施分餐制。暂停中风险区域内学生、托幼儿童培训机构营运。
管控区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采取暂停上班等措施,中风险地区其他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采用无纸化办公,减少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和聚集性活动。同时,实行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在机关单位食堂实施分餐制度。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发生疫情的工厂企业实施以班组、车间、全厂为单位的停工停产,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且经评估后,可视情况复工复产;中风险地区内其他工厂企业在强化常规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实行封控管理,采取扩大核酸检测、强化通风清洁消毒等措施后可不停工停产。
养老院、福利院、监狱、戒毒所、未管所、拘留所、看守所、精神病院等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人员进出,实施视频探视探访。养老机构暂停接收新入职员工、新入住老年人。
有疫情的社区(行政村)内暂停开放影剧院、棋牌室、游艺厅、网吧、舞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3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