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暨十四五工作思路(全文8529字)

太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十三五总结暨十四五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抓手,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强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文化创新举措,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旅游体育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创建文明县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和“十四五”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
    (一)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成果显著。“六馆两中心”建设基本完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内部装饰装修工程正在有序进行,预计今年下半年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在全县32个乡镇和314个村实施“双基”文化工程,新建26个镇级和24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77.7%,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印发了《太和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方案》,目前各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备配送齐全,运营管理有序,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公共体育场地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已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2018年末,我县“五个一”(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皆已完成,构建了以县体育中心、健康路体育场、沙颖河湿地公园、镜湖公园、国泰广场、细阳广场六大群众体育健身中心为核心的城区“15分钟健身圈”。截至2019年6月,全县共有体育场地3018个,场地总面积达到25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5平方米。
    (二)文化惠民工程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实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总馆按照国家二级馆标准进行建设,32个乡镇分馆正常开放,2016年以来县总馆和乡镇分馆图书借阅人次 1212236 人,借阅册次1279489册,电子图书借阅量达?490493册;二是农家书屋运营良好,累计建成314个农家书屋。三是落实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016年以来,累计播放电影16031场次;四是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截止6月30日累计演出1339场,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一是大力开展各类书画展览、文艺展演和汇演活动。举办了元旦文艺调演、少儿春晚、中老年春晚、年度春晚、慈善春晚、沙颍河湿地公园新春灯展、太和书画艺术节、端午节礼祭屈原暨传统礼仪文化展示活动、“乞巧节”大型展演、广场舞大赛、诗歌朗诵大赛、青年歌手大赛、青少年职工象棋比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同时,举办各类书画展152次,极大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先后举办和承接中国乒乓球俱乐部比赛、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安徽省青少年散打锦标赛、安徽省首届气排球锦标赛、阜阳市首届民族传统武术比赛、国际越野行走公开赛等国际、国家、省市级体育赛事30余次;年均举办10次以上县级群众性体育活动;31个乡镇皆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并每年开展一场不少于6个项目的综合运动会和2个单项体育比赛。初步构建了由政府主导、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三是实施“结对子、种文化”工程。广场舞、书画、国学、清音四个小分队全年常态化开展教学,进行结对帮扶,2016年以来书画小分队累计开展结对培训活动75次,广场舞小分队累计进行广场舞培训活动188次,国学小分队累计开展辅导活动 110次,清音小分队累计开展辅导活动184次,内涵充实、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极大地充实了帮扶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整体文化素养。
    (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力度。 一是开展专题性文物保护。中共太和第一届县委旧址、新郪遗址2处文物点被太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徐氏宗祠暨杨虎城故居和文庙大成殿修缮完工;倪邱镇中学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成果显著,先后发现5座清代中期墓葬群,出土文物225余件(套)。殿顶子城址的调查勘探工作取得初步进展,整理的文物标本总数达605件(套),拟用时三年时间,运用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对该遗址进行连续性考古,以确定其是否为楚国故都钜阳城遗址。清真南寺修缮工程(一期)开始实施。新增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宫集镇殿顶子遗址、赵庙镇新郪遗址、旧县镇清真寺。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对全县非遗项目进行挖掘整理,拓展了县级名录,使县级名录增至50项。太和剪纸、太和武当太极拳、坟台唢呐被批准为省级非遗项目。
    (五)广电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根据安徽省阜阳市无线电监测站出具的《2018年太和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评估报告》,我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村村通。
    (六)文艺作品创作繁荣发展。一是文化作品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创作出了一大批多样化、高质量、影响大的文艺精品。2016年,清音曲目《让座》参加阜阳市小折子戏调演获优秀节目奖,代表安徽省曲艺类节目成功入围全国群星奖,并获全省第八届曲艺牡丹奖节目类一等奖。2017年,《让座》荣获中部六省曲艺调演一等奖。2018年,太和清音参加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获得入围新人奖和节目提名奖,并代表安徽省参加“美好生活四十年 说说唱唱百姓乐”长三角地区曲艺展演及巡演活动。2016年,组织节目参加“阜阳少儿四项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组织节目参加阜阳市成人四项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市级文艺作品征集中,荣获大戏二等奖、小品十佳、十优奖、创作奖;2017年,小戏《找羊》、小品《特殊扶贫》分别荣获阜阳市第三届小戏小品折子戏调演,荣获小戏类三等奖、小品类一等奖;坠子书唱词《环卫工人》获省曲协展演一等奖;2018年,组织参加阜阳市少儿文艺调演,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9件文艺精品获奖,曲艺沙河坠子《镇长找羊》获安徽省第二届群星奖,市级作品征集中,我县荣获大戏三等奖1部,小戏小品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5项。连续3年获得阜阳市文化创作“优秀组织奖。二是培养和扶持文艺创作骨干,举办全县文艺创作培训班。每年定期开办文艺创作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为学员授课,几年来共培训200多名学员。
    (七)不断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举措。“十三五”以来,我局不断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创新公共文化场馆管理运营模式,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岗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扩大文化协管员队伍。二是深化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展有力,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渐完善,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太和县文化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管理规定》,逐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通过举办业务培训、岗位练兵、节能比赛、联合办案、以案代训等活动,全体文化执法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的监管能力得到加强,2016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800多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100多家次。先后开展元旦、春节、全国“两会”、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少儿出版物市场、暑期“网吧”市场专项等时段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销毁非法盗版图书4000多册和淫秽色情光盘380多个,立案查处了110家网吧、5家图书经营单位,下达了130家次歌舞娱乐场所《责令改正通知书》。三是首创阜阳市文化协作区管理机制,阜阳市文化馆馆长会议在我县召开,并在全市推广文化协作区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协作区例会、研讨会、交流会等。
(八)文旅体产业蓬勃发展。一是重点发展发艺产业。全县拥有发制品企业140余家,高标准建设8平方公里的发艺文化产业园,入园企业全部为外向型进出口企业。国内最大的发制品原材料供应商金瑞祥发制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已建设完成。二是大力发展书画产业。目前,全县共有全国书协、美协会员40多人,省书协、美协会员120多人,市、县书协、美协会员800多人。依托书画艺术之乡的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产业,进一步扶持、发展、规范书画艺术市场,不断使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城区固定的画院、画廊、装裱店近60家,年交易额上亿元,书画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三是发展太和美食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我县美食文化,申报了太和贡椿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布太和板面、太和麻糊、太和樱桃、坟台丸子等为县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太和板面正在申报省市级“非遗”。举办了全县首届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评选活动,全县共100多家酒店和小吃店报名参加,新闻报道点击率就突破30万次,极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