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讲话文章汇编
1.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 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1
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王斌全:
互联网+智慧医院 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生态的战略提升……………………5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于爱平:
党建驱动 把稳公益性航向……………………………………………………11
4.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尹志国: 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14
5. 辽宁省人民医院院长王大庆:
“干”字当头 提升临床服务实力……………………………………………18
6. 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院长卢文华: 提高县域就诊率要精准发力…………………………………………………20
7. 河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尤殿平:我们多用心 让患者少费心……………………………………………………21
8.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
关注心理健康建设 人人有责…………………………………………………23
9. 清河县老干部医院院长常城:
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25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让患者满意 “大”不是必要条件…………………………………………27
1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 走出中国特色的医学创新之路………………………………………………30
1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
育才之道:为名医成长提供良好环境………………………………………33
13.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振建: “草根”医院靠什么逆风翻盘………………………………………………34
14.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韩传恩: “化于无形”的柔软也是一股力量…………………………………………37
15.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将:
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40
16.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朱良君: 心理健康服务进万家…………………………………………………………42
17.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东: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建创新案例………………………………………44
18. 江西省萍矿总医院院长龙绍华:
下转病人 更要下转技术………………………………………………………49
19.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院长彭义香: 患者安全目标八步命中标靶…………………………………………………51
20. 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昕昳:
重手砍药费 下刀有讲究……………………………………………………53
21.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徐军: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新时代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56
22.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李小松:
三维考核 拆解学科发展秘方………………………………………………59
23.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
深刻领会初心和使命内涵 把初心融入为人民谋幸福……………………61
24.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佳丽:
从“关键小事”中寻求提升…………………………………………………66
25. 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禹华月: 党务工作者需要锤炼四种品质………………………………………………68
26.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俊:
现代医院管理 我看重这几点…………………………………………………70
27.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院长苏晓清:
员工满意 工会做了不少事儿…………………………………………………73
28. 赣州市人民医院院长赖卫国: 以创新为引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75
29. 湖南省临澧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乔玉山:
担使命 履职责 矢志为民服务………………………………………………77
30.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
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79
31.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 给三大药学核心注入“智慧”………………………………………………82
32.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 党建+如何给管理加分………………………………………………………85
33. 北京市隆福医院院长卢艳丽: 失能评估助力精准服务………………………………………………………87
34. 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玉龙:
坚守医者初心 担当健康使命 推进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建设……………89
35.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院长孙竹波:
牵头医共体 激发医院新活力…………………………………………………92
36. 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院长刘柏洪: 实现持续改善的“三部曲”…………………………………………………95
37. 上饶市人民医院院长戴军:
用新思维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97
38.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院长梁红峰: 把医疗信息化做到患者心坎上………………………………………………99
39.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祝晓芬:
对照问题下猛药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忧盼”…………………………101
40.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谭志明:
牢记初心使命 打造惠州精神卫生新高地………………………………102
41. 鹤壁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侯瑞芳:
鹤壁市人民医院:情暖百姓送健康 优化服务暖人心…………………103
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院长 王雪松
(2019年7月1日)
9年前,展览路医院作为北京市西城区一家区属二级综合医院,除了面临负债经营、环境破旧、设备老化、人才短缺、病床空置等这些二级医院普遍遭遇的发展困境外,还有着另一番生存尴尬:方圆5公里内有10多家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极其丰富。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人才流失,作为“夹心层”的我们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举步维艰。到底该何去何从?迷茫过后,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艰难地开始了。
一、错位发展定位康复
给迷茫中的医院带来转变的第一个契机,始于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重组。经新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与三级医院错位发展。面对北京市提出的在西城区及其他3个区县做康复试点的总体规划,我们主动申请并成功成为试点建设单位。
2010年,康复医学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跟临床医学相比,康复医学在治疗对象、目的、手段、转归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如何改变医务人员重医疗、轻康复的固有思维?在医改大环境下,如何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区域打造康复特色?这是一条艰辛漫长的探索之路。
医院领导班子与员工一道,深入分析医院内外部环境的优劣势,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精心规划医院发展目标。班子统一思路,给医务人员打开心结,打消部分科室主任担心科室发展不好被取消的思想顾虑,培训康复相关知识,强化康复意识。
同时,我们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帮助下,联合4家三甲医院,向一线医生发起
400份“康复需求调查问卷”。调研发现,需求最大的是骨创伤术后康复,其次是神经康复。最终,医院上下齐心正式确立了“大专科、强综合,创新康复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以手外科、骨关节科及颈肩腰腿痛为主的康复特色学科建设方向。
二、强化特色形成品牌
明确了发展方向后,我们便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重点突出、协同发展原则,我们在经费保障、科研立项、设备购置、
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给予了优先发展措施。
没有设备,我们就争取各方资金,筹措安排,由简易到复杂,根据需要的迫切程度逐步配置。专业人才缺乏,面对只有一个新毕业的康复专业治疗师的窘境,我们采取了“三个一”战略,即转岗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
没有病源,我们就开拓三甲医院市场,进驻三甲医院参加查房,与他们的医生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指导。
没有康复技术,我们坚持立足首都、放眼全国、与国际接轨的理念,不断借鉴和引进香港等先进地区的康复理念和技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 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技术培养。定期外聘国内外专家授课,外送人员参加国内外康复技术学习、交流,形成了规范的人才引进、转岗培训和培养机制。
没有标准,我们就到三甲医院取经,制定标准;没有规范,我们就摸索制定规范;没有流程,我们就理顺流程。
2011年2月,以骨科疾病康复为特色的综合康复门诊正式开诊。这标志着我院康复特色学科建设正式启动。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和内部调整,我们又相继建立了康复门诊部、病房部和治疗中心。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我们探索出康复诊疗规范、收费标准、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改革成果。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现在的康复学科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康复床位114张, 拥有了康复医师、康复技师、护理人员三个团队60多人,逐步形成了以骨科术后康复为特色,涵盖运动损伤康复、神经康复、心肺康复、盆底康复、儿童康复、言语康复、肿瘤康复等核心技术为主的康复亚专科。在2016年公立医院康复转型阶段性综合评定中,我们获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妇科盆底康复中心被北京市确立为“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心及筛查中心”。
自2010年医院试点开展康复转型工作以来,我们累计为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骨科术后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40余万人次。科研教学能力也是稳步提升,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康复医学论坛。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医院在2014年成为北京体育大学康复系毕业生的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先后成为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实习教育基地。
因为康复,我们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2017年,出院人数同比增50.57%。病床使用率提高到89%。医院在药品控费效果显著的情况下, 职工的薪酬待遇不减反增。在这一年,经批准,医院有了第二个名字:北京市
第一康复医院。
三、承上启下探索“分级”
要把康复品牌做大做强,有赖于整体分级诊疗的顺利推进。而作为二级综合医院,在分级诊疗中能否坚持发挥枢纽作用、有能力承上启下,是关键环节。为此,我们率先在西城区乃至北京市进行了康复服务体系的分层级诊疗、分阶段康复的有益探索。
2014年,我们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三级医院在专科建设、临床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和协作。大医院专家定期进行巡诊、指导、病历点评,我院康复医生、治疗师长期在三级医院骨科临床科室进行早期康复的介入治疗。同时,深化与相关高校的教学共建,推进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能力。
此外,我们与西城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对接,开展康复巡诊, 实地指导社区康复师的治疗、入户居家改造等实际问题,巡诊范围已涵盖西城区的大部分区域。通过康复医师到社区出诊、业务指导、远程教学,以及成立康复人才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等方式,基层康复医务人员技术能力得到提升, 双向转诊渠道进一步畅通,形成了“大病在三级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治疗在二级医院”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在医联体的框架下,我们还积极推进与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转诊患者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在体系内实现慢性病人“三师”(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共管、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一体化和基本医疗一体化相关机制,医院各临床科室均安排专家下沉社区,中心选派人员去院部轮转学习,检验、影像等统一管理,达到同质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强化以康复为特色的专科医联体建设,将康复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改革成果、改革经验向京津冀辐射。
短评
这家医院做对了什么
崔芳
当前,上有大型医院“泰山压顶”,下有社区卫生机构“贴地竞争”,位
置尴尬、发展受限的二级医院不在少数。展览路医院的转型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梳理区域资源布局,找准定位。该院转型的关键契机,来自于对医院生存形势、社会健康需求形势的清晰判断。这些判断,帮助医院针对性地找准定位,与上下级医疗机构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优势。
其次,吃透政策、抓住利好。该院的转型,是在政府倡导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与政府的支持、引导密不可分。在当时,面临类似情况的诸多医院中,该院能率先响应政策,积极着手转型,也展现出有大局观、有远见的一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医院,也为其赢得政府多项政策、相关经费支持。
再次,巧用资源、化“敌”为友。转型前,该院在首都大医院的“包围圈” 内艰难挣扎;转型后,该院很快发现,换个视角,“敌军”其实是“友军”。巧妙地利用大医院优质专家资源、专科优势提升自身实力,有力承接大医院康复病人,该院由此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外,转变理念、勠力同心。从医疗转康复,现在看来明智,但在9年前, 未必好想通。正是院领导班子及时地转变理念,并全力争取全院职工的理解、支持,上下齐心协力,熬住转型的阵痛,才能打开医院错位发展、以特色取胜的新局面,并享受到改革红利。
愿展览路医院的转型之路能给更多二级医院以信心,也给各级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以启迪。
互联网+智慧医院 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生态的战略提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王斌全
(2019年7月4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战略趋势,医疗行业正在走向一个新突破,传统的医疗行业正迈入“智慧医疗”时代。3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 “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智慧医院建设”。
智慧医疗出自2009年IBM“智慧地球”的理念,作为“智慧地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主旨,以“为临床诊疗服务带来巨大的帮助” 为目标,呈现出“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的新特征,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患者带来全面、专业及个性化的就诊体验,以期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三方面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医疗物联网、医疗云、医疗大数据应用等信息技术,打破了各科室间在传统医疗模式下信息孤立的局限性, 使各部门实现了有效的协调和互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慧医疗势必将成为现代社会医疗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大趋势。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构建医疗服务新生态
智慧医院的实现,包含3个核心要素:在智慧医疗生态下,医院将实现全方位感知患者,通过相关设备、系统和流程,做到实时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患者信息。第一,实现全方位自动信息采集,物联化。第二,实现及时有效的传输,互联化。第三,最关键是智能决策支持。只有将这3个核心要素融为一体,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依存,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达到为人服务的最终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智慧医疗主要服务于3类人:首先是为患者服务,以智能数据为架构,注重打造高度人性化的智慧医疗空间,提供覆盖全流程且多终端的医患互动,应用数据洞察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临床成果与服务,实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二是健康人群,通过健康数据采集,主动进行防病和治未病,促进健康管理,通过平台协同整个医疗服务运作,提供集成、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三是医务工作者,提供移动医疗系统,高效灵活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既支持成本节约,又提高医疗收益,实现业务绩效管理共赢,提高患者满意度。
智慧医院要做的3个评级:《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是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医疗信息化相关领域主导推出的第3个评级项目。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面
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智慧医院要做的3 个评级:一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以电子病历评级为核心的智能医疗评级,该评价体系涵盖了医院所有临床信息系统。二是服务于患者的智慧医疗服务5级标准评级,即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简称“4S标准”,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化服务。三是服务于医院管理人员的智慧管理评级,目前还在制定当中。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系统是核心,先把电子病历这件事情做好,才能参与后两项评价。“4S”评审与电子病历评审也是有相关性的,如果院内系统没有整合好,推进患者服务肯定要受到限制。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指出,要建设智慧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造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智慧医院”将成为数字化医院发展新阶段,我们应该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延伸医疗服务半径,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育体系,将大数据落地服务于临床科研,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智慧服务的方向发展,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从概念到实践: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始终坚持“为百姓保健康”的服务理念,着力打造人文医院、智慧医院、惠民医院。在省内率先通过HIMSSEMR***M(住院和急诊) 六级评审,完成了医疗流程闭环,让患者从挂号、就诊、检查、手术以及住院等各环节,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改善服务细节,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医院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效:门急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数、疑难杂症收治人数居全省最多,门诊诊疗人均收费水平和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全省最少,不断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路径一:智慧门诊一站式服务
医院年门诊诊疗人次全省最多,以往挂号、交费、检查、化验、取药处处排长队,成为医院提升服务水平的瓶颈。为有效缓解看病就医难题,为群众提
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我院在全省率先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开医院围墙。医院全面上线的信息叫号系统及分时段预约系统,实行多种渠道进行预约就诊(互联网、手机***pp、电话预约、现场预约),实现了门诊挂号精细的分时段预约;患者通过门诊的自助挂号服务以及门诊的自助报道系统,实现轻松就诊。就诊期间,通过一站式预约平台可实现多项检查在同一天进行,缩短了就医等候的时间。完善门诊医生工作站,引入导医机器人,为患者提供智慧就医服务;诊间结算采用微信支付宝,更加便捷化,开通“诊间加号”“诊间预约”“碎片预约”,解决患者挂号难的问题;取药环节流程化,减少了取药病人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MDT),解决了患者因疑难复杂疾病而涉及多个专科的诊疗需求,护理专科门诊中心开设了PICC专科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健康教育/咨询、助产士咨询、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护理门诊等,成为山西省首家开设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MDT) 和护理专科门诊的医院。通过门诊一站式服务,由“医疗为中心”转向“患者为中心”,就诊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让就医一站到底。
路径二:打造“136”领军临床专科智慧病房
2018年,我院神经内科、精神卫生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个临床专科入选“136”兴医工程领军建设单位,率先在全省实施智慧病房医疗服务模式,以信息化促进医护一体化工作开展,推动“136”兴医工程落地,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切实提高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智慧病房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念为“床边服务观念
(Bedsideservice)”,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智能终端的结合,实现医生与病人更加便捷的一键式互动。我院在“136”领军临床专科率先开展病区无陪护管理,借助信息化平台,引入病房信息交互、体征采集、输液监控等系统,应用移动推车进行床旁交接班、联合查房,助力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从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3个维度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家庭/社区的全医疗服务过程,给患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化就医体验。
建设中的智慧病房将引入病房信息交互、体征采集、输液监控、电子围栏等系统,耳目一新的信息设备将给患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化就医体验。通过病床旁个人接入终端(Personal***ccessDevice),即床旁P***D系统,患者可以实时查询本人病历、缴费情况等住院信息,实现预约检查、营养膳食订餐、健康宣教、电视娱乐等功能,为住院患者提供透明、便捷、多样、丰富的住院服务,从而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依托于医院的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以掌上电脑(PD***)为支撑,改变了原有的护理工作方法,实现了在移动中的护理,患者的医嘱、输液的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护理站的大屏上,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对心电图、呼吸机等异常结果(危急值)具有识别提醒功能,有效辅助医护人员在病床旁进行各种医疗数据的存取,方便对患者进行宣教和管理, 同时可以进行智慧化资料上传;电子围栏的运用可实时查看患者位置及具体的运动轨迹,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及时、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实现医护合作一体化服务模式。
路径三:推进“智慧药房建设”
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药房的中心工作不仅要保证按时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医院启用了山西省首家第三代全自动发药机,结合信息技术实现了药品的信息化管理。医院以“全面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抓手,打造智能化药房,与传统药房相比, 自动化药房与HIS系统相连,设备存储量大,可有效节约药房空间,实现了补药工作的智能、便捷;根据扫码信息抓取药物,通过传输带传输到取药窗口,实现了一人对多窗口的发药模式,大大提高了发药的效率;通过双重身份确认授权拿药、取药全过程拍照录像监控、LED灯指示,实现了精麻药品等调剂处方的精准追溯。取药窗口电子屏也即将上线,提示患者排队取药窗口、排队人数、等待时间。借助信息化实现药品闭环管理,实现临床药学管理和服务转型发展。
路径四: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随着信息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一体化手术室的建设作为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志性工程,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一体化手术室通过实现信息的开放与流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高清视频技术、图形信号处理技术和机电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等,将手术室内外的“信息孤岛”有效整合,医护人员可以便捷、实时地获取大量与患者有关的信息,并在精确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实施更为精准的手术,从而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医院以打造山西省一流的一体化手术室为目标,在1号住院楼2层建成1个复合手术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核磁)和4个一体化手术室,把外科手术与内科介入治疗和影像学诊断联结起来, 提供“一站式”手术;同时增设电教中心,建成集手术、教学、录制、剪辑、转播于一体的多媒体电教室,便于医疗、科研、教学的有效融合。
路径五:信息化建设助力健康管理
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是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中从事健康体检的首家大型专业体检机构,以高水平医疗技术为依托,将创新型服务理念贯彻在整个体检服务过程中,被授予“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得“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的单位。在健康管理大学科下,运用“多专业融合、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完成了体检信息平台建设,结合网站、微信等移动终端应用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完成了体检数据的查询、统计等互通,体检个人与群体实现线上线下积极互动、软件硬件有效整合,优化了体检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建立了多个亚专业,包括慢病管理、营养与运动、心理健康、康复医学、中医治未病等,逐渐向学科精细化方向发展。
路径六:远程诊疗时代到来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通过运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远程医学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的同步发展。近年来,逐步扩大了远程会诊中心服务能力,与医联体医院进行远程影像、超声、心电、病理专科会诊以及多科室联合会诊,建立教学协作,着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大数据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进一步推进区域医疗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医联体医院提供技术支撑,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期早日实现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全面对接、资源共享,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高效地下沉基层。
路径七:智慧医疗之智慧后勤
医院后勤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质量。我院建成了全省首家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在建设中,以“6S”管理理念为依据,以“规范内部管理、服务临床一线及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引入省内首个医院SPD物流配送系统,通过采用国内先进的SPD医院物流系统,将库房内的物品以计算机网络直接管理,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集中供应管理模式,将临床需求、物流中心、供应商通过互联网紧密连接在一起,解决信息不对称、跑冒滴漏等问题,保障临床科室的物资供应。促使后勤、耗材物资供应链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进。
路径八:等级监管,注重效能评价体系建设
医院坚持公益性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功能定位,规范内部管理,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质
量和运行效率,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业绩和长久运营、保持平稳和持续创新,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完成了绩效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医院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医疗水平、学科建设、规范管理及服务质量全面升级,医院荣获山西省2018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第一名。
路径九:突破传统观念创新人员培训
“136”兴医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医改进入攻坚阶段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核心就是要快速提高“136”领军临床专科诊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为进一步推动“136”兴医工程落地,正在建设中的“136”智慧病房功能更完善、流程更优化、服务更智能,医院先后派出“136” 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护士长及部分重点学科护士长,信息管理处、护理部、后勤保障处、医学装备管理处、运营部、院办等职能部门,赴全国知名医院, 就信息化、智慧化病房特别是无陪护病房等方面的建设和做法进行了交流学习。
智慧医疗,未来可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在医药卫生健康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 加速智慧医疗时代已经到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之时,始终坚持健康中国、健康山西建设“领头雁”的责任与担当, 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落实惠民务实举措,促进医院转型发展,逐步完善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一个基于“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线上线下协同的全流程、泛体验的智慧医疗生态闭环服务链,满足人们多样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驱动 把稳公益性航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于爱平
(2019年7月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公立医院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公立医院要在关键时期校准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维护人民健康的使命,不断把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
一、党建业务实现相融互促
在新时期,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如何相融互促、协同发展?
首先要明确的是,党组织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对医院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引领和监督保障作用。
按照这一思路,医院梳理了议事、决策流程,制定了“三重一大”实施细则,优化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等,凡涉及到医院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都要由院党委商议决策。随后,我们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融入到医院所有章程与制度中。如院党委提出的“四心四化”建设:以医疗安全为核心,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使精细管理常态化;以人
才培养为重心,实现医院发展的持续化;以文化融合为中心,使各族员工思想、工作统筹一体化;以创新创优为中心,将党建融入实体化,从制度层面促进党建与业务的融合。
此外,我们还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将党支部建在各个科室上。凡是科室核心重大事件,比如绩效分配方案等,都要通过党支部决定。
二、以文化人激发职工责任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医院全面发展的“航标”。医院文化应该是全体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共同形成并自愿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我院自1934年建院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目前,医院的6000 多名职工,由20多个民族组成。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我们更重视文化塑造与文化融合,将民族团结视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传承人文历史、弘扬民族团结,打造出能让医院各族职工都接受的文化认同——“人民医院为人民”,再逐步引领大家实现文化自觉和思想自觉。
2017年,院党委发动党员带头,在全院开展了“文明行医我参与”等系列活动:如“首问责任制”——医院工作人员必须礼貌接待患者,面对患者问询不得说“不”,而要负责到底;如“假如我是一名患者”,让医护尝试以患者的身份换位思考,发现工作中的短板与漏洞,优化流程,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再如“老专家讲故事”,通过老党员、老专家的言传身教,告诉年轻医护人员, 医务工作者应如何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通过三年的持续推动,这些活动日渐深入人心,不仅增加了医院各族职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激发了大家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对医院大家庭的责任感。医护人员、患者与医院的黏合度大大提升。大家都认为,在这样的医院工作,是一件温暖快乐的事情。
三、远程会诊解看病远难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应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方向,明确医院功能定位,积极推动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的不断优化。
在院内,我们以保障医疗质量为重点,优化护理服务为抓手,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院外,通过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模式,不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全面推进分级诊疗。
2009年,我院率先在新疆开展远程会诊工作;2011年,建成全国唯一远程医疗专网和覆盖全疆126家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专网;2018年,成立新疆远程医学中心质控中心。截至今年3月,我院累计完成远程会诊7万余例、各类远程专科诊断50万余例、远程继续教育培训150余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6000余名, 切实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2015年,我们开始探索医疗集团联合体,目前已与46家各级医院签订了医疗集团联合体协议,与138家医院的相关科室签订专科联盟协议,“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院党委制定了《自治区人民医院1346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紧紧围绕推进分级诊疗、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
立综合监管制度、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等“六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标,医院各项工作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如今,院党委又提出了“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即建设疑难重症诊疗中心、临床科研科技创新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和医学人文中心,增强医院实力, 为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不断努力。
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尹志国
(2019年7月9日)
曾有人用这4句话来评说,“四流的医院靠价格,三流的医院靠服务,二流的医院靠技术,一流的医院靠文化”。这说明了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医院建设发展时,绝不能单纯地把眼光局限在技术的范畴,而必须要有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医院文化诸要素中,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是一所医院的灵魂,它对医院的发展起着方向性、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医院的长远发展靠的是医院职工对医院精神的认同与践行,靠的是共同的价值理念这样一种强有力的“凝结剂”。精神虽是“对过去事、物的记录以及此记录的重演”,但它的继承却不能简单地依赖遗传而自然流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深刻的例证。因此,医院精神要发挥其在医院发展中的“定海神针”作用,需要我们从文化濡化的视阈对医院精神的存续与弘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文化濡化的含义
文化濡化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提出的,其意是指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个体或群体继承或延续传统的过程。其中,对个体来说,是指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所特有的文化的习得与传承,其本质是指人的学习与教育;对群体而言,是指某一群体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方式及手段,同时也是该群体获得认同的过程及标志。由此可见,文化濡化与医院精神的存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向内,要针对个体,通过学习教育,努力将医院精神纳入每一位员工的灵魂,并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向外,要针对医院群体,通过医院精神的引领和医院形象的塑造,形成医院核心品牌,让医院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中获得持续健康的生命力。因此,医院精神力量的发挥需要通过文化濡化这一路径,向内激励形成先进的价值理念,向外辐射形成优质的服务品牌,努力在内外的共同发力中,使医院发展获得持续不断的推动力。
二、向内濡化,激励员工形成先进的价值理念
通过医院精神的凝练挖掘,形成医院先进的价值理念。实践表明,任何一所医院的医疗、服务、研究以及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都必须要有精神的支撑。而医院精神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对医院发展及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又发挥着
重要的引领作用。如美国梅奥诊所在“患者需求至上”理念的引领下,打造形成了誉满全球的“确保患者体验独一无二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品牌。可见, 医院精神所包含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指导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观念、态度和思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服务姿态。也就是说,不同的价值理念便会产生不同的服务姿态,便会展现不同的医院形象。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以及医院形象展示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医院精神的凝练和挖掘,并通过在深入研究医院历史人文积淀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发展特色和时代要求,凝练形成医院具有独特个性风格、对偶整饬、词约义丰、音韵和谐的院训,准确表达出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此,2018年医院党委倾力打造了“三大精神文化产品”:凝练形成了医院8字院训——“厚德精术,仁佑健康”;立足于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设计形成了意韵流畅,图简意丰,富有时代气息的院徽;创作了医院院歌
——《敬佑生命的地方》。医院精神及其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有通过具有包容性和可读性的文字及文化符号,让医院职工能够感知和触摸,才能真正发挥其引领和激励作用,成为引领医院未来发展的精神圭臬,并向社会承担起医院“文化名片”的功能。
通过医院精神的学习教育,形成医院职工的行为习惯。《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以说,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分享其模式化的人性与人格特点,大多是特定文化熏染与训练的结果,这就是文化对组织群体共同特性形成的濡化作用。由于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存续不是简单地由支配性的经济活动和政治范式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否得以贯彻和延续,因此,开展医院精神对医院职工全面渗透机制的研究,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加强医院精神学习教育载体建设,是加强医院文化传承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医院党委精心策划,开展了“讲身边的感人故事”主题征文和“感动瞬间”随手拍活动,制作了以医院真人实景拍摄的多部MV,展现医者之美, 唱响主旋律,积聚正能量,其中微电影《心愿》获“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优秀奖。对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学习教育,医院党委绝不是生硬地
“灌输”和“说教”,而是从人本身出发,通过医院精神的学习解读、榜样示范的价值倡导、医疗服务活动的全程植入等,真正让医院精神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植根于每一位职工的内心,外化为每一位职工的言行,切实用“精神”塑造起医院职工的人格和个性。
通过建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形成医院职工的基本遵循准则。小平同志说
过: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建章立制充分表达组织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指导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正是文化濡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为此,医院党委把加强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强化医院精神、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2019年,医院党委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委办公厅《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精神, 科学制定了医院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 决策机制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同时,按照党委领导、行政首责、分管领导主责、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了以规范业务活动及其管理权力流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提升治理水平为目标的内控机制建设,将以往主要是业务经济活动的内控,转向了医院内部治理的全面控制,目标就是要将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则加以固化,用科学的制度体系刚性体现医院精神,让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成为医院全体职工的基本遵循准则。
三、向外濡化,辐射公众形成优质的服务品牌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技术知名度。妙手仁心的“妙”和大医精诚的“精”都是指医术精湛。医者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首先要有高超精湛的医术,这是医院精神的根本。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农鞭药尝百草,还是现实生活中被誉为“针灸天使”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小凯为提高医技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的感人事迹,都向我们昭示了医者仁心的精神品质。因此, 医院要通过医院精神的践行,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真正把医院视为患者生命相托的地方,激励他们以“大医”为目标,不断钻研技术,博学至精,尤其要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研究,通过个人的勤学苦练,用“漂亮精湛”的医术去帮助病人解除疾患,从而打造出医疗服务的个人品牌。为此,医院投入
1000万元,专门实施了新技术新项目培育计划。医院宣传部门对涌现出来的省、市“十大医德标兵”“百名医德之星”“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以及医疗技术精湛、医学研究精深的医生,都不失时机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广为宣传,以此拓展医生品牌技术的影响力,强化社会公众对医院的认同感。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服务美誉度。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患者在医疗服务体验方面将产生革命性的需求,迫切需要整个医疗服务全面升
级,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让患者在医院能够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天使般的微笑、牧师般的心灵疏导以及华佗再世般的医技治疗技术可以复制,服务无法复制,其背后一定是医院文化和精神的无法复制,这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都必须深知的哲理。为此,医院党委将打造“人文附院”作为增强医院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医疗服务品牌的关键路径,通过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全力塑造行业清风正气,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医院享受到充满人文情怀的医疗体验。2018年召开的医院第三次党代会上,医院党委把高度、广度、速度、精度、温度“五个度”作为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温度”就是要造福民生、关爱员工,病人满意、职工幸福。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学术诚信度。“大医精诚”要求医者不仅要精于医术,更要诚于患者,要具有细心博爱、心系苍生、信达天下的崇高品质。一旦诚信成为医院职工的价值理念,在诚于患者方面,面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等带金销售模式,医者就会自觉抵御药品、耗材和器械等回扣的诱惑,不会去诱导不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而有效避免医德失范现象。在诚于学术方面, 广大医护人员就会自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主动接受科研诚信自律自洁机制的约束,学术不端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所以,“大医精诚”中的“诚”不仅是医者最根本的为医之道,更是医院诚信体系建设,杜绝学术不端之根本。在学术文化上,医院党委着力抓住两头:一是举办博士论坛,目前已连续举办了15 届;二是每年向临床医技科室征集疑难复杂病例,将其编印成册,在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交流的同时,也为医院临床医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效载体。
“干”字当头 提升临床服务实力
辽宁省人民医院院长 王大庆
(2019年7月22日)
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辽宁省人民医院踏实学习, 汲取精神养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扎实开展调研,守住为人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初心和梦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担负起保障人民健康的使命。
在学习习总书记5月31日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后,6月6日我到医院最大的重点学科——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主题教育会议。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要不断提高政治高度和思想觉悟,“干”字当头,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科室临床服务实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能停留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上, 要直达基层工作一线、扎实调研,真正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12字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完成国家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任务;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落实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
我体会到,要想巩固昔日的辉煌、再创佳绩,必须要解决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科建设能力的问题,不能吃老本、不发展、停滞不前。
在主题教育中,作为医院管理者,我应以上率下,刀刃向内,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指出问题,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扎实调研、扎实整改、自我革命,把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向深入。
遵循主题教育的要求,我们的调研“接地气”,带着问题、带着使命、带着感情,一竿子插到底,听真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的调研不打招呼,到工作对口的基层一线去,到服务对象和群众中去,特别要深入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工作中去,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最后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真正通过调研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坚决立查立改。我们出台了《推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倡导“只跑一次”工作方案》,以党委、党支部、党员牵头带领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工作流程,加强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
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制定了“院长办公会、党委会议事规则”,明晰责任划分;我们进一步加强医院早交班的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早交班管理(试行)的通知》,简化会议流程、缩短会议时间;我们还将主题教育学习与贯彻医改政策,施行“大病不出县”和分级诊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7月1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央第七督导组到我院现场督导辽宁省
提高县域就诊率要精准发力
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院长、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 卢文华
(2019年7月22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2018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为85%,距离“2020 年将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还有“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就要从群众就医的每一个环节下功夫,精准发力,打出政策的组合拳。
要充分发挥医保政策杠杆作用。可通过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患者基层就诊。另一方面,医保部门可以监测三级医疗机构收治的疝、急性阑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收治数量,对同比上升的给予惩罚,反之则给予奖励,激励大医院主动将常见病、多发病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
广泛利用媒体工具,营造舆论环境,提高患者对县域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让群众知道分级诊疗的好处,让“常见病在哪治都一样”“基层看病更方便花钱少”的理念深入人心。医疗机构要大力宣传自家的服务能力和特色,让群众知道得了病后该找哪位大夫、去哪找、怎么找;在基层看不好的病,什么病该转哪家医院、怎么转。
在转诊环节,建立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病种分级(明确县级医院、镇乡卫生院收治病种目录、下转病种清单)和医院分级(乡镇转二级、二级转三级)。加强转诊审批制度,相关部门加强转诊审核,严禁越级转诊,杜绝将县域内能处理的疾病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指标要纳入考核,将上转率、下转率、诊断符合率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和医保基金拨付挂钩。
在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方面,落实县级医院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强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夯实临床支撑科室,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患者在县级留得下、在乡镇接得住。还要探索完善医共体管理制度,形成利益、服务、健康“三位一体”的医疗共同体模式,切实提升县域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
我们多用心 让患者少费心
河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 尤殿平
(2019年7月22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医院开展一个多月来,通过层层动员, 活动牵引,立体式宣传,不断把活动开展引向深入。作为党委书记,我在率先学、组织学和大家一起学的大氛围中,感到收获颇丰。
***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这不仅为卫生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更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奋斗的初心。
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面临一些利益的分配与调整,但无论怎样改革,只要对国家发展有益,对患者的就医有利,我们都积极地快速行动,做到尽心尽责,全心全意为患者。为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率先在全省推动儿科医联体建设,定期组织专家到医联体单位讲学、查房,为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人才培训,通过开设绿色通道转诊,运用网络远程会诊,专家下沉基层义诊, 实现了“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诊疗模式。
公立医院是党和政府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展示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没有儿童健康就没有健康的“未来”,时刻不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让儿童健康走在全民健康的前列,已成为全院干部职工奋斗的共识。为此, 我们坚持让专家每周通过广播和网站科普儿童健康知识。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体学习时总结到,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绝境逢生,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作为全省公立医院领导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我们医院紧紧抓住开展主题教育这一有利契机,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医院党委要求把支部建在科室,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参加科室查房和交班,与科主任、护士长齐抓共管,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科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党建工作不再虚化,科室管理也有了“主心骨”。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开展“党员在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服务岗”竞赛活动等,调动起全员参与到践行“初心”的活动上来。
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制订了专题学习计划,采取“院领导带头学、党支部
集中学、党建专家辅导学、业余时间自主学、教育基地体验学”的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学习。组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活动,在理论武装上狠下功夫, 帮助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解决思想根子问题。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意见》印发后,加强医院党的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是对
关注心理健康建设 人人有责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2019年7月24日)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将社会心理健康建设问题再次带入大众视野,直击社会热点、痛点,有利于帮助心理健康工作者认识到所肩负的社会重任,增强公民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建设的意识,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旨在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减缓社会整体的焦虑、抑郁等疾病患病率的上升趋势、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等。同时,该行动提倡每个人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并鼓励个人正确了解、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从而减少病耻感和对患有此类疾病人群的偏见。在提出目标的同时,“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在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等方面可实施的行动进行了倡导。在个人和家庭层面,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追求心身共同健康”、要“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要“重视睡眠健康”、要“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要“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要及时求助”而不能讳疾忌医,接受精神疾病治疗时
“要遵医嘱”而不能自作主张终止治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要给予“关怀和理解”而不能歧视,同时也要“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以确保每一个小家的和谐稳定。在社会层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应及时“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并“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里的痛苦, 促进患者康复”;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发挥其引领作用,如“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等。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在目标时间内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心理医疗服务系统并使公众普遍认识到促进心理健康,人人有责。这种责任,不仅是关注心理疾病患者、减少偏见,更是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正确管理自身情绪,以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这一信心不是空谈。我们的古代先贤们早已将情绪管理这一理念记载下来并融合到我们的文化中。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
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这段话中启示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交替变化的,有喜便会有怒,有哀便会有乐, 这都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要“哀乐不失”,也就是说要合理调节、平衡悲伤和快乐的情绪,才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6.8%,焦虑障碍患病率达7.6%,因此,公众应该正确认识抑郁焦虑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与物质成瘾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不同,抑郁症、焦虑症与人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的情绪息息相关。比如,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而焦虑症患者的典型表现是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害怕、坐立不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上文所言,古代先贤们早已指出了问题的本质所在——没有平衡好自己的情绪,有了“哀”而失了“乐”,没有“协于天地之性”,自然无法“长久”。当然,这虽然是问题的根本,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科学家们在极力从基因、激素、大脑结构等方面寻找抑郁症、焦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近期获得第12 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浙大胡海岚教授,正是因为揭示了快速抗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和靶点而夺得“亚洲第一人”的头衔。
此外,“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还提倡“重视睡眠健康”。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疾病常伴有睡眠问题。以抑郁症为例,失眠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抑郁症患者总是比平时醒得早,醒来后再也难以入睡,且在睡眠中也时常出现不愉快的梦境,甚至噩梦,从而导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加重。所以医生在治疗抑郁症病人时也会积极处理睡眠问题,这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并预防复发。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社会心理健康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模板。要实现所提出的目标,还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科研人员,要钻研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靶点;作为临床医生, 要探寻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作为心理咨询师,要精进专业技术、找到适合每个来访者的治疗方案而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作为对社会有责任的每个个体,要主动了解心理健康、自觉推广心理健康理念,尽量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且不讳疾忌医。总而言之,关注心理健康建设,人人有责。
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清河县老干部医院院长 常城
(2019年7月25日)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如何养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存在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清河县老干部医院建立的德孝园老年养护院,实施“住、养、食、医、护”五位一体的服务,为了擦亮这一“养老品牌”,我们把党建工作与养老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更新养老服务观念,努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让老人生活上得到照顾,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有力地推进了养老健康事业的发展。
德孝园老年养护院成立于2015年秋天,目前已入住74人。最大的95岁,最小的53岁,其中有轻重度老年痴呆、中度偏瘫及完全失能的老人有36人。其中入住已离退休党员15名。
德孝园老年养护院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党建各类工作制度,党支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树正气,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养护院制作了党建文化连廊和文化墙,有效凝聚起红色正能量。
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提升了大家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使之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院内的非党员人员,积极为各项工作出谋划策,亲力亲为为老人服务,为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养老院入住了一位87岁高龄的老太太叫顾春萍,她的独生儿子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顾老人。养老院护理员韦春景、苏英红充当起老人的“女儿”,平时为老人打饭、喂饭,遇有生病时耐心侍候老人服药老人感动地说, 护理员工待她比亲人还亲。
党支部坚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将优秀的骨干员工吸收进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党支部把***总书记寄语、十九大内容、宪法、党章等内容,定期通过微信推送,利用党员活动室、餐厅、娱乐室组织大家学习,使大家思想觉悟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已有10多人写了入
党申请书,已有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30岁的女护工刘亚林通过在邢台医专老年养护中心学习,取得了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证书。4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护理一线,工作成绩显著,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丰富活动载体,把养老院办成老人们的幸福院。为了激励员工党员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养老院全体人员提高思想觉悟,不断组织大家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展馆;在院内举办歌咏比赛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采取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传唱党的好政策,歌颂共产党,歌颂祖国,先后排演“十九大精神放光彩”“我老汉赶上了好时代”“清河小放牛”“摘山楂” 等十多个文艺节目。党支部还组织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利用元旦、春节、重阳节等节日登台演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使大家受到教育,愉悦了心情,而且激发了干好工作的积极性。护工杨会豆,工作时间没有班上班下,每天都是根据老人的需要忙活,为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给老人擦澡,院内74位老人都说她是他们的亲女儿。
让患者满意 “大”不是必要条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2019年8月5日)
皇城根,南锣鼓巷旁,面积不大,寸土寸金,这是北京中医医院的区位特点。坐落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让就医环境更便利、舒适?我们要做的就是巧思妙想,在小空间里演绎便民惠民的大智慧。
一、一人一方一指导汤药自煎不再难
北京中医医院是北京市成立的第一家中医医院,至今仍保持着传统饮片调剂和小锅直火煎药的传统。据统计,医院平均每年调剂108万张处方,865万剂中草药。很多患者拿到大包小包的中药饮片时,却是一头雾水:这一大包枝枝叶叶的中药,泡多久、煎多久、先煎、后下越看越复杂。医院药学部曾在候药患者中做过一个《您会煎中药吗》的调查,结果只有16%的患者能够正确掌握中药煎服方法。
汤药,是中医院安身立命的“看家本事”,肯定是不能丢;服务患者,又是我们最高宗旨,帮患者解决难题是分内之事;代煎,服务量过大时场地受限, 且很多老病号并不习惯。怎么办?只能由医院管理细处着手,想办法教会患者煎药。
为此,2017年,我院药学部研发上线“中药药嘱服务系统”,为回家煎煮中药汤剂的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纸质版“中药汤剂用药说明书”,通过“煎药指导”“服药指导”“健康指导”三个服务模块,指导患者明明白白煎服汤药。
目前,我院“处方前置审核”“二维码用药指导服务”也已上线。患者在领取中西成药后即可收到一张患者本人专属的、印有二维码的用药指导单,手机扫码后,即可收到详细、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二、智慧卫生间,小窗口有了大进步
都说厕所是一个地方文明的窗口,对于医院来说,厕所还是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空间,甚至是医院诊疗无障碍的重要一环。我院由于人流量大、使用频繁等缘故,卫生间管理一直是个大难题。全院有卫生间212个,56个门急诊卫生间,每天为上万人次患者提供服务。此前,我们先后建设了母婴关爱室、“无障碍”卫生间,旨在解决特殊就医人群的特殊需求。今年,我们决定更进一步, 打造北京市卫生系统首个智慧卫生间,破解卫生间异味、控烟、清洁等难题。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智慧卫生间,需要信息化、后勤管理、文化宣传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周密考虑。我们通过对卫生间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以及控烟广播、厕位导航、保洁巡更管理、人流量监测等电子信息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将数据实时传送至医院一站式后勤服务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形成闭环式的卫生间管理模式。我们采用新技术对卫生间进行杀菌除异味,在便池上方安装“抗菌液自动滴注”机器,每隔两分钟在洁具表面滴一滴抗菌液, 达到为卫生间杀菌、除垢、除异味的效果。同时,在卫生间张贴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带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健康生活宣传板,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医院还注重节约资源,在楼道内安装微信扫码出厕纸机器,每次提供80厘米长的厕纸,将全年厕纸总用量减少到了原来的45%左右。考虑到来院就医的老年患者居多,可能不会使用厕纸机,医院还安排保洁员帮助老年人扫码。很多老患者反映,这种方式既方便又节约。
通过智慧卫生间建设,不但相关部门的技术、服务升级,而且管理水平、意识有了很大提升,这对医院服务持续改进意义重大。
三、“高定”病号服用巧思润泽医患情
近几年,不少服务改善围绕着门诊看病挂号难题展开。其实,住院患者由于治疗时间更长、服务需求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也相应更多。当我们的医院管理更精细一些、措施更人性化一些,就能让患者更舒适一些。比如,患者一旦住院,免不了打针、输液,每次都得撸胳膊挽袖子,着实不方便。针对此, 护理部开展功能病号服设计制作。各病区护士根据患者需求和日常遇到的问题, 提出设计方案。确定共性需求后,进行针对性的原创设计,制作样衣,亲身体会各种功能,经过两个月的设计、修改,最终定版。
功能病号服突出了三个特点:首先,前臂内侧、外侧开口,可打开、扣住, 方便注射胰岛素、PICC置管换药等治疗。其次,裤子上侧设有固定导管的扣子, 外侧设有大口袋,可放置尿袋、引流袋等,既保护了患者隐私,又方便行走。此外,裤子下侧有一块粉色区域,为人体的保健穴“足三里”的位置,方便患者保健按摩。
这种“高定”功能病号服“上岗”后,患者普遍反映设计很人性化,能体会到医院对患者的用心。
四、留白增绿,小空间凸显人性化
地处市中心、胡同区,面积有限还限高,医院的紧凑难以改变。但如何让
患者不因此感到空间逼仄?就医环境依然有序、有意境?
我院依托院区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功能性划分,设计规划了中药文化园、中医药文化墙、玉兰观赏区、竹林休憩区、樱花街5处景观节点,为患者提供舒适宜人的候诊、候药和休息区域,提升了院区内的环境质量。
同时,完善院区的三级标识系统,二级标识采用智能控制,在夜间自动点
走出中国特色的医学创新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
(2019年8月5日)
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作出建设“健康中国”重大决策部署,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实践上看,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西结合” 这个重要历史经验,下力气纠正过度“西化”问题,充分认识东西方历史文化和遗传结构差异,将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和现代医学科学创造性结合,构建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
一、中医创造新时代健康红利
***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指标大幅改善。我们用持续的资源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健康产出,创造了巨大的“健康红利”,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屠呦呦、陈竺等著名医学家,都从中医药学经典中获得研究灵感。今年5月,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就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二、建立中国人的健康体系
***总书记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地呵护,不仅追求个体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坚持文化自信,更好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坚持预防为主,发展符合中国人体质的全民健康方式;坚持“大数
据+大健康”,对全民健康大数据资源进一步整合处理、深度挖掘中国人口的生理特征在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就能为构建大健康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蓄积合力。
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之所以强调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有着深厚的医学学理支撑。比如,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又如运动理念,中国人讲究“形神合一”“形神兼养”,既“动以养形”又“静以养神”,达到外动内静、动静结合的效果。美国《新英格兰杂志》一篇研究文章表明,长期规律性的太极拳训练,有助于减轻轻度—中度帕金森患者的平衡障碍。太极锻炼中许多练习特征都是具有功能针对性,因此研究证明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的恢复,突出了以太极为基础的运动在具有这些问题的康复患者身上的潜力,而且这也减轻了患者的主要症状,提升了灵活性、平衡性,以及运动的范围。太极拳协调了身体和意识、人类和环境,起到有益的作用,这是中国智慧典范。
但在中国现有的健康体系还存在过度依赖西方研究结论现象。以健康指标制定和药物剂量确定为例,现阶段中国医疗机构采用的许多健康指标大多参考国外标准,引进的国外原研药的临床药效学实验大多通过西方人群完成,并没有在中国进行大样本、规范化的人群验证,难以照搬用于中国人。这些都说明, 受文化差异、生活习惯、遗传背景等影响,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研究结论及标准,而要建立更符合中国人口特征的大健康体系。还如, 目前国际上推崇的“地中海饮食”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地中海饮食强调蔬菜生吃,主食大多为“冷餐”,但是根据中医的观点,西方女性的体质较热、东方女性体质较寒,因此西方女性一年四季饮冷饮不过是平衡阴阳的方法,而对中国女性而言,若盲目跟从西方大量吃冷饮会造成胃虚、脾虚,多吃热食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特色创新发展才能“得气”
***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挖掘中药宝库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走向世界”。重视临床研究,需要走中国特色医学创新之路。在中国,针灸有2500年历史, 可治疗80多种病症,但其精髓和相关技巧有时并未真正理解而遭遇误解。于是用了7年时间,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团队以面神经麻痹这种不受安慰效应影响的非疼痛类疾病作为研究载体,对中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500名患者进行的针灸
治疗进行统计,结果证明中医针灸“得气”治疗模式能最大限度帮助面瘫患者恢复脸部肌肉功能。这也启示着,中国人用国际认可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中医, 其成果将能够得到世界的承认。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着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扎根中国国情、
育才之道:为名医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康德智
健康时报融媒体报道团 梁缘 吕霖董颖钰 李桂兰 杨妙霞 整理
(2019年8月13日)
作为一名院长,我把自己定位为名医的创造者。
我们医院有位医生曾说过一句名言:“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份处方就是关爱。”医生要关爱患者,同理,医院管理者也要关爱医生。
我力求成为大家的贴心人,心近了才能同频共振。为此,我们建立了职工院长绿色通道,强制医生带薪修年假,让名医备受尊敬。
助力名医成长贯穿了选才、育才的过程。
住院医生强则医院强,我们始终鼓励年轻医生要有激情,有梦想,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有高度、有风度、有温度的“三度医生”,每年评选、表彰优秀住院医生;在人才的选拔上,我认为不能一味选拔,而更要注重公平的机会,让大家去竞争,大浪淘沙,最后沉淀下来的才是真金子,这种理念就是竞争。
我们为名医成长提供重要的支撑,构建基于名医成长需求,并有利于名医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为名医成长保驾护航,建立更有利于真才实学人才的全口径制度,建立保障人才成长无后顾之忧的暖心制度等。
在今年医院职工代表大会上,我提出了“干部10问”和“员工10问”,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协作。一个名医绝不是单打独斗能够成就的,团结协作出名医!名医是漫长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要打造的是实打实的名医,而不是网红一样的名人。因此,培养名医,我们永远在路上,培养名医之路上,我们将不断创新,这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
“草根”医院靠什么逆风翻盘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振建 整理 特约记者 毛旭
(2019年8月26日)
从基础差、底子薄的县级医院规模起步,到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护、预防、保健于一体,综合实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三甲综合医院,“一院六区”开放床位达2300张,年门急诊义诊服务总量近百万人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30多项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苦战十多年。时间不算短,支撑我们的是不甘继续平庸、想要逆风翻盘的“一股气”,并把这股气实实在在地落在医院建设上。
一、壮底气:人才建设放首位
随州市中心医院虽有百余年历史,但作为地级市医院,我们却是“新兵”。之前,我们是县级医院。即便是在同级兄弟医院中,都不算突出。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草根”医院一下子被拉上一个级别,与省内其他地市三级医院相比,当时的窘迫可想而知:综合实力、技术水平、科研教学、内涵建设样样都差一大截。
知耻近乎勇。既然已经成了市级医院,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呼。一场志在赶超的奋斗就此启程。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多年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缺乏,尤其缺乏能够带动专业学科建设上档次、树品牌的高级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缺乏高素质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梯队建设后劲不足。
针对此,医院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医疗人才,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医德好的优秀团队,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由于“牌子”不够响,声誉“引力”不够大,我们很实际地建立了“以引为先,以育为主”的双轮驱动人才战略:一方面,积极从外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填补专业学科建设空白, 树立品牌;另一方面,坚持内部挖潜,鼓励现有人才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培养“本土化”医学实用型人才。
这一战略很快见到了成效:引进施永彦教授成立了脊柱外科,填补了随州市脊柱疑难病治疗的空白;引进刘建华教授成立了心脏外科,使医院可独立开展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先心病修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引进孙明谨教授成立了内分泌科,补齐了医院专科建设的短板;引进王汉琴博士、于建新博士、王晓波博士,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极大提升了医院科研水平一个“领头
羊”,带出一个科。短短几年时间,医院成功引进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打造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为了建起雄厚的后备人才梯队,我们还积极创建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暨第五临床学院,顺利成立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工作站。现在校学生1230人、研究生9人,开创了随州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实现了由临床型医院向临床教学型医院的根本转变。
数据最有说服力。以前,随州地区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高达15%以上。从2013 年开始,我院开展急诊PCI手术,将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大幅拉低至3%以下。
二、提心气:创三甲提升品质
随着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诊疗水平稳步提升,我们思考,还有什么有力抓手,能检验我们的发展水平,进一步统领、激发全院建设发展的热情?我们想到了创建“三甲”医院。“创三甲”对于当时的我们医院来说,既是一种能力认定,还是一种发展动力、提升感召力,更是满足百姓健康需求的基本依托。
想明白了,说干就干。医院很快成立了“三甲”医院创建领导小组,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评审主题,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形成了“人人都是评审对象、个个代表医院形象”的全员创建氛围。
我们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作为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的“金标准”;对照国家、省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行业规范和指南,开展全员学习培训,狠抓质量持续改进。经过这一过程,医院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多项质量指标在全省同级医院排名靠前。在2016年11月开展的等级医院评审中,我院成绩突出,成为湖北省首家一次性通过现场评审的新评三甲医院。
“创三甲”带来的医院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提升,是处处可见的。以急救为例,急诊科承担着我市90%以上的院前急救任务,年有效出诊7000余次,急诊量6万余人次,在湖北省急救技能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奖,其中有两次获得第一名。
三、聚人气:用服务压实口碑
服务能力上来了,不等于就是“好医院”了。医院好不好,我们自己说了不算,患者心中自有一杆秤。这个道理医院管理层明白,更着力让全体一线医
务人员明明白白,化为行动。为此,我们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并通过发现榜样、宣传榜样、效仿榜样来传递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文精神,赢得患者信赖。
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全市急危重症病人和术后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这里的医护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医生刘秀玲在此工作11年,从未休过一次年假。我们把她的工作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不仅对医护人员的水平要求高,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医生在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中必须保持耐心,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在医院儿科专家门诊,55岁的副主任医师魏爱武去年腿部骨折,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杵着拐杖上班。为了克服行动不便,她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她的故事,我们讲给医护人员。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穿行医院的各科室、病房,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支撑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涌现出一个个典型——为加拿大病人无私捐献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的随州“最美护士”张晓莉;患癌4年的医生王谦,仍坚持做了上万台手术,被授予“湖北好人”有了这样的医务人员,医院才能在老百姓心中打响品牌。这股人气,催促医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更好服务百姓健康。
“化于无形”的柔软也是一股力量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韩传恩
(2019年9月2日)
不少人认为,对于讲求诊疗质量、服务效率等“硬功夫”的医院来说,“以文化人”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搞。有人甚至觉得,文化建设有点虚头巴脑、“好听不好用”。而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用真实的行动和效果提示了,文化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掘进,渗透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中,为板结的医患关系倾注润泽。这种“化于无形”的柔软, 也是一股推动医院变强的巨大力量。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其前身是一家教会医院,始建于1912年,1998年6月开始使命现名。2010 年底新的院领导班子成立后,我们认真梳理了医院的百年历程,发现对于我们医院来说,医院文化一直作为灵魂和精神支柱,凝聚、规范、激励和指引着医院的发展建设。过去,它帮助医院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现在和今后, 我们要将其落得更实,使文化建设有抓手、有触角,进一步重塑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及全院职工的工作态度。
一、入职教育首站进院史馆
医院有“重德、精业、求实、创新”的院训,有“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为让这份厚重的医院文化能够切实地引领每位员工,我们首先让文化“入眼、入耳”,将建院初期的百年老楼房改造成院史馆,设立文化墙、宣传栏等,将文化核心内容放在职工目光所及范围。
院史馆作为医学人文教育基地,让员工们通过了解医院历史,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作为每届新职工入职教育的首站,帮助新员工了解医院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得益于什么、为了什么,增强其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更好为患者服务的信念。
了解之后,就要看理解程度。医院不断开展对医院文化的研讨学习,通过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抓传承的同时抓宣传,讲好医院故事。我们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微信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与媒体合办《百年医院爱满人间——听我们讲商丘市第一人
民医院的故事》专栏,刊发医院故事100多期,宣传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人情味无处不在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质上是全体员工服务意识的提升引起的行为改善。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和“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医院要求全体员工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理解患者,想方设法地帮助患者,竭尽全力地温暖患者。为此,医院提出“两围绕”服务理念:行政管理科室围绕一线服务;医护人员围绕病人服务。
2011年,是医院开展“两围绕”服务的第一年,主题为“温馨服务”,要求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挂号收费窗口、药房、分诊台的工作人员和医生、护士、保洁、保安等,在开展服务前首先给患者一个笑脸和一声问候。
2012年,在“温馨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主动服务”,即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患者需要前、做在患者开口前的“三前服务”和十米关注、三米问候、一米帮扶的“十三一服务”。
后来陆续提出“亲情服务”“提升服务”“感动服务”“精细服务”的主题,2019年开展的主题是“预约诊疗服务”。9年来,“两围绕”服务一年一个主题,踏踏实实地完成了每个阶段的目标。
一位年长患者突然腹痛难忍,独自来到医院,还没走到急诊科,其他科室的护士见状就急忙起身帮其拿来移动担架,简单询问后,将他送进急诊。
前段时间,一位老人因脑内出血住进神经外科。由于长期昏迷、带管时间长,老人皮下感染,需要每天换药。出院后,担心家属换药做不好,该科医生就每天骑自行车上门换药,整整持续了3个月。
这只是医院职工主动服务患者诸多影像中的一部分。医院应该是最有人情味的场所。在门诊楼、住院楼和儿科医技楼设立导诊台、志愿者服务台、外省患者服务中心和出入院管理中心,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缩减候诊和排队时间, 尽量保证能当天来回,节省不必要的住宿费用;在诊室设立围挡,保护患者隐私;在卫生间配备手纸和消毒液,在电梯内安置消毒液对患者而言,他们的收获不只是贴心、安慰,更多的是安全感和被尊重感。而我们的员工,在医院文化的感召下也提高了服务意识。
二、用社会责任为服务赋值
如何带动医院发展,是医院领导班子的心头大事。如果把办医的目标定位为创造价值,那么看到的每一个患者都是潜在“钱袋子”。但当我们树立起重
德、仁爱的价值观,更看重医院作为健康服务公益性机构的社会责任,即使不
“向钱看”,最终也能获得价值回馈的褒奖。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条长久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基于此,医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针对慢病高发的现状,常态性举办慢病知识讲座,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等公益性活动;
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张将
(2019年9月3日)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是当前医疗卫生系统一项重要工作,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要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服务理念、做好管理示范、勇于担当作为,在区域内充分发挥好引领和辐射作用,探索出医院如何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有效路径,把健康中国行动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公立医院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主力军,也是主阵地、主战场。虽然三甲医院功能定位上主要承担疑难危急重症的救治任务,但这与大健康的理念不矛盾、不冲突。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医院应该在健康全周期服务中,找差距、补短板,促进医院服务模式的创新,不断做实做全包括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康复等工作,实现医院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