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州委书记 叶红专
(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落实州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推动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这里,我先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总结成绩,认知规律,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一个特殊重要年份,“十二五”规划全面收官,“十三五”规划蓝图绘就。在这个承上启下的时间节点,谋划年度经济工作,尤其需要回过头去,把过来一段时期工作总结好,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以在历史的脚本里更好地续写发展新篇章。
从2015年工作情况来看,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打了一个大的翻身仗。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认真执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守“542”发展思路,全力实施“四轮驱动”,深入开展“三年活动”,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强基础、保稳定各项工作,打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大的翻身仗。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于全省前列或超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4%,财政收入增长21.3%(按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因素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6%和12%,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9.6%和24.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9.8%和32.3%。以上十个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是我州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二是经济发展呈现积极的趋势性变化。以中国中铁、湖南建工、重庆交通建设、太平洋建设等集团为代表的战略投资者已成为城镇综合开发、旅游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园区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阵地,“互联网+湘西”、电子商务等经济新业态正在快速发展。三是办成了几件要事实事。老司城成功申遗、遗址博物馆顺利开园,龙永高速第一阶段58公里建成通车,湘西边城里耶机场、张吉怀客运专线纳入省今年开工项目,新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新脱贫12万人,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全部到位,研究制定了州委“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
从过去五年发展成就来看,我州已经站上新的更高发展水平。“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不甘落后、自加压力,抓机遇、破难题,打基础、强后劲,使全州发展迈上了一个更高水平。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全州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9.3%,财政收入接近80亿元、年均增长19.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3︰39.9︰43.8调整到14.9︰32.1︰53。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建成5条高速,2条高速在建,铜仁·凤凰机场竣工投入使用,黔张常铁路开工建设,我州融入了长沙、重庆、贵阳、桂林4小时经济圈,吉首市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枢纽城市之一,实现了乡乡通水泥(沥青)路、适宜通公路的行政村通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85%以上,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和移动通信,五年新解决1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档次大为提升,扩容提质和产城融合步伐显著加快,全州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7%提高到41%,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园林、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镇。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大力实施“绿色湘西”工程,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16.35万亩,生态效益总价值位居全省各市州之首。强力推进城乡同建同治,突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农村保洁逐步走向规范化,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极大改变,爱护洁净、呵护绿色、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意识大大增强、行动更加自觉。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州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5.3%,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13.1%。扎实推进法治湘西建设和平安湘西创建,深入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对外整体形象明显提升。近年来,在州委坚强领导下,州几大家班子精诚团结,搞好“大合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好、工作抓得实,全州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氛围越来越浓厚,对外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湘西,中央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加之徐守盛书记、杜家毫省长等省领导先后深入我州调研指导,我州已经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聚焦点和发展的热土。
从探索实践来看,我们初步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湘西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自觉摒弃传统思维、过时做法和路径依赖,顺应大势,把握规律,转变观念,大胆创新,积累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和方式方法。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不断完善州域城乡、产业、国土、交通体系规划,做细各类专业规划,规划延伸到村庄,强力推进“两违”整治,促进规划前瞻性、操作性、权威性有机统一,有效改变了规划滞后、档次偏低、执行不力的状况,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项目建设支撑发展。立足全州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的阶段性特征,牢固树立“一切靠项目支撑”的理念,始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项目上,把生产要素集聚在项目建设上,把工作绩效体现在项目成效上,精心谋划和实施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大项目、好项目,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为建州到2010年总额的1.4倍,年均增长25.2%,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60%以上。可以说,没有成批次、大规模、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就不会有“十二五”时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民生持续大幅改善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三是对接市场主导发展。坚持市场导向,运用市场规律,激发市场活力,全州各类市场主体从2010年的5.1万户发展到8.3万户,注册资本从187.8亿元增加到510亿元,增速创历史新高。注重运用市场办法破解融资瓶颈制约这一老大难问题,积极采取PPP、股权融资、政银企合作、大标段制等方式,最大限度筹措和保障建设资金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财政投入搞建设的单一方式,形成了项目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四是挖掘优势率先发展。我们注重挖掘综合比较优势,在扬长补短中集中发力、重点突破、率先发展,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最大门路,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引擎,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重要推力,形成了四轮齐驱、后发赶超的良好发展格局。五是固本强基保障发展。把加强基层基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夯实发展之基;坚持重心下移和工作前移,创新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夯实稳定之基;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顺乡镇、村(社区)工作关系,强化基本保障,充实队伍力量,夯实执政之基。以上五条,是对过来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推进发展必须坚持的工作要领。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型上升的过程,是理念更新、思路升级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能力是逼出来的、业绩是干出来的、路子是闯出来的。
经过艰辛努力取得的成就更为珍贵,通过探索实践积累的经验更具价值。2015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十二五”发展的胜利收官,为我州今年及今后五年发展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有益的认识成果,全州发展已经进入建州以来的最佳时期。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现在的湘西今非昔比,未来的湘西前景无限!全州上下务必始终保持不甘落后之志、奋起追赶之气,进一步增强发展自觉自信,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继往开来,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谱写我州发展精彩新篇章。
二、瞄准宏伟蓝图,把握关键问题,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取先机和主动
去年12月初召开的州委十届五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州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围绕中央“五个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州“十三五”发展思路、重点和措施,提出了到2017年建州60周年时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和到2019年全州贫困县全部摘帽、2020年基本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特别是按照国家实施区域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综合考量我州资源和比较优势,着眼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这一总战略和总愿景,就是要把全州1.5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的大公园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以自然生态区、文化生态区、城镇和村庄为生态点,以主要流域和大通道走廊为生态线,以广阔山地为生态面,融山水、人文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逐步让湘西州成为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成为民族文化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处理和解决好三个重大问题上下功夫、见实效。
(一)注重在处理好“四个关系”上下功夫、求实效。要正确处理发展提速与质量提升的关系。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生就缺乏物质基础;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继续走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老路,即使眼前速度上去了,但质量效益没上去,还是会落下来,甚至会走弯路,欲速不达。只有把数量与质量结合起来,把速度和效益统一起来,坚持能快则快、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才能在新常态中实现更高水平、更好效益、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关系。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是同步全面小康的两大战略任务,是相互依托、互促共进的统一整体,既不能割裂开来,就扶贫抓扶贫,也不能等同起来,没有精准发力。必须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手抓区域特色化发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优势产业、新型城镇、民生事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为区域性整体脱贫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一手抓精准扶贫落地落实,通过精准“滴灌”,不断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摘“穷能帽”、拔“穷根”。要正确处理补齐短板与优势优先发展的关系。短板蕴藏着潜力,补齐了短板,就打开了发展新空间;优势就是资本,用好了优势,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要坚持补齐短板和优势优先发展“两手抓”,全力加快补齐短板,解决好涉及发展全局的“心头之患”,特别是“十三五”绕不过去的民生等短板问题;大力推进优势优先发展,不断放大生态优势,激活文化优势,用好政策优势,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放到最能产生效益和最能带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去,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实践反复证明,如果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处理得当,经济社会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当前,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新旧矛盾交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必须统筹抓好发展重点、改革要点、民生实事、稳定基础,积极做好矛盾风险的防范化解,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二)注重在建设“四个湘西”上下功夫、求实效。建设绿色、文化、开放、和谐“四个湘西”,既是我州“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也是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战略重点。其中,绿色是底色,文化是灵魂,开放是路径,和谐是保障,“四个湘西”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建设绿色湘西,就是要坚持生态文明立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我州绿色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和潜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努力把我州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文化湘西,就是要牢固树立文化旅游兴州理念,坚持实施文化强州战略,抓住老司城成功申遗重大机遇,扎实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挖掘开发、宣传推介三篇文章,加快我州由文化大州向文化强州、旅游大州向旅游强州跨越,打造神秘湘西文化高地。建设开放湘西,就是要顺应开放发展的时代潮流,抢抓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我州大通道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井喷”发展带来的机遇,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开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努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使我州成为武陵山区开放新高地。建设和谐湘西,就是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位置,努力把我州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地区之一。
(三)注重在推进“六个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加快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是我州贯彻落实中央“五个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举措。其中,加快发展是首要任务,绿色发展是核心要义,共享发展是本质要求,创新发展是根本动力,和谐发展是基本保障,协调发展是重要方法,“六个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必须统一贯彻、统筹推进。推进加快发展,就是要切实强化项目支撑,积极策划、包装、储备、实施一批事关湘西州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大项目,以大规模、成批次、高水平的项目建设支撑加快发展、后发赶超。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高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推进共享发展,就是要突出民生为本,抓紧抓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创新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努力创建创新创业示范州。推进和谐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健全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维稳,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各方面问题,在统筹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
? ? ?谋划发展,首在度势。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经济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确定了行动路线图,对我们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抓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遵循大逻辑,顺应大趋势,结合州情实际,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中有所提高、有所作为、有所突破。要在深刻领会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中增强思想自觉。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今年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迅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一方面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前景是光明的;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风险隐患增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转方式、调结构是大势所趋,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经济体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的内在要求。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自觉摒弃传统发展思维、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善循规律,善抓机遇,善借势能,推动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要在深刻领会把握工作重点转变中明确努力方向。就是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即: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这是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基本路径,也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取向,必须结合实际深刻领会好、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要在深刻领会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内涵中积极作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入手,解放生产力,改革创新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