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到这里来,主要是就“增强制度自信”这个话题与大家做一交流。对高校师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增强制度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下面,我围绕增强制度自信,跟大家作个交流。
一、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中增强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是对其本质特征的精辟概括。对此,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历史逻辑看——
知其所来,才能明其所往。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机。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根据地创建人民政权,探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夺取全国政权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制定《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确立了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建立了国家政权组织体系,进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对此,一定要明白、要珍惜!
第二,从理论逻辑看——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大家可以想一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等,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为什么要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大家可以想一想: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我们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对此,一定要清醒、要坚定!
第三,从实践逻辑看——
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大家可以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来看当今的中国。
纵向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二是社会长期稳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比如,我们早已告别积贫积弱,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跃升到去年底的90多万亿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我们早已告别饥寒交迫,全国人民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全面小康,缺吃少穿等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早就有了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正以崭新姿态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早已告别“飞机不够,那就飞两遍”的时代;我们早已不是“巴黎和会”上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国态度”举足轻重。我们XX的经济总量今年有望达到5千亿元,基本相当于刚解放时的3000倍;XX理工学院已由建校时只有2个中专专业、451名学生、144名教职工的高等专科学校,成长为拥有55个本科专业、2.88万学生、1760名教职工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正在向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迈进,这些就是新中国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和印证。
横向看,“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等西方国家乱象丛生,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拉大,政治极化严重,党派纷争不止,民粹主义高涨,种族歧视凸显,暴力事件频发,社会撕裂加剧,他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回想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界上曾有人预言,中国共产党搞革命还行,搞建设不行。但现在,国际上对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大都是肯定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肯定我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的还在探究中国奇迹背后的制胜密码在哪里。
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中国之治”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效的、管用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第四,从文化根基看——
一个社会的制度要成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管用的保障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摆设,一定要扎根本土,与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既不能急于求成搞制度上的“浪漫主义”,也不能邯郸学步、囫囵吞枣指望搬来一座制度上的“飞来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但却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生成逻辑。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比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文化根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同,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郭沫若先生在《马克思进文庙》一文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马克思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就隐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想的契合之处。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内在演化与积淀。这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深层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