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曹思:
关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法制保障思考 1
2.高敏: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探究 5
3.邵夏龙、花蕾、王建敏、张国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好发挥公立医院党委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9
4.孙特: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4
5.江苏中烟徐珂:
新形势下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17
6.咸阳市委政研室“止滑促升、决战收官”专题调研组:
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奋斗的姿态书写好“收官”答卷 加强和改进
作风、打好四季度翻身战的调查与思考 19
7.甘肃中医药大学雷婉榕:
关于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24
8.灌云县伊山镇中心卫生院张海红:
运用新媒体加强工会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 29
9.中牟县解难办主任吕少先:
“五个一”做好新时期基层信访工作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 32
10.包晰、沙丽娜:
对进一步加强医务青年思想政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36
11.山西省农村调查办公室金宇、郭芳芳:
关于山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40
12.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付卿鑫、定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郭海琳: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思考 44
13.王波、谢选择:
对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47
14.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民政府何艇航、王治:
新登抓发展机遇促乡村振兴的思考 51
15.金磊:
关于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 以泰安市泰山区为例 54
16.色达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扎西邓珠: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58
17.河南省行政学院课题组: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河南乡村振兴 河南省乡风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61
18.焦汝生、张伟:
开封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调查与思考 69
19.教科文卫委课题组:
关于四川省疾控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73
20.李娇:
关于提升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的调研与思考 以天津市和平区南
市街道为例 78
21.邯郸银行课题调研组:
加强内部审计促进稳健发展邯郸银行深化内部审计工作的调研报告 81
22.财政部国库司翟彤彤: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财政思考 基于山东抽样调查带来的启示 90
23.山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总公司崔俊阁:
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的思考 94
24.溪河镇综合服务中心肖相国:
溪河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97
25.谢典辰、张洋:
疫情背景下大众消费情况调查 101
26.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执笔丁亚鹏:
一村一品,走实乡村振兴个性化发展之路 东台市安丰镇贯彻新发展理
念调研之三 104
27.俞明辉:疫情下的“苏南经验”地方财政新思路和经济运行新情况专题 调研纪实 107
28.武侯区司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社区法律之家”建设调研报告 111
29.财政部山东监管局: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调查与思考 114
30.郴州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雷明辉: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思考 118
31.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定必胜信心办好自己的事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19
32.经济日报评论员:以制度优势汇聚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论贯彻落实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1
33.山东大学数学学院、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
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 123
34.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
供需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 124
35.胡旭:
以系统观念促进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125
36.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明、廖先祥:
全面调研摸清家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柳州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调研
报告 128
37.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大帝集团董事长吕培榕: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35
38.邱石:
善于运用规律谋划和推动发展 136
39.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推动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138
40.沈小平:
锤炼专业化能力 141
41.新华社评论员:
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43
42.张文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黄金机会” 145
43.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长赵长茂:
注重需求侧管理需推进需求侧改革 147
44.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
把握好时度效,明年宏观政策将与经济发展情况更加匹配 148
45.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小霞:
把握时度效2021 年财政货币政策以稳为主基调 152
46.经济日报评论员: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 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 155
47.人民日报评论员:以高质量发展 为“十四五”开好局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57
48.经济日报驻外记者苏海河、赵青:
传递积极信号推动经济复苏海外各界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59
49.峻峰:
市场经济必须是全面的法治经济 161
50.舒圣祥:
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侧管理 163
51.新华社评论员:
稳固耕地基本盘打好种业翻身仗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65
5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张旭:
全面现代化进程与新发展格局 167
53.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自强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69
54.人民日报评论员:把握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论学习贯彻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74
55.安徽日报评论员:
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论学习贯彻省
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76
56.经济日报评论员: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精神 178
57.河南日报评论员刘婵:立足“中国之制”开辟“中国之治” 极不平凡
的一年充满希望的明天 180
58.中国旅游报特约评论员王红彦:
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文化和旅游市场需求 182
59.向贤彪:
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184
60.新华社评论员: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86
6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阎海峰、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彭德雷: 以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88
62.鄂尔多斯市社保局派驻神水台村驻村工作队和市气象局派驻王窑湾村驻村工作队王克胜、谢金民、刘真东:
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示范作用发挥研究的调研报告 192
63.东区弄弄坪街道朱思铭:
弄弄坪街道治安问题调研报告 197
64.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田春忆、秦银银、颜优华: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谋求创新人才发展 湖南省中小学校科技教师队伍建
设现状调研报告 198
65.淄博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合调研组:
关于临淄区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
报告 203
6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纪委监委课题组:
关于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部门分工协作的调研 205
关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法制保障思考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曹思
(2020年12月1日)
1.优化营商环境意义的认知
1.1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
进行营商环境优化,不仅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等硬条件改善,同时还需要从服务水平、法制氛围等软条件出发,才能够充分发挥制度的先进作用。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营造法治化社会,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本质上就是法制经济。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从法律要求出发,对各类产权进行平等保护并坚持契约精神、公平竞争等基本价值取向,保障不同经济体制在市场中都能够得到公平待遇,坚决处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滥用行政权力介入或限制经济竞争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且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给予市场上不同主体以安全感。
1.2优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基石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壮大以及创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真正留住当地企业,吸引外来企业,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营商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当地具备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受到恶意竞争等不良行为的威胁。另外进行营商环境优化,还能够实现生产力的解放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其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企业进步。
2.优化营商环境法制保障存在问题
2.1相关人员思想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部分相关人员对营商环境工作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人员只是将营商环境优化作为一项企业调查活动,认为只要做好调查问卷的辅导工作,就能够保证营商环境优化[1]。其次,部分基层人 员仍然存在“形式主义”思想,没有真正将营商环境优化作为自身工作的一部分,不能真正将营商环境优化落到实处,认为只要做好相关宣传就等于完成工作。另外还存在个别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的情况,认为自身工作完全由上层部
门决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个人见解。
2.2相关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法制保障中存在明显的管理问题,主要有税收联系沟通渠道不通畅、税收管理随意性大、履行职责不到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基层工作人员作为与企业联系的重要渠道,自税收专业化改革推进以来,由于税收管理员职责的转变,出现部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缺乏了解的情况,导致两者联系较少。同时目前主要由纳税人上门办事,但如果税收管理员没有及时应对,往往难以真正解决涉税事项,容易导致纳税人小事多跑。另外目前部分税务人员在进行相关事项通知时,往往通过短信平台进行广泛通知,缺乏针对性。
2.3相关人员服务存在问题
首先,存在税收宣传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纳税人在实际经营中较为关注税收政策法规与相关税收优惠等,但在实际服务中,通常没有为纳税人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纳税服务,导致其难以得到及时的政策解读。其次,存在办税服务厅咨询导税力量不强的情况。由于目前一窗通的开展,各类业务开始相互融合,同时也导致业务不断增多,容易出现纳税人难以及时咨询的情况[2]。最后,缺乏深层次服务,在前台办理涉税事项时,窗口人员难以及时提醒纳税人进行个体定税,同时在纳税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当前多元的支付手段,导致纳税人服务体验欠佳。
2.4相关的制度法律不完善
首先,目前我国在立法过程中缺少对营商环境的保护,立法监督与司法监督不够到位,且没有制定统一标准的相关法规规章,导致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公平竞争的影响。其次,在进行立法的过程中,我国没有广泛听取社会以及企业的意见,导致社会群众参与度不足,相关制度法律没有真正适应市场主体发展需求。而不完善的法制法规,在营商环境中容易出现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以权谋私等情况。同时,不完善的相关制度法规不具备良好的约束力,容易出现廉政风险,导致相关人员利用职权凭关系、人情办事,这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不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
3.优化营商环境法制保障的对策
3.1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首先需要推进办税便利,通过提升前台办税能力、强化导税服务、合理设置窗口、加强部门协作来实现业务办理提速。在实际开展工作
中,首先,需要不断提升前台人员一窗式、多岗位能力水平并设定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激发其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的意识,并通过绩效管理制度的合理利用, 实现对工作管理的有效规范,并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其次,则应当提供良好的前台服务,充分发挥导税作用,通过对纳税人相关涉税资料的初步审核,实现有效指引与动态分流,有效降低纳税人等待时间,实现小事快办。同时,则应当合理设置窗口,完全从民众需要出发,根据实际业务以及其他部门业务之间的关联,提供延伸办税服务体验,提高纳税人办事效率。最后,纳税部门应当积极与工商部门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当前信息技术的优势,及时传递注销相关信息,更加快捷的帮助群众办事,并进行服务事项拓展,落实好各项服务。
3.2打造立体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法制保障需要打造全方面立体服务,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进行政策宣传培训,实现纳税人学堂教学质量提高,通过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实践培训,提升纳税人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并且要根据其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同时利用热点咨询以及办税服务厅受理咨询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全面了解其实际需求。其次,需要推行首席服务制度,可以由市局党委委员担任首席办税服务员,不定期地深入到企业中与纳税人进行零距离交流,真正解答纳税人存在的疑惑,从而实现纳税服务的全面优化,提升纳税人的获得感。最后,需要进行合法权益维护制度构建,通过专业队伍建立起全面有效地反映热线,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实现对其合理办事需求的全面响应。
3.3提供相应保障
为优化营商环境法制保障,需要进行纳税服务深化,为纳税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首先,需要进行介入式的纳税服务,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进行管理理念转变,分析应用数据监控,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分析指标与模型建立,从而自动全面地扫描风险。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提前进入到政策中进行辅导,在纳税服务中掌握主动权,具备根据纳税人需要开展针对性服务的措施,以帮助企业避免由于缺乏税收政策了解而受到的损失。其次,需要深化银税互动合作,通过工作方式创新加强两者之间的税收交流,为银行部门宣传推广相关信贷产品提供支持,通过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纳税服务的进一步优化。另外,还需积极探索税银双方平台的共享机制,实现银行一体化的自助服务,帮助纳税人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最后,部门中务必坚决落实税收政策,
在充分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对政策的操作进行全面研究,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并灵活运用政策,实现重点项目建设,服务最大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3.4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是实现优化营商环境法制保障的必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需要进行税收环境净化,对税收秩序进行深入整顿,严格把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并严厉打击恶意逃税等税收违法行为,从而打造良好的纳税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保障。其次,需要规范税收执法,统一安排管理进户执法事项,并做好执法记录, 实现对税收工作的有效取证,做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再次,需要做到廉政, 通过监督力度的加大,实现税风税纪意识的提升,避免税收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最后,需要注重社会信用共治,通过纳税信用信息与外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对接,实现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信息的及时推送,从而将信用信息联合应用起来,使纳税人真正将纳税信用重视起来,自愿自觉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5完善信贷法律
在实际优化营商环境法律保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在立法方面需要加大对营商环境的保护力度,通过严格的立法监督与司法监督,实现相关法律的完善。在法律完善过程中,需要强调契约精神,通过严格地监管制度约束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行为,实现市场公平竞争,保证不同市场主体具有公平的待遇,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需要注重信用制度建设,通过对不同市场主体行为的把控,确定其信用情况,如果出现信用极差的情况,则需要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
4.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从高速经济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面对国家发展需要的变化,我们应当积极进行发展理念更新,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以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而释放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现我国经济稳步高质发展。同时根据当前营商环境法制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寻找相关对策,最终推动我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探究
高敏
(2020年12月1日)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真实状况
融资较困难
其一,过高的准入标准成为直接融资的最大障碍。直接融资,就是资金提供者借助于金融工具,将资金直接提供给资金需求者,并形成事实上的债券和债务关系。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能够直接对接,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也节省了中介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支出。但是直接融资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就是准入的标准过高,是很多中小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
其二,间接融资的选择性较小。从当前的实践来看,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选择性较小,常见的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民间贷款。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不仅限制要求较多,而且审核材料较严格,审核时间较长。而对于民间贷款来说,不仅贷款利率较高,而且安全性较低,缺少可靠的保障,潜在风险性较大,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
融资成本较贵
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问题上,除了存在融资较难的困境,还存在融资成本较贵的问题。当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资格不达标的时候,或者银行的资金不宽裕的时候,中小企业一般会考虑应用民间贷款的方法来解决发展资金的燃眉之急。民间融资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贷款本身存在的劣势也是不能忽视的, 例如,民间贷款的成本较银行贷款的成本较高,安全性较低,无形中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负债负担,不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很可能造成企业发展资金的再次短缺。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我国,融资是一种常见的经济行为,融资行为的成功与否,经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单一的。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其一,中小企业的经营缺乏稳定性。在我国,一般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发展资本比较匮乏,持续经营能力也不强,一旦市场上出现风吹草动,中
小企业往往会受到殃及,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经营效益较差,银行贷款给他们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 正是中小企业经营上的较高风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难、贵”困境。
其二,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缺乏雄厚的发展实力,因此在银行贷款的时候,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即使在一些新兴产业, 或者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虽然它们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而且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差,但是由于企业本身缺乏一定的抵押资产,现有的评价体系很难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估,使得知识产权抵质押无法成功实现,因而也不能顺利地取得信用贷款,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其三,中小企业的资信程度较低。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 或者不规范的情况,使得贷款的金融机构难以获得准确的、完整的财务信息, 从而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盈利状况做出客观而真实的判断。另外,一些中小企业的诚信度不高,经常出现生产不合格产品、发生合同违约、侵犯知识产权等情况,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银行为确保自身信贷资金的安全,不会轻易贷款给中小企业,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
其四,中小企业的融资缺乏理性。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缺乏理性,它们忽视了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融资来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将贷款用于其他行业的投资,给银行的贷款资金带来很大的风险性,导致了银行的贷款不良率长期持高不下,银行只能采取压缩贷款的措施来保证银行的贷款资金安全,降低贷款带来的风险。
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一,信息上的不对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行为。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属于家族式的企业,在管理方式上比较特殊,财务制度管理不规范, 而且财务的透明度较低,这就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正确判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不能准确地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盈利情况,银行机构被迫只能提高抵押的标准,提高贷款成本或者缩减放贷。因此,在实践中,有效解决财务信息的不对称,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其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能贴合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方式。首先,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稳定,会受到季节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申请贷款时, 体现出了急、少、短的特点。但是,很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用集
中管理的方式,审批的过程较长,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资料,程序较为繁琐, 不能贴合企业的资金实际需求特点。其次,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资料进行审批时,非常注重对财务信息、流动资金、企业的产能、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消费群体等信息进行审核和考察,与其他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明显不占有优势。最后,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的设备、技术及人才等,而银行放贷更加注重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整体数值,例如,土地、房产,大型设备等,企业与银行在经营理念、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其三,大数据时代,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能力偏弱。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金融交易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出现了数额小、频率高、客户多、交易频繁的特点,对融资行为提出了速度快、便捷灵活的要求。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银行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管控经营、控制风险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中小企业的经营出现了分散化、互联化、小型化的特点,银行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跨业务系统、跨机构的信息流转还不够顺畅,银行的数据信息采集管理不能满足现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银行要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强数字化管理的能力,实现数字化信贷风险控制方式,不断满足现代信贷的新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措施
中小企业要注重改革创新,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为融资奠定坚实基础
其一,努力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谋求企业的转型升级,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分离, 由专业的经理人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才能提升,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好,综合实力才会提高,才能为企业的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二,努力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中小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升科技含量,进一步满足大众对产品的实际需求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不断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保证企业发展的前提下,谨慎的选择融资方式,保障中小企业获得安全、合法的发展资金。其三,不断尝试新的融资模式。中小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资金使用的规划性,科学、合理地使用贷款资金。另外,中小企业要不断尝试新的融资模
式,例如,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等,积极谋求安全、有效的融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更多的资金渠道。
银行要完善贷款管理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其一,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提升营销的精准性。在实践中,银行要加强对企业各种经营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等的整合、分析及挖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字化的服务,对客户进行分类,建立起统一档案,实施精准营销,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资金贷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其二,进一步扩大质押物的范围,实现担保贷款的多样化。针对中小企业生产不稳定的特点,不断创新银行的信贷业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例如,开发便捷的融资产品,开展循环贷款模式;针对科技企业,可尝试知识产权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的新模式,不仅可解决企业质押资产不足的难 题,也拓展银行的业务,促进银行的发展。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企业本身要转变发展观念,自立自强,努力探索新的发展之路。银行要不断扩展业务种类,注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努力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它们走上健康、长远的发展之路。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好发挥公立医院党委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邵夏龙、花蕾、王建敏、张国君
(2020年12月1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党委积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全院党员、群众落实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常态化防控的各项要求,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本文对其实践举措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既为公立医院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利借鉴,也为在实践中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提供鲜活实例。
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好发挥医院党委作用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公立医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公立医院党委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带领全院党员、群众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要求,有利于引导党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同时,有利于加强医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动员、协调医院各方面工作,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医院抗击疫情方向正确、措施得力、落实到位、积极高效。第二, 有利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公立医院党委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作用,能展现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核心作用[1];有利于理顺医院管理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过程和医院治理各环节,使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落到实处、充分体现。
第三,有利于更好地救治患者、保护和关爱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2],体现党的宗旨,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更好发挥医院党委作用,引导全体医务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引导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更好地救治患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筹做好其他疾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避免顾此失彼[3]。更好发挥医院党委作用,有利于关心关爱奋战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专家和医护人员,采取务实、贴心、到位的举措,帮助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专家和医护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解除后顾之忧,也有利于维护医疗救治秩序,减轻医务人员压力。
2.宣武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好发挥医院党委作用的实践
2.1党委发挥“把方向、作决策”作用,引导全院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政治
责任
宣武医院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和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遵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两不误”。
医院党政密切配合,加强全院疫情防控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第一时间成立了医院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下设医疗救治、后勤保障、消毒隔离/职业防护、信息、培训/宣传、保卫等分组;第一时间制定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预案》,从各个方面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规范。关键时刻,党委领导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全体党委领导主动取消休假、在院坚守岗位,党委书记、院长带领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在疫情防控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院党委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通过党委会、疫情防控专题会、中层干部会、扩大院周会,及时研究、决策、部署疫情防控。为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确保疫情防控的要求落实到位,院党委开展全方位、多层面动员:发布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抗击疫情贡献宣医力量》倡议书,号召全院各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全面进入“战备”状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要求党支部发挥带头作用,密切联系党员群众,投入抗疫战斗;正月初二,党委要求所有中层干部尽快返京待命,要求各党支部积极摸排全体干部的行程信息、离京信息和健康状况;召开全院干部大会,部署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通过党委的动员、部署,全院干部职工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承担使命,及时调整状态和工作内容,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中去。
2.2党委发挥“管大局”作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院党委积极选派精兵强将,组建医疗队支援一线, 圆满完成驰援武汉等各项任务。
院党委始终保持超前意识、警觉意识,春节当天即通知各党总支、党支部, 组建应急救治队伍,号召党员积极报名。在选择队员时,综合考量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打造政治与业务“双过硬”队伍。
同时,为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医院及时、合理调整医疗方式,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三防”“四早”“九严格”工作要求,做好常态化防控,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截至7月10日,全院门急诊接诊64万余人次、发热患者1.3万人次,救治危急重症患者9万余人次,开展急诊手术2159 台;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共完成核酸检测6万余人次。全部过程中,实现了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零感染。
2.3党委发挥“促改革”作用,积极促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医院党政密切配合,积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质量与效率。
2019年底,宣武医院自主研发的“掌上宣武医院”***PP互联网诊疗服务上线, 提供线上咨询、复诊预约挂号、检查/检验/体检报告查询、智能导诊、停诊信息及费用查询等服务。互联网诊疗覆盖全部出诊科室、注册医生近400人,包括众多知名专家。通过北京医保在线支付审核,实现药品配送到家并医保实时结算。截至7月10日,该***PP注册总人数2.1万人,咨询订单总数4149次,在线开出处方700张、药品配送390单。医院开发了互联网药学服务平台,提供互联网在线处方审核与点评、患者用药指导、用药咨询等服务;上线“小微药房”,实现发热门诊患者自助取药,减少接触,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互联网诊疗的各项创新举措,可以使患者不到医院就享受到医药服务,切实感受“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优质便捷,更降低了患者来院的感染风险,切实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2.4党委发挥“保落实”作用,为疫情防控做好宣传、纪律等保障
为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院党委积极做好宣传。自1月底持续编辑、发布了34期《抗击新冠疫情工作简报》,及时向党员、职工传播疫情防控最新工作和感人事迹,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教育、引领作用,深受好评。
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作用,持续追踪前线动态,积极向媒体报送素材,及时报道抗疫先进事迹。自1月24日以来,共推送微信229条(总阅读量108.8万), 微博143条(总阅读量83.75万),今日头条214条(阅读量20.5万),抖音46条
(播放量207万,获赞6.1万),《宣医信息》7期(其中抗疫专刊1期),制作抗疫专题片8部。在电视、报刊、网络、微博、论坛、微信等平台发布信息111207 条。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北京日报》、北京卫视,以及新浪、搜狐、今日头条等媒体持续给予报导。英勇抗
疫的感人事迹不断在媒体、网络上扩散,使宣医正能量广泛传播,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舆论合力。
建立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机制,成立专项监督小组,为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组织支部书记和支部纪检委员学习,进一步明确党支部监督重点事项。围绕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积极落实感控风险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针对常态化防控责任落实、社会捐赠物资接收使用等进行审核监督和专项巡查。
院党委无微不至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为所有外派医疗队员安排了一对一的对接联系人,负责了解队员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安排各党支部摸排医疗队员和全院党员、群众困难情况,做好精准帮扶。党委领导与医疗队员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与医疗队员视频连线,及时从政治上引领、工作上指导、精神上鼓励、生活上关心,并在援武汉医疗队员生日当天视频连线祝福、慰问。对援武汉医疗队中的民主党派成员,院党委主动与其所在党派组织沟通,共同做好对队员和家属的关怀、慰问。党委、工会多次为医疗队员及家属邮寄生活物资。
2.5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支部、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为确保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院党委迅速在各外派医疗队中分别成立了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小汤山医院宣武临时党支部,选拔政治过硬、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院党委在日常工作中与临时党支部密切联系、加强指导,制定了《外派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工作规范》,从临时党支部的设置、任务、职能、党员发展工作等方面给予指导。各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作用,带领医疗队员迎难而上、全力救治,为圆满完成支援任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纪律保障。
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好发挥公立医院党委作用的启示
3.1党委领导是公立医院的最大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2]。同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也显示了党委领导是公立医院的最大制度优势。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有利于公立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地履行使命、应对挑战、保持平稳、发挥作用。
3.2公立医院党委要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公立医院党建的永恒任务。抗击疫情是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宣医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抗疫理念, 做到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政治本色”[2],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担当了白衣天使的“使命”。这是医 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努力的成果,也是不断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宝贵财富。
3.3公立医院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中包括“预防为主”[5],新冠肺炎的发生更突显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6]。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7]。
北京市属公立医院党委要带领医院更加坚决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同时,更好地担负起预防、保健、健康宣教等任务,并通过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视院感管理,建设集接诊、化验、影像、观察等功能为一体的发热门诊等,切实为“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2]贡献力量。
3.4公立医院要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对公立医院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或多或少暴露出医院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是摆在公立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公立医院党委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措施,不断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加快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8],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促进收入分配更科学、更公平,实现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最终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要, 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孙特
(2020年12月1日)
***总shu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总shu记还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贯穿育人全程,引导培塑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取向。
一、将以人为本德育理念融入思政课程
培植先进的德育理念是完善思政教育体系的思想根源,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完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强调学生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人格,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素质同步发展和提高,并在实践中不断纠正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发挥思政课程教育和规范的作用。与此同时,着力创建和谐、优美、宽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 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互动对话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
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绚丽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文化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阶段闪耀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光芒,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生动载体。将优秀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推进思政教育内容改革创新的过程,必将为思政教育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实效性提供强大的生命力。追根方能溯源,明史有助教悟,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后, 思政教育将逐步实现从说教向文化的过渡,推动思政课程向生动形象、入脑入心深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古代先贤和历史文明进行融合串讲,强调价值观念、人格教育、行为准则的一脉相承。
(来自“头条号:如来写作网,QQ3231169”,加入我们的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三、将第二课堂教学融入思政课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课堂是主阵地,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对传统教学的拓展和补充,是重要的实践平台和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出发,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大学生喜欢参与性活动和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勇于创新、勇于创造、善于创业的精神主动融入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系列活动, 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在组织第二课堂思政教育时,要把握教学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把握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第二课堂思政教育,达到寓教于乐、明理启思的目标。
四、将新型网络在线教育融入思政课程
新时期,网络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高校的思政教育也可以在“互联网+”的新模式下寻求多样性和共融性。首先,用好网络资源调整教学内容,加大优秀网络素材资源的收集整理,积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和代表性的热点问题开展案例剖析和议案说法活动,为课堂内容提供更多鲜活、极富时代鲜明特征的知识及教育素材。其次,借助网络优势改善传统思政教学路径, 应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实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关注的问题,提供科学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同时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云班课等软件平台,将思政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当然,要对网络垃圾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应会同相关政府部门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手段管控网络,加强网络信息监测,甄别负面信息,切实净化网络环境。
五、将解困帮扶实践行动融入思政课程
新时期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才是思政工作的最终目标。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确保每名贫困大学生都能通过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要将对大学生经济助困与精神助困相结合,通过创设多种载体加强立志教育,激励贫困大学生坦然面对困难,树立在逆境中立志成才的奋斗目标。其次,要解决就业压力大问题。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人力资源测评中心,
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找准职业目标定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第三,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找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对存在心理危机倾向和高危个体进行跟踪关注和及时干预,解决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环境改变与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困难等现实问题。
新形势下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江苏中烟 徐珂
(2020年12月2日)
***总shu记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要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些要求和部署,指明了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方向,为新形势下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工作遵循。
明确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职责。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把工作抓牢抓实、把理论学深学透,让广大党员坚定不移地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有力抓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党支部是党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确党支部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立起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尺、明晰党建工作考核的指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总shu记强调,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党支部要大力增强组织力,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聚焦落实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在改革发展中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强化政治功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功能是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要坚持政治统领,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引导党员站稳立场、坚定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 完善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用党的组织生活规范支部活
动,使党的优秀文化融入党员生活,让党员经常性地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要抓好工作落实,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谋划工作,引导党员在重大任务和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突出政治引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抓实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监督是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有效举措。要加强政治学习。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及时开展学习讨论,在交流思想中加深理解,在取长补短中提升效果。要创新教育方式。综合运用党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教育,让党员在生动鲜活的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要提升学习实效。督促党员紧密结合政治学习和工作实践,以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以工作实践巩固学习成效,真正做到以学促知、以知促行。
提高政治本领,加强党务人员队伍建设。建设过硬的党务人员队伍是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要选优配强党务人员。注重把党性强、素质高、作风好的优秀党员选入党务人员队伍,持续开展轮训培训,使党务人员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要适时开展轮岗交流。探索实施部门内外党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双向交流模式,推动党务骨干积极参与业务工作,引导业务骨干不断提高政治意识,使党务岗位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平台,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要完善激励帮扶机制。关心党务人员的思想生活和成长进步,保障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条件、搭建展示党建成效的有益平台,营造出党务工作大有可为、党务人员能有作为的良好氛围,为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奋斗的姿态书写好“收官”答卷 加强和改进作风、打好四季度翻身战的调查与思考
咸阳市委政研室“止滑促升、决战收官”专题调研组
(2020年12月3日)
“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当前,全市“止滑促升、决战收官”的冲锋号角已经通达上下,一幅“想干事、愿干事”的大好态势已经形成,一场彰显老秦人拧劲、咸阳人血性的反击战、翻身战已经打到白热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需要一鼓作气的关键时刻,作为奋战主力的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绝不能有半点虚头巴脑,更不能存一丝老爷习气,必须秉持“舍我其谁”的担当、强化“自我革命”的勇气,撕下面子放下身子, 坚决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开刀开火,不断坚定坚强创业意志,多措锤炼提升干事作风,以“九牛爬坡、个个用力”的势头和劲头,做好大战的“指挥员”,当好鏖战的“战斗员”,为圆满实现市委决策部署、加快咸阳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证。
精准把“脉象”
盘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存活形态”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党的十八大以来,自上而下纠正“四风” 取得显著成效,但“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隐蔽性、变异性,在当前全党一片喊打声中,仍然花样翻新、改头换面、层出不穷。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掺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为,什么样的作风,是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 紧绷“认识弓弦”、睁大“火眼金睛”、对照“检视吾身”,才能确保思想不上邪路、行动不走弯路,才能坚守使命初心、奋力行稳致远。
欠担当——只推磨子不挑担子。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转型的任务日益加重,社会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一些党员干部对既要干事、还要守规的要求不够适应,管住了手脚、懈怠了思想,欠担当现象有所出现。比如,对待群众和服务对象,从“管卡压”变成“推绕拖”,虽然礼不收了、饭不吃了, 但是该干的事也不干了,以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在“门好进、话好听、脸好看、事仍难办”。比如,开展工作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把安排当执行、把签批当办结,流程“堪称完美”、担当“差强
人意”。再比如,对待棘手问题和民生热点,涉及如何解决时,总是支支吾吾、语之不详,甚至没有回应。还比如,对职能交叉、界限不清、甚至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事情,不及时协调研究解决,相互推诿“踢皮球”、客客气气“打太极”,容易造成矛盾积累,影响干事创业积极性。
乱作为——只耍套路不做真功。面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常常会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 软办法不顶用”等情况,往往导致出现“耍套路”式的乱作为。比如,“投其所好”的“巧”套路,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形成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橱窗案例”。比如,“形势喜人”的装套路,工作报喜不报忧,讲成绩多、谈问题少,只考虑自身在领导眼中形象,不考虑掩盖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比如,“囫囵吞枣”的搬套路, 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别的地方的经验,结果是水土不服闹出笑话。比如,“因循守旧”的老套路,穿着新鞋走老路,执迷于用老办法来应对经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入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势。比如,“威风凛凛”的“硬”套路,干事情凭主观意志,不顾基层实际情况,展示领导个人威风,让基层干部群众无所适从。
不负责——只顾守摊不问发展。在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有的领导干部把清正廉洁与勤政为民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时,就是不“下势”、不发力。有的存在“反正我不贪,你能把我咋”的错误认识,用不贪不占保证不出事,用不管事不干事来保证不出错不担责。有的长期“庸懒散软松”,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年纪大的存在“到站” 思想,年纪轻的存在“顾家”现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出工不出力。有的奉行明哲保身,把自我保护放在首位,把为民办事抛到脑后,甘当“二传手”、不做“主攻手”、遇到问题“滑溜走”,一句“不归我管”推得一干二净。有的为了把自己“撇清”,在审批时人为加码证明条件,让群众“跑断腿”,循环证明“我爸是我爸”。有的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层层向上请示,甚至贻误时机,名曰“尊重上级”、实则“懒政怠政”,或者热衷层层向下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不担事也不担责。
玩虚招——只求有痕不重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追求“痕迹管理”, 甚至由“痕迹管理”演变为“痕迹主义”,事事重“痕”、处处留“痕”、人为造“痕”。比如,有的干部下乡,和群众没聊上几句,就忙着拍照合影,证
明自己来过,调查研究成果和相关意见建议却毫无踪影。比如,一些干部奉行“表现式加班”,只为在领导面前闪现,证明自己有多“努力”,干起工作来走形变味。比如,有的地方开一次会,要多次更换会标,每次都拍照留存,都留下影视资料,以此作为贯彻落实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的“痕迹”,甚至本来一次会议也没开,会议记录却有一大本,为的是不求功劳、只求苦劳。比如, 有的考核停留在“纸上论英雄”“干得好不如写得好”“工作好不如材料好” 盛行,本来什么事情也没做,工作总结却写得天花乱坠,助长了做虚功、玩花活的坏风气。“留痕”只是手段,从来都不是目的,片面强调“留痕”与在抓落实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真意相反,单纯意义上的“留痕”最终只会背离初衷、走向反面。
精细析“病理”
号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存活根源”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是代表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事关人心向背的风向标、晴雨表。干部队伍的作风正,人民群众的心气顺,才能齐心协办、团结一致、同甘共苦。要铲除干部队伍滋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土壤”, 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摸清问题的“主根”在哪里、找准产生的“源头”在何处,做到察其本、见其源,多措锻造干部队伍过硬作风,努力赢得干事创业“一泓清水”。
“初心”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少数党员干部模糊了理想信念、模糊了人民立场, 导致政绩观出现偏差、权力观发生扭曲,把只唯上不唯实视同为讲政治守规矩、把领导满意视同为群众认可、把权力视同为人生价值的标志,最终导致头脑中抛弃了“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人民”的观念,只考虑上级和领导的喜好办事, 对下级简单粗暴、强迫命令,导致“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现实中的矛盾、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的现象。
“规矩”不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整治“四风”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办公用房面积、公务接待等一些具体的问题都有了标准和约束,但客观讲,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首先需要修正人的主观思想和主体认识,不可能用简单的标准和条框彻底根除。诸如,很难把“形式主义”和“必要的形式”区别清楚、把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决策”和“刚愎自用拍板”区分
开来,致使在制定具体规范和定量标准上难以权衡,也难以精准。这也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基本绝迹,但为官不为、不敢担当、不切实际、遇事应付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却在暗中蔓延、反复出现的原因所在。
“武艺”不精。“才不胜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少数领导干部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局面时,有的党员干部找不到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 在落实政策时简单化,搞上下一般粗,有时只好通过“造盆景”“刷数据”等方式来增添自己的工作“业绩”。例如,在疫情防控中,一些干部风险治理能力、精细治理能力、“智慧”治理能力跟不上,出现了在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时, 仍然反复填表、层层上报数据,却底数不明的现象,影响了防控工作的精准开展和整体进度。
“言路”不畅。客观来讲,每搞一次主题教育、警示教育,大大小小的举报箱设了一堆,但问题收集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开门纳谏不够, 听取意见时搞体内循环,群众参与门槛太高,没有让真实的声音畅通无阻地传进来,各级各部门找不出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也难以改到错处、补好漏洞; 二是开门监督不够,群众参与监督渠道不多,有意无意地漠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最终依然是我形我素、懈怠疲沓,把不良作风问题淹没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大海之中;三是开门决策不够,决策过程中,群众参与和表达不够,导致出台决策意见和相关政策时高高在上,有时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好心办坏事。
精准开“药方”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存活空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言行,是推动形成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绝不能像割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必须猛药去疴、刮骨疗毒,釜底抽薪、标本兼治,从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上出发,充分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培植“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大好局面,以过硬的作风素养,认真贯彻市委部署, 真心真意服务群众。
拧紧“总开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作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带头把自己摆进去、主动把职责摆进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
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强化担当精神,注重工作实绩,自觉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当好“领头羊”。“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带头是无声的号召,是胜过语言的动员,是“行动力量”的生动体现,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一环,更是一个单位和区域涵养作风“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关键少数”必须做到以上率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做到、转变作风,才能“上行下效”, 形成上下协同、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要多深入基层、深入干部中调查了解问题,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破除特权意识,与广大干部职工同奖同罚一把尺子,形成从上到下,凝心聚气,共谋发展大计的工作氛围。
深耕“责任田”。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不断强化对下属的日常监督,自觉承担起领导干部管业务、管人、管思想、管教育、管作风的主体责任,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为及时纠正,做到工作职责和掌握的权力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有效破解管党治党“水流不到头”的问题。要抓好教育培训,引导干部加强学习,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着重解决工作中特别是服务群众中的“不敢”“不愿”“不会”等问题。
扎牢“制度笼”。“把制度建起来、把规矩立起来”是新形势新任务下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像抓车改、房改和狠刹“吃喝风”一样,通过制度建设和执行确保效果稳定。对发现的带有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逐项进行研究,查找制度层面存在的缺陷,对现有制度规定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对专项整治相关工作进行归纳总结,把专项整治中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符合新规定新要求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防止反弹回潮。
常亮“指挥棒”。充分发挥巡视巡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虚假应付等突出问题,以严肃查处倒逼党员干部转作风。改进干部绩效和基层考核制度,探索引入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和群众、服务对象评议相结合,切实把考核结果与奖惩、干部任用挂钩。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并重,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担当。
关于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甘肃中医药大学 雷婉榕
(2020年12月4日)
思政工作与专业技能、知识传授出现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而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的建设与实施,不仅是为了突显自身的教学特色与丰富性,更为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基于良好的思政工作,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利用科学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等获得显著提升。而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建设,真正将学习个体意识形态的引导与行为规范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依托丰富的思维、健康的心态,全身心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与技术研究中。但因部分教师对社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标准等缺乏正确认识,在实际开展工作中仍出现“各自为政”的问题。教学理念的错位使得教学与思政工作无法真正做到一体化,即在专业教学内容中无法合理化渗透思政教育,且不能在职业活动中真正规范学生的责任行为。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需对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根本性问题为切入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的根本价值
(一)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总体提升
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可促使各学科教师自主、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基于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更加注重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还看重学习个体的思想政治觉悟与价值引领。当高校真正科学的整合教育资源,并形成教学合力后,势必可大幅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而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 可实现在专业教学中科学渗透思政教育,并在职业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基于一体化式的人才培养策略,使学生“内外兼修”,既获得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的丰富,还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与必备素养。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与心理健康状态,以此更能确保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由此,可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令他们成为建设国家的主力军。
(二)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与管理的统一性
教师有意识拓展与丰富教学内容时,不仅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培养,还使其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尤其,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既关注到个体的思想成长,还可更加科学地提升其专业能力。在此教育背景下,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使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良好统筹与管理。基于学科教师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可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流程的灵活性。由此,使学生在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思维素养等方面获得良好培养,即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还可促使他们依托高尚的道德情操, 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能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合理化的交叉,教学理念上不断完善与变通,可使高校教学与管理具备高度的统一性。通过科学的教学工作可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利用有趣的思政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才。而高校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应面向未来与社会,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与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且高校面向不同层次学习个体展开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不应过于突显制度化的强制约束与管理,应以生为本创新与完善学生管理机制。
二、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的实际问题
(一)思政工作方向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不够契合
高校实际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往往更侧重用教学结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且过于拘泥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个性品质等缺乏深入了解。而重理论轻实践的最终后果就是学生背会先进思想与理论,未在意识形态与行为上获得根本性的影响。当下高校的思政工作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方向,并未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关键的考量。同时,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规划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无法获得强化。而思政工作方向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并不够契合,导致学习个体深陷于各个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与不同的考核当中,也由此引发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的相应问题,既无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更多情况下,思政教师与学科教师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使得教学内容缺乏交叉性,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从最近几年企业招聘与吸纳人才条件上来看,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创新能力、超高专业技能的人才,还对个体的品行与职业道德等具有一定要求。而学生由良好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素养等共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未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更是他们助力国家经济发展的
内核。目前,因高校思政工作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并未与教学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在教学资源与教学流程等方面做不到真正的一体化。
(二)教学机制与思政工作缺乏灵活性与实效性
高校所设计的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流程等,都以本身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为核心,组织学生在既定的空间与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而思政工作的展开与推进,主要围绕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并以阶段性的考核为最终的教学结果。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市场性、系统性与长期性,即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基于积极意识形态的作用下, 令学生建立端正的学习目标,促使他们深入研究与应用专业知识与技术。但目前的教学机制中,更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较少。思政工作的展开,以传统课堂与教材为主,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教学机制与思政工作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实效性,根本发挥不出教育融合的价值与优势。因此,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学科间的知识不能获得有效融合与渗透,令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被明显剥离,未真正做到思政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一体化。因此,高校需借助技术手段,对目前的学生管理与教育问题进行改善。需明确了解目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有目的地推进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建设。
三、关于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以总的教育宗旨为核心,推进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与应用,改变了市场经济结构。无论是不断崛起的新型产业,还是国家经济战略的改革,都使得各组织对人才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营,需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对教育做出及时性的深化改革。基于市场化的需求, 高校需致力于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超强专业技能以及具有显著创新能力与科研意识的人才。同时,既要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还需对他们的品行与思想政治立场有所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以总的教育宗旨为核心,有针对性与目标性的推进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建设。即高校应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基于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市场需求的高端人才。一方面,高校需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流程进行优化。即注重丰富学生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将思政教育科学渗透到学科教育中,令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与技术的过
程中,受到先进思想与理念的影响与熏陶,使他们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进行对接。由此,学生在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过程中,可促使他们建立更加端正的学习态度与明确的学习目标。改变原本功利性的学习特征, 令他们以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己任,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高校实际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与选择,对他们进行系统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将思政教育与职业训练进行科学融合,既要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还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就业观。高校教师工作与思想工作一体化建设,必须以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设计的教学模式与思政教育方法等,应保证与国家总的教育宗旨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前景,还需切实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助力国家繁荣与稳定的人才。因此,将学科教育与思政工作进行融合十分必要。基于科学的思政工作促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基于良好的教学工作确保且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此为基本思路与方向, 不断加强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在相互促进的进程中,为学生创建优质的教学环境,令他们成为具有正确思想政治立场与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二)以构建现代化教学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与思政一体化工作
体系
关于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教育工作者需精准定位工作目标。高校需对自身的教育职责、社会责任建立正确的认识,更具有策略性与计划性的改善与解决目前存在的工作问题。高校需构建现代化教学环境, 既要最大程度地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以此为手段提高最终的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需以构建先进、智慧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目标,对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进行完善与优化。高校无论是开展教学工作,还是推进思政工作,需将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科学的进行渗透与应用。在现代教育工具的合理融入下,对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进行深度融合。真正利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达到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高校需积极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整合为一个模块融入相应的管理系统中。相关学科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教师利用技术手段,提炼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并制作成电子教案、视频课件、精品课程等上传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相关学科教师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进行科学融
合,既要保证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层次。从学生视角出发,基于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学习个体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诉求等,有针对性地下载学习资料。通过观看与学习不同的课件与精品课程,令学生逐渐在自我提升、查缺补漏的过程中, 全面提升知识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各学科教师基于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对学科内容进行科学融合与渗透。高校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尚道德品质共存的人才为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交叉性与融合性。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案,使学生利用不同的渠道与路径,更加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课程。由此,可真正推进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保证学科教学基于自身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与思政工作的交互与融合。与此同时, 高校可扩大实训中心与实训基地规模,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高校可建设适合不同专业开展职业活动、创业活动的现代化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进行科学结合。如不同专业或学院的学生可利用融媒体平台发布创业要求,组织有共同目标的人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高校通过为学生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令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探讨,对知识与技术的融合应用进行深度研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基于不同个体的协作,令他们助力学校的科研事业。且学生在创业与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令他们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科研能力等获得全面提升。在多人互助与协商推进合作项目的过程中, 可科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刻苦钻研精神等,令他们综合能力获得强化的同时,还可形成优质的个性品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思政工作方向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不够契合、教学机制与思政工作缺乏灵活性与实效性两方面教学与思想工作一体化问题,高校需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并善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教学与思想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并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与管理的统一性。由此,真正体现出高校教学工作与思政工作一体化的根本价值。
运用新媒体加强工会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
灌云县伊山镇中心卫生院 张海红
(2020年12月4日)
在新媒体下,事业单位工会的思政建设要把党的领导体现在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将党的思想理念作为引领,将事业单位服务作为主线,以构建将宣传、思想、教育、文化、舆论融为一体的思政建设新媒体平台,从而开创思政建设的新局面。
一、事业单位工会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一)增强事业单位凝聚力
事业单位并非具有先进设备以及优秀人才就能得到长久发展,还需具备积极向上的文化。事业单位需具备健康向上的文化,需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经过党建工作,促使单位工会人员获取思政教育。思想道德建设要满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价值理念符合国家的目标,在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需与单位共同接受考验,共渡难关,从而使事业单位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1]。在社会不断改革下,思政建设创新,将传统的思政建设工作实施分解,开展精细化管理,并将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目标作为分层次不断实施的短期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职工摆脱质疑与迷茫, 并对庞大目标造成的压力得以消除,还能调动斗志与信心,从而为实现每个目标不断努力,积极参与,从而实现发展。
(二)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基于党建的思政建设扎根工会工作,不仅可以为党组织及国家效力,还能促使事业单位实现长久发展。工会的思政建设在保证事业单位沿着宏观路线不断发展的同时,还需根据单位状况,给予正确指引,以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的规范化,从而使事业单位实现持续发展[2]。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事业单位的认可度逐渐降低,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的目标制定过大,实现的周期漫长,变数比较大,导致职工缺乏期望,这就会给职工“画饼充饥”的感觉,对未来充满迷茫,因此,加强工会的思政建设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运用新媒体加强工会思想政治建设的策略
目前,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存在开展难且效果差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个
方面的,想要使事业单位的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就需从多种角度出发,积极运用新媒体,加强工会的思政建设。
(一)转变思政建设观念
想要使工会的思政工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观念的扭转是先决条件。事业单位工会的高层领导不仅是正确决策的大脑,还是事业单位办事理念、文化落实的先决人。想要使事业单位的思政建设观念得到有效转变,就需领导者率先进行观念转变,以促使工会的思政建设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相结合。而新媒体的运用,作为一种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显著的不同[3]。想要从思想上促使工会职工对新媒体认知有效提高,并将新媒体当作事业单位思政工作效率提高的战略资源,就需通过互联网思维及其精神谋划布局,把新媒体理念应用于工会思政建设。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对人们的沟通与表达方式实施转变,对工会思政建设的方式调整,以促使思政工作得到有效推动。同时,事业单位工会的思政建设,还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工会职工的具体状况开展思政教育,注重专人专岗,获取每个职工的认可[4]。
(二)创新思政建设形式
党明确提出“不搞形式主义”,要求不能在形式上花费较多的精力、时间、物力。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建设,需注重始终根据中心、服务大局,促进新媒体优势的充分发挥,把思政工作融入事业单位的管理,促进思政建设效果最大化,并将党的思政建设优势转变成事业单位实现长远发展的优势[5]。要使工会职工的思政建设效果得到提高,工会需转变从上到下的管理方式,促使工会职工都能积极参与,这是大多数工会职工素养的工作理念以及发展方向。该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工会职工形成主人翁意识以及责任感,还促使事业单位工会的思政建设实现制度化、人性化。因此,运用新媒体加强工会的思政建设,不仅可以实现职工的专业化,还能使职工思政建设实现参与式与创新性发展。
(三)丰富思政建设内容
事业单位工会的思政工作,只有紧随社会发展,并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 才能创造出显著的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工会的思政建设内容丰富,需保证新媒体运用下,办出特色、赢得信任、赢得关注、形成品牌、发挥作用。同时,需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注重语言表达,通过新媒体话语体系,促进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单位话语三者的有机统一。新媒体的运用,需注重讲故事,把相关观点隐藏于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