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健全乡村
治理体系实施方案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为进一步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法治保障,凝聚发展合力,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在全镇深入推进“三治融合”(自治、德治、法治)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党代会、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深化社会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善治”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按照“迅速启动、全面覆盖、边建边改”的要求,加大“三治融合”推进力度,进一步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高质摘帽越线、建设陕西强县”和“富裕、美丽、和谐”X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目标: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的“三治融合”体系,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蔚然成风;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农村基层基础显著加强;进一步提升基层法治水平,社会公平正义、乡村和谐稳定的氛围充分彰显;进一步发挥基层德治作用,公民道德素质大幅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自治格局全面形成。
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增强感召力、影响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依靠群众。把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作为着力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引导群众增强自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治理深深扎根于群众中。
──坚持继承创新。顺应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不断推动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形成新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以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为导向,善于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善于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赢得群众的信任,打牢社会治理的民心根基。
──坚持三治融合。正确处理好自治、德治、法治三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推动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共治。
──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创造本地经验,丰富“三治融合”建设内涵,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
二、重点任务
(一)党的建设引领“三治融合”。坚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同向发力,确保党组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激发出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强大活力。(牵头单位:镇党政办公室,责任单位: 各村、社区)
1、狠抓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把政治标准、能力建设、增强功能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第一标准和首要任务,确保在原则问题上认识一致,努力方向上目标一致,处理棘手问题上态度一致,抓工作落实上步调一致。镇党委扎实开展全员轮训工作,分领域、分层次开展村社区干部培训工作,着力塑造政治坚定、作风务实、担当作为的班子新形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度累计参加培训不少于4天,到年底,全镇至少增加1个“一肩挑”村。深入推进村级后备力量“雏雁” 工程,选准育强,考严用好,为追赶超越、引领发展积蓄后劲。年内每个村至少确定2人重点培养,至少培育 3-5 人党性强、素质高的致富带头人。
2、建强过硬党员队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着力建设一支与“使命、担当、本领”贯通衔接、顺应时代要求规律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自觉、责任自觉、行动自觉作为党员干部首要能力、基本操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行党员“承诺、践诺、积分、评议”一体化管理监督,每村(社区)至少设立 3-5 个党员示范岗,认真落实“三位一体”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形成党员在基层锻炼成长、能力在基层拓展提升、干部从基层选拔任用的鲜明导向。
3、提升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党建工作责任,大力推行“问题墙+回音壁”做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深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三大工程”,注重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镇至少培育 2-3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到 2022 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实施组织振兴行动,提升组织力,引领乡村振兴。持续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切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严格执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重大决策坚持“四议两公开”,提升基层民主化程度和水平。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做实做强公益性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用真心走基层,用行动惠民生。
4、铸牢基层组织阵地。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持续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镇每年打造 1-2 个市级示范村,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坚持把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优化基层党组织硬件环境,铸牢服务群众新阵地。扎实开展活动场所清理规范工作,严格落实美化、亮化、标准化建设要求,确保活动场所整洁、美丽、大方,与周边风格一致。坚持“一室多用”原则,把村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办公议事中心、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村级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党务公示栏、村务公示栏、财务公示栏,并做到规范制作、经常维护、常态使用。
(二)自治活力催化“三治融合”。夯实基层自治基础,健全全民参与机制,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村(社区)自治效能,进一步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安民创。
1、健全“一约五会”机构。坚持“群众认可、务实管用、富有特色”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文明公约,推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年底,全镇村(社区)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率达到 100%,合法性审查达到 100%。组建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乡贤文化促进会“五会组织”,深化道德评议、乡贤议事“双评议”活动,开展高额彩礼、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忤逆不孝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牵头单位:镇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2、完善基层自治机制。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改进民主协商方式,增强民主决策参与,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决策。强化民主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民主监督运作方式,将党务、村务、财务分项目分类别列入监督内容,设置橱窗式村务公开栏,每3个月公开一次村级财务状况,打造阳光财务、透明平台。建立村民激励约束机制,一次性分类别奖励村有“考取 985、211 大学、考取大学一本、二本、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各类竞赛前10名等学生,部队立功受奖、因工致残、荣获各级‘见义勇为’、荣获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情形人员,同时将违反村规民约、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与参军政审、评优树模、低保享受相挂钩,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树立文明博爱、开拓进取、健康向上新风尚。(牵头单位:镇社会事务办公室,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3、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始终坚持建设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平安城固奋斗目标,以“十有十没有”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动态命名管理办法》为抓手、以落实10个领域平安创建责任为重点,为建设六个城固注入新活力。11月底前,全镇建成3个“十星级”平安村(小营村、崔家山村、桃花店村)。广泛开展“红袖章”队伍日巡夜巡季节巡活动,不断增强农村治 安防范水平。切实加强邪教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五类人群管控服务,坚决预防个人极端事件发生。(牵头单位:镇维稳办,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4、搭建镇村综治维稳中心平台。坚持“双十”工作标准, 大力推进镇、村综治维稳中心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诉求表达、矛盾排查、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化解、大整治”信访网络,切实把苗头性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牵头单位:镇维稳办,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三)德润人心培育“三治融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宣传和倡导 3 个层面 24 字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普遍认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价值尺度,做到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突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形成崇德向善、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牵头单位:镇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责任单位: 各村、社区)
1、润物无声,以文养德。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切实加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科普宣传栏、文化长廊等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到 2019 年年底建成镇、村社区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公共文化建设成果。依托文艺六进、文化惠民工程等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采、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传承家风,以规立德。紧扣“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 工作主题,组织群众广泛参与,萃取家训家规精华,挖掘整理一批弘扬传统美德、顺应时代要求、贴近群众生活的“百姓家规”。组织开展“优秀家风家训润万家”、“走基层、送家训、润农家”、“讲述家教故事”、“亮出我的家规家训”、优秀家规家训评选、设置家规家训展示栏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和谐,培育文明家风。
3、选树典型,榜上亮德。开设“道德讲堂”,组织道德评议,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做到评选对象户户挂牌,动态管理,争星晋位。持续抓好“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桔乡好儿女”、“城固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身边好人活动,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村村设立“善行义举榜”、“红黑榜”,褒扬正面先进,曝光反面典型,引导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4、乡贤引领,以贤弘德。大力实施“评乡贤树典范、颂乡贤立标杆、学乡贤当先进、用乡贤促和谐”五大行动,切实发挥乡贤美德传承员、政策宣传员、公益服务员、文化宣传员、致富领航员、纠纷调解员“六大员”作用。实施乡贤回归工程,鼓励发展乡贤组织,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回馈故里。
5、文明创建,以创提德。严格按照《城固县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办文明社区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城固县文明村(社区)测评体系》标准要求,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力争2020 年底前创建县级文明村占比达到 65以上。
6、健全机制,以信树德。加快推进农村诚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坚持“建档必评级、评级必授信、授信能用信”,广泛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镇”创建活动,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力争2020 年底前创建成信用镇,创建成信用村5个,农户建档覆盖面达100。
(四)崇尚法治规范“三治融合”。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推进法治阵地建设,强化法治宣传,倡树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营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牵头单位:镇维稳办,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1、大力推进“七五”普法活动。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指导、督促各村、社区按清单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整体布局,进一步丰富法律七进内容,提升普法宣传实效。积极开展宪法入户活动,宪法宣传达标率达 100。组织开展镇、村(社区)干部学法知识考试,全年集中学法镇、村社区干部不少于4次,村(社区)民骨干不少于2次。切实加强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农村室外阵地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积极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提升公民尊法懂法、学法用法意识。
2、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亮牌提升工程”,通过“挂牌子、亮身份”,增加基层法治元素,打造民主法治村(社区)示范带。开展基层法治“阵地建设工程”,完善和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窗口、自助法律服务终端机、人民调解室、社区矫正工作站、法律服务微信群等基层民主法治阵地。开展“法治人才工程”,培育一批以村(社区)干部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挖掘一批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党员、村(居)民代表以及居住在村(社区)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法律明白人”,命名表彰一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积极开展以“无案、无讼、无访、无邪、无赌毒、无亡人事故”等为主要内容的“六无村(社区)”创建活动。
3、不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集为期三年工作目标、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站位。加强领导,始终保持依法严惩高压态势。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建立有奖举报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热情。坚持村村捋一遍,平茬推进重点行业乱相治理、乱村整治两项行动,乱村整治率达100。
4、全面落实多元化解矛盾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枫桥经验精神,大力推广人民调解358模式,部署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规范提升三年行动”,推动三调联动有机衔接,进一步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法律服务志愿者等专业资源,成立专业调委会受理和调解行业性、区域性的纠纷。对接领导三访及包案化解制度,认真落实《城固县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实施意见》精神,做好协调推进、服务保障、督促落实等工作,加大交办、转办、督办、联办工作力度,确保案案有人管、件件有人办、事事有结果。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9 年 6 月 15 日至 6 月底)。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关于“三治融合”工作部署,深入领会“三治融合”工作重大意义、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标准、方法步骤,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推动“三治融合”由顶层设计向实操层面步步深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9 年 7 月 1 日至 10 月底)。对照工作目标、任务及要求,勇于探索、先行先试、敢于担当,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推动“三治融合”体系建设在基层落地。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2019 年 10 月 1 日至 12 月底)。在抓推进、抓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抓整改、补短板、建机制,基层组织建设的环境明显优化,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努力使“三治”内在合一,为改变基层自治领域“行政化”的问题、德治领域“失范”的问题、法治领域“不服从”的问题,提供系统性、综合性的有效解决途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镇“三治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华学会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万斌担任,成员由镇党委其他班子成员组成,镇党政办、维稳办、宣传办、社会事务办、派出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维稳办,镇纪委书记李乐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从镇维稳办及相关站办抽调,具体负责方案设计、统筹推动、组织协调、问题解决、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党建引领、自治、德治、法治四个专项工作组, 分别由镇党政办、镇社会事务办、镇宣传办、镇维稳办牵头负责, 同步实施。各村、社区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确保工作顺利推行,取得实效。
(二)强化督导考核。把“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镇平安建设和综治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镇各有关站办要抓牢“实效”和“长效”,力戒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四个专项工作组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推动、督促检查、经验提炼等工作,推动工作上水平、出经验。
(三)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城固发布、农村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把宣传引导贯穿于“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推进、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各村、各有关站办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总结上报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好故事,深挖成功典型案例,努力培植一批亮点,着力形成具有X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
附件:
1.X镇“三治融合”村(社区)创建标准、评分细则
2.修订规范“村规民约”指导意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