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情况※
近年来,上海在推进城乡一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违整治、中小河道治理以及198、195地块转型减量等举措,使农村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总体而言,乡村的发展依然远远滞后于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三农”工作依旧占有较大比重,对农村发展中的一些政策、机制,需要突破与完善。
?
※问题及分析※
1、政策僵化,创新突破少,农村面貌陈旧
农村地区,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面貌衰败、房屋老旧。2018年嘉定区建委对区域内1000多户农村住宅做过一个抽样调查,数据反映,嘉定区农村房屋64%为1985年以前所建,35%为1986-1995年代的,1996年以后改造新建的仅有1%左右。2007年出台的《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2007年71号令),给农村房屋的更新有了一个通道,但按新政策翻建后,房屋与宅基地面积大多“缩水”30%,农村居民感觉权益受损,“71号令”在引导农村房屋的改善与“美感”方面未发生积极作用。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缓慢,未能支持产业发展和复合利用。受限于土地使用性质、耕地保护、建设用地指标等政策的严格管控,村宅的形态调整、平移长期难以操作,文化休闲等特色产业未能发展起来,甚至出现了“房车”、“绿皮列车”等“畸形”民宿。
2、机制缺乏,投入力度小,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不明显
农村要素流失,乡村传统功能丧失众多。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割裂,土地、人才等关键要素由乡村单向流向城市,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日益严重,大多数乡村成了“末代农民”和外来打工者杂居地,新的社会资本、先进技术、组织治理等要素也无法向乡村扩散渗透。美丽乡村建设的补贴机制,未能充分调动镇、村、居民的积极性。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各区的预期投入都是近1000亿元,这些庞大的资金需求缺少平衡机制。
3、村级经济创收能力下滑,不少村呈现“返贫”
以嘉定区为例,受“1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