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情况※
上海目前已经划定了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250片风貌保护街坊,成片历史风貌保护面积已经达到约58平方公里。近年,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十九大“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精神,提出了“以保护保留为原则、拆除为例外”的旧改模式,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例如黄浦区承兴里、虹口区春阳里等。但在具体实践中,风貌保护街坊的开发及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及分析※
1、保护方式不明确
在市规划局所公布的250片历史风貌保护街坊中,较大占比集中位于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静安区等中心城区。以黄浦区为例,全区约有40%的面积涉及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风貌保护街坊。市政府近年发布了一系列历史风貌保护政策,但却始终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来回答“留什么”以及“怎么留”这两大问题。风貌保护不应该教条式地成为改善民生的桎梏,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留下的万万不能是“马桶”。此外,风貌保护街坊整体的保护价值要远远大于其中的每栋单体建筑,因此应更多考虑“精气神”的延续。
2、居民权益难保障
在推进风貌保护街坊保护性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中,居民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首先,对于许多建筑类型不符合旧区改造二级旧里以下标准的房屋,一旦所处街坊被认定为风貌保护街坊,居住于其中的居民就很难通过旧改征收的模式享受住房条件改善。其次,对于虹口区春阳里、黄浦区承兴里等实施抽户改造或成套率改造的试点项目,虽房屋卫浴功能得以实现,但是居民实际居住空间及居住环境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第三,即使住房条件通过“改造”的方式得到提升,但是风貌保护街坊中的成套房屋是否可以通过购买使其转变为售后公房,变成产权房后是否可以享受抵押贷款等政策仍未有明确说法。
3、技术规范难满足
近年来,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政府对于旧区综合改造出台了《上海市旧住房综合改造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但对于风貌保护街坊却始终没有推出相应技术规范、改建标准或实施细则。尤其是在规划以及消防、抗震等行业技术方面,若严格遵循现有规定或参照新建住宅相关法规执行,风貌保护街坊保护性改建及修缮工作将难以为继。此外,在承兴里等风貌保护街坊的成套率改建过程中,由于综合考虑了抽户位置、管线关系、居民意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