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参考: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取得的最大成就。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时代课题视角
时代课题,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时代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认真把握时代课题,是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前提。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极不平凡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新的挑战,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把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推进到了世界前列,前所未有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是巨大的: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五个方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辛而漫长的伟大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主题
新时代、新方位与新要求,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提出新课题。探索和回答新课题,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此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课题的科学解答。
二、社会主要矛盾视角
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时代课题,是所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和衍生出来的。新时代、新课题,意味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社会主体的实践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需要从理论上予以回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现实支撑。
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截至2016年,我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包括粗钢、煤、发电量、水泥和化肥等在内的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从国际制造业比重来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6.0%,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 20.8%,到 2014 年份额上升至25%,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在农业生产方面,1980年我国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分别为棉花3.1公斤、油料7.8公斤、水产品4.6公斤、牛奶1.2公斤、粮食326.7公斤。到2015年,我国生产出了561万吨棉花、3547万吨油料、12529万吨食糖、8625万吨肉类、2999万吨禽蛋、3755万吨牛奶和6690万吨水产品,谷物、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880斤粮、130斤肉、1100斤菜、60斤牛奶、40斤禽蛋和94斤水产品,除牛奶外,这些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数字虽然冰冷,但意义却极为重大:长期困扰我们的工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改观;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中国人已经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
然而,社会是在问题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中前进的。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的生产规模、数量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科技含量不高、质量效益不好的问题又凸显了出来。人民生存方面的问题解决了,但更高质量生活的问题又产生了。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论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理解这个论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内容
与冷冰冰的“物质文化”相比,“美好生活”的面更宽,更富人文关怀色彩。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阐述很全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一个层面,要准确把握“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论断。例如,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现阶段的物质需要,已经不是填饱肚皮、维持生命,即“吃”的问题了,而是吃得好、吃得安全放心、摄入营养均衡、有利于健康长寿的问题。另一个层面,准确理解超越物质文化范围、领域的新的需要。人民的“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满足,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洞察和阐述,牢牢抓住了时代、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变化的脉搏,体现了我们党敢于面对现实、勇于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二)深入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提出“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与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不回避、不推诿、直面问题的忧患意识,以及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多个方面。在经济发展方面,生产能力与服务、产品质量之间的不平衡,相当一部分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少数领域如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同时大量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于进口;人民群众相当多的高层次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不得不通过境外消费得到满足。在其他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制度供给落后、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生态产品等的需要难以充分、及时得到满足。此外,还有农村滞后于城市、中西部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等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差距等不平衡,还有存在于各个领域的发展不充分。
(三)高度重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意义
从“物质文化需要”占主导地位,到“美好生活需要”占主导地位,体现的是中国社会划时代的进步,是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道理很简单,单纯的物质需要容易满足,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难以把握和满足。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精神实质视角
精神即灵魂,实质即本质。精神实质,或者说是核心特征,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区别于其他思想、理论的独有的东西。党的十九大向8900多万名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五个“是”,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9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