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审批要瘦身,服务应加力(全文3219字)

     复工复产审批要瘦身,服务应加力
    
    全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两位数,已有数个省份确诊病例清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多地达90%以上。两组数据,一减一增,对比鲜明。经过艰苦努力,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
    良好势头来之不易,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精准有序扎实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是答好这道考题的重要一环。企业有活力,就业才有保障,经济才有活力。事实上,随着疫情好转,各地各部门想办法、出实招,打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组合拳”,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定制公交,为复工企事业单位提供通勤服务;推行健康码,动态监测返岗人员身体状况;成立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保障重大项目推进;等等。
    这些好做法、好经验,雪中送炭,值得点赞。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当前企业复工复产还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货到了,找不到装卸工”“资金流吃紧,生产压力大”“原材料匮乏,干着急”……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读者心声,需要引起重视。
    这些堵点、痛点,既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难点,也是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因地制宜,畅通堵点,进一步为企业复工提供便利。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不同,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搞“一刀切”,应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这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慎终如始加强防控,又要根据形势变化恢复生产。有读者反映,在实践过程中,少数地方存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滞后于当地疫情形势明显持续向好发展的现象。比如,复产审批流程繁琐的问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尽可能优化审批流程,防止出现层层加码、互为前置条件、循环证明等现象,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自助办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再比如,公共交通“梗阻”导致农民工返岗慢、企业用工难问题。低风险地区可以尝试尽快恢复公共交通,切实解决农民工“出来难”“进不去”两头堵的现象。
    因企施策,紧盯痛点,及时解决企业难题。疫情发生以来,为了给企业减负,提振企业信心,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例如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医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等普惠性政策。如何把普惠性政策用好?各地应加强研究,针对各类企业的不同情况精准施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硬核”支持,解企业燃眉之急。有些地市聚焦本地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从保障用工、减轻负担、优化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举措;有些省份通过临时协调机制,帮助企业疏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这些举措紧盯企业痛点,更具针对性贴近性,值得借鉴。
    当然,疫情特殊时期,企业难免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各地畅通反馈渠道,积极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响应机制。比如,依托互联网、电话热线等,及时掌握情况,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企业复工复产,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想得更细致一些,管理更到位一些,服务更贴心一些,把堵点一个一个排除掉,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就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