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3
搭建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8
实施评价奖惩激励机制强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13
围绕市场主体诉求着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放管服”改革……………………………………………………………………………….19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27对标先进 积极做好“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33
优化审批流程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36
优化高效便利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42
规范监管行为 优化营商环境……………………………………50
优化统计服务 规范统计监管……………………………………55
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58
优化政务服务方式 提升管理服务保障效能……………..61
推行“最多访一次”改革提升信访群众满意度………..66
深化简政放权 提升监管服务效能…………………………….71
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
环境……………………………………………………………………………77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83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持续提升“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水平……………………………………………………………………………….89持续优化行政审批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94
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
改革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近年来,省大数据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强化数据共享为支撑,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网,较好完成“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数据共享应用、“好差评”制度等三项国家试点任务,搭建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超
过90%。一、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是完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
务平台建设对接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
网,顺利完成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任务,创新开设企业开办、企业注销、不动产办理、工程建设项目“X快开工”“统一受理”等网上政务服务特色版块,目前全省通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
台办理事项已达5357万人次。
二是推动数据共享
建设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总51个省直部门1342条数据资源目录,物理归集了11.1亿余条数据。调用国家部委115项数据资源392万次,在国家电子证照系统入库超过1.2亿条证照数据。
三是上线政务服务移动端“X事办”
对照国家平台要求,借鉴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先进经验,全新改版上线政务服务移动端“X事办”平台。自2019年11月
21日上线以来,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22万,日均访问用户13.7
万左右;接入国家平台应用300多个、位居全国第5。四是强化网上政务服务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持续监测、
威胁发现、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机制,全面保障安全稳定运行。
二、“一网通管”的X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X省是全国“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12个试点省份之一,省大数据局聚焦目标定位,建系统、聚数据、打通道、抓应用,按时完成系统建设任务,并率先接入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等部门的
12个特色应用。2019年10月16日,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
与国家系统同步上线试运行,监管事项梳理、监管数据汇聚、监
管应用对接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互联网+监管”系统试运行培训会上,X省作为2个试点省份之一作了典型发言。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简报(2019年第3期)》刊发了X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典型做法。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将X省列为“互联网+监管”系统典型应用试点的2个省份之一。
三、在全国首创“一网通贷”的“X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部署要求,省大数据局以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为核心,以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目标,以“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为原则,运用大数据思维牵头搭建了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免费向银行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所需真实有效数据、免费在线发布中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套餐”、免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贷款服务。平台自2019年3月5日上线运行以来,已上线24家银行的157款信贷产品,为12668家企业发放贷款18891笔、562.83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7.2%,纯信用贷款占比达到66.98%,直接在线审批笔数占比为51.1%,一天之内完成审批的占比为
45.3%,平均贷款利率5.37%、比全省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低0.53
个百分点,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为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探索提供了“X方案”。
四、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
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实施依据、办事流程、办结时限等,既可督促政府部门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又有利于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目了然,是优化政务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省大数据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数量和质量两手抓,加快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全省一个样”。按照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要求,在保留“三级十同”成果基础上,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事项类型、事项编码、实施依据“四统一”。目前,省、市、县三级共有政务服务事项2605项,其中省级1548项、市级1213项、县级1184项;在X政务服务网发布省、市、县三级办事指南20余万个,乡村两级发布办事指南146万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办事信息。“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取得新成效,全省超过9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审批承诺时限压缩接近50%,申报材料压减超过60%。
五、大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融合
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最多跑一次”,加快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一是推进“一门、一窗、一次”改革
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国家安全需要外,企业和群众必须到
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县综合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7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省级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占比达86.7%,达到三级以上办理深度的占80.88%。
二是探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积极联合浙江、广东等省份先行开展“跨省通办”试点改革,主动召开三次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座谈会,为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经验“趟好路子”。
三是全面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
作为全国“好差评”制度实施6个试点省之一,建立完善“好差评”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真正将政务服务绩效交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相关经验做法《X省“好差评”制度“三覆盖、双归零、三挂钩”倒逼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纳,并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
下一步,省大数据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持续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做大政务服务“一朵云”,做强政务服务“一平台”,做实政务服务“一个库”,推进政务服务“一个标准”,推动政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搭建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省大数据局按照“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的原则,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搭建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让“沉睡”的政务数据转化为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等价物,大幅提升融资可得性和融资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平台自2019年3月上线至今,已上线
24家银行的157款信贷产品,为12668家企业发放贷款18891
笔、562.83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7.2%,平均贷款利率
5.37%、比全省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低0.53个百分点,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情况
省金融服务平台由省大数据局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开发,采取一次设计、分步实施的方式,按照“一个超市、两个中心、三个覆盖、四个保障”的框架搭建。“一个超市”指平台全面展示省内
各上线银行机构的普惠金融产品,方便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
选择贷款服务。“两个中心”为金融服务中心和数据资源中心,提供贷款申请、产品发布、结果查询等“前台应用”,以及数据汇集、筛选、调用、比对等“后台支撑”。“三个覆盖”指平台覆盖全省中小微企业、覆盖全省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服务和监管,实现网上申请、审查、批准、监管全流程、一站式办理。“四个保障”包括安全体系、运维体系、标准体系、制度建设4个方面,结合内外网隔离交换、非对称加密、区块链等物理和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平台具有以下五大功能特点:
(一)突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属服务
平台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根本目标,专门为中小微企业对接银行、寻找服务提供桥梁、搭建载体。截至目前,已有1.9万家企业在平台注册,其中小微企业占比97.1%,中型企业占比2.9%。
(二)突出数据驱动,免费共享共用
核心经营数据少、可信度低,是银行有钱不敢贷、中小微企业缺钱贷不到的重要原因。平台运用大数据,汇集企业注册登记、税收缴纳、职工养老、用电缴费、失信惩戒等12个部门59大类共5620万条核心政务数据,免费提供给银行用于贷款审核和跟
踪监管,把沉淀在各部门的数据变成了有价值的资源。
(三)突出信用贷款,实现数据增信
各银行机构通过对平台提供数据的深度挖掘,开发出了“云税贷”“科技贷”“微捷贷”等48款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风控模型,大幅提升中小微企业获得信用贷款可能性,避免因采取抵押、担保等方式增加企业贷款综合成本,让数据成为企业贷款的“抵押等价物”。
(四)突出“一网通贷”,最快1天审结
平台推出“310”线上贷款模式,即企业“3分钟”完成线上贷款申请,银行“1分钟”完成相关数据调用,通过风控模型自动审核并放款,企业全程“0跑腿”,有效解决了企业贷款手续繁、提交材料多、核贷时间长等问题。
(五)突出尽职免责,健全容错机制
平台指定客户经理进行贷后管理,一旦发生逾期,客户经理只需按照提示前往现场进行核实,按规定操作后即可免责,从而保护银行放贷积极性,避免出现不敢贷、不愿贷问题。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X省分行等9家上线银行已初步实现线上信贷产品尽职免责。
二、主要成效
(一)拓展了小微企业贷款渠道,缓解融资难
平台已发放的18891笔贷款中,小微企业占比97.1%,贷款
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占比83.5%,平均每笔贷款额度为286.4万元。贷款数量、笔数、余额方面,批发和零售企业居首,分别占比38.5%、41.7%和38.2%;其次为制造业,分别占比28.2%、28.5%和31%。
(二)纯信用贷款比例大幅提升,缓解融资贵
平台发放的贷款中,纯信用类贷款比例达70%;平台贷款平均利率为5.37%,比X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低0.53个百分点,比采取抵押、担保等方式获得贷款的综合成本低0.99个百分点。
(三)贷款申请和审核流程简单,缓解融资环节繁
平台发放的贷款中,直接在线审批的占比达到51.1%;1天以内完成审批的占比45.3%,其中建设银行X省分行和农业银行X省分行实现所有贷款1天内放款。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省大数据局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推进省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加快提升迭代升级平台功能,打造“豫正贷”品牌,推动“掌上贷、指尖办”,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一网通贷”,在确保安全和高效运行前提下,满足更多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一)加强数据归集
以提高数据可用性和数据质量为核心,建立部门数据与省大
数据局直连机制,有针对性地持续汇聚更多高质量的数据供银行免费使用。
(二)加快产品开发
引导各上线银行开发更多与供给数据相匹配的信贷产品,推动各相关上线银行将新的数据产品试点权放到X,支持有自主开发权限的地方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金融产品。
(三)优化系统连接
建立平台与入驻银行机构业务系统无缝对接机制,推动平台向市、县延伸,将平台作为全省政银数据直连的总枢纽,建立政银数据直联、生产系统和管理平台无缝对接的机制,真正实现线上“秒贷”和尽职免责。
(四)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平台功能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主动筛选符合条件企业,推送贷款产品,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实施评价奖惩激励机制
强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省委书记多次强调,“要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运用大数据评价营商环境”“要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X新标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在健全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谋划“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开展“以评促改”、推动改革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9年伊始,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及省高级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共40多家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在2018年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中,省发展改革委新设立了营商环境建设处,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全省大多数省辖市都建立了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动机制。
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
对标国际标准,借鉴先进做法,构建了省优化营商环境“1+15+N”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制度框架体系、责任分工体系基本建立。其中,“1”是印发实施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文件《X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15”是省直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出台《X省用户“获得电力”优质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等15个专项方案;“N”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制定相关领域的具体政策措施。通过构建“1+15+N”政策体系,形成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合力。
三、坚持以评促改,实施评价奖惩机制
按照省委、省政府“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在国家开展全部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前,委托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对标世行评价指标,结合X省实际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营商环境进行全面“体检”。依据评价中发现的短板弱项和突出
问题,突出抓好整改提升。一方面及时将评价结果一对一反馈各
地各部门,督促各地各部门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开展全面整改提升;另一方面会同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分指标对相关涉评省直部门开展5场专题培训交流,赴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开展营商环境培训,帮助各地各部门精准掌握评价指标体系及整改方向,培训人数超过4000人;通过培训和整改提升,切实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转。依据评价结果对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进行排名,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由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向社会公开发布。建立并实施营商环境评价奖惩机制,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前6名省辖市进行通报表扬,省财政厅将评价结果与2019年财力性转移支付分配进行挂钩。
四、完善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
切实推动以评促优为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引领和督促作用,按照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指示,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第三方评价机构针对全省营商环境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省直部门评价办法。一是研究新增法治化、政府诚信相关指标,并将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纳入指标体系。二是对省直部门评价办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初步形成了公平可比、涉评省
直部门全覆盖的评价办法。三是推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三
挂钩”政策。省委组织部拟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考核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省管干部2019年度综合考核,省文明办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纳入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和负面清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制定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金、评先树优挂钩的实施办法。
五、积极争创一流,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全省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竞相发力,涌现出了一大批效果好、叫得响、可推广的鲜活经验。X市X新区积极推行“服务八同步,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即招商引资与产业准入、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土地报批出让、征地拆迁、文物勘探、土方运输与山体公园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八项工作同步推进,并在项目用地挂牌期间对参与土地招拍挂的所有企业,进行全面政策辅导,指导企业提前筹划。通过实施上述措施,为相关项目开发节省时间6个月以上,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拿地即开工”。X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中国(X)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构建包括民事行政审判、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快速维权、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探索法院、市场监管局、司法局合作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X市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即开展市级领导联系服务100家重
点工业企业专项行动;市、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100个工业重点
项目专项行动;100家企业银企对接专项行动;协调推动100家企业开展化解担保链风险行动。通过政府各方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民营企业提振信心、渡过难关、加快转型发展。X市认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围绕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的目标,建立市县一体化信用综合监测体系。积极推进信用承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奖惩,强化了全闭环式信用监管。着力创新应用场景,探索个人信用“X分”积分建设,成立“信易+联盟”,积极促进信用惠民便企。X市实施“模拟事业编”的高层次人才招引政策,为破解企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难题探索了一种务实管用的新模式。从2016年开始,X市每年以事业编制招收60—80名高层次人才,到企业进行锻炼,期满后,这批人才可自愿留在企业或者选择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X市实行“一对一”企业服务管家举措。按照“一企一策、专人专班”定制化服务原则,为全市189家企业配备了服务管家,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制“综合服务包”。服务管家坚持定期联系企业制度,“面对面”指导,当好参谋、超前服务,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参与不干预,全方位、全过程为企业排忧解难。截至
2019年12月底,全市178名企业服务管家帮助189个服务企业协调解决项目资金、市场、用电、环保、用工等问题561个。其
中协调解决用工1.1万人次,融资24.5亿元。
【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3231169】
围绕市场主体诉求
着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放管服”改革
网络
放管服经验材料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以市场主体期待和诉求为导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为目标,着力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各项改革举措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简政放权,持续释放市场活力
(一)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作为国家试点,在全省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对106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按照国务院要求,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X自贸试验区,对
526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同时,统筹推进落实“先照后证”改革要求,将226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直接取消,只保留32项前置审批,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准入效率。
(二)深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
牵头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税务局、大数据局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在X政务服务网上搭建X省企业开办“一网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一次填报、一网通办、限时办结、即时回馈”,企业开办整体时间压缩为4个工作日。
(三)探索完善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
依托X政务服务网,2019年9月1日在全省上线企业注销“一网通”系统,推进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实现营业执照、社会保险、商务、海关、税务等各类涉企注销业务“一网指引、一网公示、一网查询、一网反馈”的综合服务功能。在X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开展进一步完善简易注销试点工作,2019年2月至今,三个片区共注销企业3257家,发布简易注销登记公告的企业2956家,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的企业2560家,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的企业总数占同期注销登记企业总数的78.6%。
(四)着力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
主动申请成为全国试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12个试点省份之一;迅速制定印发了《X省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简化审批程
序改革工作方案》等近10份落实文件,全面实施压减工业产品
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在全国第一批实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审批、推进“一企一证”改革。实施“三压减一取消”,压减企业申报材料,企业申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时,仅需“一单一书一报告”,不再提供营业执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未受到行政处罚的市县级证明等材料,申报材料内容压减85%以上;压减审批时限,发证时限从法定6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最快当天办结;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2019年9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管理进一步压减至10类;取消发证机关组织的发证前产品检验。
(五)不断推动食品类许可改革
先后将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26类食品许可权限下放至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市场监管部门,食品经营许可办结时限压缩1/2。推进全省食品经营许可、小经营店登记和小摊点备案“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率先实现全省食品经营审批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网联通及数据共享。进一步推进食品经营许可改革,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事项、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变更事项、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到期换证事项,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
(六)认真贯彻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
落实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各项改革举措,严格实施目录
动态管理,及时宣传贯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强制性产品认证公告的变化情况,对目录缩减及时向社会公示,强化证后监督力度和质量追溯机制。承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授权“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受理、核发和后续监管工作。
二、加强监管,构建新型监管体系
(一)加强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建设
基本建成了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为支撑,以“双随机、一公开”和大数据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2016年至2019年省政府出台了4份关于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的文件,为全省建立新型监管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2017年年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全面建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系统功能。截至2019年12月底,公示系统已归集697.9万户市场主体登记信息、行政许可、信用约束等涉企信息。公示系统网站页面累计访问量50亿次,市场主体累计查询量8.1亿人次。
(二)加强信用监管,强化信用约束
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构建完善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各项惩戒措施落地。主动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吊销企业等失信企业数据推送到有关部
门共享,使失信当事人在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融资授信、招投
标等方面受到限制和禁入。对因违法违规被有关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纳入联合惩戒范围,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实有
19.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常名录2.1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8.3万户,已限制失信被执行人17925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监管效果。
(三)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
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出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用修复机制,拓宽修复渠道、丰富修复方式,鼓励企业自我承诺、主动纠错、信息公示、重塑信用。2019年以来,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信用修复渠道,实现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网上移出功能,提升利企便民服务水平。截至2019年12月底,已累计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8537户,释放注册资金合计400亿元。
(四)推进“互联网+餐饮安全监管”
统筹梳理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食品经营许可、食品安全稽查执法、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等信息化系统数据,形成对餐饮行业的精准监管,并与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实现餐饮店摄像头安装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与X
联通公司合作开发建设“舌尖安全网”和手机应用程序(***PP),
开设明厨亮灶专栏,搭建全省餐饮单位明厨亮灶视频展示免费平台。以创建省级、市级、县级餐饮服务明厨亮灶示范店为重点,召开全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暨“互联网+明厨亮灶”推进工作现场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领导亲自参加并为首批32所“省级餐饮服务‘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单位”授牌,受到社会好评。
(五)推进“互联网+电梯安全监管”
整合全省统一的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系统,把96333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作为“互联网+电梯”重要支撑平台,实现电梯精准化、智能化监管。截至目前,X省96333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是全国第一家具备省级数据中心、市级应急救援、企业维保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电梯应急平台的电梯覆盖率居全国第一,目前已经覆盖全省17个省辖市城区和济源示范区的乘客电梯20余万部,占全省电梯总量的70%以上,把法定30分钟的应急救援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电梯应急平台作为全省重要的电梯监管数据中心,涵盖省辖市电梯基础信息和应急数据规模居全国第一。X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城区的电梯基础信息和应急数据、500余家维保单位和216家二级救援站的工作记录,全部由省级电梯应急平台汇总采集,统一向国家电梯应急处
置数据平台上传,2019年已上传各类数据16.3万余条。
三、优化服务,努力服出便利
(一)“35证合一”改革获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
X省首先在X市成功试点“22证合一”改革,随后在全省全面实施“35证合一”改革,将涉及23个部门的35项证照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服务企业“一照走天下”。李克强总理亲自视察,两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对“35证合一”改革进行了通报表扬。
(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全国领先
在全国率先建成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打造“一网办、零见面、一次办妥”的现代化服务平台。实现从“面对面”线下办理到“键对键”线上办理的根本变革。全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达80%,部分省辖市高达98%,居全国前列,被推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演示汇报内容。
(三)成功上线全国首家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
2019年3月1日上线全国首家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实行“线上线下实名验证全覆盖”,在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的同时,有效防控冒用他人身份骗取企业登记注册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帮扶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019年6月,出台X省市场监管局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
展24项政策措施,涵盖了市场监管部门几乎所有的涉企职能,努力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以来,先后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省级分行签订了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9年12月底,共为261218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039.06亿元,代办营业执照
98242个。4家银行成功开辟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辅助专区344个,代办营业执照10196个,切实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实际问题。继续做好小微企业名录的日常维护,小微企业名录目录系统已建成上线3年,截至2019年底,X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实现了全省511万余小微企业的集中展示和查询功能;发布扶持政策、信息、要闻449条;汇集、公示企业享受扶持政策信息36.1万户,系统访问量突破133万次。
(五)举办市场监管“公众开放日”活动
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20日,X省市场监管局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等2000多人参加,实地了解市场监管重点工作,现场进行消费投诉,并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
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近年来,省高级人民法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改进服务方式和司法作风,让人民群众诉讼更省时、省力、省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一、全面推进司法公开
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司法廉洁、提升司法水平的重要手段。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推动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和庭审直播四大公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体系,确保法院深化司法公开的举措为公众知悉,受公众检验,被公众认可。
一是实现审判流程公开
审判流程系统直接联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实现审判节点信息实时公开,同时案件当事人在立案成功后可以随时登录诉讼服务网查询案件的承办法院、承办庭室、合议庭成员、是否
延长审限、扣除审限、案件进展等信息,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知
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是实现裁判文书公开
省高级人民法院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三级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裁判文书572万余份,为人民群众监督审判工作提供便利,不断提高审判人员的责任感、改进审判作风。
三是实现执行信息公开
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对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实现失信人员惩戒、执行信息公开、限制消费人员信息、被执行人信息、终结本次案件信息等执行措施全部网上操作、全程留痕,当事人可通过37个流程节点对执行案件进行全方位监督,满足当事人获取执行信息的需求,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四是实现庭审直播
在实现审判结果公开的基础上,推行三级法院庭审视频直播,对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公开。目前,建成科技法庭737个,已通过X法院庭审直播网直播24.8万多场、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
23.9万多场。社会公众还可以随时点播回放庭审视频,查看历史案件庭审信息,目前中国庭审公开网上的庭审视频点击量已达
1.1亿次,极大地扩大了审判的透明度,真正实现阳光审判。
二、不断完善网上诉讼服务
X法院诉讼服务网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以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为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的智能便民服务平台。
一是能够为社会公众和诉讼当事人提供相关查询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等便捷服务
当事人可以网上立案,在诉讼服务网上提交相应材料,法官审核后的立案结果也通过诉讼服务网予以反馈,同时系统会自动生成手机短信,及时提醒立案人查询立案结果。立案后,当事人还可以选择微信、支付宝、网银、云闪付等多种方式缴纳诉讼费。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法院共网上立案43.2万余件,网上缴费13万余笔,网上缴费金额2.37亿余元。
二是实现案件数据内外网交互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律师输入执业证书号、当事人输入身份证号,经过实名认证后便可上传案件材料,且案件材料可直接“摆渡”到内网审判流程系统相对应的案件,法官登录审判流程系统便能看到醒目的提示,审查后需入卷的还可编入电子卷宗。
三是不断拓展律师服务平台
上线了律师网上阅卷模块,律师提交网上阅卷申请后,承办法官在X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核,可根据案件实际
情况选择拒绝、部分或全部电子卷宗供律师查阅,审核通过后律
师可在律师平台中查阅并下载电子卷宗。通过不断完善网上诉讼服务,进一步加深了我省法院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人民群众诉讼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三、积极推进“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
为探索完善移动互联时代诉讼新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移动微法院试点基础上,在部分省、市法院推进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我省法院作为全国12家试点法院之一,目前已按照要求实现移动微法院的“我要立案、微信缴费、我的案件、在线调解、计算工具、智能问答、法规查询、法院导航、手机阅卷”等九个功能模块。同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的要求,依托X移动微法院实现跨域立案功能。一方面通过移动微法院将诉讼服务由电脑端向移动端延伸,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就可以完成网上立案、缴费等,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不会使用手机或电脑进行网上立案的群众,可以到最近的法院,由法院帮助立案,实现跨域立案,让群众不用再来回奔波、减轻诉累,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服务。截至2019年10月底,已通过X移动微法院立案24803件、审核通过13624件,其中跨域立案247件、审核通过142件,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指尖上的便利。
四、上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是最高人民法院开发的在线调解平台。目前,我省法院已完成法院专网的审判流程系统与最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对接,实现全省三级法院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司法确认、立案等业务的在线办理。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脑网页和手机端***PP登录人民调解平台,足不出户就能申请免费在线调解。在调解达成后,可以一键自动生成调解协议、网上申请出具调解书、网上办理文书司法确认,还可以网上送达。如果调解不成功,当事人可以提交立案申请,平台会将前期调解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文书等自动推送到法院办案系统进行立案,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法院已有1200家调解组织、3995名调解员入驻平台,平台已有调解案件28942件、调解成功10518件、司法确认551件,极大方便了群众诉讼调解。
五、上线道路交通事故网上办理一体化平台
该平台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统一部署的道路交通事故网上办理的一体化平台,实现公安、法院、保险、鉴定等部门之间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一体化处理,解决了调解难、理赔难、诉讼难三大难题,促进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让人民群众在具体纠纷处理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
在的公平公正、高效便捷,有利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
局。截至2019年10月底,平台在线调解案件24427件,调解成功10430件,理赔总金额达3.15亿余元。
对标先进 积极做好“一网通办”前提下
“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2019年以来,省教育厅把“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利企便民、提升全省教育系统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积极与省大数据局协调配合,建立省市县三级教育系统政务服务工作群,上下协调、合力攻坚,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切实转型,服务事项应上尽上
对标X省等先进省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最大限度实现利企便民,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经过“三级十同”“四级四同”两轮梳理,厅机关下大力落实“五减一优”工作,对群众办事证明材料、办理时限、办事流程等进行了精简和优化。目前在省政务服务平台设置了59个政务服务事项(其中行政权力事项29个、公共服务事项30个),涵盖所有教育方面群众办事高频事项。截至2019年12月15日,网上办件量10.6万件,位居省直单位成绩单第三位。
二、多方汇聚,推进政务数据共享
为有效向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推送各类数据,工作专班积极
向教育部协调申请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学籍、学历、学位、学校、
教师资格证等9类信息数据,结合省级产生的10类信息数据,最终将19类数据推送至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工作专班技术组克服各种技术困难进行数据改造,并反复测试使之符合数据标准,率先推送电子证照数据260万余条,在省直单位中名列前茅。
三、联系沟通,推进市县目录统一
主动联系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省直管县(市)教育局,按照省大数据局提供的国家级目录、省级目录,以郑州市、许昌市教育局为试点,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与省大数据局沟通确认后,确定了市级14项、省直管县(市)19项、县级14项政务服务事项,并规范了办事指南106项要素的信息录入,做到全省教育系统“五个统一”,即:事项名称统一、申请表单统一、提交材料统一、样本示例统一、办理结果统一。在各市县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后,不搞“一刀切”,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要求对各地特有的政务服务事项予以保留。
四、积极主动,试点移动端开发
工作专班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矛盾,主动申请成为省政务服务移动端开发试点单位,积极与省大数据局移动端开发小组对接协调试点工作,最终确定在“豫事办”政务服务移动端上部
署33个高频服务事项,一期完成部署17个查询服务事项。组织
工作专班人员深入事项涉及单位和处室调查论证,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按时完成相关事项系统和数据的改造对接。
优化审批流程
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网络
放管服经验材料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统一的审批流程、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统一的审批管理体系和统一的监管方式,受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一、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省政府成立以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联合审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审批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评估评价办法、项目策划生成以及审批流程图和审批事项清单等40余项配套政策文件。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也都成立
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出台配套文件443个。
审批事项实现减448个、放61个、并266个、转137个、调153个的目标。二是切实发挥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工改办)牵头作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开展集中攻坚,实行周例会和日会商调度制度,积极推进改革。三是建立沟通联络工作机制,各省直有关单位和各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及时明确牵头部门和联络员,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传送工作信息,沟通交流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先后组织到厦门、沈阳、福州、杭州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督促加快改革进度。四是建立分片包干工作机制。根据“改革工作向市县倾斜”的要求,建立分片包干制度,及时调整工作专班分工,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单位,紧盯各地审批管理系统运行情况和改革措施落实情况。
二、细化分解重点改革任务,优化再造审批流程
对44项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单位,有效保障改革推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直有关厅局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研究梳理出X省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线性工程类、社会投资类(除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及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
类、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类、水利工程类、公路工程类、电网工
程类等8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精简至65项。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按照“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制定了审批事项清单和审批流程图并正式印发实施,全省各类审批流程中最长的控制在95个工作日,最短的45个工作日。
三、大力推进并联审批和“联合审验”
为推动并联审批工作,印发了《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进建设工程领域联合审验、“联合审图”,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一站式办理,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目前,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印发了并联审批的相关配套文件,截至2020年1月21日,全省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施并联审批项目1285个;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已印发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配套文件,全省实行联合审图项目共2121个。
四、建设省市两级“全流程、全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要求,依托X政务服务网,X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如期建成,于2019年6月19日实现与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
为加强对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
的指导,省工改办于2019年7月15日印发《X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推动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部上线运行,并实现与省级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全流程、全覆盖”网上办理和在线审批。从省级系统监管数据看,截至2020年1月21日,全省已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在线办理项目4379个。
五、依托X政务服务网,打造“豫快开工”特色专栏
在X政务服务网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特色服务栏目,并以“豫快开工”为主题,打造“豫快图说、豫快承诺、豫快提交、豫快审批、豫快解难、豫快监管、豫快服务、豫快反映”8大板块,有效宣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策,并将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发的建议和投诉微信小程序与“豫快反映”板块进行链接,企业从“豫快开工”专栏直接进入省辖市审批管理系统,更好更快办理业务。
六、加快推进“区域评估”和“多评合一”工作
2018年12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投资项目“多评合一”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投资项目审批4个阶段可能涉及的36个技术性评估事项采取“一次申请、一次告知、同步编制、集中评审”的“多评合一”模式和并联集中办
理。2019年1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工程建设
项目区域评估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省范围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功能区,由开发区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对区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节能、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环境评价等事项实施区域评估,不再进行单个项目的评估评价,区内的项目全部共享、免费使用评估成果。2019年6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对“区域评估”和“多评合一”作出明确规定,为项目策划生成和并联审批阶段的技术性评审提供了政策支撑。
七、做深做实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工作
为进一步统筹和协调建设项目策划生成,提高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推进项目建设进程,推动省自然资源厅印发《X省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策划生成的基本流程以及牵头部门、各相关部门的基本职责和审查内容,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成果为基础,统筹协调各部门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建立“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加速项目策划生成,提高政府决策效能。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前,工程建设项目策划
生成以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为项目
策划生成提供了规划支撑和政策保障。
优化高效便利营商环境
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近年来,省商务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依法履行职能,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简化审批,持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坚持职权法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等原则,不断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
(一)全面依法履行职能
实施权责清单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和创新履职尽责工作机制,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省政府规定赋予商务部门的职责,切实加强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开发区管理、商务领域市场监管等商务法治工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措施,持续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重大项
目提前介入、加强对外商权益保护等措施,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
商环境。行政审批事项由45项减少为6项,压减87%;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审批中介事项,并将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上网办理,20个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法定办结时限734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174个工作日、压缩77%,便利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实行有效文件目录制度,对2万余件文件、函件进行全面清理,共梳理出有效规范性文件70件,全部上网公示,凡不在此目录中的文件,一律不作为行政管理依据,增强了依法行政公信力。
(二)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印发了《X省商务系统行政执法文书格式》《X省商务行政处罚裁量标准》《X省商务系统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X省商务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等各项制度、文本,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每年组织系统内案卷评比1—2次,共评选优秀案卷30余卷,组织讲评会议对优秀卷宗进行逐项讲评,提升了全系统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行政执法人员由53人增加至120人,并建立了12000余家企业的企业信息库,在开展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40余次,检查企业700余家。
(三)积极运用“互联网+”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通过运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积极参与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省商务厅服务事项办理已实现14项三星级、6项四星级,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29个监管事项已覆盖26项,覆盖率
89.7%,录入检查数据1500余条,并在检查中创新使用关键词搜索、随机抽取的方式,不局限于已经掌握的企业信息,努力扩大监管的覆盖面;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推进“多证合一”、电子证照等工作,接收“多证合一”信息32581条、接收率100%,上传电子证照信息10190条,在省直单位中位居前列;深入推进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一口办理”,今年以来通过“一口办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0余家、一次推送成功率
95%,并配合省市场监管局加快建立完善外资企业设立、注销“一网通办”,提升外资中小企业设立变更和注销的便利化水平。
二、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程
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主动对标国际标准,着力搭建与国际标准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金融等监管创新制度,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经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办确认,X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60项试点任务已完成150项,完成率
93.8%。改革投资管理体制、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推进金融开放
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制保障等共性改革试验稳步推
进,“二十二证合一”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构建“两体系、一枢纽”差异化试验成效明显。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方面,打造以“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核心的政务服务体系,率先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国务院督查组实地考察评价“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全国领先”,并推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演示内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X自贸试验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创新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发挥
X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累计达250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一码集成服务等2项创新成果作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开展问题调查等3项举措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向全国推广。经第三方评估,近期拟将26项改革创新经验提请省政府研究后在全省复制推广。
(二)高效便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X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实现制造业类项目注册登记1天办结,简易注册即来即办;开封片区全面实施围绕“极速”效率、“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严”约束的营商环境“四极”行动先行先试50条;洛阳片区企业开办“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实
现企业设立24小时办理、最快60分钟完成。根据第三方评估,
X自贸试验区在纳税人全年纳税时间、财税优惠获得满意率及退税效率、施工许可证办理满意度、不动产登记便利程度、通关简便度、信贷服务质量等方面营商环境评价较好,企业满意度较高。
2019年6月21日,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19)》,对X自贸试验区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三)特色高端产业集聚活力进一步激发
2019年前7个月,X自贸试验区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实际利用外资6.86亿美元、实现税收收入303.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3%和32%。X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6.07万家,
8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了209家企业。世界500强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财富500强利宝保险、世邦魏理仕,独角兽企业***PUS(麒麟合盛)全球第二总部,益海嘉里、传奇影业、巴库生物、华润医药等一大批重点及特色项目落地X自贸试验区,带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
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建设全面展开,新郑国际机场拓展第五航权获得国家支持,中欧班列(郑州)实现“十一去九回”,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瓜达尔
洛阳自贸产业园取得实质性突破,郑州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化
妆品、保健品、食品跨境电商交易基地,以郑州为中心、区域节点城市为支撑的陆海货运通道枢纽正在形成,以“四条丝路”为特色的开放名片正在逐步叫响。
三、提高效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的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对国际经济法、贸易经济、“双反”、关税排除等问题的研究,为企业转型升级、应对危机提供支持。
(一)提供法律支持与服务
邀请知名专家、律师举办培训班10余期,培训企业代表1000余人次,提高我省企业管理人员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水平。指导支持企业应诉国际案件,通过业务指导、补贴费用等方式,帮助企业树立了在国际法框架下依法维权、争取国际公平贸易地位的信心,为稳定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共指导处置国际贸易案件20余起,为我省200余家企业挽回损失数亿元。如在美对华铝制品“双反”案件中,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研、研究对策,最终取得了较低税率,为我省铝制品企业摆脱困境、转危为安提供了法律保障。近期将成立省涉外法律服务团,会同省司法厅选拔40名优秀律师,为我省企业提供优质的涉外法律服务。
(二)加大外贸外资政策宣传力度
坚持每年组织2期进出口业务骨干培训班,近3年来累计培训约2000人次,帮助企业熟悉外贸政策,把握国际市场动态。联合省财政厅、中信保X分公司打造出口信用风险信息服务平台,2017年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方资信报告6482份,发布风险提示通报5451期。举办国别风险论坛、海外项目风险及融资沙龙、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培训等活动
80余场,参与企业2000余家,针对企业重点出口地区分别提供相关国别风险防范和市场开发建议,帮助企业提升抵御风险能力。督促落实国务院促进外资增长的系列文件以及省政府促进外资增长的实施意见,在扩大准入、财税支持奖励、减税降费、促进投资合作等方面加大对外资中小企业的支持。利用各种调研机会,向企业解读外贸政策,重点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进行了解读。
(三)做好企业联系与产业预警
选择进出口排名前100位的企业建立“双百”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加强对“双百”企业的跟踪服务,量身定制符合需要的政策组合,破解制约企业的发展瓶颈,打通发展“堵点”。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完善外贸“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省市县三级企业预警响应、协调应对工作机制,完善多渠道的企业诉求反馈机制,精准帮扶外贸企业。在省商务厅门户网站设置“公
平贸易”专栏,发布WTO动态、预警信息、经贸资讯、案件公
告等信息30余条,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产业发展预警信息服务。下一步,省商务厅将在政务便利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事中事后监管、企业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规范监管行为 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省应急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努力规范监管行为,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领导重视,全力攻坚
多次召开厅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放管服”改革工作,分管厅领导多次带队到省大数据局和省大数据研究院沟通对接。组织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机构联合办公,2019年先后组织了三次、每次200余人参加的联合攻坚行动;2019年10月23日,在省大数据研究院召开了240人参加的应急管理系统规范化执法暨“互联网+监管”现场会,邀请省大数据局领导、专家授课指导,进一步推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截至2019年11月,省应急管理系统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共13个主项26个办理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均达到4级办理深度,实现了全流程在线办理。所有7个监管事项及其11个监管行为数据覆盖率达到100%。做到了“网络真通,平台真用,事
项真办”。
二、深化改革,优化服务
把“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放管服”改革的突破口,坚持改革与法治的统一,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优化流程,提升服务。
(一)坚持利企便民,实现“一网通办”
把审批“网上办”,办事“零跑腿”,群众“最满意”作为“放管服”改革的目标,把“材料多跑网路、企业少跑马路”作为利企便民的重要措施。开发了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机构统一使用的河南省应急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建立了监管企业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省市县业务信息共享、协同办公。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纸质申请材料,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申请—受理—审查—审批”全过程网上办理。省应急管理综合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了数据同源发布、办事入口统一、用户中心统一。
(二)坚持改革创新,打造特色服务
特种作业操作证和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合格证,是群众办事的高频事项,每年发证有20万人次以上。过去都要先通过中介机构培训,再由省应急厅统一组织考核,统一制证发证,办理流程繁琐,不但给申请人增加了负担,而且办事效率不高。通过大胆
创新,开发了网上考试系统,优化再造办理流程。把培训与考核
切割,市场的归市场(培训),政府的归政府(考核),取消了申请考试前必须经中介机构培训的规定,可以个人申请,网上预约,就近考试,只要考试合格,证书立等可取。此项改革措施得到群众好评。
(三)坚持“四减一优”,做到应放尽放
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本要素进行了统一规定,实现了不同层级同一事项的名称、类型、依据、流程、材料、表单、时限等要素一致。在减材料方面,取消了45项由部门规章设定的证明事项和12项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取消32项各类兜底和模糊条款,在5个审批事项中明确可容缺办理的9种材料。充分利用共享信息资源,凡是能通过共享平台获取的材料,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规定可以承诺的,不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总体测算申请材料较以往减少了70%。大幅度压缩审批时间,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并实行“超时默认”制。把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委托省辖市实施,经各省辖市审查同意的委托行政审批,省应急厅不再重复审查和现场核查,做到“实委托、真授权”。在优化流程方面,取消在审批过程中对评价报告的评审;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到现场核查,由业务主办处室对
申请材料进行在线审查。
三、严格监管,规范履职
(一)实施网上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利用省应急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等事项进行全流程网上监管。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经全面梳理,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有12项行政检查行为、26项行政处罚行为和
1项其他行为,逐项编制行政检查事项实施清单,统筹汇集2019年以来本系统省市县“一条线”所有监管行为数据,分批次推送到省“互联网+监管”系统。截至2019年11月,省本级的监管行为数据已经推送完毕,监管行为数据覆盖率达到100%。2019年底,已完成与省“互联网+监管”平台的对接,增量数据实现了实时推送。
(二)探索智慧监管
利用省应急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对监管企业情况、行政执法情况、行政审批情况、隐患治理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在区域、行业、覆盖率等多个维度对监管行为进行分析,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决策支持。联合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开发了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全省400多家化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在线监测监控和预警,在探索非现场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加强事后监管
在执法检查中,坚持放管结合,根据企业风险等级确定检查重点和频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进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已取消的审批事项的事后监督,实行违法违规行为有奖举报制度,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优化统计服务 规范统计监管
2019年,省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探索实行了“干好分内事,助力‘放管服’”工作模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放管服”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效能
及时编制完成了《X省统计局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和《X省统计局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和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服务指南》,对涉及省统计局的行政审批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承诺办理时限等要素进行统一规范。在X政务服务网建立涉外统计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和涉外社会调查项目行政许可审批系统、法人单位申报系统,并将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嵌入涉外统计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和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梳理编制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对经济普查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等7项行政奖励纳入X政务服务网,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办理方式。同时,加强对接入
X政务服务网事项的在线办理情况实施监测和巡检,保障事项在
线办理可用、好用,提高本部门在线办理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二、坚持“便民、高效、服务”工作理念,不断提升统计服务质量
省统计局门户网站开设“便民利民服务事项”和“网上办事”专栏,及时公布更新行政许可事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每年在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公开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及招投标信息;及时调整设置“统计人员失信公示”“统计失信企业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公示”专栏内容。门户网站全面改版《X统计季报》《X统计月报》《X统计提要》等常规资料信息,精心汇编全省“两会”服务资料,编印《X主要统计指标月度数据》口袋书,及时准确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提供统计服务;进一步提升《X统计年鉴》编辑出版水平,将年鉴内容及时发布到省统计局门户网站,供社会公众查询,并在动态信息、常见问答等栏目发布指导信息,答疑解惑,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需求。截至2019年11月,累计为省政务服务平台加载数据100余万笔。通过网络、电话、邮件、来访等多种形式接待公众咨询和数据提供近万余次。网站管理工作连续多年位居省直单位前列。截至2019年11月,X统计网访问量累计突破1145万
余人次,日均访问3500人次,在省直部门中位居前列。
三、稳步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不断规范监管事项
认真梳理编制“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加强涉外统计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和涉外调查项目审批管理。对在省统计局审批的具有涉外调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了检查,及时汇聚“互联网+监管”行为数据。做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部门协同平台和X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归集工作。加强网站服务窗口与各业务系统应用支撑之间的有机结合,优化统计数据报送平台,实现统计数据联网直报、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网上受理、统计违法行为网上举报与受理等统计政务的网上办理。强化舆情监测管理,及时登录省政务服务平台、网上互动栏目和对外公布邮箱等,保证来件及时回复。回复率达100%,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
一、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实行“网上审批”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工作要求,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制定《X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事项通用目录》,通过X政务服务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办理流程图、办理期限、结果查询方式和咨询监督电话等,全方位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将网上行政审批事项即粮食收购资格认定事项通过省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审批,申报事项的办理进展情况通过网络等形式及时告知申报单位,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解答,在网站公布,便于公众查阅,切实做到减时间、减材料、减程序、减流程、优服务。
二、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2019年以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照《省直部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完善提升任务清单》逐项梳理,按照时间节点和要求
落实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一是根据国家部
委网上审批基本目录调整变动情况,结合省大数据局对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情况,及时进行确认落实。二是进一步梳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按照“应上尽上”原则,进一步梳理出应用类、查询类、信息发布类等公共服务事项。三是做好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对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进行宣传,不断提升企业对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政务服务事项开展评价的参与度,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好差评”。四是认真做好证照数据归集工作。根据《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证照类型代码及目录信息》,及时认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明确的电子证照,在省级电子证照系统补充完善粮食收购许可证证照类型、证照基本信息和证照底图。
三、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19年5月,按照《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对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认领国家级监管事项目录清单中由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施的监管事项。在认领国家级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的基础上,梳理补充我省事项,分别编制形成省级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并录入国家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系统。根据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对所有的行政检查事项逐项编制检查实施清单,并在国家监管事项目
录清单动态管理系统中填报。一是实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
示常态化。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办结后7日内及时向“信用X”网站、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门户网站推送。二是强化信息归集共享。按照涉企信息统一归集要求,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统一汇集和公示涉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执法检查等企业信息。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贯彻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要求,切实履行法定监管职责,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为各类粮食经营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方式 提升管理服务保障效能
2019年以来,省事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速,改革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
局党组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机关事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工作,围绕省直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需求,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阶段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协调推进机关事务统一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线申请、网上预审和办理、公开等,实现了管理手段有改进、服务质量有提高,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二、突出工作重点,优化政务服务方式
(一)扎实开展“减证便民”,精简办事流程
在完成局行政许可事项及证明材料清理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排查,对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涉及的各类证明和盖章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做到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最大限度减少办件材料。对必要的证明,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并纳入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开。省直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在提供住房公积金服务时,要求职工、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11项核减为3项。同时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推行“互联网
+公积金”服务,推进26项日常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
7项业务采用网上办理、上门服务等方式,让职工“零跑趟”。主动整合贷款资料,简化签字确认手续,面向北京、广东、甘肃、湖南等7个省(市)推出异地贷款资料邮寄服务,减少职工异地往返奔波。目前,省直公积金不见面审批(服务)平台已在省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16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基本实现公积金提取业务“网上申请、线上审批、刷脸认证、转账支付、办结通知”的全流程服务,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二)用好“互联网+”,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积极推动行政权力事项网上办理,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
合,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对面向党政机关和事
业单位的依申请行政管理事项,组织住房处、资产处、建管处、车管处、节能处等处室人员召开工作推进会,详细梳理业务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编制办事指南。同时,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做好系统优化工作,推动5项行政权力事项接入省政务服务平台。全省公务用车信息平台已经全面投入运行,初步实现了公务用车运行管理信息化。搭建完成全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平台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办公用房信息网上申报、网上核实、一网联通。
(三)打造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
在着力推进“互联网+”,积极优化网上办事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全面开启“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行政审批“一张网”的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2019年以来,立足强化服务保障职能、聚焦基层群众诉求,针对“四到四访”过程中收集的意见和建议,为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省直机关纬二路集中办公区开设了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省直房改房审批、省直单位住房资金审批、省直房改房信息纠误、省事管局统管院区房屋不动产权属证书的申请办理以及房屋出售收回等业务,已接待群众来
访、来电咨询1300人次,办理省直房改房信息纠误40笔,研究
答复5个省直单位的住房资金申请,解答群众政策问题200余条
(次),在此基础上及时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形成政策解读卡,明确办理服务流程,方便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查询工作进度。通过打造“线上+线下”多途径、全天候、全方位的咨询服务,赢得了省直机关干部职工及群众的好评。
三、推动互联互通,扎实做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
由省事管局办公室牵头,逐一理清政务信息系统数量、名称、功能、使用及经费投入情况等,以局门户网站优化改版为契机,以机关事务咨询投诉建议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做好内部信息系统融合,整合搭建机关事务“一网通办”系统,进一步打通数据共享通道,为优化政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整合共享各项任务落实。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要求,在省直单位住房资金管理、全省公共机构节能、省直房改房管理、综合办公楼身份管理等方面梳理5类信息资源,共52个信息项,完成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和审核录入,明确了可共享的信息资源和共享需求。目前,已将前置机数据交换切换到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按照编制完成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完成了数据挂接,已将省直公积金单位开户信息、省直公积金个人开户信息、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信息3方面的数据推送至省政务数据共
享交换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下一步,结合机关事务“一统两
化”(统一管理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将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机关事务系统“一网通办”,努力实现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集中办公区服务保障、省直公积金、统管院区物业服务、机关食堂、省直幼教等管理服务保障事项网上办理,提升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向高质量服务实践转化。
推行“最多访一次”改革
提升信访群众满意度
2019年以来,省信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在全省开展了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最多访一次”、信访矛盾攻坚化解等一系列服务信访群众的工作,强力推动“事要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省信访形势呈现信访总量、赴京越级访、赴京非接待场所有关人员、到省上访“四下降”和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良好局面。我省信访工作多次受到国家信访局和有关方面表扬。
一、强化接访服务意识,创建人民满意窗口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各级来访接待窗口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省信访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信访系统组织开展了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活动。
(一)健全工作制度
一是健全领导接访处访制度。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接访处访、约访下访、协商会办工作制度,建立领导接访处访工作台账,并
全部录入信访信息系统。二是完善接访工作制度。建立来访事项
登记录入、交办转送、协商会办、访情通报、督查督办、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相关工作制度。要求市、县两级信访局来访接待场所设立律师咨询、心理咨询和人民调解窗口。三是建立服务评价制度。设立群众意见箱或窗口服务评价系统,主动接受监督评价,由信访群众评价信访工作各个环节。同时,省信访局建立完善综合考评指标,结合重访率、群众满意度评价、按期办结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指导。
(二)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坚持“挂牌上岗”。要求接访窗口工作人员提前到岗,挂牌上岗,共产党员佩戴党徽,热情迎送来访群众,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群众评价满意度高,群众零投诉或投诉率较低。二是坚持“来访必登”。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对来访事项“应登必登”,登记来访事项的办结率达到100%;认真办理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到95%以上。三是坚持“有访必接”。严格落实来访接待工作规范,登记准确,记录翔实,疏导耐心,接谈热情,做到政策解释精准、路径指引精确、情绪纾解精心,来访事项办理零失误。
(三)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设施齐全。配有满足接访工作需要的办公设备及电子显
示屏、监控系统、安检设备、安防设施、安全饮水设施、免费
WiFi等安全和便民设施,来访接待窗口内外环境整洁、干净卫生。二是宣传到位。利用显示屏、宣传页、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无烟单位等文明创建宣传活动。三是方便快捷。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来访群众,开通接访“绿色通道”和卫生急救“绿色通道”,配备医药急救箱,最大限度提供便利。
二、打造网上服务平台,推行让群众“最多访一次”
认真落实国家信访局网上信访工作要求,在全省信访系统推行让群众“最多访一次”,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网上信访事项办理,严格落实责任,督促指导市县快速办理,规范上传,不断提高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
(一)严格落实让群众“最多访一次”要求
落实首办责任,提高一次性办结率,突出抓好实地调查和跟踪问效,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省信访局网络信访处通过实行电话跟踪机制、核查提醒机制、超期通报机制、日清零机制,确保网上信访事项及时有效办理。
(二)依托重点工作推动网上信访问题化解
结合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控制重复信访增量,减少重复信访存量。继续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矛盾化解攻坚,特别是针对群众反
映突出的房地产开发管理、集资融资、互联网金融以及土地征收、
土地承包等方面问题,全力推动疑难复杂事项解决,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个网上信访问题的化解。
(三)不断提高网上信访知晓率
全省各级信访部门通过当地政府网站、报刊或电视节目、信访接待及公共活动场所对网上信访、领导电子信箱、微信信访公众号、手机***PP二维码、手机短信信访公开号码进行广泛宣传。统一制作网上信访(含手机信访)户外板报的宣传口径和形式,督促各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省共受理网上信访事项60588件,占全省信访总量的39.1%。信访机构及时受理率96.1%,责任单位及时受理率
85.1%,按期办结率90.9%;京省两级网上信访共交、督办信访件1221件,已汇报810件,满意率65.2%;全省信访部门满意率为99.9%,责任单位满意率为98.3%,群众对信访部门的参评率为78.2%,对责任单位的参评率为73.0%。
三、提高为民服务质量,推动化解信访突出问题
(一)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
认真总结2018年信访矛盾化解攻坚经验做法,对重点领域继续加强风险防范、对重点群体紧盯政策落实完善、对重点问题压实责任合力攻坚、对重点人员切实做到事心双解。国家信访局
交办督办我省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案件300起,实行网上办理、专
班办理,统一标准,规范流程,落实“三到位一处理”。截至2019
年11月,已办结284起,办结率94.7%。
(二)开展问题楼盘化解攻坚
在全省开展为期1年的房地产领域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行动,与省委政法委、省高级法院、省公安厅、司法厅等部门积极配合,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工作。截至2019年11月,全省纳入化解攻坚范围的1210个问题楼盘,涉及总建筑面积
11076万平方米,涉及47.6万户、155.7万人,涉及总金额1658.8
亿元,已化解问题楼盘数量944个,化解率78%,增加税收收入
78.2亿元,较2018年同期,涉及房地产领域问题楼盘信访量下降65.8%。
(三)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
全省共梳理重信重访重点人员1496名,全部纳入专项治理。通过逐人建立台账,1名重复信访老户明确1名包案领导、1名人民调解员、1名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逐人逐事化解等方式,实现972名重复信访人案结事了、息诉罢访,息诉罢访率
65%,纳入治理范围的重信重访量较2018年同期下降84.3%。
深化简政放权 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2019年以来,省药品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以提升监管服务效能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守住了不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和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了全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了我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工作机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
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创新的“先手棋”,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衔接落实,提升运行效能,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推动监管服务提质增效、协同发展。
一是着力规范下放事项
在及时衔接落实国家药品监管局取消、下放(委托)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全面梳理2015年以来下放的药品专项认证检查、执业药师注册等事项及下放(委托)自贸区的行政职权,
加强对已下放事项运行情况的调研分析和跟踪评估,完善职权下
放的衔接制度、配套措施和监督机制,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二是全面梳理监管事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认真梳理省药品监管局
行政职权事项,初步建立了权责清单,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奖励、其他职权六大类共222项,由省委编办审核通过后予以印发。按照省大数据局《关于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的通知》要求,认真梳理填报涉及省药品监管局的“国产药品注册初审”项目。
三是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
印发《X省药品监管局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对不适应“放管服”改革要求和优化营商环境的31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其中废止1件,拟废止10件,拟修改5件,继续有效15件。
四是持续优化审批服务
实施许可检查与认证检查“二合一”,优化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流程,编制《X省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申报指南》,修订完善《X省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办事指南》。截至目前,共办理药品再注册397项、备案426项、补充申请247项,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事项1278项、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4006
项。
二、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省药品监管局深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着力完善监管体
系,创新监管方式,加强日常监管,深化风险管理,持续强化事
中事后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用械用妆安全。一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理顺省、市、县药品监管职责和监管事权,研究各层级监管
制度、衔接办法、评价标准和工作规则,加快建立上下贯通、运转有力的监管新体系。持续推进药品监管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管局认定,成为国家药品监管局首批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首批2家中药材及饮品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之一。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
加强对“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企业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督检查,自2019年8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全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全面排查“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单位73688家,发现风险隐患20406个,制定整改措施
17502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39起,罚没金额570万元。印发《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名录库、抽查规则,持续推
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集中开展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等10余项专项整治,扎实开展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和医疗器械“清网”行动,持续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共查处“两品一械”一般程序案件4033件,罚没金额3465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责令停产停业76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3件,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推进社会协同治理
组织召开全省药品生产质量提升行动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会议、全省药品流通监管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作会议,全省
3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7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总部针对落实主体责任作出集体承诺,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召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经验交流会,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组织生产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依托省药品监管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内部刊物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举办“2019年安全用药月”等活动,普及“两药一械”安全知识,引导公众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参与共治。
三、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以便民利企、优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
完善支持措施,提升服务效能,规范市场秩序,全力服务和保障我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精准帮扶
2019年以来,省药品监管局多次深入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织召开主题教育开门纳谏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对监管政策、审评审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制定改进措施,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连续3年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从技术开发、检验检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指导企业提升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控水平。
二是优化审批服务机制
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完善省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中的106个要素;建立便民即时办结制、联合审查审批制,对审批风险可控、不需要现场核查的7大类37个办理事项实行“马上办”,对同一企业同时提出的多个行政申请项目或两个以上企业同时提出的关联申请事项实行“联合办”,提高审批效率;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完善行政许可及电子监察系统,推进行政审批档案电子化建
设,加快建设电子证照系统,实施全省“两品一械”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尽力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提升省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最多跑一次”事项由24项提升至66项,占比达到59%,审批服务事项平均办结时限较法定时限缩短50%。助推服务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X省中药材标准》《X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工作,深入推进X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研究,为建设中药强省和安全监管提供基础支撑;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截至目前,我省22家药品生产企业145个批准文号启动一致性评价工作,国家药品监管局受理申请18个,8个品种通过现场检查,核发批准文号7个,有力推动我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营造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
2019年,省税务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推行“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程督、经办处室联合办,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台账管理,把重心放在便捷办税、落实政策、服务发展上,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在2019年全国税务系统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河南省在全国的排名前移6位。
一、便利纳税和缴费人办税
实施新版《纳税服务规范》,积极推动税费业务办理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纳税人缴费人带来更加便利的办税体验。
一是便利体验更强
为解决新办难、注销难问题,改税务登记为信息报告,推行新办企业“套餐”;改税务注销为清税申报,推行“免办”“即办”“承诺办”。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实行“清单式”管理,除依
法须核准和备案的外,一律由纳税人“自行判断、申报享受、无
需报送材料”。二是事项办理更优全面优化办税缴费事项,减少纳税人报送材料,70种其他
部门证明类材料不需报送,148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在整合涉税事项方面,将原国税地税90多个共有办税事项由“两次办”“联合办”变为“一次办”,对附加税(费)申报、房产交易申报等34个关联事项实行“串联办”,实现纳税人负担更“轻”、办税时间更“短”。
三是配套措施更实
以新版《纳税服务规范》为蓝本,修订了《纳税人办税指南》,便利纳税人办税。
二、规范税务人员执法操作
实施《税收征管操作规范》,涵盖了纳税人办理税费业务和税务机关实施管理的全部税收征管业务事项,对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节点进行规范。
一是简事项、简材料、简表单
还权还责于纳税人,大幅放宽不必要的限制,对同质化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精简,对不需报送的材料和表证单书进行清理,业务事项和报送材料精简近50%,表证单书精简超过20%。
二是强信用、强风控、强监督
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明晰征纳权责,打造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一条链和征纳互动、内外共治税收生态圈。
三是统一标准、联通信息、畅通渠道
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视角出发,统一业务标准,简化办税流程,推进业务办理逐渐向便捷化、智能化转变,更好服务纳税人。
三、方便发票开具
一是开展第三方涉税服务借减税降费巧立名目乱收费行为专项整治,对在我省推广用户的电子发票第三方平台进行全面排查、收费情况核查,并对提交备案材料且符合要求的23家电子发票第三方服务平台,分两批在河南省税务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同步公示。
二是上线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2019年11月8日成功上线增值税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使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的纳税人可以自愿选择免费领取税务UKey,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开具电子发票。截至2019年10月底,我省核定电子发票用户131932户,开具电子发票户数59580户,开具电子发票份数9975.95万份,开具金额19378563.7万元,开具税额765719.8万元。
三是选择新密市作为网上代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试点单
位,积极推进网上代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试点工作。
四、简化税务注销程序
一是制定《分类注销管理办法》,对简易注销、即办注销、一般注销、迁移注销分类管理,进一步简化注销程序;推行“容缺+承诺”和一次性告知制度,简化注销材料报送,压缩注销时间。
二是逐户核查超期注销户。通过后台数据库提取目前登记状
态为“清算”且超办理时限的纳税人清册,下发了超期注销疑难问题工作指引,对复杂的注销问题,分类制定了具体措施,为基层工作提供工作指引,并召开税源管理座谈会,对注销难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督促基层税务机关逐户核实处理、及时办理,共清理超期注销3683户。
五、全面清理税收证明事项
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安排部署的40项税务证明事项的清理工作。按照税收证明事项清理要求,对税收业务规范和办税服务指南进行修订,全面取消相关证明报送要求。根据规定,全面清理证明事项,对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开展清理。及时安排部署并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落实取消税务证明事项有关工作,立即停止要求纳税人提供已取消的证明,不得保留或变相保留。
六、公平公正执法
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方式
的新型稽查监管模式,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分类分级开展随机抽查工作。持续开展国家税务总局重点税源企业随机抽查和省级重点稽查对象随机抽查,抽查案源1099户,自查及查补税款10.07亿元;并对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11户案源和省税务局确定的41户案源开展重点检查。围绕税收风险高、社会关注度高、关系民生强、公众反映强烈的行业和领域,按照摸清底数、抽取对象、风险分析、分类应对的原则,自行抽取本省的重点行业进行随机抽查,对盈利性教育机构、汽车销售4S店、房地产、建筑安装等4个重点行业211户企业开展自查或重点检查,及查补税款9980万元。
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一是做好减税降费政策宣传。编写《2018年以来减税降费政策文件汇编》和小微企业普惠、扶贫、就业创业等5个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在门户网站开辟专栏予以公布,方便税务人员和纳税人查找政策。组织开展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视频培训会,就政策口径、办税指引、表单填写和系统操作等内容,面向各级税务机关开展宣传辅导。
二是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研发减税降费电子台账,省、市、县、分局共同以此台账为基数,实时监控应享尽享落实情况,做
到应享尽享监控台账化、一体化。截至2019年10月25日,全
省共计25.34万户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55.84亿元,户均减免税2.2万元,实际受惠面达100%。【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3231169】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2019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海关总署“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X海关制定了《X海关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有关措施及分工方案》,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有关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
不断推进海关行政审批网上办理,上线运行海关网上审批平台电子签章系统,解决网上审批“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关区现有12项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根据机构改革及关检业务融合发展需要,及时编写修订各审批事项办理服务指南,规范审批大厅及窗口建设,开展关区行政许可标准化评价,继续保持行政审批“零超时”“零差评”。
二、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工作
全面清理关区制度文件、岗位工作指引,修订、废止要求相对人提供不必要证明的事项等规定,防止证明事项边减边增、明
减暗增。对发证部门有统一数据库的证明材料,推动联网核查或
“点对点”行政协助方式替代当事人现场交验纸质证明材料,进一步简化手续,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和高效服务。
三、持续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
一是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将减税降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贯彻落实,全方位、多轮次开展减税降费落实情况排查,紧盯敏感领域和关键环节,成立联合督导组对风险较高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把减税降费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事项,每月进行通报。
二是点面结合,深入宣传
利用海关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电子滚动屏、微信公众号,定期组织召开政策宣传会,深入解读海关政策;通过座谈、调研、征询和调取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费用构成情况并集中研判。规范涉企收费目录,在各办事大厅和监管场所张贴、公示宣传海报,确保减税降费政策为进出口企业所知、所用。
三是明确职责,全面落实
对《X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内的项目严格按照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收费,要求各收费单位认真执行相关文件规定,严格
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强制或诱导企业、个人办理委托业务。同时
加强对涉企收费日常监督,及时回应相关投诉,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不力、流于形式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四是加强联动,提质增效
联合省公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推进进口机动车辆“三证合一”,减少办事环节,全面取消代理机构收取的进口车辆登检服务费。X海关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获X副省长批示:“X海关思想解放,勇于创新,作风务实,值得省直相关部门学习和借鉴。”
四、持续构建符合新海关职能需要的监管制度体系
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框架下,协同推进“两步申报”“两段准入”“两轮驱动”“两类通关”“两区优化”等改革,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与保障机制。
一是在X国际机场、X综保区海关推行“两步申报”工作试点,于2019年11月14日推广至整个关区。
二是加快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
完成关区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认领等工作。在海关总署统一领导下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开展“互联网+监管”实地调研,赴省大数据局等省直单位对接工作。
三是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常态化
做好“双随机、一公开”执法人员、执法对象“两库”建设,
并进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海关总署《海关行政检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对涉及X海关关区的27项随机抽查事项逐条明确责任部门,按要求抓好落实。
四是强化信用监管,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EO)互认合
作
开展2019年“诚信宣传月”专题活动,进一步加强海关信
用管理制度宣传,大力推进“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机
制建设,提升关区进出口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赴相关企业开展信用培育辅导及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宣传,鼓励***EO认证企业用足用好激励政策,激发企业责任感,增强企业获得感。
五、持续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成果一是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定期搜集汇总货物通关过程中影响时长的问题,及时提出解
决方案,推进问题有效解决。同时加强与省政府口岸办的沟通联系,发挥政府部门牵头作用,共同推动压缩整体通关时间任务完成。
二是正确处理压缩通关时间与提升查验率的关系
着力提高查验人员作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海关查验作业
效率,加大机检设备的使用力度,进一步提升非侵入式查验比例。
突出正面监管,在确保国门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做到管得住、通得快。
三是积极推动关检业务融合
按照海关总署部署,积极推广应用新一代风险作业系统、新一代查验管理系统,全面开展关检货物查验联合作业,对进出口货物监管开展“查检合一”。将智能审图稳步、分阶段推广至关区已完成相关设备配备的业务现场,并结合实际业务应用不断扩大有效识别商品种类,提高智能审图的商品覆盖范围。目前,在邮件、快件查验业务领域使用智能审图系统已取得良好效果。
四是建立实时监控机制
积极利用H2010、HLS2017、执法评估等系统,对报关单进行监控跟踪,加强对超长报关单的监控,对异常报关单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五是深入推进关税保证保险等税收担保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关税保证保险试点的保险公司范围。
六是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大力推广C系统综合业务功能,年底前确保整合申报的报关单100%通过单一窗口申报。目前C系统已开发的接单、放行功能均在关区顺利推广,平均使用率均在95%以上。
六、持续推进“互联网+海关”改革工作
制定《X海关“互联网+海关”推广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项目应用。综合运用12360热线客服直通车,设立平台运维支持QQQ、微信群、网上答疑专栏等栏目,简化企业报障流程,提高客服效率。
一是完善12360统一服务热线,畅通意见投诉渠道
加强12360热线能力建设,提升业务咨询的答复办理水平,以及热线接通率和答复效率,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2019年1至10月份,12360服务热线共接听电话17947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5.3%,接通率98.2%。网上答复进出口企业及社会各界提出的各类问题共计47条。赴X国际机场海关开展12360热线进现场暨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专题宣传活动,进一步畅通意见投诉渠道。
二是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化水平,畅通企业退出机制
做好海关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工作,积极与省市场监管局沟通对接,搭建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关地多部门协作和数据互联共享,简化企业注销办理流程,压缩企业注销时间,切实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
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
持续提升“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水平
2019年以来,国网X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暨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奋力攻坚、重点突破,持续提升“获得电力”优质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进措施
(一)出台电网配套工程建设支持政策
协调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出台电网配套工程建设支持政策文件,对电网配套工程分类明确建设时限,确保电网配套工程建设时限要求落实到位。
(二)构建多渠道便民体系
完成政企数据共享,实现与公安、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数据通联,推行“办电”与“办企”联动,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路”。截至2019年底,实现高低压新装、增减容、分时电价变更等26项业务政务网上“一网通办”,2019年网上办电率为
87.30%,较改革前提高60.56个百分点;完成市级政务服务大厅、
政府综合服务网点100%入驻,实现“多门变一门”、“只进一扇门”。
(三)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与省发展改革委紧密结合,通过搭建评价体系、强化管控机制,常态化开展市县公司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成效评价和整改,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标杆、补短板,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精简办电环节和资料
高压办电业务与用户交互环节由6个压减为4个、压减33%;低压办电业务与用户交互环节由6个压减为2个、压减67%。高、低压用户办电基础资料分别由原5项、3项,均精简为2项。
(五)降低用户办电成本
免费提供10千伏及以下受电工程典型设计和造价咨询服务,引导客户内部工程优先采用典型设计和标准设备,提高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帮助客户压减工程造价、降低后续运维成本。同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用电报装紧急电网配套工程建设,
2019年安排项目包资金预算10亿元,实际投入12.86亿元,有效降低了用户办电成本。全面完成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任务,持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超过40亿元。
(六)提高供电可靠性
提升电网规划建设精准化管理水平,对于重过载台区和线路,及时启动配电网改造工作;深入推进配电网频繁停电治理工作,全面加强停电管理,严控预安排停电,做到“一停多用”,杜绝用户短期内重复停电;深入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2019年全年累计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3万余次,减少停电时户数682万时户;加大配网改造资金投入,2019年四季度,追加9.6亿专项资金,定点投向X等基础差、底子薄的农村电网,专项解决低电压和频繁停电等配网短板。
(七)提高客户“获得电力”便利度
按客户类别修订完善客户办电一次性告知书,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PP等渠道,实现客户办电全过程信息、电价政策、电量电费等信息“点对点”精准推送。利用营业窗口、门户网站、官微、微信、社会媒体、地铁、公交站、机场等渠道,宣传电力服务便民服务举措。
二、工作亮点
(一)时限推行“三限”
一是行政许可限时审批。电力接入工程行政审批并行办理,
10千伏高压客户涉电施工规划许可审批4个工作日内办结,掘路、占路、园林绿化许可审批5个工作日内办结,行政审批总时
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二是业务办理限时办结。明确高、低
压业务办理时限标准,建立营销部门“对外一口负责,对内“一办到底”工作机制,推行10千伏及以下电网配套项目营销专业“编审批建”一体化,同时,借助考核、稽查、现场督导等手段,实现高低压办电时长均远低于国网公司和省政府规定时限。三是工程建设限时完工。明确高、低压电网配套工程建设时限标准,通过建立部门协同、推行物资“随需领用”、现场督导等机制,将工程建设控制在标准时限内,无超时工程建设事件发生。
(二)成本实现“四省”
一是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坚决贯彻国家2019年一般工商业电价再降10%政策要求,2019年,X省一般工商业用户电价累计降低6.59分/千瓦时,减轻用户电费负担33.82亿元。二是延伸公司投资界面。对省级及以上园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替代三类用户,配套投资建设到用户规划红线,直供到户。三是提高低压接入标准。降低工商业办电用户接电成本,将全省工商业用户低压接入容量标准由100千伏安提高至160千伏安。四是推行综合能源服务。持续扩大电能替代“打包交易”,累计推动8865家燃煤锅炉、燃煤窑炉和燃煤自备电厂等用户实施“打包交易”,完成替代电量57.96亿千瓦时,降低电能替代用户用电成本4.28亿元。
(三)办理实现“三少”
一是少资料。高、低压用户办电基础资料分别由原5项、3项,均精简为2项(用电主体证明、产权证明),特殊行业办电平均资料不超过3项。二是少跑趟。通过预约办电、客户经理上门服务、线上办电、赠送已付邮资的信封等方式,减少客户跑趟次数。三是少费心。客户办电实行“首问负责制”、“一证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类别,提供不同用电业务办理告知书,主动推送告知业扩进程信息,推行网上评价,畅通互动渠道。
三、取得成效
2019年,在全省省直部门营商环境评价中,国网X省电力公司排名位居全省第二,“获得电力”指标平均得分92.62分,相当于世行评价全球190个经济体第13位的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X省获得电力的环节、时间和成本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国网X省电力公司将认真落实“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一线)工作理念,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客户办电良好体验,有利于客户经理工作规范高效,有利于服务举措切实落地)工作原则,在便民、降本、提速、可靠性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管理,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全力提升公司“获得电力”评价水平。
持续优化行政审批 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X银保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银保监会“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要求,持续强化监管引领,鼓励金融创新,积极推动全省银行保险机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放管服”工作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持续优化行政审批
(一)统一行政许可操作流程
为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工作流程,2019年出台了《X银保监局行政许可操作规程(试行)》,对银行、保险准入审批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审批期限更加明确,审批环节更加完善。
(二)实现行政许可集中受理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结合工作实际,2019年4月建立了行政许可受理大厅统一接收行政许可材料、发出行政许可相关文书,并按规定公示行政许可信息、办事指南、行政许可决定,承办行政许可窗口咨询、办理
情况查询等事项,行政许可集中受理初步实现。
(三)下放部分保险监管权限
银保监局合并后,为进一步理顺保险监管体制与职能,根据银行保险监管协同一致的总体要求,结合辖内银保监分局和保险市场实际情况,印发了《X银保监局关于保险监管事权划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部分保险监管职责下放至分局行使。形成了依法规范、权责明确、有效协同、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属地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四)完善许可事项分类审批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管理工作,有效利用决策资源,以“职责清晰、程序透明、操作便捷、有效制衡”为原则,根据行政许可事项重要性和复杂性,出台了《X银保监局行政许可事项分类审批管理办法(试行)》,将职责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分为两类,建立“一类事项由行政许可委员会审议决定、二类事项由分管局领导决定”的审批机制。并结合运行实际情况及行政许可委员会委员建议,对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权限进行调整完善。
二、持续优化金融有效供给
(一)推动扶贫小额信贷规范发放
一是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和管理。进一步明确政策要点、支持保障对象、贷款用途和贷款条件。将金融扶贫工作重点转移
到“户贷户用”贷款投放上,积极探索推进“户贷户用”有效途
径。切实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充分发挥“卢氏模式”四大体系作用,发挥驻村工作队及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力量,做好贷后监控、贷款催收和风险化解等工作,确保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执行到位。2019年三季度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贷存量26.8万户、余额78.88亿元,累计投放32.24万户、余额148.77亿元。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动地方党政部门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的打击治理力度,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惩戒机制。加大借款人违约失信成本,不断提高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维护和优化信用环境,营造“守信得实惠,失信受惩戒”的诚信社会氛围。
(二)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一是优化监管考核,加大贷款资源倾斜。2019年三季度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10.13亿元,较年初增长14.43%,有贷款余额的户数109.34万户,较年初增加
13.01万户,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18年四季度下降1.06%,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成本工作成效初步显现。二是完善内部机制,调动“敢贷、愿贷”积极性。辖内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人保财险X省分公司以及洛阳银行、焦作中旅银行建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辖
内城商行基本建立了“综合支行+小微支行+县域支行”的金融服
务体系。全省银行保险机构基本建立、完善调动小微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展业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制定或执行上级行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尽职免责制度逐步落实。2019年三季度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尽职免责贷款金额160亿元,减免追责17425人次。三是推动创新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优化信贷技术和产品,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小微企业融资偏好推出本行特色产品,满足各种企业多种需求,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的融资期限不匹配问题。辖内保险机构根据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积极研发更灵活的保证保险产品和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增信服务。全省保险公司已为2046家企业或个人提供贷款增信支持,涉及贷款金额11.23亿元。四是实施利率监测,压降融资综合成本。按季通报考核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情况,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成本管理长效机制。2019年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18年四季度继续下降1.06个百分点,五家大型银行贷款利率持续控制在5%以内,贷款利率持续下降。组织开展违规涉企服务收费、巩固整治市场乱象、不合理抽贷断贷等多个现场检查,严格打击银行业机构违规收费行为,切实降低融资附加成本。
三、持续优化银企信息共享
一是联合省大数据局、地方金融监管局搭建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X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实现了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政务数据,做到民营企业贷款申请、审核、风控全部线上运行。截至目前,平台已归集税务、电力、养老等8大类数据,全省除政策性银行和村镇银行以外的24家法人和省级银行业机构已全部完成与平台系统的对接工作,上线152个平台产品,累计授信474.91亿元。
二是深入推进“银税互动”,联合省税务局搭建了X“银税智通车”平台,20家金融机构与税务部门实现了信息直连,共享银税信息21大类,478个科目。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省“银税合作”贷款余额374.86亿元,较年初增加121.82亿元,增长48.14%。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1.19%,有贷款余额户数2.55万户,较年初增加1.59万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