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河池市委员会 河池市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
现将河池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河池市贫困基本情况
河池市辖9县2区,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3万。河池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是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之一。“十二五”末,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是贫困县(区),其中7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天窗县”,占广西54个贫困县的18.5%;有684个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1497个)的45%,占广西贫困村总数(5000个)的13.7%;全市有69.1万贫困人口,占广西贫困人口(452万人)的15.3%。河池7个县属于深度贫困县,超过全区总数(20个)的1/3;430个贫困村是深度贫困村,占全区深度贫困村总数(1490个)的28.9%。2019年经自治区认定,都安瑶族自治县和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中的2个,在全区100个极度贫困村中我市占45个。
二、河池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体责任,按照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重点领域,层层压实责任,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至2018年,全市实现48.68万人脱贫,378个贫困村出列,金城江区、南丹县和天峨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6%下降到8.22%,下降11.94个百分点。2019年,经初步认定,全市共有21.54万人脱贫,247个贫困村出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等4个国定深度贫困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我市连续三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全区前列,全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全国携手奔小康现场会以及全区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等系列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我市“党建促脱贫”工作模式、“三保障、四联引、五行动”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模式、“空店”电商扶贫模式、“政府+险资+企业+农户+保险”扶贫模式等先后在全区推广,特别是都安“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全产业链扶贫模式获《新闻联播》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推广,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获得了上级充分认可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今年2月,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都安召开,我市有关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同志的高度肯定。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一是强化攻坚责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完善市县抓落实、乡村实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明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压紧压实县(区)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的分工责任、后盾单位的帮扶责任等,严格落实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部门领导包联系点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共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16次,市政府常务会共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9次;市委书记共带队到基层开展脱贫攻坚或召开现场推进会18次,遍访辖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26个;市长共带队到基层开展脱贫攻坚或召开现场推进会35次,遍访辖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23个。分管领导带头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通过现场办公、召开研判会等形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特别是针对今年计划脱贫摘帽的环江、东兰、巴马、凤山4县,多次带队深入调研督导、召开脱贫摘帽形势研判会等,及时协调解决各县(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脱贫摘帽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坚持统筹市级攻坚力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市四家班子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市委常委担任各专责小组组长,对全市脱贫攻坚进行统一领导。今年调整充实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在原来10个专责小组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及饮水安全4个专责小组,进一步优化各专责小组的职能职责,抽调相关单位干部全脱产集中办公,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性的推进会,形成大扶贫、大攻坚工作格局。三是健全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打好“四大战役”相关实施方案,出台《河池市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河池市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关于深入整治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若干措施》等具体政策措施,修订《河池市脱贫攻坚工作奖惩办法》,不断健全政策体系,推动全市脱贫攻坚有序开展。四是强化结对帮扶。坚持精准选人、高标派人,选派4245名年富力强、农村经验丰富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覆盖全市1604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非贫困村。针对69.1万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制定了到村、到户、到人的帮扶计划。严格落实“5321”结对帮扶制度(厅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处级干部结对帮扶3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1户),全市4.58万名干部与17.6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确保每个贫困县都有市领导联系、每个贫困村都有领导和部门挂钩、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二)打好“四大战役”,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推进教育脱贫再深入、健康扶贫再发力、危房改造再加力、饮水安全再巩固,全力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四大战役”,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及饮水有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方面。落实资金7.98亿元,加快义务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20所,在乡镇和村屯新建(迁建)义务教育学校10所;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今年全市共补充教师2336人;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全市共发放各级各类助学资金29215万元,受助学生达33.3万人次,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2亿元,惠及学生28.1万多人;严格落实“双线四包”责任制,狠抓控辍保学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医疗服务保障方面。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成乡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138家乡镇卫生院均达到标准化卫生院的要求。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待遇倾斜政策,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患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90%、门诊特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80%、大病救治率95.7%;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到100%。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充分利用深圳市帮扶资金,将深度贫困地区危房改造补助提高到4.35万元/户,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6535户(其中4类重点对象4207户)存量危房改造建设。饮水安全保障方面。以贫困地区特别是大石山区为主战场,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标“稳定足量供水、方便安全用水”要求,以大会战形式在贫困地区实施安全饮水工程5806处、解决14.58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
(三)聚焦“贫中之贫”,全力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科学编制深度贫困县、乡(镇)、村脱贫攻坚规划,明确全市上下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在攻坚期内,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研究出台《河池市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在资金、项目、土地保障、基础设施等14个方面给予更加特殊、更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撑保障。如明确提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支持极度贫困地区,提前拨付都安、大化2个瑶族自治县和45个极度贫困村脱贫摘帽奖励资金;优先支持极度贫困地区需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于2019年底前完成改造,对极度贫困户按规定面积进行危房改造的,按建设成本给予全额补助等支持政策。强化资金筹措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我市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市本级财政资金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投入。2019年,全市投入深度贫困地区财政扶贫资金40.08亿元(包含政府债券资金用于扶贫额度),其中中央资金14.63亿元,自治区资9.47亿元,市级资金0.7327亿元(比2018年度增长103.47%),县级资金5.56亿元,债券资金9.69亿元。7月份,市级财政提前下达都安、大化两县脱贫摘帽奖励资金各1000万元,提前下达45个极度贫困村脱贫摘帽奖励资金各5万元。同时为切实解决2019年预脱贫县的资金缺口,市本级财政将2019年度脱贫奖励资金2000万元提前拨付给环江、东兰、巴马、凤山4个预脱贫县(每个县500万元),确保4县顺利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
(四)提升扶贫产业效益,打牢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基础。针对我市贫困地区农业效益低、贫困人口收入低“两低”问题,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发挥特色;长短结合,种养兼顾;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群众增收,集体壮大”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切实打牢贫困群众增收基础。截至目前,全市核桃总面积达260万亩,油茶151.1万亩,板栗89.89万亩,糖料蔗92.34万亩,“三特”水果89.13万亩,桑园94.14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94万亩,淡水生态养殖93.4万亩,出栏肉牛16.05万头,肉羊69.58万只,香猪(黑土猪)114.72万头,都安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成功创建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基本实现贫困户扶贫产业全覆盖,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200元,让贫困群众实现不可逆的脱贫。强化产业带动提升,全市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2.43%;247个预脱贫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全市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覆盖的贫困村达807个,带动贫困户5.2万户;247个预脱贫村共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421名。围绕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达到5万元以上的目标,我们突出党建引领,整合相关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行资源利用型、物业经营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分红型、产业带动型、旅游开发型、政策激励型、结对帮扶型等“强村八法”,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整合资金8.07亿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万元。
(五)加强后续扶持和管理,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严格落实市领导包县、县处级领导对安置点“八包”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搬迁安置点121个,完成安置住房建设4万套,住房竣工率100%;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且获分房及交钥匙的建档立卡人口17.62万人,搬迁入住率100%,高效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目标。今年4月2日,全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易地扶贫搬迁方面问题整改暨易地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