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2日在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 王晓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9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总书记第三次视察湖北,更有力激发我们感恩奋进的澎湃热情。欢庆新中国70华诞,更有力激荡我们同心筑梦的硬核力量。一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指示,笃定实干、克难攻坚,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取得的成效比预期的好,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这是大事喜事精彩纷呈的一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总书记亲自出席开幕式并高度肯定。老英雄张富清、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荣获“共和国勋章”。我省首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均超过1.1万美元。我国首款64层三维闪存芯片在汉量产。汉十高铁通车运营。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前完成。水利补短板四大工程全面竣工,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建成通水,向解决“水袋子”“旱包子”问题迈进了一大步。
这是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一年。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14%,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解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超额完成。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86%。城镇化率提高0.7个百分点。全面小康整体进度符合预期,千年梦想实现在望。
这是高质量发展形稳势好的一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连续三年保持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中部靠前。粮食再获丰收;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上年、全国领先;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左右。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同比加快。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1%,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到74.7%,呈现量增质优的良好态势。
这是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的一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9.4%,均跑赢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登记失业率2.44%。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5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1%。170.2万低保对象和25.2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医保目录调整惠及1500万患者。农村365万人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完成棚户区改造9.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7.5万户,更多群众圆了安居梦。
实践证明,***总书记对湖北的关怀厚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源!一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众多两难多难问题,我们牢记嘱托、顶压前行,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补短板固底板,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减贫92.5万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解决。产业扶贫惠及316万人,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75万人次,新增扶贫小额贷款23亿元。坚持标本兼治,统筹治气治水治土。长江经济带发展“双十”工程全面推进,15个专项战役、91个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和58个重大事项有力有效。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1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2172家,消除城市黑臭水体212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持续安全稳定供水。“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进展顺利,改造农村户厕163.6万座,精准灭荒造林80.2万亩,82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乡镇垃圾中转站实现全覆盖。城乡垃圾分类全面推开。十堰、恩施等6地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咸宁向阳湖等1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坚持“开前门、堵后门”,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隐性债务风险等级由橙色降为黄色。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
二是着力稳增长保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主抓手,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华星光电T4、京东方10.5代线、小米武汉总部、荆州方特等37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运营。5条铁路通车,新增里程历年最多。建成5座长江大桥。新增高速公路493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3万公里,公路安防“455”工程全面完成。建成5G基站1.3万个。积极培育中部强大市场,持续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网络零售额超过2000亿元。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第28届中国食品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编制发布湖北“产业地图”,千方百计稳产业、稳企业,工业行业增长面保持90%以上。新增减免税费740亿元。出台第四轮降成本措施,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1.8%,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持续下降。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直接融资超过44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6家,过会待发4家。大力清偿拖欠民营企业逾期账款,帮助中小微企业解难题、添信心。
三是着力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基本实现,“3550+100”推进顺利,“鄂汇办”可办事项增加到849项。撤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ETC全国并网。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26.4万家。长投集团和清能集团完成重组。湖北自贸区16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推广。在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34家,达到314家。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中印武汉对话会、华创会、楚商大会等活动成果丰硕。
四是着力调结构促转型,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大力推进“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松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改旧育新两手抓,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全面完成,累计实施技改项目1.16万个、投入1.2万亿元;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2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东湖实验室正式组建。6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上线运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统筹区域发展,“一主两副”经济总量突破2.5万亿元,孝感、荆门跨入2000亿元城市行列,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县市入围全国百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重要农产品产供总体稳定,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让更多农民的荷包鼓起来。非洲猪瘟疫情稳定控制。美丽乡村建设纵深推进。
五是着力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10%,集中更多财力用于民生保障,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5%以上。援企稳岗257万个,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50.6万人。社保持卡人数达到5920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5%,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考综合改革、职业教育扩招、高校“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组建县域医共体125个,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左右。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任务全面完成。县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退役军人五级服务中心(站)全面建成。城乡社区治理效能提升,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是着力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及各方面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44件、政协提案689件。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大力推进“一优两落”,创新驱动、脱贫攻坚等12项工作,武汉、襄阳、宜昌等9个市县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部署,整合压缩各类考核督查,会议、文件减少1/3。坚决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更加浓厚。
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援藏援疆、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绩。信访、保密、科协、审计、统计、人防、机关事务管理、地质、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之惟艰,极其不易,根本得益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的正确决策,得益于省人大、省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人民的奋力拼搏。成绩是全省人民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中央驻鄂单位,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参与湖北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勤劳、勇毅、智慧的荆楚人民始终与共和国同奋进、共成长,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5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247倍和223倍。奋进新时代,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实现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彰显湖北风采,贡献湖北力量!
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全面小康建设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污染防治、风险防控任务繁重,实现全面小康仍有短板弱项。经济发展方面,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和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预期偏弱,稳增长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困难较多;项目投资后劲不足,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不够,新动能支撑不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高水平开放短板明显,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不满意的地方还不少;部分市县财政运转困难。社会民生方面,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安全稳定、防灾减灾领域隐患仍然存在,几起重大事故教训深刻。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有待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减税降费因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预期目标。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政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总攻全面小康,深耕区域布局,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经济治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上述预期目标,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相适应,与我省发展态势和经济潜在增长率相符合,也体现为全国大局作贡献的湖北担当。7.5%左右的经济增速,与去年相比,作了适当调整,但并不意味着降低工作要求,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综合判断,今年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既是决胜年,也是攻坚年。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做好打硬仗准备,以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实现上述目标,信心和决心必须坚定。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国家逆周期调节力度空前,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湖北发展大有可为。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变中寻机、转危为机,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指示,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产生最大整体效应。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改善民生贯穿全部工作之中,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一个重要尺度,切实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
坚定不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对标对表、靶向攻坚,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落实“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两个轮子协同发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更好运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更好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更好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目标标准,精准施策、全力以赴,坚决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道关口。
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尽锐出战、决战决胜。集中精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及时做好返贫、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严把贫困退出关,提高脱贫质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建立减少相对贫困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脱绝对贫困只是第一步,我们要斗志不降、力度不减,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帮助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聚焦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双十”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落实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全面禁捕,持续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抓好河道采砂管理、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深化河湖长制,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抓好“三江”和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神农架林区、大别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绿色工厂、绿色机关、绿色社区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长江新城打造绿色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