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评论文章与心得体会(6篇)
目录
1.推进“双减”也要做好“增”文章 2
2.细化监管保障“双减”意见落地 4
3.以系统综合治理让“双减”见实效 6
4.应对“双减”花样频出不如多关注“需求侧” 9
5.着力“双减”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12
6.做好“双减”工作需要标本兼治 14
推进“双减”也要做好“增”文章
“双减”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新时代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坚决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教育厅具体安排,强化“四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增强主体责任。力求做到三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强化属地责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细化工作方案,营造有利于“双减”落实的良好环境。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坚持“五育并举”,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责任,做到应教尽教,矢志不渝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践行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
二是增强管理实效。立足课堂教学,督促各校规范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定课程方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规定的课堂学习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强化作业管理,推动学校作业管理基于课程标准精选化、科学化、校本化,设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开发班本作业,完善作业评价体系,构建学生作业管理长效机制,以作业管理为核心推进“五项管理”全面落实落地。完善评价制度,健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严禁通过家长微信群、QQQ等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严禁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和奖惩师生的依据。
三是增强支撑保障。深化课后服务。推广“套餐制”课后服务经验,满足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需求,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所有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将学生从校外补习中、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推进“阳光食堂”建设,确保学生在校就餐需求提供率达xxx%。增加经费投入。核增义务教育学校、高中学校奖励性绩效,单列专项用于课后服务,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免费信息化资源。优化“泰微课”资源建设开发及应用,全市开放,免费使用,让所有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平等享用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增强治理监管。建立全市教育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开设资金监管账户,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落实联防联治机制,确保学科类培训课堂教学视频全监管,确保受聘教师资格全合格。设立黑白名单公布制度,对超时培训、超课程培训、超进度培训、违规收费、疫情防控等问题限期整改不力的培训机构坚决整顿直至依法取缔。
“双减”工作非一时之功,需上下合力,持续攻坚。一方面,当前课后服务的保障水平还不高,教师主动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未完全调动,教师辛勤劳动付出与应有的尊重回报不成正比,需各方共同关心,切实维护。另一方面,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时要克服“急功冒进”“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做法,给校外培训机构留下转型发展、有序退出的时间和空间,避免“机构闹”“卷款跑路”等风险。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双减”意见正面宣传引导,定期分析、研判、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订风险化解措施和实施方案,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序按时完成。
同时,对“双减”工作开展提两点建议:一是省级层面出台刚性政策,明确各地政府对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标准,为推进“双减”工作增强底气。二是统筹各类培训机构管理,不留“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盲点,不给非教育部门审批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留下“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空间。
细化监管保障“双减”意见落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意见)。“双减”意见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双减”意见刚刚出台,一些培训机构迅速退场,留下了退费难、找人难的“烂摊子”,让家长和学员们倍感无奈。
“双减”意见落地生效,必然会导致野蛮生长多年的校外培训机构大幅“瘦身”。据统计,x月x日至x月xx日,xx市民反映培训机构退费问题的诉求超过xxxx件。其中,“双减”措施出台后,仅x月x日至xx日中午,涉及培训机构退费的相关诉求就达到xxxx件。从市民的投诉中可以发现,很多家长遭遇了培训机构频繁换址、培训机构在闭店前利用促销大捞一笔以及商家以经营不善为由拒绝退款等情况。如何防止培训机构在重压之下卷款“闪退”?家长和学员权益谁来保障?这恐怕还需要各地在严格落实“双减”意见的时候,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引发的退费难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更应加强监管,监督培训机构做好退场的收尾工作。
为了防范不负责任的“闪退”,有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已经出手。比如,xx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农业银行推出了“朝阳预存宝”资金监管平台,在这一监管模式下,商家通过平台收取预付资金,并依托银行进行资金监管。无论消费者预存多少费用,商家只能自由支配消费者已实际消费的额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恶意卷钱跑路风险,消费者也不必担心商家挪用预付金。
加强对培训机构合同订立行为的审查,也应该是加强监管的一个着力点。据调查发现,导致退费难的一个原因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尽管早在2020年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就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其中明确规定了培训机构应明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办法,并重申线下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x个月的费用等内容。但很多培训机构并未严格执行,在合同中作“模糊处理”,并未明确列出退费的具体细则,很多家长对这一文件内容也不了解,让不法机构钻了空子。这就要求职能部门强化督查,在及时惩治不法的同时,加大法治宣传力度。
好的政策需要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保障“双减”意见落地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就要担起监管责任,秉持严管就是厚爱的监管理念,对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从严从细加强日常监管,对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要严厉打击,该取缔的要依法取缔。
以系统综合治理让“双减”见实效
靴子终于落地。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双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意见》从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配套治理x个方面提出了xx条具体意见,为“双减”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意见》提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随后,校外培训市场出现剧烈震荡,相关企业的股价遭遇断崖式暴跌。这一系列规定不仅大大压缩了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空间,也直接斩断了资本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关联,意味着校外培训行业的生存逻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解读“双减”政策,必须深刻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家庭的养育、教育成本,严重破坏教育生态,加剧教育“内卷”、破坏教育公平乃至于社会公平。尤其是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在资本裹挟之下迅速发展,其总数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且大有形成另一个教育体系之势;行业内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违法违规情况突出,为谋求利益频频炒作教育焦虑,严重违背教育公益属性,良心行业逐渐变成了逐利产业。治沉疴须用猛药,对那些打着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