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观点,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既切中当下,又谋划长远,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世界发展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民经济循环理论、经济发展理论以及经济全球化理论,是对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中诸多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总括性、纲领性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 “新发展格局”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循环的基本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民经济循环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过程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只有经济循环畅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才能正常进行,经济发展才能进入不断提高发展质量的正向螺旋。经济循环畅通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循环的基本条件,包括:各种资本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资本在物质上和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及时补偿,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协调等。一旦经济循环条件被破坏,循环链条出现断裂,就有引起经济危机的风险。把经济运行理解为物质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克服了西方经济学静态均衡的方法论缺点,是分析现实经济运动的科学方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经济大国,2019年GDP占全球总量超过16%,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与此同时,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供求脱节现象日益凸显,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经济结构转换的复杂性上升。加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乏力,全球市场收缩,当前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西方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市场不确定性陡增。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重大冲击,出口导向、依赖外需、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模式已无法持续。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国内经济循环的畅通?“新发展格局”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国内循环的畅通,重点在于打通堵点,预防断点。一方面,着力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重点在“畅通”上做文章,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使供给侧与需求侧相适应、相协调,提高流通效率,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5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