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四中全会解读:制度自信从何而来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这“三个是”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在新中国70年的非凡历程中得来的。今天的中国为何有着坚定的制度自信?答案就在这“三个是”中。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曾经一段时间,有些人总是以西方国家的制度为“样本”“标杆”,来评价中国的制度甚至设计中国的制度改革。听起来说得头头是道,有根有据,十分唬人,但历史证明,这种制度研究和设计的思路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世界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中国的国家治理水平曾代表一个时代的顶峰。然而鸦片战争后的百年,中华民族走过一段最为屈辱的历史,一步步滑入苦难的深渊。武昌城头辛亥革命的枪声,击碎了绵延2000年的封建王朝,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种种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案都在现实中败下阵来。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百年梦想,并在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6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