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在2018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的致辞
各位尊敬的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快递“最后一公里”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话题了。就像我们今天会议主题所说的“蓄势、革新、共进”,“最后一公里”的每一步的革新和进步,社会各界都容易被感知,因为这是最贴近老百姓的一公里,也是我们服务能力一种集中体现。天下之大,民生为最。我相信这一点正是每年吸引这么多业界有识之士齐聚一堂,共商共事的主要原因。通过峰会,我们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共同研究破解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点问题,共同研判快递“最后一公里”的趋势和走向,我由衷地感谢社会各界对行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国家邮政局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共识。作为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快递大国,如何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我理解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实现高质量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我在这里提出了推动快递末端集约化、智能化、社会化发展,正是希望大家形成共识,并在末端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激励带动效应。
今年上半年,快递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也呈现了高质量的一些特点。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20亿件,同比增长27.5%。全国已运营快递末端公共平台服务站达到4.2万个、智能快件箱达到24万组,分别较去年末增长35%和16%。通过智能快件箱,现在每天处理的快件量超过1000万件。同时,企业服务能力大大提升,跨境网络加快延伸,中西部地区增势明显,在拓展业务范围、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同时,快递服务质量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0.5%,快递服务满意度和时限准时率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寄递需要应该说不断被满足,行业发展的内涵和质量都在有效的提升。
快递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我理解不仅是发展阶段的转换,更意味着发展目标、激励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全面转变。末端的问题和挑战,我理解也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既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同时,我更理解快递末端是我们行业发展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认为推动全行业末端服务走向高质量阶段,需要企业、政府和全社会力量的戮力同心、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借此,我有三点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企业要加快末端能力创新,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从企业端来讲,我建议要加快末端能力创新,完善产品服务体系。要坚持服务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在空间资源紧张、网点设置难的区域,重点推广公共服务站、智能快件箱等服务方式,发挥末端网络协同优势,实现各方资源共建共享。一些大城市都在建设一些现实的服务商圈,我建议我们快递要主动加以渗透,比如北京15分钟的商圈,包括雄安新区地区建设2分钟商圈,还有上海,这些大城市现行的商圈,我希望快递企业主动的渗透和加载这些快递服务功能。在道路条件复杂、通行压力大的区域,要积极优化末端运输结构,主动向厢式化、新能源汽车转型,有条件的企业要率先在大中城市的中心推动末端服务车辆升级换代。
最近,我们在推动末端通行的问题,实际上这里边确实有一个思路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的问题,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是不是所有层级的城市都要推行三轮车,也就是三轮车是我们今后在解决通行当中一个主推方向?我觉得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确实有不同的公共空间,这个事情确实在转变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加以考量。从现有快递运送模式来讲,从邮政切割过来的,基本上每一个企业都是处理中心到末端网点、到用户这样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一些大城市、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节点是不是可行?是不是可持续?过去五年,中国快递业复合增长50%,如果按照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或者运送模式,意味着我们社会资源的占有五年内也是复合增长50%。是不是可持续?我觉得值得在座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好在现在有些企业也在积极的探讨,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末端这种存在形式包括服务形式,现在大家基本是在城市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6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