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外贸出口增长2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9%。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东风M9T发动机实现量产,双星东风4.0新工厂、农夫山泉三期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投产。创建国家高新区取得重大进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家,实现增加值330亿元,占GDP比重17.7%,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1.8%。
——重大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汉十高铁通车运营,十巫高速、十淅高速进展顺利,武当山机场机坪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十堰至襄阳卧龙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全线开工,京能热电投产运营,城区供暖一张网初步形成。管线入廊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战果。预计全年减贫16.9万人,完成省下达年度减贫计划,茅箭区、张湾区、丹江口市脱贫摘帽,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郧阳区有望脱贫摘帽。
——生态文明建设再创佳绩。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我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8个县市区全部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神定河、泗河消除劣V类水质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地表水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II类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累计调水263亿立方米。城区空气质量PM10年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创六年来新低,优良天数312天、居全省第三。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重点领域取得关键进展。
(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四)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城乡发展协同并进。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健全完善治理体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同时,应急救援、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粮食、气象、人防、残联、老龄、统计、社科、地方志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 “十四五”发展承前启后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建设 “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 “稳促调惠防保”,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省定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节能减排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脱贫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持续推进 “补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脱贫质量事关小康成色。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响鼓重槌,防止思想松懈、责任松动、工作松劲。要一鼓作气、趁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严格按照 “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持续抓好 “补短板”工作,推进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保障、可持续。做好迎接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稳固提升脱贫成果。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坚持 “一摘四不摘”,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深做实 “四项重点”工作,强化产业扶贫,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高贫困人口自我造血和就业增收能力。
——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深入贯彻省关于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意见,着力完善政策保障、政策衔接、防贫保障、扶贫资产管理、大数据管理、监督监管等制度。抓好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提供帮扶,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突出绿色生态有机主攻方向,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61”产业强农计划,加快培育茶叶、林果、中药材等六个百亿特色产业链。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确保粮油稳定增长。做大基地规模,新建基地10万亩,改造老基地15万亩。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和汉江百公里林果长廊,加大全国及省级 “特优区”创建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扩规提质,开展农产品加工大县创建,支持3个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780亿元以上。打响特色农业品牌,加大武当道茶、马头山羊、郧巴黄牛、房县小花菇等系列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力度,新增 “三品一标”品牌15个以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力度。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通过国家验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 “三权分置”新模式,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编制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实施 “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确保8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支持创建特色小镇,建设一批绿色乡村、森林村庄。继续推进 “厕所革命”,完成5.7万个农村厕所建设改造任务。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汉江干流禁捕、渔民退捕、渔船拆解上岸工作。持续开展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稳定畜禽产品价格及市场供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公路桥梁 “三年消危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7万户。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探索 “三治结合”新模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 “四议两公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依规治理村级事务。巩固移风易俗行动成果,继续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乡村。
(三)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突出 “商乘并举、油电并重”,以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倾力服务支持东风,开工建设东风M9T新工厂,推进东风装备新能源减速器项目,加快东风小康乘用车、东风商用车总装新生产线项目投产。深入推进整车专用化,确保驰田专用车、吉神房车竣工投产。大力实施零部件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锂诺新能源、正和车身、同创同步器等建设。突出数字化改造,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端模具、数控机床,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发展壮大东风装备制造、国瑞智能、恒进感应等企业。突出提质挖潜,做强做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滚动实施 “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支持企业扩能提质,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加快轻工纺织、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优化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用好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大力推动小进规,确保新增规上企业100家。
——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业务协同、跨界合作、军民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整合现有企业研发设计、现代供应链、检验检测、开放性实验室等资源,提升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投入产出中的比重,推动 “生产型制造”向 “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入推进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计划,加快5G商用、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布局十堰。支持“军转民” “民参军”,推动张湾区汽车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持续加强创新驱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融合。加快十堰国家高新区以升促建,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0亿元以上。深化院企校地合作,推进实施 “双百行动”,积极支持商用车及智能装备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十堰)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30亿元以上。
(四)积极拓展市场消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加快培育壮大健康养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节能环保、信息服务等新经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6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