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开篇:***总书记解读为何要高质量发展………………………4
一、评论
1.【新华时论】向老城更新要高质量发展…………………………7
2.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9
3.半月评论丨高质量发展亟须制度环境护航………………………11
4.“依靠汗水”到“来自灵感”,高质量发展该如何实现?……14
5.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强国策”………………………………16
6.以创新思维推进高质量发展………………………………………19
7.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20
二、专家学者领导谈
1.中央高层首次详解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政策思路…………………24
2.王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2
3.省政府参事徐康宁解析高质量发展,看后工作思路更清晰!…34
4.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需要更加开放的资本市场…………39
5.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质是什么……………………………………40
6.侯永志: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41
7.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关键………………………………44
8.高敏 | 如何认识高质量发展?(演讲摘要版)………………49
9.高质量发展是“三个第一”的统一………………………………56
10.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热议“高质量发展”…………………59
11.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热议“高质量发展”…………………64
12.高质量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题…………………………65
13.以“全域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68
14.高质量发展是稳中求进的要义所在………………………………71
15.人大代表热议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75
16.People论坛|转换增长新动能,加快高质量发展………………77
17.陈宗年接受媒体采访,畅谈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80
18.【建言献策】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83
19.高质量发展,旅游业也需要“工匠精神”…………………………87
20.政协委员聚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89
21.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心增强 寄望改革开放………………………94
三、领导讲话
1.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摘要)……108
2.娄勤俭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115
3.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124
4.县长谈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附提纲)………………………131
四、各地、部委动态(工作总结)
1.南京:召开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154
2.新疆:弘扬伟大奋斗精神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163
3.内蒙古:深刻认识和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169
4.西藏:自治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173
5.江城区:奋力推动江城经济高质量发展…………………………175
6.介休:聚力改革促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178
7.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182
8.宣城市:市长张冬云:以全方位开放促进高质量发……………183
9.【浙商天地】用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185
10.要创新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188
11.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民营经济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底盘”189
五、写作素材
1.高质量发展提纲十组………………………………………………191
2.高质量发展15个金句……………………………………………195
“开篇”:***总书记解读为何要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判断既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也为今后的经济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12月6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江苏徐州市考察。这是12日下午,***在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亲切看望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职工代表,鼓励他们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也适用于一国的经济。世界银行2006年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在20世纪后期的工业化浪潮中,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很多国家往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便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这些国家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而反观成功跻身高收入行列的13个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转型,调整经济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使国家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超高的速度在增长。过去40年GDP平均增速达到9%以上,2016年,我国GDP达到74万亿元,中国经济体量居全球第二,老百姓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然而,大而不强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过去近40年的发展中,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的扩张。从经济发展质量的角度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为了使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了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在国际经济中有竞争的资本,在转型的关键时刻,***指出:“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质量不仅仅是指产品、产业的质量,还包括发展和服务的质量,包括我们对经济发展和人民获得感之间的质量感受,包括老百姓能否直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改善和创造。物质匮乏的80年代初,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讲究的是“量”,能不能吃饱是主要,至于有没有营养是不关心的;在穿着上只要能穿暖,美不美观没有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人们温饱得到满足后,老百姓开始追求消费的质量和生活的乐趣,买个洋快餐,下个小馆子,穿时髦的衣服成为90年代的主要潮流。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准的提高,新型的消费项目层出不穷,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做出全新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安全的食物、更尖端的电子产品、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求就决定了现在我们的农业要向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工业要向精密、精良的方向发展,文化产品要向精品方向发展。***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确立发展思路、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生产力大幅提高,产能不再短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说“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就意味着今后的经济工作决不能唯GDP马首是瞻,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各地各部门不能再把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要从发展的本质出发,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在平稳的发展中化解矛盾、防范通胀、控制风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让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一、评论
1.【新华时论】向老城更新要高质量发展
城市变“新”有目共睹,城市变“老”却是悄无声息。过去20多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很多渴望做大的城市,纷纷跳出老城打造新城新区,而对老城产业升级、活力延续重视不够、研究不透。
城市的本质,说到底是集聚。集聚带来分工,分工才能高效,高效产生财富。要素集聚的密度,决定发展的活力。城市发展,迫切需要重新认识集聚。部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及大中城市,认为老城集聚过度,必须疏散,迁出了企业、行政机构,甚至搬走医院和学校。这导致了老城建设陷入停滞,公共配套服务弱化,年轻人口大量外迁,老城有走向衰败的危险。疏散的本义是功能的调整和布局的重构,而非放弃老城的发展。和法国巴黎等世界名城相比,国内很多城市个性彰显不够,人口密度、经济效益差距不小,老城的集聚文章远未做到位。事实上,过重的负荷转出去,低端的产业迁出去,老城腾出的新空间,恰恰需要集聚与之匹配的发展要素,追求更富内涵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8.52%,按照现有发展速度,离达到70%的城镇化率,即国际公认城镇化黄金期的最后阶段,还剩不到10年时间,这意味着大规模城镇建设正接近尾声,做好存量调整势必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我们经历过“推倒重来”的旧城改造,在经营城市、地产开发的利益主导下,老城的文脉和空间肌理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水泥森林”。所幸,也有城市坚守个性,不与历史争空间。苏州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全面保护老城,护城河内14平方公里的姑苏老城不曾“伤筋动骨”,城市的根留住了,城市的特色得以延续。
产业是老城的活力之源。每座老城内的不同区域,气质有别,资源不同,发展产业当适得其所。有的适宜瞄准价值链高端,吸引总部,发展楼宇经济;有的要发挥功能多元、成本低廉优势,扶持新锐创业者,培育各类新经济;有的该凸显历史文化底蕴,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因产而生、因业而盛,失去产业的支撑,老城就难以集聚人口接续发展活力。
产业的繁盛离不开城市良好的软硬环境。比起大拆大建、平地起高楼的立竿见影,无论是建筑和街区的织补更新,功能短板的拉长补足,还是城市治理效率的提升,老城更新更需慢工出细活,更需久久为功,方能见成效。老城像是烧热的灶,对人和资本的吸引力之强,非新城新区所能比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盘活老城资源,坚持集约发展,以尽量小的成本换取最优产出。毕竟,热锅热灶好做饭,也能做“好饭”。
当前,上海、广州、深圳将老城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相比之下,我省大中城市对老城更新的重视还不够。做大做强新城新区,未必就能解决城市面临的根本问题,从某种意义讲,老城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城市会老,一座具有持续生长能力的城市,会老当益壮,老而弥新。
2.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3月5日下午,***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指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命题。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把握经济运行大势的重大变化,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凤凰涅槃
高质量发展首要在于观念的革新,必须突破传统经济增长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毫无疑问,振兴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日益显现,庞大的总量与低水平的质量呈现巨大反差。化解这一深层次的矛盾,关键还是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团审议时就为当地支招:努力改变“四多四少”状况,即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推动高质量发展还要有战略远见。登高望远,才能一窥全局,当机立断,抓住稍纵即逝的大好机遇。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源安全始终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点。近些年,天然气、核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迎来了巨大发展,页岩气、可燃冰、电动汽车、节能等关键技术亦有重大突破。
这不仅对于确保能源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性。正是如此,习总书记叮嘱内蒙古团的代表们,资源丰富的地方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产业发展不能老盯着“羊、煤、土、气”,要下功夫培育非煤产业、非资源产业。“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习总书记的殷切教导,对全国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在新时代的春天里,“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引导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3.半月评论丨高质量发展亟须制度环境护航
自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从目标上看,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式,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动力机制上看,高质量发展就是我们常讲的“内涵式发展”,主要靠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而低质量发展就是“外延式发展”,主要靠要素和投资驱动。
衡量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标准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就表明经济发展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由此观之,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发展瓶颈和制度瓶颈。
一是要素供给的限制,包括资源环境约束、人口结构变化和融资成本偏高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去粗放式发展的代价,越积越多,在经济体内形成巨大的发展包袱或“病灶”;人口结构变化,将抬高人力资源特别是普遍劳动力的成本,使经济增长空间受到限制;而金融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完善则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制约经济效率的提升。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存量结构问题。过去长期的高增长主要是追求增加产量,忽视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大量的低效GDP或低水平的过剩产能,成为经济体内部的一个大“肿块”,它们吸附了大量资源要素,却不带来产出或产出很少。与此同时,它们还挤压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空间,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
三是发展在区域间、城乡间、产业间、需求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割裂了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使经济各个领域之间、各种环节之间,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反过来又制约了高质量发展的推进。
总的来看,以上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