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长友: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15679字)

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申长友
(201X年7月17日)

    这次市委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部署要求,深刻分析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积极担当作为,奋力开拓进取,努力在经济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列,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
    党的XX大以来,以***同志为总shu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工作实践,确定把建设繁荣富裕、生态秀美、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新东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贯彻“四个全面”的本质要求、谱写中国梦东营篇章的具体实践,是对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斗目标的拓展和深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历史使命。全市上下要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前进。
    市委认为,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召开座谈会分产业研究措施,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外地考察学习,组织对各县区、开发区科学发展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研究制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充分准备。刚才,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交流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措施,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创新发展举措,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增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原油价格持续低迷、欧美对我国轮胎出口进行“双反”调查,对我市经济带来严重冲击。胜利油田产量效益双下降,拉低全市GDP增速2个百分点,拉低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4.5个百分点,拉低全市公共预算收入4.2个百分点。面对严峻挑战,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shu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力开拓,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一是经济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22.1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一季度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236亿元,增长14.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7亿元,增长5%,完成年度预算的55.4%。反映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工业用电量1-6月份同比增长3.7%,比1-5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6月当月同比增长6.9%,其中地方工业用电量增长10.2%;货运量增长较快,东营港1-6月份货物吞吐量达1565万吨,同比增长31%,成为全省第三大汽油码头;银行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37.3亿元,同比增长9.13%,贷款增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四位、第三位。
    二是各项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1200亿元的82个重点项目已开工77个,开工率93.9%,投资基本达到进度要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德大铁路已贯通,东营港北防波堤和三个突堤、广利港、东营港城、济东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黄大铁路已开工。三大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一批安全环保项目顺利实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水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三是企业转型升级闯出成功路子。各企业着眼长远发展,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价值链。比如,山东国瓷公司加强自主研发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科瑞集团深化产学研结合提升创新能力,华辰重型数控机床公司实施高端人才带动,方圆集团以技术、装备、服务输出国外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利华益集团拉长产业链,永泰集团、万达集团推进战略合作,海科集团、华亚航空燃料公司开发高端产品,等等,都在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是政策争取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深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积极到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争取具体政策支持,推动黄蓝规划落地。东营综合保税区5月6日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省第四个综保区。地炼企业使用进口原油资质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垦利石化、利华益集团可使用进口原油602万吨/年,亚通石化申报材料已上报。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从今年7月1日恢复征收,我市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10亿元。东营港成为全省首个进口澳大利亚肉牛贸易口岸;东营农高区创建国家级农高区、中央支持黄河南展区搬迁改造等政策争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五是推进社会文明和谐取得新的成效。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法治建设,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平安东营建设,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问题。油地共建深入推进,与济军综合训练基地融合发展的做法得到济南军区首长的充分肯定,营造了区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六是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升境界标准,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工作;广大企业家不畏困难,拼搏创业,形成了共克时艰、共促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受国际油气价格波动、贸易壁垒、市场不振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融资仍然困难,2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达19.9亿元;费用高,“两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24.5%;土地、用工成本高,企业经营压力大。三是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企业投资意愿减退,上半年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72个,同比减少9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3个,同比减少105个。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1%,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30.1%、19.6%。外经外贸受到严重冲击,继去年美国和俄白哈对我国轮胎出口进行“双反”调查后,今年印度、加拿大、阿根廷又对我国化工、石油管材出口发起“双反”调查,严重影响我市出口;受国际政局不稳影响,企业“走出去”困难较多。四是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占全市工业主导地位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市增速15.5个百分点。五是经济回暖的基础不稳固。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我市经济增速总体处于低位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半年仅为82.1%,低于购进价格指数7.5个百分点,部分行业效益尚未出现根本性好转。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更大挑战的准备。
    新常态下,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推进增长动力转换、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加迫切。全市上下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上来。
    从宏观形势来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一场巨大变革,带来了一系列趋势性、转折性的深刻变化,对我们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首先,新常态下,发展动力接续的任务越来越重,创新驱动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如果我们不迅速突破固有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束缚,破除传统发展方式、增长模式、体制机制等障碍,发展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压。其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发展变化之大、产业变革之快前所未有。比如,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很多制造业企业积极重构业务格局,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新的产业形态蓬勃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向传统领域渗透,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商贸零售企业去年全国关闭201家门店,而网购消费“井喷式”增长。面对产业大变革,如果我们不主动适应,就会越来越被动。第三,面对新常态,各地都在竞相发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党政代表团赴青岛、临沂、济宁、淄博和深圳考察学习,他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势头,使我们深受启发。深圳全力打造“创新之都”,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多家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有30多家设立研发中心或采购中心。从省内看,潍坊、淄博等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都很大。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谁行动快、力度大,谁就能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从我市情况来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战略抉择,必须坚定不移、决战决胜。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重大进展,培育形成了一批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培植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的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强,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转型升级的任务异常艰巨。轮胎产品贴牌率在50%左右,赢利能力弱;石化产业一体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精深精细加工产品少;石油装备产业研发能力不足,60%以上是中低端产品。目前我市经济遇到困难,集中暴露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等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不论是当前稳增长,还是谋求长远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从当前时机来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把握大势、积极作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把经济转型升级摆上了战略位置。《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为我们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电子商务等11个具体行动,对培育新兴产业新型业态规划了路线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总体要求,出台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郭树清省长在我市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上专门作出批示,要求东营在工业转型升级、地炼企业结构调整、轮胎行业提高标准等方面走在前列。我们一定要用好政策机遇和有利条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东营经济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全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持久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总的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实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推进,着力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企业实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层次明显提升、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列。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保运行稳增长,打牢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前提,只有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才能为转型升级创造有效空间。要坚持在发展中转调、在转调中发展,做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一是抓好政策措施落地。对中央和省里围绕稳增长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深入研究,认真用好。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调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二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稳增长关键是稳企业。各级要牢固树立“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和机关干部驻企联络制度,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要建立企业运行预警机制,加强实时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有效地化解债务危机和金融风险。三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投资。近日,济南市出台了《稳定增长促进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50条,其中属于强化投资拉动的22条。当前外部需求减弱,消费拉动作用有限,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关键支撑,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开发建设要做的事情多,投资潜力大。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投资政策导向,瞄准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加快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社会民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投资体制机制,充分运用PPP模式,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
    (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开拓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紧跟新一轮产业发展趋势,强化创新驱动,注重内涵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第一,促进工业脱胎换骨。东营是一座工业城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工业。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化激励政策,对促进转型升级的项目,实行财政扶持、降低成本、要素保障等扶持政策;转变扶持方式,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创新、检测、展销、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严格控制低端项目,制定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两个负面清单”,对列入负面禁入的项目实行立项禁批、用地禁供、环保禁批、金融禁贷措施。这个文件完全符合上级指示精神,特别符合东营实际,有力度,有特色,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推出这样一个创新性举措,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抓好执行。比如“两个负面清单”,是随着形势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更新的,可以考虑建立会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要以落实《指导意见》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东营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具体工作中,要推进“五化”:一是高端化。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只要搞好改造升级,就能实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利华益集团、海科集团都属传统的石化产业,近年来加大技术装备改造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各企业要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加快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工艺改造,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二是低碳化。新常态下,只有摒弃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才能赢得生存空间。近年来,垦利石化集团围绕油品生产低碳化,实施了10余项节能技改项目,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各级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强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对节能环保问题实行重拳出击,铁腕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三是智能化。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创新模式,给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化。我市不少企业都在积极使用机器人,用现代化、自动化装备提升传统产业。要加强扶持引导,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四是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制造服务业已占到服务业比重的70%,《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圳三诺集团创出了“OPM”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从市场调研到技术开发,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三诺集团从1996年成立之初的20余人发展到近万名员工,从一间简陋的厂房发展到100万平方米“智造基地”,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我们要打破重生产、轻服务的思维惯性,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环节延伸,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提升。五是品牌化。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商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品牌就是价值。培育品牌经济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000美元,进入品牌消费时代。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出一批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是新一轮发展的竞争高地。深圳的产业发展走过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实现了工业化;90年代中期高新技术产业开始成为支柱产业;自2009年以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去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由边陲小镇发展成为15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去年实现GDP1.6万亿元,居全国大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