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心 攻坚克难 举全镇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磨憨镇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2019年2月17日
2014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磨憨镇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倾全镇之情,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扣“产业扶持、基础设施、精准脱贫、民生保障”等重点,强化落实扶贫责任,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一、基本镇情及主要特点
【地理环境】磨憨镇位于勐腊县东南部,地处北纬21°10′—21°26′,东经101°27′—101°41′之间,东南与老挝接壤,西邻勐满镇,北接勐腊镇,具有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全镇国土面积80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1.31%,国境线长174公里,辖区内有3条公路直通老挝,分别为曼庄至老挝丰沙里、新民至老挝勐赛、磨憨口岸至南塔,是昆曼大通道连接东南亚的国门第一镇。
【历史沿革】1984年,设区建乡改革中改称为尚勇区,新建立磨龙乡等6个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又将尚勇区改为尚勇乡,原辖区的6个乡,改称为6个村公所。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磨憨为国家一类口岸。1997年2月,根据云政复﹝1996﹞46号文件《关于撤销尚勇乡设立磨憨镇》的批复,尚勇乡与磨憨口岸合并,成立磨憨镇。2001年5月,挂牌设立磨憨边境贸易区。根据西政发﹝2003﹞22号文件《关于磨憨镇更名为尚勇镇的批复》,在2004年3月3日召开的磨憨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根据腊人常发﹝2004﹞3号文件《关于磨憨镇更名为尚勇镇有关事项的决定》通知,更名为尚勇镇。2006年9月,磨憨边境贸易区更名为“云南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2007年,尚勇镇磨憨村委会划归磨憨经济开发区。2010年12月30日,六届州委常委第93次会议通过《关于尚勇镇划归磨憨经济开发区管理的请示》,同意将尚勇镇整体划归磨憨经济开发区管理,责任主体是磨憨经济开发区,恢复标准地名为磨憨镇。2011年6月29日,举行尚勇镇划归磨憨经济开发区签字仪式,尚勇镇正式划归磨憨经济开发区。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将勐腊(磨憨)批准设立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又将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二核之一”——磨憨经济合作区批复设立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2016年8月31日,磨憨镇正式恢复建制,划归勐腊县管理。
【人口区划】磨憨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主,汉、哈尼、苗、瑶、拉祜(苦聪)、布朗(克木人)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山区镇,辖磨憨、尚勇、磨龙、尚冈、曼庄、龙门6个行政村和磨憨口岸社区、尚勇社区2个社区,有66个村民小组和6个县属企业种植队,2018年末全镇农业农村常住户籍人口3817户16663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橡胶、茶叶、粮豆、甘蔗、砂仁和冬季作物,201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8031元。全镇有残疾人501人,低保户420户1528人,五保户14户15人。有少数民族人口14177人,占总人口的79.8%。其中傣族643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8%;哈尼族304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8%;苗族132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瑶族125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布朗族87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拉祜族86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彝族28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
【自然资源】磨憨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525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1.31%,辖区有保存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品种多,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全镇植物种类达3890种,共230科1174属;野生动物种类为756种,占全国野生动物种类的25.3%,分布有亚洲象、野牛、印支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水鹿、原鸡、穿山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共17种,占全国二级保护动物种类的32%;素有“物种基因库”、“南国雨林,醉氧之都”等美誉,是极为理想的商旅休闲和养生胜地。
【独特区位】磨憨是我国通往老挝重要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以磨憨—磨丁为中心,在1000公里半径范围内,连接着中国西南的主要城市和东南亚2个国家的首都,同时,磨憨也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通道之一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结合部。正在加快推进的泛亚铁路中线将由磨憨出境,贯穿老挝、泰国,直达新加坡,隔海与马来西亚相望,磨憨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的重要交汇点。战略地位的凸显使磨憨的地理区位条件也出现根本性变化,将由过去的“死角”变成枢纽,由过去的边缘地带变为前沿地带,将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
【特色产业】磨憨镇以胶、茶、粮、糖和冬季作物为传统产业,2018年完成橡胶种植保有面积10.41万亩,产干胶片4331吨。茶叶种植面积15997亩,产量844吨。粮豆种植40125亩,总产量1738.72万公斤;小春粮豆种植15435亩,总产量1450.6 万公斤,总产值6272万元。大春种植37935亩,总产量1723.59万公斤。新增温室大棚2900亩,流转土地8260亩,冬季作物(蔬菜瓜果)种植1.15万亩,年产量1025.69万公斤,总产值2697.55万元。
【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建设:全镇公路里程200.089公里,其中,国道51.958公里,县道45.331公里,乡道102.8公里;水利建设:有11条主要河流和盐塘、磨歇2座水库。林业资源: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组建民兵扑火应急队6支70人,开展中老边境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森林防火活动,巩固天保工程、公益林、退耕还林项目,完成珍贵用材林项目种植6万株。教育事业:有1所中学、6所小学、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49人(小学生2014人、初中生735人),在外就读高中生216人、大学127人、研究生1人。卫生事业:有1个中心卫生院,在职职工57人,床位27张,,有6个卫生室,5个卫生站,有村医28名。文化体育事业:文艺队40支、篮球队24支,举办广场舞、民族舞和气排球培训4期,配置舞台灯光音响51套。
二、贫困状况
(一)贫困人口分布。全镇建档立卡户894户3782人,已脱贫860户3663人,未脱贫户34户119人,贫困发生率为0.74%。贫困人口分布在磨龙、尚勇、龙门、曼庄、磨憨、尚冈6个村委会,其中磨龙村有建档立卡329户1460人,尚勇村有建档立卡197户799人,龙门村有建档立卡91户378人,曼庄村有建档立卡67户287人,磨憨村有建档立卡82户358人,尚冈村有建档立卡128户500人。
(二)贫困村区域分布。全镇有尚勇、磨龙、龙门3个贫困行政村,其中磨龙村有建档立卡329户1460人,未脱贫9户42人,贫困发生率1.9%;尚勇村有建档立卡197户799人,未脱贫11户33人,贫困发生率1.14%,龙门村有建档立卡91户378人,未脱贫4户11人,贫困发生率1.07%,2018年3个贫困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实现了贫困行政村出列。
(三)贫困人口民族结构。全镇建档立卡人口3782人,以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为主,主要为哈尼族、苗族、拉祜族、瑶族、傣族、布朗族等,其中,哈尼族819人、占21.6%;苗族766人、占20.2%;拉祜族629人、占16.6%;瑶族487人、占12.8%;傣族381人、占10.1%;布朗族146人、占3.8%。
(四)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类。全镇建档立卡户894户3782人,主要致贫原因涉及自身发展能力不足332户1445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38.2%;缺技术327户1395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36.9%;因病66户283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7.4%;缺劳力63户230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6.1%;因残45户180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4.7%;交通条件落后47户188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4.9%;缺土地11户47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1.2%;因学3户14人,占建档立卡人口的0.3%。
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干部首要和长期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总书记扶贫思想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扶贫观、脱贫观,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打赢”的信心决心,增强“打好”的紧迫感责任感,毫不动摇地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确保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及时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研究领会中央、省、州、县精准扶贫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2014年以来,先后召开镇党委会88次、政府班子会112次、脱贫攻坚推进会40次、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位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攻坚责任。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级责任,构建联动体系,作为抓好扶贫工作的根本。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双组长,各党委委员为副组长,机关站所、村总支、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设立镇扶贫开发办公室,配备扶贫专干,抽调10名业务骨干充实到镇扶贫办公室工作。层层压实各级责任,明确6个村挂钩领导扶贫工作职责,成立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2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4名驻村民族工作队,实现385名挂包单位干部职工到村到户结对帮扶。构建联动体系,组建镇、村、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建立各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明晰,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清晰、条块结合的领导体系和指挥体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力量整合,凝聚攻坚合力。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整合各级扶贫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形成脱贫攻坚合力。严格执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帮扶机制,6名处级领导挂钩包村作战指挥,州、县、乡16家挂包单位、385名干部结对帮扶8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一线做好扶贫政策宣传、扶贫项目协调、各类帮扶措施落实,做到联系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2014年以来,挂包干部为民办事848件,举办各类培训710次,为贫困户落实各类帮扶资金380万元。落实对口帮扶机制,做好上海松江区结对帮扶项目,累计投入1340万元实施回绕小组、董宗堡小组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滇黄精、粉蕉等产业扶持项目和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开发160人。协助做好中船重工磨憨尚冈希望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建设。搭建社会帮扶平台,推进万企帮万村活动,实现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894户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120名爱心人士、310名建档户安装使用社会扶贫***PP,广泛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四)加强精准识别,找准攻坚目标。把精准识别作为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云南省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组建县、乡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担任队长,各村组干部任副队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成员的6支动态管理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信息采集、贫情分析、实地调查、信息复核等程序,对全镇农村农业户籍人口进行多次排查筛查,全面摸清贫困人口现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各领域和全过程。通过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截止2018年底现有建档立卡户894户3782人,已脱贫户860户3663人,未脱贫户34户119人。
(五)加强户户清工作,强化精准施策。认真贯彻落实《勐腊县关于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加快推进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成立项目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培训会,组建户户清工作组,严格按照县级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项目库建设工作流程,认真开展帮扶措施分析、入户核实协商、公示核实协商结果、村级评议申报、乡镇审核汇总等工作,完成了66村小组实施方案、6个村级施工图和1个镇级路线图2018-2020年方案编制工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制定因人因户的具体帮扶措施,逐项梳理到户到人项目,做到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六清”,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形成县、乡、村脱贫攻坚项目库一盘棋、一本账。
(六)加强产业扶持,促进群众增收。坚持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推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围绕资源优势,为贫困户选准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项目,通过养殖本地黄牛,种植粉蕉、滇黄精,提升橡胶、茶叶等产业扶贫措施,确保贫困家庭户户有增收路子、家家有产业支撑。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300万元,实施环境友好型胶园建设3100亩,受益农户2120户1.1万人,人均增收3420元以上;甘蔗下坝150亩,受益农户32户164人,人均增收3120元以上;发展黄牛、生猪等养殖业,受益农户675户2200人,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实施滇黄精、粉蕉等种植业,受益农户230户1244人,人均增收1700元以上,通过扶持项目覆盖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户均有1至3项相对稳定的增收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改善民生。坚持把住房安全稳固作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性条件,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补齐精准脱贫的最大短板,累计投入资金7793万元实施了建档档立卡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四类重点”对象扶贫安居房建设803户和非四类扶贫安居房建设264户,通过实施扶贫安居房建设,全镇860户已脱贫建档立卡户住房全部达标,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瓶颈”制约。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寨经济发展的瓶颈,着力加强农村道路、人饮工程、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2014年以来,实施了龙门、坝卡、茶三队等道路硬化61公里,回金立、王四龙、老陶村等村内道路硬化22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公路道路硬化率100%。完成了下光明村农田水利和南坡、曼金等村小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5600人农村人口饮水问题,人均可获取水量达20升以上。实施了磨歇村、董宗保村等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镇66个村小组通动力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均达到100%。
(九)加强教育扶贫,推进均衡发展。全面落实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0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