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全文2078字)

※背景情况※
  上海郊区的乡土文化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第一,上海城市国际化继续深入发展,外来文化的传入远没有完成与本土文化的整合;第二,上海郊区城市化的蓬勃发展,又使浸淫于农耕社会的本土文化瓦解为破碎的残存,并日趋衰弱。与此形成悖论的是,当代表现代文明的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日趋强势似乎要取代本土文化之时,我们却又强烈地感受到乡土文化珍贵的传承意义和现实意义。
※问题及分析※
  1、乡村文化管理体制机制还有待改进
  乡镇政府依然没有走出“重硬件、轻软件”的思路。文化建设目的“功利化”。有相当一部分的乡村文化建设目的,是作为形象工程和应对上级检查的一道风景。文化建设内容“形式化”,图书馆在一些乡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文化建设主体“骨干化”,外出务工人员一年比一年多,使农村文化建设主力军集中在几个骨干上;文化建设治理体系“日程化”,乡村文化建设的投资、经营、管理和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形成,发展后劲不足。
  2、乡村文化人才严重缺失
  乡村文化事业发展陷入了传统文化无人学习,青年人不再传承的困境。当前乡村文化干部队伍状况令人担忧,村镇虽然也有配备文化工作者,但是一兼多职(文体教、工青妇),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3、乡村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特色不足
  乡村文化挖掘力度不够。部分乡镇政府也有意识地开发了一些乡村特色,但是对乡村文化的根还是挖掘有限,良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开发,乡村文化挖掘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乡镇政府虽然已经注意到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但是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
  4、乡村文化旅游市场开发还未形成合力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管理各自为政,农委、文广局、旅游局之间的协调,各区政府之间的协调,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从全市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开展情况来看,仍有不少可挖掘的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在这个市场消费。
※建议※
  1、增强做好乡村文化事业工作的主动性,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乡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