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神农炎帝文化资源 引领高平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全文6176字)

关于整合神农炎帝文化资源 引领高平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 申小锋近年来,高平市把发展全域旅游当做战略型产业支柱来培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乡环境不断提升,景区景点品质逐步改进,特别是“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系列活动的连续成功举办,高平知名度显著提升,为推进全域旅游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随着第五届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我们在认真总结回顾活动成效的同时,对整合神农炎帝文化资源,引领高平全域旅游作了专题调研、深度思考。一、近年来相关工作推进情况(一)连续举办神农炎帝系列活动,不断扩大高平知名度。高平神农炎帝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不仅羊头山上散布有神农城、神农泉、五谷畦等遗址遗迹,境内与炎帝有关的庙宇达40多处、碑刻146通、地名村名20余处,高平以神农炎帝“历史遗存最完整、文物古迹佐证最有力、文字记载记录最丰富,石碑石刻独一无二、祭祀活动由来已久、炎帝民俗风情影响深远”等,被专家学者誉为“全国炎帝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2016年炎帝陵建筑群修复竣工后,高平贯彻省委“挖掘炎帝农耕文化”的部署要求,先后成功举办五届“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活动,累计吸引万余名台湾同胞到高平寻根问祖,形成了两岸民众同拜人文始祖、共祈华夏复兴的盛大场景,不断扩大了高平的知名度。炎帝陵逐步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人文圣地和精神家园,被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中国侨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确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神农炎帝文化研究基地”。(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精品景点和旅游路线。高平历史积淀丰富,形成了“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上党梆子之乡、中国古建博物馆”四张文化名片,现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1574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保单位22处,晋城市保单位114处,拥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明村13个(国家级4个、省级9个)。近年来,高平以炎帝根祖文化为龙头,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了炎帝陵、羊头山、长平之战遗址、大粮山、开化寺、良户古村、卧龙湾等一批旅游景区(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形成了寻根问祖一日游、半日游旅游路线。深入挖掘民间工艺,扶持发展了刺绣、剪纸、雕塑、根雕、黑陶、珐华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保护传承了打铁花、地方戏、九莲灯、鼓书、高平秧歌、八音会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特色文化体验提供了保障。(三)提升改善城乡面貌,优化旅游发展基础设施。高平四面环山,中部平坦,形如簸箕,各乡镇距离高平市区车程均在30分钟以内,打造“半小时生活圈”非常适宜。高平确立了“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以炎帝大道为未来的城市中心主轴,贯穿起炎帝陵、三甲园区、现有市区、开发区、台湾园、高铁新区六个关键节点,系统实施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太行一号风景线高平段、四好农村路等,全市城乡环境和道路交通明显改善。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大力推进城乡各行各业、各景区景点、教育基地等的文明规范提升,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四)探索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开辟发展新路径。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助推农业转型、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平坚持典型引路、试点先行,打造蔬菜、生猪、黄梨、丝绸四条产业链,依托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发展了红薯、小杂粮等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了炎帝农耕文化园、寺庄老梨树认养等一批观光体验农业,发展黄梨、苹果、核桃等主产经济林8万亩,建设生态园林村70余个,建成了七佛山森林公园、西山公园等休闲生态公园;野川镇立足山林资源举办山地自行车邀请赛,打造“运动小镇”,开办特色森林民宿,取得了初步成效。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对全域旅游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一是规划编制缺乏统筹。尚未从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高度编制全市全域旅游规划,对全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主题和思路还不明确,明显滞后于周边县,在挖掘神农炎帝文化、长平之战文化上有“猴子掰棒子”的倾向,旅游发展缺乏一以贯之的毅力。二是对发展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理解还不深刻。一些部门单位对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认识还不够,对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理解还不深,对旅游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准备不充分。导致文化资源尚未完全得到开发、展示和利用,旅游吸引力不足,游客的兴趣和重游率不高。三是发展合力尚未形成。旅游产业综合管理、协调的机制未能建立,旅游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行业管理层面,没有形成全社会、各个部门团结协作的发展合力。(二)“旅游+”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全域旅游体现的是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态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全域旅游的一个方向。但从高平的发展情况看,农林文旅康产业间连接不够紧密,融合度不深,仍然是各自为战的状态,未形成“大旅游”一盘棋,存在资源分散、多头管理的问题,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倍增效应尚未显现;“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业态拓展不够,绝大多数旅游景点建设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原始状态”。除常规旅游观光产品外,全市在休闲度假、保健养生、户外运动等旅游新业态发展缓慢。现有旅游上,旅游与神农炎帝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合度不高,除了游览炎帝陵、炎帝庙宇,缺乏体验农耕文明、上古文明的沉浸式旅游项目;从金元古建研学游上来看,存在社会化培训机构少、接待能力不强、受众面窄等问题,中小学生研学游市场培育不足,市内尚无具有研学游资质的企业;从其他领域看,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旅游产品同质化、低质化现象严重。全域旅游杜绝千篇一律,强调的是各个地区的特色与个性和而不同。而审视高平市旅游产业发展,缺少核心景区集聚带动,空间规模不足,精品旅游景点不多、旅游产品雷同、模式单一,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产品,没有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景区特色延伸发展。目前,高平现有22处国保单位,文物价值极高但旅游品位不高,不仅存在单体体量过小、分布过于分散、欣赏门槛高、大众不易接受等显著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