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8日在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深圳市市长 陈如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深圳。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深圳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要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上下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喜迎新中国70华诞,五星红旗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高高飘扬,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大型焰火晚会、群众文艺晚会、国庆灯光秀等系列庆祝活动展现了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是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后,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深圳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一年,我们有效应对了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提质,走过了不平凡的征程。面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我们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精准施策、主动服务,与企业共克时艰,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初步核算,2019年本市生产总值2.69万亿元、增长6.7%,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42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左右。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0多万家、总量超过320万家,新引进人才28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打基础、增优势,进一步增强了核心引擎功能,提升了城市发展能级。***总书记专门为海博会发来贺信,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工建设。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建设热火朝天。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成运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加速推进,地铁、高快速路等骨干交通网络和“四主四辅”铁路枢纽加快规划建设,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强劲。
——过去一年,我们集中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较好完成了年度40项民生实事,市民更有获得感。全年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新增学位6万多个,其中公办学位超过5万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60%;新增幼儿园63所、学位2.1万个,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超过80%;中小学校内午餐午休率提高到96%;新建和改扩建医疗卫生项目83个,新增病床约3800张;建设筹集公共住房超过9万套;完成9000多件民生微实事,兑现了向市民的庄严承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深圳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十个城市之一;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列,PM2.5年均浓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创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南山区、福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获得国家级荣誉,碧海蓝天、水清岸绿的深圳家园更加和美宜居。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举全市之力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我们坚决扛起先行示范的历史担当和主体责任,全力落实中央《意见》和省委支持措施,紧扣“五大战略定位”,围绕“三个阶段发展目标”,聚焦“五个率先”重点任务,制定贯彻落实的六年行动方案和三年重点工作计划,建立特事特办机制,坚持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扎实开展127项具体工作,全力跑好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第一程”。我们以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改革事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新推出102项制度创新成果。营商环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深圳在重点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国前列。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制定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三大配套政策,新推出公共住房建设用地34宗,启动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出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财政科研资金实现跨境使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更加完善。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全面推进,国企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了更大作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等一批示范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25个集中采购试点药品平均降价52%。土地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二)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全力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我市的三年行动方案,推进“湾区通”工程,实施深港合作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展现新面貌,新增注册企业1.2万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妈湾跨海通道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深港青年梦工场新孵化创业团队61家,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正式运营。推动深港澳更紧密合作,推出深港通、深澳通“注册易”,设立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加强与广州等城市的协作,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中通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线建成开通,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取得新进展,区域联动发展又有新成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增长13%。实施机场口岸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新增罗马、特拉维夫等15条国际航线,国际客运通航城市总数达60个,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超过500万人次、增长32%。成功举办高交会、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全球青年创新集训营、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城市国际影响力得到新提升。在全球招商大会上,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过5600亿元,展现了深圳强大的吸引力。
(三)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们着力帮助企业稳预期、稳信心,通过立法设立“深圳企业家日”,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努力用惠企政策的精准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充分释放“四个千亿”政策红利,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100亿元;坚持政策性与市场化兼顾,设立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帮助54家上市公司化解流动性风险;出台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用足用好首期5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5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全年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余额增长20%。创新思路便利企业办事,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新上线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i深圳”***PP累计整合近4700项政务服务事项、居全国前列,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企业和个人政务办事需提交的材料减少70%。区块链电子发票引领全国,商事登记等近200个事项实现“秒批”,企业注销业务办理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办税事项平均耗时下降40%。社会投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间分别缩短至30个和41个工作日以内,水电气接入办理时间平均压缩70%,货物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54%、76%,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多措并举保障产业空间,出台工业用地供应管理、工业区转型升级和产业用地提质增效、节约集约利用等政策,集中推出产业用地30平方公里,切实保障优质项目用地需求。
(四)以主阵地的作为全面发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增长近一倍,其中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新组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超滑技术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实施5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年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创新能力稳步增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发展,首批5条先行先试政策稳步实施,皇岗口岸启动重建,科研人员、物资、实验样本等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取得突破,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方分院等84个项目在合作区落地。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全面提速,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深圳湾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落户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上升为部省市共建平台,初步形成高水平实验室集群,其中鹏城实验室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就集聚了22位院士、1600多名科研人员,承担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初步建成“云脑”“云网”等四大科学装置。深入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4K/8K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国家高新区实现扩容提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仅次于北京。
(五)高标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环境品质再上新水平。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后海中心区、光明中心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坪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等区域,以及海洋新城、大运新城、北站商务区等片区规划设计全面优化,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纲要完成编制,规划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全市有10个重大建设项目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新编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盐田-惠州组合港开通,深圳成为国家交通强国试点城市。全力加快地铁建设,开通了5号线、9号线延长线,地铁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在建里程275公里。南坪三期等高快速路建成通车,春风隧道、黄木岗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设施加快推进。打通断头路20条,优化新增公交线路143条。大力推广智能灯控、停车无感支付等智慧交通新举措,地铁扫码乘车实现全覆盖,高速公路ETC用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交通服务品质又有新提升。深入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十大专项行动,全年整备土地近22平方公里,拆除消化违建超过2800万平方米,华富村、南华村、湖贝、新桥东等棚改和城市更新项目开工,564宗已批未建土地和47宗历史停建项目得到妥善处置并加快续建,土地利用更加节约集约。新建公园117个、总数达1090个,建成“千园之城”。启动郊野径建设计划,新改建绿道60公里、自行车道300公里。深入推进“厕所革命”,高标准新建改造公厕530座。1600个城中村累计完成综合治理1200个,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全国最干净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干净美丽、四季花开、满眼绿色的城市环境让深圳更具魅力。
(六)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任务取得重大进展。水污染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基本完成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管网全覆盖,新改扩建水质净化厂23座,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以上,大沙河、坪山河、龙岗河等河流呈现水清岸美、鱼翔浅底的新景象。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全面推广国六标准车用燃油,在公交车、出租车全部电动化的基础上,新推广新能源汽车近7万辆、纯电动泥头车3200辆,淘汰老旧车7万辆,完成全部燃气电厂降氮脱硝改造,船舶岸电使用率居全国首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加快实施,回收利用率超过30%。三大能源生态园建成运行,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1万吨/日,垃圾处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坚持消化存量、严控增量、智慧监管、分类处理、逐步释放,妥善处置P2P网贷机构、问题私募基金等金融风险,在营P2P网贷机构的数量、借贷余额、出借人数均下降90%以上。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台稳定产业用房和住房租金的政策措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开展防风险、保安全、迎国庆工作,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各类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1%,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6%,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对口帮扶合作工作精准扎实推进,全市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36亿元,助推对口地区3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打造了新疆喀什深圳产业园、西藏察隅6个小康村、广西百色深圳小镇、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等一批精品项目,精准帮扶河源、汕尾324个相对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积极成效。
(七)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全年九大类民生支出超过3000亿元、增长9%,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60元、居全国首位。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出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1/6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年度投入增长约23%。针对市民反映的高中学位紧缺问题,全市规划布局建设“高中园”。高考录取率稳居全国全省前列。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速,深圳技术大学校园建成并独立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永久校区投入使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国家高职院校“双高计划”,职业教育成为全国样板。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省高水平医院增加到5家,新增三级医院4家,新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20个,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科院阜外深圳医院、肿瘤医院在心血管、肿瘤等方面的诊疗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吉华医院、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平湖医院、市口腔医院门诊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等投入使用。全市医院和社康机构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儿童近视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抗肿瘤等6种高价药物进入重疾险保障范围,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报销比例最高达80%。积极发展养老事业,新增一批养老床位,进一步提高高龄津贴标准,建成长者饭堂和助餐点近150家。推出敬老优待系列措施,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率先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发布300项供深食品标准,推出80个“圳品”,升级改造85家农贸市场,全市近1.2万个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2600多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得到进一步强化。继续提升文体事业发展水平,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深圳科技馆、美术馆新馆、深圳湾文化广场、第二图书馆等项目开工,南头古城、大鹏所城、观澜版画基地等文化街区活化改造加快推进,中英街界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落户深圳。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精彩纷呈。文博会、深圳读书月、“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中国设计大展等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男篮世界杯深圳赛区、WT***年终总决赛、深圳国际马拉松等精品赛事成功举办。海上看深圳、鹏城八月欢乐游购等成为旅游消费新品牌,全年接待游客近1.5亿人次。
(八)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持续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16项专项整治和22项集中治理,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提请市人大审议法规草案2件,制定政府规章9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27件、政协提案478件,进一步推动了学前教育、道路施工管理、养老服务等工作。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记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梳理公布涉企检查事项清单,深圳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纠正“四风”,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着力建设廉洁政府。政府系统厉行勤俭节约,全年一般性新增项目支出预算经费压缩10%,会议费压缩20%,政府部门预算到位率提高至91%。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更加优化,运转更加高效。
此外,信访、审计、统计、计生、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防、双拥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各部门、中央和各省区市驻深单位,向驻深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感到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当前,深圳仍处在大建设时期,这两年我们集中开工了轨道交通、市政设施、水污染治理等一大批工程,全市在建工地有1万多个。特别是为了提前完成治水目标任务,我们沿部分道路建设了6200多公里的污水管网,对1.4万个小区和城中村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改造,小区、道路开挖量大面广,给市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借此机会,我们要感谢全市人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由于开挖施工项目统筹不足,工程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得不够,加上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扰民问题多发。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和干扰的市民表示歉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深圳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运行外部环境风险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解决“卡脖子”问题更加迫切。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有的企业反映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工业厂房、商品住房的租金和价格上涨。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比较突出,“大城市病”治理还面临不少难题,城市管理还不够精细,违建整治任务较重,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五是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基础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普通高中学位仍有缺口,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社会办学、办医的水平有待提高。六是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商环境还有差距,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还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此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还需要持续强化,一些领域还存在腐败问题,政务服务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我们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改进工作、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