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全文15799字)

    
2020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10日在烟台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烟台市市长陈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主要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牢记总书记对烟台发展的殷切嘱托,在中共烟台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这一年,我们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经济运行呈现结构优化、动能增强、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其中“四新”经济投资占比53.3%,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财税质量不断提高,税收占比72%,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11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这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形势,打出政策组合拳,稳住了发展“基本盘”。全面落实中央“六稳”要求,及时研判内外环境变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实现了就业稳。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13.7亿元,不良率控制在2.68%,下降0.37个百分点,5年来首次实现“双下降”,实现了金融稳。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全面拓展国际多元化市场,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全力推动“双招双引”,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市,利用外资大幅增长。投资稳步扩大,民间投资增长6%,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稳定预期。
    这一年,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谋划启动了一批事关烟台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以百项“三重”工作为抓手,推进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一期投资1379亿元的山东裕龙石化项目,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顺利完成前期手续,上报国家待批。潍烟高铁纳入国家干线铁路网,开工准备就绪。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建设拉开帷幕,烟台港西港区工程加快推进,老岚水库全面启动,安置房顺利开工建设。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海上卫星发射保障任务,东方航天港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中心城区重点片区开发完成规划,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这一年,我们抢抓自贸区建设新机遇,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获国务院批复,这是我市继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城市之后,迎来的又一重大开放机遇。我们向自贸区下放了760项市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自贸区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新注册企业突破2000家,新引进外资企业46家,推出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我市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保税港区入围国家首批转型升级的综合保税区,福山回里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封关验收,烟台港口岸正式扩大开放,结束了多年临时开放的历史,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对外开放呈现可喜局面。
    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极大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一年来,社会形势平安稳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医疗、扶贫、社会保障等领域100个重点民生事项全部落实,全市民生领域支出57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061元、20999元,分别增长7.1%、8.1%,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翻番目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过得忙碌而充实,走得坚定而踏实,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16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3.9亿元。落后产能加快出清。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全年关闭淘汰落后化工企业174家,清理整顿石材企业618家,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6000多家,完成省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清洁能源容量居全省第一。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100个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04亿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研发合作,全年引进中科院烟台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80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6个,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8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全市有22个项目获省科技奖、占全省1/5,6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居全省首位。中集“蓝鲸2号”、荣昌“红斑狼疮新药”等一批关键技术相继攻克,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企业转移转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万华百万吨乙烯、尼龙12、华润化学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通用东岳汽车新车型、CVT变速器、海尔智慧厨房互联工厂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南山、招金、瑞康等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张裕、冰轮等企业进入各行业品牌价值榜单,烟台荣获“2019中国品牌城市”称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生物医药产业、先进结构材料产业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首位。睿创微纳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2家,同比增长119%;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独角兽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51家、瞪羚企业33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42家,占全省近1/6,创新型企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一年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7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50%,生物产业增长30%以上。全市新建5G基站突破1200个。海洋特色优势更加突出,海洋主要产业产值增长10.7%,与中集集团共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新建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8个,海洋牧场总面积达到105万亩。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等会展活动117场,我市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会展城市。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我市,国际设计小镇启动建设。金融生态进一步优化,出台“1+4”政策体系,政银企合作更加主动,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增幅为近3年最高,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890亿元、24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0%。各类基金认缴规模达到2005亿元,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86亿吨,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200亿元。“双招双引”取得丰硕成果。组建市级专业招商团队,设立日本、韩国、香港三个境外经济合作中心,成立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境内招商代表处,全年成功举办105场境内外招商活动,共引进世界500强项目39个,中国500强项目51个,民营500强项目10个,引进年产50万辆一汽宝雅新能源汽车、中海油LNG、华为大数据产业园、石药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55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385亿元,增长26%,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成功举办产才交流大会等高质量招才引智活动,全年新增各类人才4.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500多人,1人荣获“齐鲁大工匠”称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加快流程再造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一次办好”全覆盖,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高效。实行施工许可容缺审查机制,557个项目获许容缺开工。“数字政府”加快建设,政务数据归集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烟台一手通”政务服务***PP上线运行,我市可网办事项占申请事项的98.2%。出台优化涉外服务环境17条,设立外商服务大使1152名。城市信用监测指数列全国地级市第4名。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二)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关键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新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20项。顺利完成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资产证券率分别达到63%和65%。大力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市级投融资公司管理体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新组建轨道交通集团、水业集团和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国丰集团获评3***信用等级,融资瓶颈得到有效破解。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全年完成规范化改制企业122家,新增“个转企”3195家、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开展市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市级财政透明度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17项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成效。深化农村改革,95.3%的村居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0%以上,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市贸易总额的43%,提高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15%。欧亚班列发运86列,是年度计划的2.1倍。加强对日韩经贸交流,举办“百家韩企烟台行”等招商活动,共签约日韩项目120个,合同利用日韩资金9.7亿美元,中韩产业园引进韩资项目45个,山东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我市,中意产业园挂牌成立。我市与牙买加金斯敦市、韩国扶余郡缔结友城,国际“朋友圈”继续扩大。
    (三)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高。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获批调整,正式启用土地二级市场。重点片区开发拉开框架,海上世界项目启动征迁,芝罘湾广场开工建设;芝罘仙境项目拉开了“五位一体”建设框架;幸福新城、高铁新区启动建设,征迁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签约落户项目16个;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完成规划,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主体完工;夹河新城冰上运动综合体、中传文创等项目开工建设。90项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全线铺开,文莱高速公路顺利推进,9条国省干线公路竣工。统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新建整修市区道路23条,打通3条隧道,塔山南路基本贯通。全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49万平方米,完成雨污管网改造83公里,建设海绵城市38平方公里。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3607套,改造老旧小区13个。治理违法建设1520万平方米,清理“大棚房”79处,整治违建别墅373栋。针对群众关心的交通拥堵问题,开展市区交通堵点集中治理,对84处路口进行重新渠化,打通一批断头路,优化调整和开通公交线路46条,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大力整治交通秩序,重拳打击非法营运,市民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改造公园、绿地、街景59处,新建绿道16.3公里,我们的城市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四)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乡村振兴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市县两级万名干部走访贫困群众3.5万户,统筹各级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561户,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04个,带动3.3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援藏援疆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也取得实效。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2个。完成涉农资金整合,设立48亿元的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建成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核心区5万亩、高标准农田25万亩。出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苹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新认证“三品一标”264个,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稳步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50家、家庭农场811个。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等动植物疫情。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8个村入选全省美丽村居试点。完成库区移民项目105项。改造建设“四好农村路”1742公里,改造危桥76座。实施农村改厕11万户、清洁取暖3万户。农民生活持续改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470个,带动群众增收4.9亿元。建立15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9个镇(街)分中心、3103个村级实践站,乡风更加文明。开展农村人才培训8.6万人次。深入推进“三创两提升”工程,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五)扎实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有序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回头看”移交问题,成立市生态环保委,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集中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改造燃气锅炉138个,淘汰国二及以下柴油货车3846辆,建成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38个,市区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投资46.4亿元实施了66项全域治水工程,26条重点河流氨氮指标改善51.3%,获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荣誉。集中清理整治涉海排污问题,渤海区域一二类水质比例达到98.6%。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新造林和生态修复14万亩,昆嵛山生态保护良好,赤松林入选“中国最美森林”。加快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省市确定的102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长岛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扎实推进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消除大班额工程和高中阶段普及攻坚,新建和改扩建学校48所、幼儿园138所,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953人次。积极支持驻烟高校发展,全面落实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实施校地合作项目74个。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对外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卫生健康服务,烟台山医院莱山新院区投入使用,国际肿瘤医学中心主体封顶。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创建8个国家卫生乡镇,78个村卫生室达到市级以上示范标准。深化养老服务,新增医养结合机构10个、床位3262张,医养结合“烟台模式”在全国推广。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615元和44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48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490元提高到520元,为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福利5.9亿元,为10460户居民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居民大病保险最低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大幅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缓解了家庭和社会压力。举办首届烟台市民文化节,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万余场,新建城市书房17处,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顺应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实施了一批便民利民实事。解决了市区76个居民小区、6万余户居民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复工建设12个城市拆迁和旧村改造烂尾工程,以实际行动化解群众心中堵点。我市成为全国第二个实行“一元公交”的地级市。建成55处市民社区食堂,在家门口解决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就餐难问题。改造城市慢行步道31公里,群众健身有了好去处。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解决了888个村、48.3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针对特大旱情,各级党政机关心系群众,下乡送水1828吨,紧急调水1.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群众饮水困难。
    扎实推进平安烟台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破获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16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0个、涉恶类团伙593个,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国庆安保维稳任务,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部分退役士兵保险接续代办服务走在全省前列。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5.4%和44.4%,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成为全省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工作顺利开展。民族宗教、人口计生、妇女儿童、史志档案、地震气象、机关事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红十字、仲裁、打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认真开展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183件、政协提案511件,办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提出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