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的报告
为进一步正确引导舆论,科学回应社会关切,树立三峡工程良好形象,全面展示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三峡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14年4月11日至16日,综合司、水库管理司及新华网、人民网有关单位同志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湖北省、重庆市有关部门、单位就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开展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情况采访调研活动,这次采访调研行程1000多公里,深入水利部长江委长江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湖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三峡集团枢纽管理局、长江委水文局上游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重庆市万州区气象局等基层一线,分别就三峡水库诱发地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珍稀植物保护、干支流水文水质监测、局地气候、防洪控制及泥沙等监测情况进行采访调研。在此期间,还参加了三峡集团举办的珍稀鱼类放流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访调研活动概况
三峡工程建设及运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乎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还关系到国家淡水战略储备库的安全及流域几千万人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三峡工程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三峡建委积极组织协调下,从1996年起,组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方的现有专业力量,围绕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工作,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及时预测预报。
(一)采访调研长江防洪模型情况。4月11日下午,调研组赴水利部长江委,听取了长江科学院关于长江防洪模型情况介绍,观看了长江防洪模型3D宣传片,考察了长江防洪模型中央控制室和模型实验室。长江防洪模型项目包括实体模型和数学模型,总体研究范围为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大通河段,全长约1123km,是水利部江湖治理及防洪重点实验室。其中实体模型模拟范围为长江干流枝城至螺山河段、荆江三口分流道和洞庭湖区及四水尾闾,数学模型模拟范围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包括其间主要支流、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及分蓄洪区等。多年来,长江防洪模型为深入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流泥沙运动、冲淤演变、洪水演进和江湖关系的变化趋势及江湖治理、防洪调度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在规划编制、河势控制规划设计、航道整治、涉水工程行政许可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采访调研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工作情况。4月12日上午,调研组一行赴湖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中心,考察由三峡集团公司和我办委托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承担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重点站的工作情况,了解了专业地震台站、地震监测台网的运行情况,以及地震速报、应急指挥、分析预报的工作机制。13日下午,赴三峡集团枢纽局考察了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该台网是地震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22个遥测数字地震台、2个中继站、2个强震台和1个台网中心构成,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大型水库地震监测台网之一,实现了对三峡坝址及库首区的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日常监测,为三峡库区地震活动跟踪和监测、地震趋势判断、应急处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查看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运行原理及实际情况,实地查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和地壳形变监测网,进一步增强了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的了解。
(三)采访调研三峡库区珍稀动植物保护工作情况。4月12日上午,调研组一行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调研,该园受我办委托承担的珍稀植物保护工作,实地查看了受三峡水库淹没影响较大且为库区特有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的生长情况,以及三峡消落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研究情况,该研究工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和优化植被模式。12日下午,调研组赴湖北宜都官洲现场调研野生疏花水柏枝生长情况。13日上午,在宜昌参加了由三峡集团主办的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四)采访调研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4月13日上午,调研组赴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听取了有关负责同志关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概况及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情况、地灾防治成效、三峡水库135米蓄水以来地灾发生情况、水库运行期地灾防治的介绍,全面了解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功能及运行情况。
多年来,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下,相关部门单位精心组织实施,全方面分阶段开展相关防治工作,尤其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监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和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的建立,提高了迅速发现、判断和处置地质灾害险情的能力。
(五)采访调研水库支流水文水质监测工作情况。4月14日下午,调研组考察了位于奉节县的三峡水库重点支流水质监测重点站,该站由我办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与奉节环境监测站负责建设并组织实施,以库区支流水质变化及富营养为重点开展监测工作,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后,特别是达到175米水位后库区富营养化特征及新形势,适时做出调整,从建设期和初期蓄水阶段以本底调查为目标的跟踪性监测,调整为以揭示175米水位运行后支流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为重点的研究性观测,不断深化超大型水库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及调控方法的认知,为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4月15日上午,调研组考察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水文水质同步监测重点站万州基层站,现场查看了专业人员对水文、水质各项指标的取样监测工作。
(六)采访调研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情况。4月15日下午,调研组赴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现场参观了径流观测体系和小流域监测点,听取了站点负责人对农业生态研究及应用技术介绍。
该站由我办委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承担建设,重点开展库区流域水文与水环境变化研究、流域生态系统与地表过程研究、流域人地关系与调控研究,监测内容包括库区流域水土流失、农业生态、面源污染、耕种模式、移民生产生活跟踪等监测,为三峡工程及库区生态与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其研究成果已在万州、开县等地得到大规模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七)采访调研三峡库区局地气候监测工作情况。4月16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在万州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我办和中国气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