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确立
目 录
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王可卿:
“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1
2.王雨彬、张涵:
“两个确立”的理论渊源、历史经验与现实基础 11
3.李志勇、郭佳宁:
“两个确立”的依据和决定性意义 17
4.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
“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26
5.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
“两个确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29
6.李志勇:
“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五重意蕴 32
7.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
“两个确立”深深根植于党的政治建设和理论建设两大传统 42
8.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
“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 48
9.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李新平:
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52
10.邸乘光:
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深刻理解“两个确立” 55
11.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廖成中:
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看“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61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石仲泉:
党的百年奋斗之花:“两个确立”的跃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
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63
13.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副教授洪明星:
读懂“两个确立”对使命型政党的决定性意义 70
1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
毫不动摇坚持“两个确立”坚定不移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74
15.贵州省委组织部组织人事干部学院敖海华: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 78
16.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做***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87
17.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
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奋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92
18.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
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96
19.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柏长岭: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101
20.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许甘露: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05
21.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诚: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10
2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朱国文:
坚决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标杆示范者 113
23.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学思想悟思想忠诚捍卫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15
24.和顺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精准把握“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 119
25.肖兆权:
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四个维度 122
26.王厚明:
切实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 127
27.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副行长周海:
如何理解“两个确立”与做到“两个维护” 129
28.广西社科界智库重点课题何成学:
三维度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 133
29.任理轩: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38
30.民政部部长李纪恒: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 145
31.陈祥健: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149
32.中共常德市武陵区委书记康少中:
深刻感悟“两个确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54
33.易一平: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156
34.国防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深刻理解把握“两个确立”的必然逻辑与实践要求 158
35.晋中市委讲师团白拴金:
深刻理解把握“两个确立”重大论断的决定性意义 162
36.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李鹏:
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 165
37.陕西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高新民: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168
38.袁占亭: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171
39.滕艳丽、董亚平: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四重逻辑 179
40.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曹永春: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 185
41.胡兆才: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189
42.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
部署安徽见行动 191
43.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员会金志方: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195
44.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穆占一: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203
45.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正权: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205
46.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晓哲: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207
47.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四重逻辑必然性 214
48.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波: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提出依据 216
49.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溥德书:
深刻学习领会“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 221
50.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何成学:
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逻辑内涵与重大意义 225
51.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28
52.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李彦龙:
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233
53.公安部副部长王小洪:
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 235
54.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
在实践中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239
55.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243
56.张睿莲:
遵守好“两个确立”新的政治要求 250
57.中共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
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做“两个维护”的坚定执行者 256
“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王可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具有充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一、“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在党内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
(一)确立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怀揣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历史使命。要实现党的崇高使命,必须要有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领导集体, 来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1850年,马克思在《1848 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在充分肯定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也强调革命领袖对推动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革命需要大人物,时代造就大人物,大人物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引领性作用。在俄国建党过程中,列宁认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必须把党内的职业革命家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坚强精干的中央领导集体。1920年4月,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提出“领袖集团”的概念,强调“政党通常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1921年8月,列宁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提出党的领袖是在革命斗争中自然形成的重大思想,强调培养造就党的领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总之,马克思主义政党运用唯物史观把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统一起来,党与阶级、群众形成命运共同体,没有有威望的领导集体,党就难以实现对本阶级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坚持集体领导,更在领导集体中确立一个领导核心, 这是因为没有核心的领导集体难以形成战斗合力。1873年,一些受巴枯宁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第一国际组织意大利支部成员提出反对革命领袖权威的错误思想。恩格斯针锋相对地发表了《论权威》一文批评其错误,强调革命领袖权威不随个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强调“在危急关头, 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1894 年1月,恩格斯在《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书信中把伟大人物(无产阶级政
党领袖)视为现代政治活动的重要要素,强调每个国家或政党都会出现力挽狂
澜的伟大人物,他们“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1900 年11月,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一文中,对革命领袖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革命领袖的政治使命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革命,如果政党不推举出自己的革命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1919年7月, 列宁在俄(共)布中央会议上提出为了不使集体领导落空,“应委托一位以坚决果断、大胆泼辣、善于处理实际问题著称,又深孚众望的同志负责”。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领导革命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和像列宁这样的领导核心;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垮台、苏联之所以解体,与其没有孕育出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很大的关系。
(二)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科学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的有益思想、领导共产主义运动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从不切实际的空想变成科学理论,为全世界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指明了一条彻底解放的道路。1859年8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一书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构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
1852年,恩格斯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