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经验材料汇编
目 录
科技赋能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3 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7 “四联四促”严实基层干部作风助力脱贫攻坚……………………………. 12 “三围绕、三强化” 打通培训最后一公里…………………………………. 15 补齐“四大短板” 做实脱贫攻坚 “抗补促”专项行动…………………18 写好高质量脱贫新答卷……………………………………………………………. 20 实施“六金富民”保障群众脱贫不返贫……………………………………… 23 硬核帮促助力全胜………………………………………………………………….. 26 创新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平稳高效发展……… 30 积极探索把发展旅游产业 作为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33 四坚持四把关提升脱贫攻坚基础数据质量……………………………………38 “积分制”扶贫模式打造扶志扶智新样板……………………………………41 “三明三化”创新扶贫资产管理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45 多举措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复工开工……………………………………… 48 探索推行“四个向下”机制转作风促脱贫……………………51
擦亮脱贫攻坚底色 提亮全面小康成色……………………………………….. 54
扶贫与扶志扶智一体化推进……………………………………………………… 57
“二三四”工作法助推就业扶贫……………………………………………….. 61 聚焦易地扶贫搬迁 书写深度贫困县率先高质量脱贫答卷……………….65 “扶贫脱贫互讲互评”凝聚抓党建促脱贫合力……………………………. 72 “五抓五促”打造产业脱贫升级版……………………………………………. 75 坚持把驻村工作队作为 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排头兵”和“尖刀连”.81 “4+1”分类管理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85
“头条号:如来写作网,QQ3231169”圈子里有最全面的党建公文材料,各种紧扣热点的公文合集。因材料众多,每日更新的材料都会专门压缩打包标明日期,并编辑出材料目录,将所有材料目录按日期整理到Excel表格中,方便查找的同时也方便下载。加入后,开号以来的所有材料都可以下载。
科技赋能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科技扶贫专项实施以来,我市坚持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 富和产业提质增效为导向,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大力推广“基 地带动、创业拉动、产业培育、智力服务”科技扶贫模式,为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效益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围绕中药材、茶叶、核桃、生态养殖 等扶贫产业,持续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主动向上对接国省 重点科技扶贫项目 100 余个,实施重点项目工程 75 个,投入专 项资金规模 6994 万元,间接撬动社会投入资金近 1 亿元,为产 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引进优 良品种。推广中药材“皖楼 9 号”、茶叶“三花 1951”、畜禽 “伊拉兔”等优质高产新品种 80 余个,开发“金山红茶”“高 观茗香”“核桃蛋白粉”等科技创新产品 20 余个,农业产业结 构不断优化,传统经济作物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普及先进技术。引进转化“无雨恒温垄肥”“茶叶生物防 控”“小杂粮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等惠农新技术 160 余个,
在原产业培育技术路线基础上开发新工艺 30 余条,农业耕地的
利用率、产出率提升约 30%,科技引领贫困户增收致富效益充分 发挥。
二、三方带动引领,深化利益联结
一是基地带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原则,在集 中连片贫困区域打造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 动作用,带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已建成科技扶贫 示范基地 10 个,核心示范区 7 万余亩,创造就业务工岗位 10000 余个,直接带动 3.12 万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园区带动。推行 “大园区+小业主”经营模式,“大园区”统筹资源、搭建平台、 招引项目,“小业主”多元发展、延伸链条,优势互补促进多 元增收。目前,入园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分别达 156 家、1092 家, 吸引种养殖大户、创客等“小业主”2500 余个,年产值达 5.8 亿元。三是企业带动。健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 机制,引导市域内 60 余家中小科技企业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带 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企业务工、入股分红、产业发展实现致 富增收。
三、建强人才队伍,发挥纽带作用
一是选派科技特派员。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科技特派员创 新创业联合会”,引进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三区”科技 人才 117 名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通过“一对一”“一对 多”“多对一”等多种方式对我市涉农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
种养殖大户开展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 30 余次,解决制约涉农企
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 200 余个。二是建立农村众创空间。对具 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强管理能力的科技特派员,支持建立集农 业高新技术研发示范、名特优新品种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 实用技术培训一体化国家“星创天地”,充分发挥创业、创新、 创客、扶贫“三创一扶”智力带动作用,培育鼎荣农场、宏宇 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小微主体 60 余家,吸纳返乡大学生 17 人、返乡农民工创客 9 人,带动建卡贫困户 100 余人,农业农 村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三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围绕贫困户 技术需求,创新“点餐式”“订单式”培训模式,采取“请进 来、走出去”“集中培训+分类指导”“线上+线下”等多种形 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300 余场次,累计培训 2.5 万余人, 受益群众 10 万余人,广大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升。
四、优化在线平台,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优质服务团队。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带贫重 点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吸纳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各领域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本土专业技术人员 1971 人,引进金融、 保险、劳务输出等专业服务人员 55 人,动态收录“第一书记”、 帮扶干部、农技员、大学生村官等信息员 9085 人,实现贫困村 和非贫困村在线服务全覆盖。二是精准对接技术需求。创新开 展“3333”提醒工作制和“2224”管理工作机制,在优先解决 贫困户种养殖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及时解决非贫困户产业发展
中的技术难题和供销需求,辐射带动非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
目前,累计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解决科技需求 73431 条,挽回 经济损失 5000 万元以上。三是构建多元服务平台。依托科技扶 贫在线创新服务平台,联合专业院校推送“茶叶精深加工技术” “果蔬保鲜存储物流运输”等最新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科 技成果 100 余项,实现本地企业技术对接 27 项。融合“农村淘 宝”“百日场”等电商平台,成功销售银耳、土鸡、葡萄、芦 笋、干杂等 150 多种农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2000 余万元。
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工
作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乡村振兴 的先导工程、脱贫攻坚的重点工程来抓,以“四清一责任”(即 危改对象清、住房鉴定清、改造过程清、质量验收清,形成完 整责任管理闭环)为主要抓手,以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为总 体目标,上下同心推进,精益求精建造,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工
作。
一、精准确定对象,确保帮扶对象底子清
把脱贫攻坚的精准要求贯穿于农村危房改造全过程。一是 精准排查扶贫对象。围绕“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如 何退”4 个关键环节,认真梳理排查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 房情况,建立完善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对象清单 136194 户, 精准掌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的基础底数。二是精准 确定危改帮扶对象。严格按照“群众申请、村评议、镇审核、 县级审批”的程序确定危改帮扶对象,并将拟定的帮扶对象名
单张榜公示,接受监督,真正把农村危房改造的阳光政策落实
到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农户手中。三是精准确定危房等 级。按照中省危改要求和标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 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人群, 逐户排查住房安全情况,科学准确地评定房屋危险等级,先后 评定出 C 级(需抗震加固)住房 628 户,D 级(需要拆除重建) 住房 8065 户。四是精准确定危改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 策,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逐户量尺寸定方案,一户一图纸, 一户一措施,力求用较少的费用、较短的工期、较便捷的方式, 保质保量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二、专业实施鉴定,确保危房鉴定结果清
从确定技术规范到确定作业队伍,都着眼质量安全,严守 专业要求。一是制定专业化标准。编制印发了《市农村住房安 全等级评定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符合性的技术标准》,并按照 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细化到县区,为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提供 了技术支撑,确保农村危房改造有规范有标准。二是组建专业 化队伍。成立危房改造质量安全市、县两级技术专家组,科学 准确评定贫困户住房危险等级,精准做出鉴定结论,并由贫困 户确认。贫困户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的,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 核验,直到群众对房屋鉴定结果认可为止。三是加强专业化引 导。对市县两级专业技术人员从危房鉴定标准、方式、方法等 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培训,市级培训 3 次 240 人,县级培训
11 次 600 人,为危房鉴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全程监督管理,确保危房改造过程清
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严把政策规范和工程质量两 道关口,确保“面积不超标、群众无负债”两条底线不破,贫 困户住房达到“五有”标准(有抗震设施、有卫生厕所、有水 电进户、有独立厨房、有兑付凭证)。一是严格监管流程。从 确定危改对象、进行危房定级,到危房改造实施、安全质量监 督,再到改造竣工验收、补助资金兑付,明确了多项操作环节, “实施一户、监管一户,完成一户、验收一户,达标一户、拨 付一户”,真正达到了环环紧密相扣、步步监管到位。二是强 化监管措施。县级住建部门将住房安全性鉴定为 C、D 等级的对 象,按照享受补助资金类型,分类逐户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农户 档案,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逐户 量尺寸定方案,严格落实一户一方案,一户一措施,坚持 C 级 修缮加固和 D 级拆除重建同步推进,真正达到保民生、暖人心 的目的。三是公开监管结果。每个阶段、每个节点,都全程留 文留影,以危改户为单位单独成档,同步向全省农村危房改造 信息检索平台上传,及时向社会公开公示,实现了危房改造线 下施工、线上监管同步透明。
四、严格验收程序,确保改造质量验收清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村、镇、县各级组织验收 程序,把好各个关口,确保危房改造结果真实可靠。一是村级
自验。农村贫困群众危房改造主体完工后,由村两委会、村监
委会及群众代表组成的验收组进行自验,自验合格后报镇政府 核验。二是镇办核验。由镇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包村干部 等组成验收组,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 村级危房改造工作进行核验,核验合格后报县级住建部们进行 初验。三是县级初验。由县级住建部门分批对各镇办贫困户危 房改造进行验收,并根据验收情况,出具住房鉴定结果,对不 符合质量验收要求和排查鉴定发现住房安全有问题的,及时指 出,责令其限时整改,并加大检查督查力度,为县级部门联合 验收打好基础。四是综合验收。在县级住建部门初验的基础上, 由县级扶贫、住建、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组成综合验收组, 逐镇逐村逐户对贫困户危房改造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发放贫 困户安全住房鉴定证书。五是兑现补助资金。对验收合格并取 得安全住房鉴定证书的贫困户,由县级财政部门于 30 个工作日 内将补助资金兑付至农户“一卡通”。
五、分级落实责任,形成危改责任闭环管理
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坚持群众利益至高无上,坚持问 题导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农村危房改造环节 闭合、全程可控、安全保障、责任明确。一是帮扶对象工作责 任。村主任(村支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负责人,镇政府主要 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对帮扶对象清单签字背书。扶贫部门主要 负责人对市县帮扶对象统计表签字背书,将帮扶对象责任落实
到位。二是住房鉴定工作责任。逐户落实危房鉴定人、鉴定审
核人以及鉴定单位(县级住建部门、质检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责 任。县级住建部门鉴定负责人对帮扶对象住房安全鉴定清单签 字背书。市县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市县帮扶对象住房安全鉴 定统计表签字背书,将危房鉴定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危房改造 工作责任。逐户落实质量安全监管人责任,县级住建部门质量 安全负责人对危房改造清单签字背书。市县住建部门主要负责 人要对市县帮扶对象住房安全鉴定统计表签字背书,将危房改 造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四是危房改造验收工作责任。逐户落实 验收人、审核人以及验收单位责任。县级住建部门质量验收负 责人对危房改造验收清单签字背书。市县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 要对市县危房改造验收统计表签字背书,切实将危房改造验收 责任落实到位。
“四联四促”严实基层干部作风助力脱贫攻坚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多措并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 专项治理工作,着力在“四联四促”上下功夫、求实效,压紧 压实责任,严肃执纪问责,切实转变基层扶贫干部工作作风, 有力有效开展精准扶贫。
一、强化系统联动,促靶向聚焦
结合实际,市纪委监委及时印发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专项治理工作要点,明确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 理的工作重点,将排查线索、通报曝光、建章立制等 5 个方面 对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作为靶向目标,严格要求乡镇(街道) 党(工)委、乡镇(街道)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扶 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进一步巩固全市 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成果。
二、强化责任联动,促边巡边改
坚持将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作为巡察重点,深入 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对 12 个建
档立卡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及“回头看”。同时,以
“四不两直”等方式,组成 3 个督察组,对各乡镇(街道)扶 贫工作,特别是巡察整改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乡镇街道和相 关部门贯彻落实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及帮扶人履职情况、中央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察;各派驻纪检监 察组对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单位工作进行督查、对全市 17 个 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冬季攻势”、乡镇(街道)纪(工) 委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中履行监督责任情况进行督
查。
三、强化集中联动,促深度整改
聚焦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制定《开展扶贫 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整治脱贫 攻坚履职尽责不力和作风问题,对在脱贫攻坚中不作为、乱作 为、慢作为、弄虚作假、虚假脱贫的坚持严肃惩处,以实打实、 硬碰硬的态度,紧抓深度整改。同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印发
《集中治理作风不实,政绩观偏差,搞“政绩工程”“面子工 程”等突出问题实施方案》,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问题。
四、强化协调联动,促建章立制
及时健全工作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扶贫领域腐败 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协调联动机制》,与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 员单位建立日常联络、定期会商、线索移送、联合督查、结果
反馈、线索报备制度,切实加强协调联动,凝聚强大合力,充
分发挥震慑作用,增强成员单位责任感,推深做实全市扶贫领 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 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围绕、三强化” 打通培训最后一公里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春节以来,为积极化解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进一步提升 扶贫干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能力,以更加昂扬的状态做好最后 一年脱贫攻坚工作,我市提前谋划、积极创新,采取网络视频 等方式组织开展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已培训各级各类扶贫干部 2 万余人次,取得积极成效。
一、围绕“抗疫情”,强化培训方式的“灵活性”
按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 方式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消除疫情对培训的影响,做到“三个 结合”。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疫情防控期间,主要采取视频 方式,由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开发局牵头制作培训课程,通过 微信群、QQ 群等新媒体进行线上培训,同步开展在线答疑,及 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同时,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 积极做好线下培训,拓展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分级分类相 结合。市、县分级负责,做到各级扶贫干部培训全覆盖。市级 重点抓好市直单位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村党组织书
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培训,市直行业部门负责本系统干部培
训,各县区重点组织开展乡镇干部、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村 “两委”成员、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小组长的培训。三是定 时与及时相结合。将脱贫攻坚培训作为全年培训重点,纳入年 度全市干部培训计划,分批开展集中培训。同时,针对决战决 胜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开展专项培训,及时传达 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及时发现并纠 正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截至目前,市 级已组织开展各级扶贫干部视频直播培训 2 期 16539 人次,县 区自行组织开展培训 8 期 7653 人次。
二、围绕“补短板”,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广泛收集各级扶贫干部培训需求,全面梳理脱贫攻坚存在 的困难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优化培训内容,做到“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针对疫情防控需要,针对不同 阶段特点,培训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完善,3 月之前重点培训疫情 防控、消杀等专业知识,3 月之后重点培训消费扶贫、复工复产 等内容,让培训内容符合基层实际、满足基层所需。二是聚焦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对照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目标任务,针对巡 视“回头看”、国家考核等反馈问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 什么管用学什么”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 防止致贫返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培训,让培训 内容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基层爱听、愿听,得到广大扶贫干
部的高度认同。三是聚焦提升扶贫干部能力。针对基层扶贫干
部能力弱项,在讲任务、讲政策的同时,培训重点放在怎么干、 干什么方面,更多的教方法、传经验,同时开展扶贫干部心理 健康知识讲座等课程设置,持续提高扶贫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业务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直懂政策、会扶贫、作风硬的扶 贫干部队伍。
三、围绕“促实效”,强化培训管理的“严肃性”
把扶贫领域作风整治贯穿培训始终,通过“三个从严”要 求,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一是从严要求培训纪律。线上培训期 间,要求学员准时在线开展培训,不得发表与培训课题无关的 言论,关闭所有与培训无关的占用网速的软件。集中培训期间, 不允许随意请假,上课期间不允许随意走动、接听电话。二是 从严开展督查检查。市直各帮扶单位、各县区坚持“应训即训” 的原则,充分宣传发动,切实提高培训学员的覆盖面,参训学 员报市扶贫开发局备案,县区组织、扶贫、督查等部门开展实 时督导,确保培训工作不走过场。三是从严进行问题通报。每 期培训结束后印发专项通报,对督导发现的组织培训不力的单 位以及应参训未参训、参训时长不达标、敷衍应付的个人进行 严肃批评,并计入年度考核成绩。截至目前,市级备案管理参 训学员 8351 人,印发培训情况通报两期,涉及 9 家市直帮扶单 位、218 名市县扶贫干部。
补齐“四大短板”
做实脱贫攻坚 “抗补促”专项行动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市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力补齐“四大短板”, 扎实做好“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
一、补齐产业带动短板
2020 年实施产业脱贫工程 17 个 5322 万元,12 个贫困村 12 个扶贫基地全部复工,7 个特色种养业到村项目全部开工,总体 形象进度达 53%。明龙酒业等 9 家龙头企业和 336 个带贫主体全 部复工,带动贫困人口务工 97 人,对接第一批发展种养业贫困 户 182 户,2 家艾草企业与 2 个贫困村及其贫困户签订艾草收购 协议。
二、补足富民增收短板
多渠道为贫困户增收。开展“就业扶贫助复工”行动,组 织“就业直通车”101 车次 2096 人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其中 贫困劳动力 300 余人。新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 232 个,可为贫困户每户年增收 3000 元以上。12 家企业针对贫困户
提供月薪 3000 元以上岗位 925 个,现场签约 98 人。全市累计
帮销因疫情受阻的贫困户农产品 28 吨,总价值 116 万元。
三、补强人居环境短板
2020 年实施到村扶贫基础设施 77 个 2967 万元。加强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年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达 5.66 万吨,建成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4 个。群众投工投劳 2.1 万人次,清理村内 沟渠 2.8 万米,清理畜禽养殖粪污 1500 余吨。清理乱搭乱建 7348 处、无功能建筑 6099 个。
四、补牢兜底保障短板
实施低保与扶贫政策无缝衔接。2020 年新纳入农村低保 380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07 人。强化贫困人口价格临时补贴 发放,救助因病、就学、残疾和因疫情等导致生活困难家庭。
2020 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74944 人次,447 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28233 人次,168 万元。
写好高质量脱贫新答卷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 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县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扎实开展决战决 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围绕重点 村、组、户实行挂牌作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 突出问题,确保动态清零、不留死角,如期实现“不落一户、 不掉一人”全面脱贫目标。
一、“三业联动”促增收
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联动。利用自身作为农 业大县的资源优势,大手笔规划南北两个经济带,实施“百果 园、花世界”工程,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大粮仓”“大菜 园”“大果园”。通过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工程、 完善产业体系,带领群众脱真贫、真脱贫;大力实施乡村就业 促进行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扶持发展 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 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的带动作用,通过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
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鼓励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挑大 梁,引导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壮大村级经济经济、促进贫困户 增收脱贫。
二、“三大体系”展蓝图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工业园区就业扶贫、资产资源收 益扶贫“三大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升级、绿色 农产品产业提升、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等八大行动;加快推 进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发展“互联网+农业”,有效提升农业物 联网、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农业信息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 系、农业机械智能化等重点相关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不断增强 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 利益联结关系,以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订单收购、生产托管、 入股分红等带贫模式,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和受益度。加快推 进 2020 年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确保 建成后及时带动贫困户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三基共进”夯基础
持续做好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村庄基本面貌“三基 共进”。 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 公路网络体系,继续实施老旧县、乡道路提升改造;完善疾病 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县乡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建设,坚决打赢新 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做好公共卫生和重大疫病防治。深
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
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完善“分类收集、定点投放、 回收利用、末端处置”运行体系。着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合 理引导农民进镇居住,有序引导农民向美丽乡村中心村集聚。
实施“六金富民”保障群众脱贫不返贫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我县立足山区优势资源禀赋,培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的林 果业、苗木花卉、中药材、柞蚕、石材加工等优势特色 产业, 在全县实施“六金富民”工程,采取“车间揽金、树 上摘金, 土里刨金,坡上生金,点石成金,风景变金”,让贫困群众深 度融入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里找到一条条 “钱”途光明的致 富门路。
一、树上摘金
发挥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 户的引领带动,在贫 困村发展晚秋黄梨、硬质桃、薄皮核桃、软籽石榴等为主的高 效林果业。全县林果种植面积 14 万亩,带动 1800 余户贫困户, 年户均增收 8000 元。盛世石榴园有限公司投资 800 万元,建立
1200 亩软籽石榴种植基地,栽种石榴 50000 余棵,带动村里 40 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 10000 多元。通过政策倾斜、 典型引路、 能人带动等措施,动员扶持群众发展优质品种桃,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专业村。目前共发展
桃树 5700 亩,人均年收入净增 8000 元,贫困发生率从 65.88%
下降至 1.14%。 二、土里刨金 设立中药材发展办公室,制定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
鼓励贫困群众利用山地、林地、荒地种 植市场前景好、发展潜 力大的石斛、黄精、白芨等名贵道地中药材,支持大型药企、 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销售、股份合作、 务工就业等形式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产业带贫 作用。通过林下间作和林间套 种的模式,鼓励引导广大林农和 贫困户大力发展以柴胡、桔 梗、连翘等中药材,全县中药材种 植面积以每年 2 万亩的速度增长,总面积达 52 万亩。
三、坡上生金
为扶持群众发展养蚕,制定激励奖励措施,免费为贫困户 提供蚕籽、培训养殖技术、购买养殖风险保险。全县从事柞蚕 养殖的行政村有 262 个,放养农户近 2000 户,户均收益 10000 元以上。县城郊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去年春 季他在 300 亩的柞坡放养 8 斤蚕籽,除去蚕籽、雇用人工等生 产成本,净收入 2 万多元。
四、车间揽金
按照“县投资、乡所有、村使用”的原则,累计投入 7100 万元建成 136 个扶贫就业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主 要经营来料加工、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吸纳 2000 余名
贫困群众进入扶贫就业车间务工揽金,从事服装、鞋业、热敏
纸、数据线、假发、水产养殖、中药材、艾制品、香菇精深加 工等,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五、风景变金
开展全域旅游创建活动,引导涉农龙头企业、贫困群众积 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特色民宿、星级农家乐、农家客栈, 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的 农家餐饮和游乐项目,让群众搭载“旅游+扶贫”致富快车。全 县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 25 个,培育星级农家乐宾馆 400 多家, 带动 1200 余户 3200 余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同时,激励旅游 企业勇担帮带责任,探索提供就业岗位、入股企业分红、流转 资产增收、合作开发土特产四种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六、点石成金
重点培育年产值百亿元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致力打造“中 国钙都”。充分发挥矿山资源优势,成立石材工业园区,建成 扶贫就业车间 5 个,最大程度吸纳贫困群众进入工业加工园区 务工,让贫困户就近转移就业。
硬核帮促助力全胜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自定点帮扶以来,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 作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五 个专项治理”等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导作用,扎实履 行队长单位和帮扶单位职责,硬核帮促,助力全胜。
一、班子主抓,尽锐出战善作善成
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以上率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协 调解决突出问题。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3 月,我单位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累计指导调研、蹲点帮扶 21 次,召开室务会、主任办 公会、专题会、现场会等 20 余次研究帮扶举措,解决帮扶难题
30 余个。确保尽锐出战,派出精兵强将“真帮实促”,善作善成, 选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 3 名同志在 2019 年公务员年度考核 中,2 名被组织部门逐级上报推荐评为“优秀”等次。
二、聚焦产业,促进群众不断增收
紧扣“项目、资金、责任”三捆绑要求,积极协调工业企 业帮扶资金 880 万元,在镇政府建立融合办扶贫资金专账。依
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林下养鸡和水产养殖
等“短平快”产业。三个村建成林下养鸡场 3 个,单季养殖规 模 7 万羽,年前已销售 1 万羽,现存栏 4 万羽,3 月下旬全部出 栏;建成年产 9 万斤泥鳅立体养殖项目,预计 6 月份第一批 3 万斤泥鳅上市;30 亩的生态养鱼项目 3 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三 个产业项目均与所有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生态养鱼项目 已按预期收益提前分红,有效带动紫云自治县产业发展。
三、扶贫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 总结、创新形成“12345”工作方法。 “1”,引导群众一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利 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院坝会等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 走”宣讲 40 余次,并把群众赞美、感恩党的话摘录下来,喷绘 制成“连心墙”,不断引导群众饮水思源,增强党的向心力。 “2”,不断补齐短板,巩固现有成效,二者同步推进。“3”, 发展巩固提升经果林、林下养鸡、生态养鱼(鳅)三个产业,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4”,加强对贫困户、已脱贫户、非贫困 户、特殊群体“四类人员”基础信息核查,确保源头信息精准。 “5”,在各村开展致富星、诚信星、守法星、美德星、卫生星 “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评选出“三星级”以上文明户,提 升群众道德情操,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点燃贫困群众致富内 生动力,目前“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已在紫云全县推广。
四、拓宽渠道,联建慰问聚集合力
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办协调各方优势,拓宽党员视野,拓展
帮扶渠道,共同谋划发展。会同航天江南集团、中国航发黎阳 公司与三个村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实地宣讲相关政策和发 展理念,并组织以“献爱心·同发展”为主题的扶贫捐赠。协 同中国航发黎阳公司到同合村开展“企地共建奔小康·同心打 造幸福村”专项活动,与同合村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并向板当 镇捐资 300 万元,向同合村小学捐赠书籍和疫情防控物资。为 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春节前,办领导班子走访慰问三个村 25 户特困群众,及时将党的关怀传递到贫困户;为激励驻村第一 书记艰苦奋斗再接再厉,在严格落实相关待遇保障基础上,采 取“一份慰问品、一个慰问电话、一封慰问信”方式关怀慰问 驻村第一书记。
五、科学统筹,战疫斗贫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严格落实帮扶单位责任,按照“外 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三个村第一书记具体指导、带领村 “两委”等党员干部坚持严防、严管、严控,用精准摸排到位、 引导宣传到位、坚守阵地到位、堵卡防控到位、后勤保障到位 “五个到位”工作法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向板当镇政府 和 3 个村捐赠口罩、口罩过滤器等防控物资。疫情防控不松, 复工复产不误,统筹、组织 3 个村坚持战疫复工两手推进。目 前,3 个村共组建村级劳务队 115 人,组织务工返岗 451 人,流 转土地 3100 余亩,栽种脆红李 1430 亩,春耕备耕 1400 亩。
六、紧盯靶向,挂牌督战促进整改
履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单位职责,指定专人担任定 点督战队副队长、联络员,组织 5 家定点帮扶单位,定期调度、 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要问题。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饮 水安全标准,紧盯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综合性政策扶贫、基 础设施、基层党建、村容村貌等重点工作的落实,与省地方金 融监管局一道进村入户全力抓好挂牌督战,按照“全覆盖、督 死角、查问题、抓整改”要求,督促各项工作落快、落细、落
实。
七、产销对接,着力抓好消费扶贫
深化、延展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充分发挥 “黔货出山进军营”工作专班渠道优势,着力优先推 介紫云自治县林下鸡和鸡蛋、生态鱼、泥鳅等优质农副产品进 入部队超市、食堂;充分利用国防工业企业市场优势,在部分 国营企业开设紫云自治县农特产品专柜,拓宽优质农副产品销 售渠道;积极发动军民融合办机关干部职工以及亲朋好友,利 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想方设法为贫困户牵线搭桥,帮助 贫困户宣传、销售优质农副产品,全力帮助解决销售问题,确 保产品产得出,销得好,实现稳定增收。
创新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
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平稳高效发展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力脱贫 攻坚、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有效抓手,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积极创新和探索“一二三四”工作法,促进全镇村 级集体经济平稳高效发展。截止 4 月 20 日,全镇 6 个村(社区) 全部实现 2020 年村级集体收入达 5 万元以上的目标要求。
一、坚持“一个引擎”发挥引领
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 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镇党委的引领作用,通过成立镇、村集体 经济办公室,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党支书 和主任具体抓的管理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立足“两个依托”找准方向
一是依托优势强发展。按照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商则 商的发展思路,因村谋划,将本地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 发展优势,不断拓展发展领域。二是依托外力促壮大。通过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部力量积极、快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如 X 村通过引领返乡能人,创建种桑养蚕扶贫产业示范园和生 猪养殖示范园,辐射带动全镇 979 户建档立卡户发展“5+2”特 色种养产业。
三、注重“三大谋划”激发动力
一是谋划好人才建设。通过落实“三培养”工作,培育一 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经济型人才,为人才队伍建设不 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新动力”。二是谋划好政策扶持。用 活用好专项资金、土地、信贷等相关扶持政策,助力 35 个村集 体经济项目高效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由“输血”向“造 血”功能转变。三是谋划好协调服务。指导 6 个村(社区)合 作社开展赋码换证工作、签订协议,全面推行会计委托代理服 务制度,规范合作社运行管理。截止目前,到各村开展指导和 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 80 余次,引导超过 7000 名群众积极参与 复工复产。
四、建立“四个强化”助力发展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和扫 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扎实推进“星级化”管理,不断增强基 层党组织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为民服务的能力。二是强化创 新发展。改善投资经营风险,探索出“参股不控股、投资不经 营、按期收分红”“公司+合作社+农户”“村委领办”等发展 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平稳发展和摘掉“空壳村”的帽子。三
是强化能人带动。加强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强
化党员致富能人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如 X 村杜东母猪专业合 作社负责人罗文记,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引领 全镇 300 多户发展养猪产业,平均每户增加稳定纯收入 1000 元 以上。四是强化监督指导。通过召开推进会、实地督查等措施, 指导和督促各村(社区)按照合作社章程,用好用活各类扶持 资金,加快推进项目方案的编制、入库和规范项目的运行管理, 确保全镇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平稳、高效发展。
积极探索把发展旅游产业
作为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近年来,我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产业扶贫有效 途径,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成效显现。
一、立足实际理清思路,做精做强产业扶贫
一是确定旅游扶贫产业的思路。
基于村实际情况,村第一书记先后召集村各个层面党员干 部群众座谈会 12 场次,徒步走遍了全村 27 公里,多次深入 218 户农户访贫问苦,最后确定“聚焦总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盘活现有资源,短期发展特色产业,长期发展旅游产业,帮助 村民脱贫致富增收”的思路。坚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另搞 一套,本着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以完善村基础设施为先, 促进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2019 年村集体经济创收 6.6 万元。
二是超前谋划做好旅游扶贫的规划。
在做好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抓
住“文化、艺术、服务三个要素,让游客有新鲜感、神秘感、
亲切感,让游客互动、激动、感动”的思考,深入挖掘“花儿 为什么这样红”文化,规划打造村 3 个环线景区,开发“三座 园林、三座群众活动艺术馆、三座农家大院”等 20 多处景点, 目前正在申请 3*** 景区。本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景区已对外 承包经营,正在试运营阶段,村民做到了利益共享。
三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总带领下,积极与广东等 4 个援疆 前指对接,累计争取资金 2000 万元左右,全部投入景区建设, 已建成景点 20 余处,旅游蒙古包 42 顶,标准间 22 间,民宿 50 家,接待力全面提升,可同时接待 500 人。积极与自治区旅游 协会、喀什文旅局对接,2019 年已累计接待游客 3500 余人次, 创收 11 万元。中国美术学院、无锡画协等多次到村采风画展, 加快了景区建设推广力度,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脚步走的 更加铿锵。
二、积极储备旅游人才,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一是合理统筹村“六支力量”。
作为村扶贫第一书记,牢记主责主业,积极统筹协调“访 惠聚”工作队、乡下沉干部、村干部、村警、村医、护边员六 支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组 织党员干部学习 42 次,目前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X纪党规知识学习。党员发展到 54
名,护边员增加到 151 名,各支力量不断壮大,为村发展旅游
扶贫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不断注入了新鲜活力。 二是做好旅游人才培养。 立足基层人才匮乏的实际,从接待、服务、导游、歌舞等
方面强化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利用农牧民夜校,讲解传授接 待文明礼仪,服务注意事项,增强村民旅游接待服务的规范意 识。开展烹饪培训 5 次,举办烹饪大赛 2 次,将 6 名一等奖获 得者吸收到村旅游合作社。积极与县文工团对接,邀请县文工 团 6 名演员开展了为期 1 个月的现场授课,并组织 26 名文艺演 出队成员到喀什文工团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舞蹈培训,村舞蹈 演出队更加专业化,为村更好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培养了一批人
才。
三是积极培养旅游综合服务人才。
将村年轻有为、有舞蹈、歌唱等功底的 26 名年轻人才吸收 到村文艺演出队,经常性排练各民族舞蹈,原汁原味将舞蹈搬 上舞台。盘活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村旅游巴扎,现有便民超市、 特产专卖、纪念品专卖、餐饮服务等 4 家超市和 3 家便民商店 运营,目前正在积极建设 300 ㎡游客餐厅和筹建 3000 ㎡三星级 酒店建设。积极培养景区管理人才 5 名,景区讲解员 5 名,酒 店服务管理员 12 名,厨师 5 名,客房服务员 6 名,“花儿为什 么这样红”景区建设运营更加规范,为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奠定 了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规范经营,注重产业扶贫实效
一是规范管理旅游扶贫产业运营。
指定专人负责旅游事宜,制定旅游管理服务人员考勤、游 客接待规范、景区管理、导游解说、巴扎管理、演出设备管理 等 160 余项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旅游收入账务登记制 度,一人管账,一人管钱,形成良性机制。合理制定各类住宿、 菜品、演出、特色摄影、模特、景点、讲解员、特产等 10 余类 服务价格,推动景区长效建设,铺好旅游扶贫产业这条让群众 持续增收的路。
二是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协调厅局选派 10 名村民参加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连续两年“七一”组织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先进代表赴喀什地区、 县上学习考察旅游业,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组织村民收取雪 菊、沙棘等特产,从原来的卖不出去到如今的供不应求,真正 让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