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黄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6日在黄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孙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收入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5%,较好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打牢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新安江模式”得到党中央充分肯定。***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明确指出“要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试点工作入选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写入中组部《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选编,《江清湖晏河长治》入选中组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新安江屯溪段入选水利部示范河湖建设名单、系我省唯一,流口村“生态美超市”项目荣获由国家八部委共同评选的第九届“母亲河奖”。
——融杭接沪迈出重大步伐。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出台我市实施方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黄杭国际黄金旅游线、宁宣黄、杭临绩(黄)、黄(衢)金高铁纳入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计划。“‘融杭’我们怎么看、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效显著。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与杭州都市圈城市签署“1+9+3”战略合作协议,谋划建设黄杭产业合作园、黄杭绿色产业带。成功举办第一届黄山发展大会,聘任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7位专家担任发展顾问,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近600亿元。
——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开展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并发表重要谈话4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推进“旅游+”战略,深入发掘徽州文化内涵,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全年乡村旅游接待5380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量的72.7%;研学游持续升温,接待量突破300万人次,山上山下联动、观光休闲并重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品牌持续打响。
——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金融等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控。1814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16%,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已出列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5.5万元。全市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95.9%,空气质量继续稳居全省首位,1~11月在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中位居第4,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保安全、保大庆、护稳定目标圆满实现。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黄山发展成就系列展示活动,大庆维稳安保工作扎实有效,营造了昂扬向上、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继续稳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落实“六稳”工作要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重点工作调度,精准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扎实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全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全年安排扶持实体经济资金6.55亿元,减税降费额达13.8亿元,落实银企对接资金184.5亿元,解决企业过桥贷款40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贷款余额50亿元;全市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950亿元、增长14.68%,新增贷款121亿元。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要求,制定出台“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月潭水库即将蓄水,市铁路枢纽总体规划成功获批,昌景黄高铁和芜黄、黄千、德上高速有序推进,池黄高铁开工建设,杭临绩(黄)、黄(衢)金高铁和屯溪国际机场迁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获亚行批准,东远新材料、国药健康等一批产业类项目建成投产,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争取各类上级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89亿元、地方专项债额度22.8亿元。
(二)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精致农业,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3%;茶叶一产产值36.5亿元、增长6.5%,茶叶自营出口创汇超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的80%、10%,9家茶企入选中国茶企百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8亿元、增长25%;新增家庭农场168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休宁县跻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黄山区太平猴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批。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5542”行动计划,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业入库税收增长13.9%,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6%,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2.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黄山精工凹印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富田精工成为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唯一获得“双奖”的参展企业。全市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6%、税收增长18%,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省级高新区,在2018年度全省12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居第15位。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核心区完成投资10.4亿元、增长4%;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3家。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旅游品质革命,全面加快黄山东部开发,承办第十二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举办第一届互联网与中国摄影旅游大会,全年游客接待量7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0亿元,分别增长14%和15%,其中入境游客286万人次、增长9%,过夜登记游客突破1000万人。黟县获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山风景区位居“2019中国最受欢迎景区”百强榜首位,黄山旅游集团蝉联中国旅游集团20强。
(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59个“办好一件事”集成套餐式服务,实现670项个人事项“全程网办”、39项法人事项和7项个人事项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皖事通”黄山分站上线服务事项19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本级不动产登记“全自助申请、全自动办理”。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增长16.42%。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累计703个村(社区)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03个村开展“三变”改革,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全面建成。5家市属企业公司制改革成效初显,交投集团挂牌运营。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板和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58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套路贷”等违法犯罪活动,多措并举化解政府债务。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波兰耶莱尼亚古拉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黄山风景区与美国阿迪朗达克、波兰克尔科诺谢山、南非桌山、肯尼亚山4个国家公园建立友好景区关系;我市作为国内唯一受邀的地市参加“中国驻美大使馆开放日”活动,成功举办黄山旅游联合国总部推介会。黄山口岸出入境10.25万人次,进境水果口岸通过国家海关验收并正式运营。组团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与中国中铁、首农集团、携程集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茶集团、华润集团、海通恒信等5家中外500强企业入驻黄山,市域旅游铁路、中建材二期等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中国银联(黄山园区)成功落地,全年新签内资项目4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实际到位内资280亿元、增长15.8%;外商直接投资2.2亿美元、增长6%。
(四)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城乡面貌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六城联创”,积极推进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和“两治三改”三年行动。全面加快中心城区“一环三片”建设,黎阳桥建成通车,八一桥竣工验收,23条道路完成改造提升,6个公共停车场建成使用;新改建排水管渠67公里、污水管网166公里,改造提升绿地45万平方米;加快打造三江口核心商圈,“徽州坊”一期、滨江西路改造有序推进。全市完成棚改4339套、老旧小区整治101个;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工作,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城市管网安全运行监测信息系统建成运行。区县城改造提质提速,屯溪区、徽州区、歙县三地主干线公交实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首批12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启动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完成投资超50亿元,新增省级特色小镇4个,宏村艺术小镇、齐云旅游小镇、西溪南创意小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50强。实施“百千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完成农村改厕2.4万户,“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339公里,呈灵潜旅游公路入选“2019全国美丽乡村路”,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2个、重点示范村19个,完成210个自然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五)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成为发展最亮底色。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作出了实施“十大工程”的重大部署。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实施意见》,“生态美超市”在全省推广,全市新增“生态美超市”30家。突出抓好新安江和太平湖、阊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设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深入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深化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加快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黄山区浦溪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获2019年“亚洲都市景观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全域运行,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加快推进,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实现乡镇全覆盖。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高质量完成新安江水质保护任务,连续8年优于考核要求。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病治理专项行动,累计执法4200余人次,全力打好黄山松保卫战。
(六)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精心组织实施33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65.5亿元,占年计划的132%。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约6万元,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城镇新增就业2.49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1.69万人、13.69万人、11.7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77.4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退休费人均月增133.41元,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7.3%、9%、11%。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5673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329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23万元、高龄津贴2865万元。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市42万人次受益。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通报表扬。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41处,262户947人消除地质灾害威胁。认真抓好省脱贫攻坚考核反馈问题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整改,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扎实推进“十大工程”,整合帮扶资金12亿元,完成项目建设693个,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我市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夺建筑石雕项目金牌,实现我省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金牌零的突破。积极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和第十六届皖浙赣闽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项目159个,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中国传统村落179个,歙县、黟县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黄山元素精彩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推进健康黄山建设,在市人民医院开展改善医疗服务“两个一”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两卡制”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血吸虫病消除工作全面达标。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加快建设。我市运动健儿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省第三届健身休闲大会上取得佳绩。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实施“铸安”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宏村派出所荣获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人民防空工作持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档案方志、统计等工作继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实现新发展,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聚焦“十二字”总要求和“五句话”目标,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严强转”专项行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持续深化“三查三问”,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启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制定实施《黄山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黄山市林长制规定》,黟县旅游市场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作为单项示范创建候选项目推荐上报中央依法治国办。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163件人大代表建议、226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工程,“12345”统一呼叫中心受理有效诉求20.28万件,按期办结率99.92%。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有关规定,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7%。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资金监管,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用奋斗坚守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取得了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黄山改革发展的中央、省驻黄单位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黄山发展不够、不快、不优的问题仍相对突出:创新发展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支撑不足,战新产业、高新产业发展不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亟待加强,重大产业类项目支撑不够,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协调发展方面,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区、区县城、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普遍产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绿色发展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短板,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任务依然繁重,绿色产业规模偏小,绿色经济效益不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还需进一步拓展。开放发展方面,全方位开放的基础条件、承接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与长三角城市群、杭州都市圈城市产业合作尚未实现重大突破,外贸进出口结构不优、规模企业少,外资项目少、体量小,国际展会等对外开放平台未能用足用好,黄山的国际影响力尚未充分发挥。共享发展方面,财政收支矛盾相对突出,人民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和养老、住房等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脱贫攻坚、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社会治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一些部门庸懒散拖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政府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发展大势,辩证看待宏观形势,一方面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繁重任务和风险挑战。同时更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正在加速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六稳”工作的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彰显积极效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浪潮正在孕育强大动能,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随着融杭接沪步伐的全面加快,高铁、高速、航空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日臻完善,今日的黄山,正处在孕育突破的关键时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砥砺斗争精神,善于视危为机、化危为机,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建设推向前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按照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十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有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现代化新黄山的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财政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注重脱贫攻坚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坚持“三个力度不减”,越到决战决胜紧要关头,越要响鼓重锤、一鼓作气,咬定目标、尽锐出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面推广“四带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