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推进会上的讲话(全文9045字)

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推进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省、市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相关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明确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重点,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狠抓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在新常态下借势借力、加快发展。刚才刘县长通报了上半年文化旅游重点工作暨项目进展情况。下面,两办文秘精英总群就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积极探索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经济,文化旅游产业的地位前所未有,作用显著提高,优势不断彰显。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是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两办文秘精英总群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推进有了新机制,文物保护跨上新台阶,文化事业呈现新气象,形成了文艺创作出精品、产业开发有效益、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氛围日益浓厚,景区景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工作实践充分证明,文化旅游产业是符合**县情、富有**特色、能充分利用**资源、吸引人气财气的产业,随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
    当前,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是紧迫任务,也是长远之策。两办文秘精英总群们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只有牢牢抓住新机遇,才能开创新局面,谋求新发展。一要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机遇。2013年9月,***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新时期对古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旅游产业上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丝绸之路全长近7000公里,在甘肃境内横贯东西1600多公里,**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两办文秘精英总群们要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尽快培育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积极推动与周边城市和省内外其他地区深化文化旅游合作,努力把两办文秘精英总群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节点。二要抢抓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政策机遇。201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提出重点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一带”,即东西横贯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三区”即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十三板块”,即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举办等13项工作),其中加快建设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个地级市和一批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为两办文秘精英总群们推进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两办文秘精英总群们要认真研究**的文化历史、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把最具竞争力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把最有吸引力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积极建设华夏文明的展示区。三要抢抓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机遇。2014年1月,《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方案提出用8年时间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努力构筑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河西内陆河和黄土高原四大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20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以上。两办文秘精英总群们要坚持国家和省上政策支持与自两办文秘精英总群创新发展相结合,牢固树立环保优先意识,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性开发,坚定不移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地保护工作,抓好造林绿化,强化节能减排,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助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要抢抓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今年1月,市上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接续产业,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紫金花城、神秘骊靬“两大景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努力把金昌建设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城市。7月份以来,市上相继召开大景区建设性规划初稿汇报评审会、金阿旅游推介交流会、金昌旅游发展专题辅导讲座、旅游规划和开发专题辅导报告会等一系列会议,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学者来金考察调研,围绕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品牌打造、产品研发和宣传营销等方面为金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脉会诊,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市委吴书记在参加相关会议时指出,当前建设“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游客定位要着重吸引与两办文秘精英总群市季节反差性大、资源互补性强、文化差异性大等地区的中高端和中远端消费人群,旅游要素要突出静、景、净、畅、慢、优、文、情、养等多个元素,要在有效利用固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将文化气息无声、无息、无痕地镶嵌在景区规划中。这也为两办文秘精英总群们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亮点指明了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
    新常态下,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聚人气、集商气的现实需要,是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全县上下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尽快将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蓬勃奋进的发展优势,不断开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发挥文化融合优势,着力提升“**骊靬——和平之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提高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益,不仅需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亮点”,更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加“厚度”。两办文秘精英总群们要注重用文化来支撑旅游、包装旅游、统领旅游,把“**骊靬——和平之城”这一主题渗透到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充分发挥中西方文化融合优势,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准确把握“**骊靬——和平之城”文化内涵。骊靬文化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活化石”。从历史文化底蕴来看,2000多年前,一支6000多人的古罗马军队在卡尔莱战役中战败,后侥幸突围、不知所踪。直到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带领四万多名将士讨伐北匈奴郅支单于时,发现了一支奇特的军队,至此,失踪17年的古罗马残军才得以浮出水面。后来,西汉朝廷以宽厚、仁和的心胸接纳了他们,在**境内设置了骊靬城。这无疑体现了人类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共同理想。从时代发展潮流来看,一方面,弘扬“和平”精神,是维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平”精神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在凝聚世界各国人心民意、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弘扬“和平”精神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与“和平”精神所倡导的境界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把**骊靬打造成“和平之城”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全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日益深化,骊靬文化的内涵不断充实、丰富和延伸,由原来的“包容”升华为“和平”,更加准确地概括了骊靬文化的特质,也更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两办文秘精英总群们要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不断延伸认识的深度,深入挖掘骊靬文化的独特魅力、唯一性和最高点,让骊靬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拓出更大空间。
(二)全力打造“**骊靬——和平之城”景区集群。要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尽快拿出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建设规划,所有建筑都要体现文化旅游元素,所有产业都要围绕文化旅游来做大做强。要坚持把“**骊靬——和平之城”作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加快推进骊靬和平文化旅游区、北海子养生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8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