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全文14129字)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0年1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陈 武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六稳”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区经济平稳运行,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财政收入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其中出口增长18%。先行支撑指标增势良好,工业用电量增长12.5%,居全国前列,铁路货运发送量增长18.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增长14.8%。
    ——两个翻番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两个翻番目标。
    ——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实现12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1268个贫困村出列,预计21个贫困县摘帽,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脱贫成效保持全国前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5%、38%。糖、铝等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轻工业振兴取得突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贡献率达55%,旅游总消费突破万亿元、增长33%。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累计获批1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新动能加速成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5倍,智能电视机产量增长67.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近一倍。电信业务总量、快递业务量分别增长78.8%、17.3%。民间投资增长12%。新增企业15.5万户,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新增“四上”单位1500家。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成为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交通投资达1222亿元。开工建设时速350公里的南宁至玉林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92%的县通高速公路,76%的乡镇通二级或三级公路,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2.56亿吨,增长14.7%;集装箱吞吐量382万标箱,增长35%,增速全国第一。西江长洲水利枢纽过闸货运量1.45亿吨。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2900万人次。完成所有贫困县、边境县农网改造升级。大藤峡水利枢纽实现大江截流。完成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IPv6改造,设区市全面启动5G网络建设,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
    ——开放迈出重大步伐。获批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获得中央支持,广西开放优势和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2243列,增长一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100%。进出口整体通关时效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超过一倍,区外境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400亿元、增长10.5%。
    ——生态环境保持一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7%,PM2.5平均浓度下降2.9%。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96.2%,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90.9%,6个设区市断面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十,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超过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以上。森林覆盖率62.45%。石漠化治理成效居全国首位。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6.5%。新增城镇就业38.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62%。分配公租房43.8万套,超额完成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消除疟疾目标。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六稳”工作要求,狠抓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落实,推动各项重大政策落地见效。把稳增长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打好“七场硬仗”。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产业大招商“三个攻坚突破年”活动。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13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指挥长工作责任制。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400个,完成投资7500亿元以上。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特大项目容缺审批。以最严举措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全力恢复和稳定生猪生产。采取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推广等措施促进汽车生产销售。不折不扣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共减税296.3亿元、降费22.5亿元、减少企业及个人社保缴费84.82亿元,惠及124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和98%的民营企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033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995亿元。实施信贷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百千万”工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6.6%。开展解决民营企业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清欠民企账款超过55亿元。实施七大专题招商行动,大招商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积极帮扶重点人群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二)全力以赴推进三大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打好脱贫攻坚“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人数显著下降,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住院报销比例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92.9%。完成71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实现14.89万搬迁户每户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狠抓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漓江、南流江、九洲江、钦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显现。抓好百色、崇左、南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扎实开展“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5.22万个村庄“三清三拆”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稳妥处置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涉企金融债务风险。打击非法集资。加强隐性债务管控,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进“双百双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竣工投产崇左南国铜业、桂林深科技华为手机、柳州志高智能家电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百色吉利百矿铝产业、玉林正威新材料、钦州恒逸化工、北海惠科电子等47个项目,加快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来宾汇宾碳酸钙产业链等77个项目。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南宁博世科等254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新突破41项重大技术,广西大学牵头完成的清洁造纸一体化技术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新增4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化266项重大科技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7%,提高1.37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突出发展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阳朔、金秀两县荣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百色起义纪念园成为国家5***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阳朔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隆安等10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南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物流枢纽,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1300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成长。
    (四)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试点任务120项,居新设自贸试验区之首,年内55项试点任务全面铺开,出台自贸试验区支持政策,新设企业4724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钦州港东站集装箱中心站等关键项目,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出131项改革举措,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57家,中银香港、中国太平保险等区域性金融总部入驻运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成运行广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等29个重点项目,华为、浪潮、阿里、腾讯等27家龙头企业入驻南宁核心基地。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强首府战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推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
    (五)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年自治区共实施推进111项改革任务。“放管服”改革方面,推动政务服务“简易办”,优化营商环境7项重点指标明显提升,市县两级实现水电气报装等重点领域“一窗受理”全覆盖,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达到全国一流。推进政务数据“聚通用”,基本建成“壮美广西·政务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4万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形成电网“一张网”管理体制,工业电价平均每度降低0.11元,全社会节省用电成本超100亿元。农村综合改革方面,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率97%以上。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试点推行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奖补政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扩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范围,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自治区层面国有企业混改比例近50%。
    (六)加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增长9.6%,占比80.2%。全面完成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深入实施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425所,改扩建各类学校5620所。南宁教育园区初步成形,开工建设13所院校。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崇左、贺州两市建成三甲医院。建设407个基层卫生项目,乡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35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启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惠及低收入群众1722万人次。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退休人员养老金稳步提高。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国首创“桂建通”模式,探索破解农民工工资拖欠难题。新建12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新增80万广电网络农村用户。建成湘江战役纪念设施等重大文化项目。成功举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国际赛事。
    (七)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整合减少市县各领域执法机构1200多个,制定41个部门的市县乡三级权责清单规范化通用目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幅精减会议,压减文件三分之一。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亮剑”系列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电信诈骗、传销、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7.1%。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工作方针,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5%,财政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7%左右,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
    三、2020年工作安排
    (一)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中之重,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今年必须全面完成剩下的24万贫困人口脱贫、660个贫困村出列和8个贫困县摘帽任务。持续推进“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集中兵力打好深度极度贫困歼灭战,对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个极度贫困县,乐业、罗城、融水、三江4个深度贫困县,靖西、环江等7个贫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县(市),以及138个贫困发生率在5%以上的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全程督战,坚决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加大对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支持力度,做好对非贫困户中生活困难人员的帮扶。巩固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扶贫政策稳定,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实施搬迁后续“十大扶持”工程,以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为主抓手打造社会扶贫升级版,建立健全返贫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按时完成脱贫攻坚普查任务。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持续建设1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糖业降本增效行动,落实糖料蔗支持保护政策,建好115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300个、县级示范区600个。全力防控非洲猪瘟,抓好生猪恢复生产和保供稳价工作。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接二连三”,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7万家。打造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六大千亿元产业。壮大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业原料林和特色经济林,植树造林230万亩,新造油茶林50万亩,做大林产品加工产业,建好崇左山圩产业园、贵港绿色家居产业园、桂中现代科技林业产业园等,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打造万亿元绿色林业产业。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