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宿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全文16427字)

2020年宿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9日在宿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推动“六增六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综合指标达到预期。预计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2.11%,比2018年提高4.11个百分点;人民生活等五大类指标实现程度超过93%,各县区均突破90%大关。重点指标提前达标。29项指标提前完成目标任务。“两不愁三保障”有效解决,全市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率均实现100%,3个重点帮扶县全部退出。短板指标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短板指标实现程度持续攀升,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等5项指标实现程度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二)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总量实现突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指标提速进位。列统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贷款余额等10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等7项指标增幅高于上年。收入稳步提升。在减税降费大背景下,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6亿元、增长3.1%;税收占比达84%,居苏北第一。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89元、增长8.6%,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8.8%。
    (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力以赴上项目、强动力、增后劲。项目招引成果丰硕。成功举办运河品牌电商大会、2019绿洽会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27场招商推介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3个、增长39.5%,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协议投资额分别增长135.5%、223.6%;4个超百亿元工业项目成功落地,实现历史性突破;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增幅居全省前列。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4个、增长53.6%;122个重大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408亿元;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8%,高于全部投资1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5.3%。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企业质态持续向好,深入实施“521”工程,完成兼并重组企业75家、设备投资超千万元技术改造项目340个,新增股改挂牌上市企业27家。斯迪克新材料公司成功登陆***股市场,填补了我市8年未有企业IPO的空白。载体支撑不断增强。宿迁经开区、泗洪开发区、宿城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实现进位,六个共建园区考核全部进入省前十名。苏宿园区荣获南北共建园区排名“十连冠”,园区获批拓展15平方公里,苏宿合作迈入新阶段。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翻开新篇章。坚持从打基础、利长远的关键性工程抓起,发展支撑力不断提高。昂首迈入高铁时代。徐宿淮盐高铁正式通车,宿迁人民期盼已久的“高铁梦”成为现实;高铁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综合客运枢纽、迎宾大道和上海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对外通道进一步打开。330省道泗阳段、溧河洼特大桥及接线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121省道、324省道等工程稳步推进。内部路网更加通畅。杨舍路北延、襄阳路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西湖西路、青年路等5条道路完成改造,城市内畅外联能力进一步增强。功能配套持续提升。耿车220千伏输变电等重大电力工程建成投用,新增光纤宽带覆盖20万户。
    (五)民生实事结出新硕果。将办好民生实事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100项民生实事项目,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实施“家门口就业”等工程,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8%、低于省定目标2.22个百分点。开展创业培训1.74万人次,扶持创业2.68万人次,带动就业13.4万人。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学校建设三年计划深入实施,全市17所学校完成建设;一本达线率比上年提高2.89个百分点、达22.02%,北大、清华录取学生24人、苏北第一;宿迁学院转制省属公办高校取得重大进展。医疗服务更加优质,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甲综合医院、实现“零突破”,泗洪县公立第一人民医院及沭阳县韩山、马厂2所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投入使用,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5元。文体事业更加繁荣,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200余场,提前一年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编纂完成建市后第一部《宿迁市志》;成功举办中国生态四项公开赛、市第五届运动会等赛事,宿迁健儿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斩获8枚金牌。市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位列全国第6。生态建设纵深推进。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系统实施水、气、土整治,PM2.5浓度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三,2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6.2%,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88.5%。深化生态修复,新造生态林10.7万亩,更新改造杨树25.99万亩。扎实推进垃圾分类,中心城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8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完成“绿盾”行动任务、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回头看”交办信访件整改,河湖“清四乱”问题整改全部上报销号。骆马湖东岸保护范围线获得突破性调整,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社会治理更加有力。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信访形势平稳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86个民营乡镇公墓全部收归公有,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墓葬贵”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综合性社会信用法规,信用监测在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2位。创成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苏北唯一。全国道德模范实现“零突破”,10人入选“中国好人”。战胜新沂河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有效保障了流域百万群众安全。
    (六)城市建设展现新形象。成功获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以全省第一名成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检,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三张名片”进一步擦亮。功能更加完善。关口、魏井、梨园3个城市之家竣工即将投用,新改建公厕43座,70座机关单位公厕对外开放,群众生活更加便利。新增新能源公交车80辆、公共停车泊位6139个,完成3000辆公共自行车更新升级、1.9万盏路灯节能改造,群众出行更加方便。西南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市区新建改造雨污管网50公里,改造易涝片区10个,疏浚河道8条,城市水安全水环境进一步提升,告别部分区域“雨天看海”的历史。环境更加宜居。改造完成老旧小区6个、棚户区18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1万人。建成虞姬公园、君悦绿地等15个公园绿地,90%以上的机关单位实现“敞院”开放。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41.1%、43.5%和15.5平方米,市民放松身心有了更多的好去处。活力更加彰显。旅游业持续繁荣,成功举办骆马湖首届国际沙雕节、衲田花海音乐季等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1%、14.7%。电商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增长22%。金融支撑更加有力,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贷款增速、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贷存比实现四个“全省第一”。秩序更加规范。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秩序集中整治系列行动,拆除整治小区违建11万平方米,烟花爆竹禁燃稳步实施。积极推进城市交通大脑建设,建成智慧绿路28条。深入实施文明宿迁示范工程,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县城建设齐头并进。三个县城按照中等城市的目标,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呈现出发展迅猛、各具特色的态势,均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沭阳县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泗阳县、泗洪县获批省生态园林城市。
    (七)乡村振兴开拓新局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农业质态不断提升。花木、果蔬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我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的地级市。新增高标准农田44万亩、生态高效农业面积26.34万亩,累计占比分别达64.6%、37.5%。德康、光明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成功落户,新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宿有千香”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60%。居住条件加快改善。接续实施农房改善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53个、搬迁10.3万户,11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示范创建项目、占全省38%。累计改善农村“四类重点对象”1.63万户,农房改善兜底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治理成效显著。收回被侵占集体土地33.3万亩、集体经营性资产67.2万平方米,带动1289个村居平均增收11.2万元。乡村环境持续优化。新建村污水处理设施20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6215户,新增“美丽宜居村庄”176个。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713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45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危桥223座,提前一年完成省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100%的目标。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1821公里,惠及285个村居、46万余人。
    (八)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县级层面部门职能调整全部到位,政府工作协同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大数据+公益性”监管体系。“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深化“2345”改革,企业注册登记压缩到0.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获批“城镇全覆盖的权籍调查”“信息共享集成”两项国家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提速40%。建立“联网+联动”审批机制,“不见面”审批和服务事项达90%以上。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31.8亿元、降费8.56亿元,涉企收费项目省内最少、标准省内最低。农业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制度,累计流转农村承包地292万亩。全面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354个村居完成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实现“应进必进”,完成交易额26.2亿元、全省第二。转让土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2250亩、全省第一。社会事业改革稳步实施。市级层面率先出台备案制教师管理办法,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等改革实现突破。参与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率先建立疑难病种直接转诊机制。深化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建设模式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15个科技综合体投入运营,转化科技成果228项。新引进“两院”院士3人、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3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36家、增长36%,增幅居苏北第一。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突破”。
    (九)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提升。职工“五险”新增参保41.6万人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7.5%、98%。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城乡孤弃儿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保障标准稳步增长。加强大病救助、残疾人照护救助,持续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大病补充保险等制度。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建成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退役军人权益得到更好维护。
    (十)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新巩固。深刻吸取响水“3·21”等重特大事故教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开展大检查大排查和安全生产巡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气象、档案、国资、供销、史志、工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实现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科协、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始终坚持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动力更加强劲、好的势头更加明显。回首一年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政治站位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必须坚持咬定发展不松劲。始终高举发展大旗,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四化同步绿色跨越”,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坚定不移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必须坚持统筹协调不偏颇。始终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发展与安全的统一、重点与全局的兼顾、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城市与乡村的一体,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必须坚持勇于创新不停步。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冲破体制机制束缚、创新的思路打开复杂困难局面,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在项目建设中创新举措,在产业发展中探索新路,在民生改善中推陈出新,持续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真抓实干不懈怠。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积极发扬“老黄牛精神”,埋头苦干、紧张快干,不务虚功、不事张扬,努力以勤政指数换取宿迁的发展指数、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宿单位以及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参与宿迁建设的海内外客商、广大援宿干部,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宿迁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规模不大、层次偏低,发展要素利用绩效亟待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功能配套不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有待增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短板较为明显,弱势群体保障水平还不够高;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依然较多;作风建设亟需加强,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0年政府工作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影响不断深化、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这都给宿迁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建市24年来的发展为宿迁开创新局面、夺取新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必胜信心,进一步强化拼的干劲、抢的意识、进的勇气,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三大千亿级产业产值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2%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实现上述重要经济和社会指标的同时,今年政府将全力实施新一轮“三优三安四提升”100项民生实事项目。
    一是推动教育布局优化。加快中小学和幼儿园规划建设,进一步改善学校学位不足、布局不均现状,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加方便地享受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二是推动医疗服务优质。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每个县区建成运营1所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每个功能区新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是推动供水保障优良。加强中心城区自来水厂建设,开展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管护,改造更新农村供水管网,让城乡居民喝上同源同质的放心水。
四是推动人民群众安居。加快农房改善项目建设,有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