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统材料合集51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全文115776字)

水利局

目 录

一月
1.湖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水利厅副厅长焦泰文:
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责任 1
2.河南省水利厅:
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奋力写好水文章提供水支撑 3
3.丹东市水务局刘鹏伟: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6
4.四川省水利厅:
“川”流不息 润泽民生 四川省“十三五”水利工作综述 8
5.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甘肃省水利厅厅长霍卫平:
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 11
二月
6.临泽县水务局李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13
7.温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狄鸿鹄:
全力构建温州水网 15
8.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兼省引黄济宁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石建平:
综观发展大势 深研发展大事 16
三月
9.开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全面助力美丽开封建设 17
10.台州市水利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奋战新征程 再创新业绩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谋新篇开新局 21

11.集安市水利局驻集安市通胜街道山城村第一书记李大强:
我那“今非昔比”的扶贫村 23
12.定远县水务局许宏瑶:
创新水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构建人水和谐 26
13.朝阳市水务局:
2020年朝阳市水资源公报 28
14.丹东市水务局:
2020年丹东市水资源公报 33
15.丹东市水务局: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丹东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36
16.鄂尔多斯市水利局:
不忘初心 接续奋斗 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写
在202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 39
17.衡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岳健: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三张网”… 41
18.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汉奎:
认真履行依法护江职责 促进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 44
19.辽宁省水利厅:
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48
20.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写在2021年“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53
21.开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
切实践行治水兴水“人水和谐”的新时代发展之路 57
22.德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朝峰: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写在2021年世界水

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61
23.运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靳虎刚:
加快“五水”综改步伐 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全面推进治水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写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之际 65
24.淮北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涛:
贯彻水务工作新发展理念 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写在20
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69
25.徐州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勇:
写好水文章 润泽幸福城 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71
26.扬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康盛君:
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 全力服务国家南水北调战略大局 写
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74
27.伊春市水务局:
坚持节水优先 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78
28.巴彦淖尔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卿: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写在2021年“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82
29.乌兰察布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福全:
坚持节水优先 强化水资源管理 86
30.张家界市水利局局长胡圣虎:
深入贯彻新发展 推进张家界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88
31.太行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文:
解放思想再出发 实干治水谱新章 91
32.海南省水务厅副厅长张清勇:
做好海南自贸港建设“水”文章 93
33.南通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晓春:

深入实施区域治水 高水平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96
四月
34.湖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颜学毛:
贯彻新发展理念 努力实现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98
35.青海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丰: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101
36.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郭亨孝: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105
37.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杰:
奋力推动长江江苏段治理保护走在前列 107
38.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汉奎:
认真履行依法护江职责 促进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 109
39.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杰:
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 奋力开启江苏长江治理与保护新征程 113
40.邵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伍先明: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起”“承”“转”“合”… 118
41.重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水利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谭小龙:
用工匠精神做深做实做细纪检监察工作 120
42.烟台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光耀:
实施“五个一线”举措 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122
43.中卫市水务局杨成:
学习建党百年历史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123
五月
44.焦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焦作市河长办副主任尚安峰:
焦作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践与探索 126

六月
45.宿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先彦:
从党史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130
46.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副局长云魁伟:
呼和浩特市水务局2019年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整改情况
的报告 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
会议上 132
47.昌都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张应华:
主动担当作为 抓实抓细专题教育 136
48.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罗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吕向劼:
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138
49.石家庄市水利局党组书记王勇军:
抢抓机遇 凝聚共识 奋发作为 全力推动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140
50.衡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岳健:
“三个体现”促党史学习教育与水利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142
51.南阳市水利局陈松:
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构建坚实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144

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责任
湖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水利厅副厅长 焦泰文
(2021年1月6日)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湖北作为长江大保护“承上启下”关键的一环, 保护好长江是6100万荆楚儿女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更是全省河湖长必须扛牢压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之际, 全省各级河湖长必将一以贯之,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负重前行,奋力谱写幸福长江、美丽湖北新篇章,迈上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以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亲自在长江流域视察调研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召开座谈会,一步步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环环相扣擘画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确把握五大关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长江大保护的战略内涵,指明了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全省各级河湖长必须提升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把推进长江大保护和落实河湖长制结合贯通起来,把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河湖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行动,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守河湖有责、尽责、负责。
   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扛牢长江大保护时代责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根治“长江之病”,确保“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实现中游担当、协同上下游共同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赋予我省河湖长的时代责任。近几年来,全省河湖长责任上肩,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系列行动、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持续开展“清四乱”、划界确权、长江岸线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解决了一大批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东湖、金湖荣获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汉江、清江入选最美家乡河。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全省各级河湖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挑时代重任,积极应对长江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衔接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展,坚决打好长

江大保护攻坚战、“十年禁渔”持久战,推动流域河湖及小微水体从“没人管” 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交出一份又一份满意答卷。
   以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思维,扛牢长江大保护法律责任。刚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是国家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将长江大保护纳入了依法治理的轨道,对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法规定“长江流域各级河湖长负责长江保护相关工作”,锁定了各级河湖长长江大保护的法律责任。全省各级河湖长务必准确认识肩负的法律责任,以***法治思想为引领,切实强化法律意识,坚持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实干、创新求进,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依法压实长江大保护责任,全力推进河湖空间管控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河湖管护联合执法,完善河湖生态公益诉讼制度,让法治为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赤子情怀,扛牢长江大保护历史责任。长江贯通了从神山雪域到浩瀚东海的华夏气脉,从藏密蜀奇到楚韵吴风的千年文脉, 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标志物,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纵观长江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水相亲、相和、相生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史的核心组成部分。
   全省各级河湖长务必以高远的战略眼光、厚重的历史担当、真挚的家国情怀,坚决扛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殚精竭虑,披坚执锐,奋发有为, 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激发历史性嬗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奋力写好水文章提供水支撑
河南省水利厅
(2021年1月9日)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仅为新时代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河南新时代治水管水兴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年多来,河南省水利系统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思路,尤其是***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河南省水利厅通过专项调研,进一步厘清了工作思路;坚持节水优先,抓住重点工作,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做好水文章,努力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保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厘清思路科学规划
   黄河干流在河南省境内711千米,流域面积3.6万平方千米,沿黄及引黄供水区10万多平方千米,保护和治理黄河需要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年多来,河南省水利厅围绕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反复论证, 初步厘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
   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区。河南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区,对于探索破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以南水北调总干渠和黄河、沙颍河、淮河为基础,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四大流域统筹调水、全省配水的“一纵三横六区”水资源均衡配置格局。加快建成“一轴两翼三水汇流”黄河流域水网。一轴是以黄河为主轴,两翼是沿黄河左右岸的南北两翼,实现本地水、黄河水、外来水三水汇流。
   打造四个体系,提升治水兴水能力。打造水灾害科学防治体系、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灾害科学防治能力,实现水安全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保障。
   科学规划,引领未来。河南省水利厅以规划为引领,启动编制《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将黄河供水区14个市纳入规划

范围,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已完成规划大纲征求意见,正在编制规划报告。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河南省谋划一批防洪减灾、生态修复与保护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乡村振兴和调蓄工程,总投资3435亿元。
二、节约用水保护生态
   节约集约用水,强化水资源管理。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统领,全面落实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河南省印发江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完成10条跨市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为卫河、贾鲁河等16条河流生态补水。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71个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省级验收,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0.9%、20.5%,居于全国先进水平。实施22个大中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870万千克,节水9866 万立方米。深入推进河长制,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建立五级河长体系, 19名省级河长率先垂范,5.2万名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实行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管理,夯实河长管河治河责任。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 排查出的2165个“四乱”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河湖水环境明显改善。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新路径, 被最高检、水利部在全国推广。2019年,河南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四水同治,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以小浪底南岸灌区、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输水灌区等四大引黄灌区为代表的十大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截至2020年11月底,十大水利工程已开工9项,2020年度下达投资计划118.89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21.17亿元, 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
   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77平方千米,新修旱作梯田800公顷;持续实施7个试点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9亿立方米。探索农村供水“四化”,21个试点县(市、区)全力推开。
三、长治久安润泽中原
   如何让黄河岁岁安澜、润泽中原,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持续加压推进,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奋力写好水文章、提供水支撑。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水源置换和引水补

源,实施河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河道生态流量管理,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实施桃花峪水库、下游封丘倒灌区安全建设、滩区综合治理等工程。继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和淤地坝除险加固、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等,不断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52处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将河南省引黄灌区建成全国现代化灌区的典范。实施引黄涵闸改建,新建一批引黄调蓄工程,解决黄河水资源供需不匹配问题。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全面节水。开展水源置换,逐步实现饮用水水源地表化。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开展黄河水文化研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开展黄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河流水系治理与管护,打造文化传承弘扬水脉载体。
   万里黄河,滔滔东去,流淌着中原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澎湃着中原儿女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 3231169,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丹东市水务局 刘鹏伟
(2021年1月13日)

   鱼儿离不开水,市场离不开营商环境,好的水质可以使鱼儿茁壮成长,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使市场健康发展。营商环境包含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在这些因素中都离不开“人”,因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我”做起。
   做好政府的“我”。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明确省、市、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责任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掌舵人”,政府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诚信开放的人文环境。既要建章立制、明确权责,更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责必究、权责一致、错责相当。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发展、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切实把政府主体责任摆进去,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者而不是搅局者,要敢担当、敢作为、敢创新,而不是跳出法律法规框架下胡作为、乱作为。该放的放、该管的管、该服务的服务,该奖励的奖励、该惩治的惩治,各级政府要树立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旗”,各个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把自己的责任摆进去,不能置身事外, 无动于衷,而要积极参与,以旗为令、令行禁止,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者, 切实转变作风,不断为优化营商环境增光添彩。
   做好市场主体的“我”。企业是市场主体,是营商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反腐工作持续有效推进,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各级政府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待所有市场主体,就是希望企业能够放开手脚,充分发展生产力,坚定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积极参与营商环境建设,要学法、懂法、守法,避免误踩“雷区”。守法经营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也是企业长远发展之道。企业要通过合法经营、正当竞争,走向市场、开创未来。要做有“良心”的企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社会多提供就业岗位,为国家多创税收,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和各类公益活动。各类企业要敢于依法依规行使权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对不公待遇敢于提出异议、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添砖加瓦,但不能采取“围猎”、托关系、找门路、传播谣

言、人身攻击等不当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破坏营商环境。
   做好现实生活中的“我”。人民群众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受益者。所有营商环境的改善都有每一个“我”的参与,都有每一个“我”的监督,也都让每一个“我”受益。公司创办容易了、办事手续简单了、服务质量提高了、人才愿意进来了、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了,地区经济形势向好了、工作好找了、工资水平提高了、生活蒸蒸日上了,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这样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受益。因此,机关事业单位的“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百姓的贴心人, 杜绝“事难办、门难进、脸难看”,倡导微笑服务、务实服务,不推诿扯皮, 敢作为、能作为、会作为,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新闻媒体的“我” 要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曝光破坏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和问题,为改善营商环境点赞、出力。
   经济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每一个“我”的参与。我们每个人都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的营商环境。

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 3231169,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川”流不息 润泽民生 四川省“十三五”水利工作综述
四川省水利厅
(2021年1月16日)

   回眸”十三五”,四川省水利改革发展昂首阔步,足音铿锵,极大地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在川蜀治水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三五”以来,四川省水利厅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以“水利工程补短板夯弱项、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动,全力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工作,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数字见证发展。截至目前,全省落实水利投资1380亿元,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7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1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7万亩,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1万亩,农村供水工程的集中供水率达到8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2019年全省用水总量252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62立方米(按2015年可比价)、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6立方米(按2015年可比价),分别较2015年降低30%、48%,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77;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达到95.1%,累计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4万平方千米,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0.43%。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三五” 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联合印发
《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修订四川省《用水定额》。开展岷江、安宁河等12条主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制定嘉陵江、涪江等7条跨市(州)江河水资源调度方案。积极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4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水利厅节水机关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全省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
二、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稳步补齐
印发《四川省大中型水利工程推进方案》等文件,建立“退一进一”工作

机制。建成(基本建成)亭子口水利枢纽、毗河供水一期、武引二期灌区、永定桥水库等26处大中型工程,加快建设红鱼洞水库及灌区、石泉水库等47处大中型工程,新开工李家岩水库、蓬溪船山灌区、穆家沟水库等20处大中型工程, 实施全省水利工程验收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引大济崛工程、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建成28座抗旱小型水库,正在建设12座扶贫小型水库。实施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和217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堤防护岸1250千米,推进175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和65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完成规划内的水文监测系统、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生态水文试验站等项目。水利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人口2023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1 万。加快实施都江堰、玉溪河等5处大型灌区渠系配套节水改造,开展57个省级试点项目和31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启动实施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在甘孜州开展太阳能光伏提灌站试点等项目建设。实施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和生态改造,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8.8万千瓦。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
   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管,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行动。开展成都市沙河二、五水厂水源地等40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资中县河库联网输水等10个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启动实施3个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完成4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万平方千米。在全国率先开展“河湖公园建设”,推动118个水利风景区提质增效。加强蜀水文化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东风堰水利工程、成都市活水公园成功创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东风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
   顺利推进水利机构改革,基本理顺相关职能职责。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水价改革,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完成部分省管大型水利工程农业用水成本监审和价格核定工作。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成立省水利发展集团,牵头实施跨市(州)重大水利工程;积极推进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专项资金的统筹整合,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设施建设运营。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工程总承包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印发《深化水利工程建设改

革稳步推行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指导意见(试行)》。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全面推进“水美新村”建设。全面推进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全省21个市(州)都建立了水文机构,提升“一对一”精准服务效能。
五、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
   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建立隐患排查、调度会商、督导突访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处置2017年“6.24 茂县特大山体滑坡和“8.8 九寨沟地震抢险救灾,成功应对2018年“7 9 特大暴雨洪灾和金沙江白 格 堰 塞 湖 险 情 、 2019 年“ 8 20 汶 川 和 雅 安暴 雨 洪 灾 、 2020 年“8 11 8 18 特大暴雨洪水等一系列洪涝灾害和2020年严重的春旱连夏旱,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较“十二五”期间下降78%,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旱灾害 损失。
六、治水管水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水法治建设,修订完成《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并施行,完成《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四川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条例》《四川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立法调研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在全省设河(湖)长10万余名,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 深入实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和“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行为,强化信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人才培训年均达7000人次以上。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四川省水利厅与重庆市水利局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水情信息共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等工作。

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心聚力
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甘肃省水利厅厅长 霍卫平
(2021年1月28日)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为统一战线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
   学习贯彻《条例》,要充分认识《条例》在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条例》将***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和好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保持了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为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组织保障、法治保障。坚持以《条例》作为总依据、总规范、总遵循,是开展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必然要求。
   学习贯彻《条例》,要深刻领悟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在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建设、改革高潮,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 正在促成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将为新的目标、任务的实现与完成,汇聚更多的奋斗力量。
   学习贯彻《条例》,要明确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具体性质、目标、任务各有不同。进入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统一战线工作需要积极促进的“五种关系”和需要做好的“四个服务”,是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奋斗合力的重要前提。
   学习贯彻《条例》,要在守正上讲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首要原则,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长期以来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中,取得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共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检验的自觉选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作为最广大爱国者的联盟,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战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学习贯彻《条例》,要在创新上想办法。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思想更加多元、复杂,归聚人心、凝聚共识的工作要根据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盯国际国内形势,紧跟新闻传播和社交方式的趋势变化, 创新思路理念、综合运用新技术手段,供给更多增强信心、树立榜样的内容, 以精彩的故事说服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吸引广大党外人士积极主动地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才能当好参谋、做好帮手和同事,才能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3231169,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临泽县水务局 李明
(2021年2月4日)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总书记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系统指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要深刻领悟***总书记推进生态建设的着力点和方法论,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全力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深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要求贯穿全书,相对集中于第十三部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中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有关论述,升华了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认识,充分体现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是对发展观的重大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活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丝毫不可放松的时刻,***在浙江、陕西和山西考察时,每一次都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门论述,提出相关要求。这不仅向我们传递了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重大信号,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方向就是多谋民生之利,既要让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门努力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工作全局,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频繁断流到河畅其流, 从浊水横流到碧水清流,从死水微澜到活水润城,良好的水生态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基础。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也充分展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果。水利部门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必须牢牢把

握***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运用到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各环节,切实让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要聚焦优质水资源,增强人民获得感。优质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基础,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与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紧密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利部门必须履行好水资源保护节约的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三条红线”、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水资源管护体系,让优质水资源真正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二要聚焦健康水生态,增强人民幸福感。健康水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承载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景。***总书记发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水利部门要把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努力让每一条河流成为具有深厚生态底蕴的幸福河。
   三要聚焦宜居水环境,增强人民安全感。宜居水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 标愿景,也是点亮城市乡村、点燃发展新机、成就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源泉。***多次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既是生存环境之危,也是民族存续之危。水利部门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统筹推进水系联通及农村水系治理,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构建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农村水网体系,促进乡村文明与水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全力构建温州水网
温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狄鸿鹄
(2021年2月5日)

   “十四五”期间,温州水利工作将以***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引,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数字赋能为动能,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构建“温州水网”,奋力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为温州建成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所谓“温州水网”,是由“五张网”组成:一是高标准防洪保安网,通过实施海塘安澜工程、江河防洪工程、平原排涝工程等手段,三大江干流防洪能力、平原排涝能力全面达标,海塘安全隐患全面消除,筑起防洪排涝挡潮屏障; 二是高保障水资源配置网,建成瓯江引水、洞头陆域引调水等工程,实施水源互联互通、联网联调工程,强化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形成跨区域多源互济的水资源供给新格局,进一步保障城市和农村供水安全;三是高品质幸福河湖网,构建三大江和平原塘河多层级、全覆盖美丽河湖建设体系,加快推进三大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创建一批浙南水乡特色幸福河湖,传承、保护和弘扬浙南水乡水文化;四是高效能数字水利网,通过建设水管理平台,打通部门壁垒,汇集基础数据,共享数据资源,优化部门业务,水利管理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水利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五是高水平水利监管网,通过实施水文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节水行动和水利强监管三大工程,提升水文预测预报、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力争水利管理能力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市域先进行列。
   通过编织上述“五张网”,最终形成一个集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改善、行业管理提升等功能为一体的水利网络体系。
   为了确保“十四五”水利规划能够顺利落地,我们高度重视开局工作,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最终拟定了20个重大项目作为“十四五”开局标志性工程,这些工程包括了瓯江引水工程、戍浦江幸福河湖工程、瓯江标准海塘提升改造、瑞安飞云江治理二期等等,总投资约300亿元,这些工程的建成,将对提高我市海塘防御、干流防洪、平原排涝能力和构建多源互济供水新格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快实现“江河安澜、饮水安全、河湖美丽、水利智管”的工作目标。

综观发展大势 深研发展大事
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兼省引黄济宁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 石建平
(2021年2月19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赋予“四个全面”新内涵,厚植“五位一体”新内容,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安全发展新底线,都是我们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 更是我们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结合省情民情行业情,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力。
   综观发展大势,系统谋篇布局。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立足“两个没有变”的省情特征,分析出“四期”叠加的特点。联系如何履职去思考,要想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就要深研细究这些发展大势,落实到工作谋划和推进中,增强“四个意识”,承接上级部署,心怀生态、民族团结等“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发挥省情和行业优势,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坚持问题导向,尽快补齐短板。争取优惠政策, 切实加大投入,把弱项弥补好。坚持系统思维,着力高质量发展,既要解决好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深研发展大事,突出工作重点。在“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牵引下,融入国家战略,用足用好重大政策,审时度势、抢抓时机、充分衔接、政策保障,取得实效。科学谋划全局,践行高质量发展,立足新省情,着眼现代化,目标精准化,措施具体化。突出发展重点,推进重大项目。青海的发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离不开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着力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积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青海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下足功夫、用足精力,让改革产生活力,让创新成为动力。落实各项任务,明确责任事权。以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总结成效和问题,研判形势和路径,制定目标和任务,推进建设和改革。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全面助力美丽开封建设
开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新
(2021年3月1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30周年,修订后施行10周年。近年来,全市多措并举,奋力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严格管控人为水土流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增强全民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水土资源、自觉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氛围,取得显著成果。
   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2020年河南省水利厅牵头开展“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土保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水土保持工作, 市水土保持工作自机构调整以来各项工作开展稳步提升,在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各部门各司其职,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我市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全市水土保持目标及现状
   我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复杂多变的气候特征、黄河多次决口的历史遗留问题、密集分布的人口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因素,是造成全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目前,全市国土面积5136.97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不含兰考县),虽经多年治理,仍有360.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01%。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0.69平方公里,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增强了水土涵养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扎实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

2017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下发后,市级水土保持方案审

批进入市行政服务大厅进行审批,通过梳理事项列清单、划转事项入大厅等措施,持续优化涉及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缩减办理时间,积极为生产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提供服务。“十三五”期间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50份。通过广泛的政策宣传,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识明显提高,确保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施工区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使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三、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
   “十三五”期间按照河南省水利厅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2020年,我市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监管重点, 通过强化日常监管、方案审批、补偿费征收,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2020 年6月由开封市工程建设项目“便捷开工”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的对2020年度建筑工程项目事中事后联合监管联合抽查及“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集中开展, 共开展抽查3次,检查项目16个。此外,监督执法人员对区域内2020年度市本级批复的54个生产建设项目全部开展了专项督查工作,确保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同步开展。
四、不断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活动
   “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强化了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全社会了解水土保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营造广大公民自觉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关心支持水土保持发展的良好氛围。市水利局每年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和展板的方式介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制度、保持水土的相关措施、破坏水土资源行为的处罚规定等。开展水土保持进党校、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宣传,为《水土保持法》在我市的顺利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舆论氛围, 使广大居民群众对《水土保持法》的实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存在群众不知情、企业不明白、舆论不理解的被动局面。
五、狠抓水土保持措施项目落实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获得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205万元,分别用于尉氏县南曹乡水土保持生态园建设、尉氏县北康沟河生态绿化项目建设、市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和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951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下达市级水土保持补偿费105万元,用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此外,在我市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涧水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7.6千米,建成景观工程面积30.93公顷,生态护坡11.2公顷,土地整治18.11公顷; 开封“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15.6千米,绿化面积45.88公顷, 水生态修复面积49.94公顷,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寓景观于细微处的景观效果,起到了保护水土资源、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多重效益。
六、全市各部门齐抓共管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封市水土保持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整体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2020年1月24日开封市人民政府以汴政批复
【2020】3号批复通过了《开封市水土保持规划(2019-2030年)》;2020年12 月31日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汴政办文【2020】22号成立了开封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水土保持规划的批复为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制定了时间表明确了路线图;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我市统筹开展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水土保持总格局奠定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市农业农村部门依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项目新建花卉苗木基地3.4万亩,发展特色林果1.9万亩,鼓励贫困村贫困户种植苗圃助力生态建设。市林业部门根据平原地市实际,打造集生态屏障、环境保护、景观美化、防风固沙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廊道,高标准打造21公里长、面积3876亩的沿黄生态廊道示范段,完成了生态廊道断档补植和林木更替0.34万亩。市财政部门全力落实市级水土保持工作经费,为我市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舆论宣传、依法行政等工作正常开展提供财政保障。市发改部门认真落实重大项目水土保持制度,细化水土保持责任,明确水土保持目标任务,确保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七、力争“十四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开封市水土保持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各项方针政策, 从摸索探讨到逐步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特色道路。
   新形势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经济腾飞带来了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所引发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在“十四五”

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部署下,履行相应义务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压实各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统筹协调城市化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加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开封、幸福开封贡献水土保持力量。
   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牵头单位,市水利局下一步将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水土流失的“防”与“治”,在“十四五”期间,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管,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扎实做好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奋战新征程 再创新业绩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谋新篇开新局
台州市水利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1年3月3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三个“新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们水利来说,就是要加快水利由支撑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由水利大市向水利强市转变,谋划实施好水利发展“四张蓝图”,全面推动台州水利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
   一是坚持强水安城,着力构建“大水网”。聚焦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 以宏大的视野、前瞻的思维谋篇布局,科学编制《台州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 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加快建设现代宜居的山海水城亲水网、安全可靠的防洪御潮排涝网、优配优供的水务协同保障网、美丽共享的河湖水域生态网、高效开放的智慧水利数字网等五张综合立体现代水网,擘画好未来台州“大水网”的战略宏图。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新老水问题角度谋划项目, 重构水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治理等“五大格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谋划项目,切实保障好生命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要结合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谋划项目,统筹解决好项目审批、落地等实际问题。
   二是坚持以水定城,着力发展“大水务”。聚焦水资源刚性约束,科学编 制《台州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统筹推进水资源配置网络建设,不断强化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管理手段,加快实现市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空间均衡。重点要加快推进水资源保障和配置工程,积极谋划指岩水库、北岙水库等工程建设;加快建成朱溪、方溪、东屏等水库工程和台州市引水、南部湾区引水等重大引配水工程;要加快推动水务改革,尤其要加快谋划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水利部门为基础,理顺涉水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务管理机制,以市水务集团为重点实现“上水、中水、下水”一体化运营管理,最大程度实现水量保证、水质提升、成本下降;要加快实现城乡同质饮水,切实

巩固提升农饮水三年行动工作成效,全面保障农村供水水源,加快延伸互联城乡管网毛细血管,真正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三是坚持亲水融城,着力打造“大水城”。聚焦建设“山海水城”,科学 编制《台州市“幸福水城”建设规划》,谋划实施拥江拥湾发展战略,加快“幸福水城”谋篇布局,开展“十廊十湖十区”“百河千景”等工程建设,把台州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水上台州”。重点是要转变思路,注重水利建设积极融入城市功能集成、城市内涵提升、城市价值开发、城市能级裂变, 提升城市“颜值”,着力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全市域联动的“水城共同体”; 要打造亮点,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打造以绿色水系为纽带的城市绿色空间, 通过“官河聚心”“一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十廊十湖十区”等工程加快打造一批独具台州特色的“水地标”;要展现魅力,深度挖掘章安古郡、葭沚老街、皤滩古镇、潮济老街、楚门古街、临海府城—海门卫—桃渚卫—松门卫海防、古海塘、古官河、古桥闸等的水文化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积极推进浙东唐诗之路水文化建设,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优质水文化产品。
   四是坚持营水兴城,着力打造“大水利”。聚焦水利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挖掘水资源、水空间、水工程的多维价值,增强水利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重点要探索水利+资产,水利+资源的投融资模式。盘活水利资产,优化水价形成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实现“水利资产资源化、水利资源产品化”;要以数字化改革作为驱动,深化先进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融合,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实时、准确的水利信息化产品,提高水利在数字化治理中的融入程度;要探索生态价值的转换途径, 积极通过湖库砂石资源利用、水域岸线资源统筹利用、水利+文旅等方式,探索水利建设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的实现路径。

我那“今非昔比”的扶贫村
集安市水利局驻集安市通胜街道山城村第一书记 李大强
(2021年3月6日)

   在集安这一片,以往提起山城村,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穷”字。村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村民的日子就像那坑坑洼洼村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过活。
   其实,山城村距离集安市区只有5公里,按理说该有很便利的发展条件,但地处水源保护区,所有的水田都要改为旱田,也不能发展规模养殖业和有污染的企业,这当然就制约了村子的发展。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到集安市里或其他城市打工,村里只剩下年纪大的老人在耕种有限的土地,收入特别低。2012年底山城村就被纳入省级贫困村行列。
这就是我昔日的扶贫村!
   2017年,单位领导找到我,让我担任通胜街道山城村驻村第一书记。我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保证一定把山城村扶贫工作做好。我能果断承接,主要是因为我在农村水利战线工作了30多年,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了解农村,了解他们的需求,也渴望为他们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一家一策,贫困户都有房住、能进钱凭一腔热血我走进了山城村,但驻村第一天的走访,让我的心情越走越沉,那些贫困户的生活状态让我几乎流下泪来,这也更让我下决心“必须让贫困户脱贫”。了解每一户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住房情况、身体状况后,一家建一个档案,立马与包保部门联系,为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措施,53户,一户不少,家家的情况一目了然。
   贫困户王恒春7,6岁,是视力残疾,而且身患多种疾病。妻子患有心脏病, 两人都不能干重活,家里的住房由于多年失修成为危房。虽然国家补助了5万元为他改造房屋,可老两口根本没有能力去改造。看到这情况,我立即联系包保部门,给他们家送去10吨水泥和20立方米砂子,然后又招呼大伙儿帮他盖起了3 间新房。房子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增加收入的问题。村里的苗圃运营后,我帮他安排了看护苗圃的工作,这样,每年能有2000元的收入。再加上政策扶持, 他们两每年人均收入能达到万元左右。有房住,有收入,脱贫没问题了。
   贫困户李云波患有脆骨病,也叫玻璃人,今年44岁。我看他有文化,就和村书记合计让他当防火政策宣传员,每天骑着从残联申请来的小摩托,从村头

的半截沟到张家沟再到干沟儿,单程10多公里,上午两趟,下午两趟进行宣传, 每月能有1000元的收入,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更高兴的是,去年他还娶上了媳妇。经过我和村委会的努力,山城村开发了5个扶贫公益岗,像李云波这样带病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每月增加1000元的收入。村民喝上水,我当水管员山城村村民吃水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年久失修,村里各居民组的自来水都存在水源不足和管道渗漏等问题。我知道情况后,就利用自己水利工程设计的专长,跑遍了村里沟沟岔岔,寻找和确定新的自来水水源。2017年,我联系水利部门投大资金122万元,维修了村部所在地和一、二组的自来水。2019年又争取资金134万元,对所有居民组的自来水都进行了新建和维修, 两年多辛苦努力,终使全村居民都吃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有了水,还要看护好它。村里的自来水在干旱季节和过年过节期间用水量特别大,每天这段时间,我就爬到高位水池观察水位涨落情况,调整水泵抽水时间,这样,每天都可以满足村民的用水需求,“业余水管员”就成了我的日常工作。
   这几年,共为村里争取资金1006万元,用于加大山城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粉刷了围墙、建设了小广场、铺设了沥青路和水泥路、还建了两座桥涵等等,各项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山城村一眼望去就是那“板板正正”的感觉。打造“山城村扶贫大院” 让农民脱贫致富,能享受政策红利,归根结底是要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2017 年村里争取到了46万元扶贫资金发展五味子基地项目,我们找当地有五味子种植经验的老专业户请教,认真学习并掌握建设五味子基地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然后,带领村两委成员到外地考察水泥架杆的制作方法和价格。通过这一番论证,最后我们决定由村里自己制作水泥架杆,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
   先后落实产业项目资金435万元,发展8个村集体产业项目。建成了五味子园、桃园、苹果园、光伏发电站、冷库、水利苗圃、红松苗圃和百合种植项目, 目前,均取得良好的收益。
   为确保贫困户不返贫,我们又谋划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探索“村委会+ 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加入到合作社,目前, 我们正全力打造“山城村扶贫大院”,作为一种产业承载模式,将冷库、光伏发电、百合种植、电商、扶贫超市等产业统一纳入扶贫大院,形成扶贫品牌。

全部项目建成后,山城村集体年收入将达30万元以上。
   四年的驻村工作虽然艰苦,但看到贫困户那一张张充满阳光的笑脸和他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的山城村道路平坦顺畅、饮水方便干净、环境卫生整洁、夜晚灯火通明。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村干部积极性越发高涨,山城村不再是那个曾经只剩“穷”字的荒僻小村,成为了一块人们心之所向的宝地。全村人都奔着美好的生活大步向前!

创新水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构建人水和谐
定远县水务局 许宏瑶
(2021年3月19日)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后的基层水利部门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水管单位、水利中心站、电灌站,如何在新的形式下加强和改进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是当前水利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为只有把基层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与当前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后发生的各种新变化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才能确保水利部门持续、快速地发展,才能发挥好水利职能, 更好的为乡村振兴建设服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从实际出发,引导职工的思想观念
   目前,在水利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单位大部分职工呈现出思想积极、健康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认同改革,认为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二是思 想意识上积极进步,大多数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在党的领导下努力献身企业 和国家的建设中;三是职工的思想开放,人们通过电子杂志、新闻、报刊、电 视等各种渠道了解国家新发展,改革新形势,不断学习适应新形势,需要关注 职工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予以深切的关怀。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关心职工有效结合
   抓住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才能把基层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实。水利部门长期以来处于计划管理体制,职工收入有保障,生老病死有依靠,常见的问题几乎是职工家庭生活困难需要补助,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思想工作要做。目前,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这些问题牵扯到单位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的许多思想矛盾也是从这里产生的。而社会工作和生活变化加大,节奏较快,社会竞争剧烈,人们的精神压力也很大,有时压力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激情,但有时也能产生消极思想和不良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水利职工思想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有效调节情绪,在工作中引导他们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共同建设团结向上、工作有序、关系融洽、充满活力的和谐单位,形成以和谐促发展的局面。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与职工要实行面对面、心贴心的思想交流。为职工解决实

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这也正是思想教育的体现。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
   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符合基层水利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要求,职工对老旧的思想政治工作失去兴趣,甚至失去对水利管理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科学技术的新变化和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对水利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把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单位的新管理方式之中,才能做扎实。在以往人们的认识中,单位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回事,二者毫不相干,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抓业务管理的不管思想政治工作, 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懂技术或业务管理;在单位出现效益滑坡时认为管理重要, 在单位出现严重矛盾时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安排单位工作和布置政治活动截然分开。因此,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是在单位发展过程中,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新的管理方式之中。应该把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纳入单位的目标管理,职工在岗位上的续用、升迁、奖惩、晋级等都应与政治思想素质联系,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让职工的思想政治热情体现到单位的民主管理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在充分发挥政治思想热情中,实现政治民主,思想上自我教育,内聚力增强。
   总之,新形势下基层水利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做,既要严格教育管理职工,又要理解,关心爱护职工,认真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把政治思想工作与多办实事、好事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教育,辅之管理,把思想教育与行政监督等手段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力量。让广大职工在单位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一心一意做好工作,为水利发展做贡献,真正把水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最终达到人水和谐的美好境界。

2020年朝阳市水资源公报
朝阳市水务局
(2021年3月20日)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2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49.8mm,折合水量88.9亿m3,比多年均值少
6.8%,与上年相比少6.7%。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降水主要分布在5~9月。
   流域分布:大凌河流域降水量为445.4mm,与上年相比少7.8%,与多年均值 相比少7.8%;小凌河流域降水量为477.6mm,与上年相比少12.3%,与多年均值相比少8.4%;老哈河流域降水量为430.2mm,与上年相比多5.1%,与多年均值相比多0.2%;青龙河流域降水量为499.8mm,与上年相比少12.2%,与多年均值相比少10.3%。
   行政区分布:双塔区年降水量为465.3mm,与上年相比多0.8%,与多年均值相比少3.7%;龙城区年降水量为424.0mm,与上年相比少8.5%,与多年均值相比少10.8%;朝阳县年降水量为457.0mm,与上年相比少9.8%,与多年均值相比少8.7%;北票市年降水量为450.1mm,与上年相比少15.4%,与多年均值相比少5.4%; 建平县年降水量为428.6mm,与上年相比多3.5%,与多年均值相比少2.2%;凌源市年降水量为466.7mm,与上年相比少10.1%,与多年均值相比少11.8%;喀左县年降水量为463.2mm,与上年相比多3.6%,与多年均值相比少7.2%。
(二)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量202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73464.5万m3,折合径流深
37.2mm,比上年少17.7%,比多年均值少49.9%。流域分布:大凌河为47568.9万m3,比上年少18.5%,比多年均值少51.2%;小凌河为8418.4万m3,比上年少28.2%, 比多年均值少63.4%;老哈河为9783.2万m3,比上年多2.9%,比多年均值多2.7%; 青龙河为7694.0万m3,比上年少19.9%,比多年均值少53.7%。
   2.水库蓄水量2020年末,全市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为53131.0万m3, 比年初蓄水量58674.5万m3减少5543.5万m3。其中白石水库年末蓄水量42879.0 万m3,比年初减少4769.0万m3;阎王鼻子水库年末蓄水量5316.0万m3,比年初减少251.0万m3;菩萨庙水库年末蓄水量646.0万m3,比年初减少106.0万m3;元宝山水库年末蓄水量1235.0万m3,比年初增加30.0万m3;龙潭水库年末蓄水量

814.0万m3,比年初减少68.0万m3;白山水库没有蓄水;瓦房店水库年末蓄水量
456.0万m3,与年初相比没有变化。32座小(一)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1785.0万m3,比年初减少379.5万m3。
(三)地下水资源
   1.地下水资源量2020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70115.3万m3。其中,山丘区 地下水资源量为47298.0万m3,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8475.0万m3,山丘区和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5657.7万m3。流域分布:大凌河流域为46174.7万m3,小凌河流域为7627.7万m3,老哈河流域为9110.8万m3,青龙河流域为7202.1万m3。
   2.地下水动态2020年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各地区地下水水位有升有降。据 观测站点统计:大凌河流域(40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28m,最大点为建 平县朱碌科镇新地观测井下降2.23m;老哈河流域(5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66m,最大点为建平县三家乡新爱里观测井下降0.99m;青龙河流域(7个站 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05m,最大点为凌源市松岭子镇金黄岭村观测井上升0.15m;小凌河流域(2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46m,最大点为单家店乡梁家店站观测井下降0.75m。
   据监测井观测资料统计:东官河北票市五间房乡五间房站下降0.50m,深井河建平县深井镇深井站下降0.92m,大凌河西支凌源市宋杖子镇西高杖子站下降0.83m,小凌河朝阳县羊山镇河东站下降0.17m,大凌河朝阳县木头城子镇西营子站下降0.74m,青龙河凌源市前进乡雹神庙站上升0.01m。
   (四)水资源总量202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73464.5万m3,地下水资源量70115.3万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41977.3万m3,全市水资源总量 为101602.5万m3。
二、水资源利用
   1.供水量2020年,全市总供水量52593.2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4898.8 万m3,占总供水量的9.3%;地下水供水量45248.3万m3,占总供水量的86.0%; 污水回用量2446.1万m3,占总供水量的4.7%。在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2538.7万m3,引水工程供水量1889.3万m3,提水工程供水量470.8万m3,分 别占地表水供水量的51.8%、38.6%、9.6%。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所供水量全部为浅层地下水。
2.用水量202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52593.2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

22863.0万m3,林牧渔畜用水量9910.1万m3,工业用水量6725.4万m3,城镇公共用水量2938.2万m3,居民生活用水量8715.5万m3,生态环境用水量1441.0万m3。
   流域分区用水量:大凌河42135.0万m3,小凌河2888.7万m3,老哈河5341.0 万m3,青龙河2228.5万m3。
三、2020年重要水事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支持指导下,朝阳市水务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总基调,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推动我市水利事业创新发展。
(一)开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
   2020年,市水务局成立“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组,认真谋划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思路、任务,积极包装储备项目,共规划五大类182 个项目,规划总投资272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173亿元, 储备项目投资99亿元。
(二)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市水务局共承担三项行业扶贫项目。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共建设
22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7.575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21人。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省定的75%和70%的目标。二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全力向移民贫困村倾斜,精准落实道路、河道护岸、亮化、文化中心等项目共58个,极大改善了移民贫困村民生基础设施。三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极为贫困村实施荒山治理、经济林、坡耕地等项目49个, 实施治理面积6.10万亩,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
(三)省重点输水工程
   一是帮助省水资源管理集团解决疫情期间工程开复工问题,协调推进“朝 阳三线工程”建设。
   12月20日工程已向朝阳市、北票市等地供水。二是协调推进燕都、中涝、 北票台吉、朝阳县二十家子等四座地方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均按照时间节点要 求完成省政府“重强抓”和绩效考核任务,中涝净水厂已于去年12月30日正式 向市区供水。三是推进省重点输供水内蒙古支线工程(朝阳输水线路)前期工 作,该项目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可研报告已于2019年12月末通过水利部审

查,2020年11月可研审批所需支持性文件已全部编审完成,已启动向国家发改 委的报批工作。
(四)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和“有效”开展。一是完成了57条流域 面积50-1000km2河流的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并对大凌河等河流的管理范围
标识进行设置。二是开展河道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共清理河道垃圾39万m3,对 排查出的181个河道“四乱”问题,全部销号。三是2020年开工河道治理项目17 项,其中中小河流项目11项,大江大河项目6项,所有在建河道治理项目均按照 省厅的节点要求,年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0%以上。四是完成退耕还河生态封 育面积45259.65亩,超额完成13.15%。五是积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大凌河 风景区实施了景区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
(五)农村水利工作
   一是“大禹杯”(河湖长制)竞赛考评工作。2020年,我市“大禹杯”(河湖长制)竞赛考评工作进展良好,根据省级考评办法我市出台了市级考评细则。二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先建后补”改革试点工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项目、灌溉试验站建设及试验、中型灌区“十四五”续建改造规划等工作进展顺利,确保年底顺利完成任务。三是水土保持工作。全市全口径共完成各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24万亩。四是移民后期扶持工作。2020年,两批资金共批复下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34个,都能够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任务, 在省考核2019年度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位列一档。
(六)防汛抗旱工作
   2020年,我市虽然遭遇了严重伏旱和4次强降雨以及台风“巴威”,由于各项措施扎实有效,指挥调度科学,将灾害损失减小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胜利。
(七)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工作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控水资源“三条红线”。全市用水总量5.26亿m3,
   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值6.68亿m3。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60.5m3,按可比价计算,比2015年下降了18.8%。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518,高 于目标值0.7500。市政公共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3.96%;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1.6%,非常规水利用率达到33.4%;重要江河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4.4%,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2020年全省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市荣获优秀等级。
   (2)摸清取水工程情况,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水利部要求,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动员会,启动了我市取水口普查登记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市取水口核查登记3万个,全部建立了取水工程电子台账,并全面查找取水口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明年取水口整治奠定基础。
   (3)突出节水载体建设,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一是以县域节水型达 标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喀左县县域节水达标创建工作,在市、县两级水务部 门的共同努力下,喀左县通过了水利部县域节水达标建设终期评估,评估结果 获全省第一名。龙城区、朝阳县县域节水达标建设取得阶段成果,分别通过了省、市验收评估。二是全力以赴争创省级节水型城市,针对节水工作社会性、 综合性强,开展工作难度大、地方财力有限等特点,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创 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节水型城市建设活动,节水型 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果。据省住建厅专家组初评已基本达到省级节水型城市建 设标准,经过进一步完善提高,为明年争创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积极开展水利行业节水型机关建设。市水务局及北票市、凌源市、朝 阳县水务局分别成立了“水务局节水机关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各自特点制订了《水务局机关节水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了分层计量,远程监测等智能化管理,开展节水宣传教育,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市节水型机关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四是市水务局与教育局联合开展了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重点围绕朝阳 师专节水组织保障、节水制度建设、节水工程改造、节水宣传教育及节水日常 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了水利部节水高校 建设标准。
   (4)强化水资源基础工作,提升水资源科技支撑水平。组织开展了朝阳市水资源“十四五”配置规划、朝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市水务局与发改委编制印发了朝阳市节水行动方案及朝阳市水资源调度方案等编制工作。开展了《朝阳市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0年丹东市水资源公报
丹东市水务局
(2021年3月22日)

   2020年,我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深入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20年全市降水量1232.3毫米,折合成降水总量为184.52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56.2%,比多年均值偏多21.4%,属偏丰年份。
   水资源量。2020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11.50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42.1%, 比多年均值偏多29.6%。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9.39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44.7%,比多年均值偏多29.2%;地下水资源量16.8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
48.4%,比多年均值偏多9.1%。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为14.74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2020年全市总供水量8.740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7.9916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6103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1386亿立方米。
   2020年全市总用水量8.740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6.5391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0.19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6039亿立方米,城镇公共事业用水量0.285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0.9606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1547亿立方米。
2020年,全市实际耗水量6.13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70%。
三、2021年汛前供需水预测
   根据2020年水资源状况及2021年上半年来水量预测,测算2021年上半年全市可供水量为4.46亿立方米,需水量3.87亿立方米。预测汛前我市总体供水略有剩余,但因资源性缺水可能制约工程的取水能力,局部区域依然可能存在供水缺口,仍需注意节水及做好供水保障工作。
四、重要水事
省“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任务。2020年,我市累计完成投资4100.89

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处,受益人口6.86万人。
   水资源管理工作。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市水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丹东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全社会节水,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取水口调查整治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整改提升。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东港市通过水利部复核,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称号。丹东市水情教育展览馆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辽宁省首家全国水情教育基地。
   防汛抗旱工作。一是扎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深入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推动防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入汛后,23次组织召开防汛紧急会商调度会议,迅速传达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防汛工作指示和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市上下思想统一,防汛抗洪工作高效有力有序。二是科学指挥确保安全度汛。通过科学的会商研判,5次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及时发布预警204次,按照防风、防雨、防地质灾害、停产、停业、停航要求,落实受威胁区域群众转移方式、路线、安置点,总计转移24858人次,实现了防汛防台风零伤亡、低损失的防汛目标。三是高标准完成全省防汛演练任务。2020年7月10日,省防指在我市成功举行全省防汛调度抢险救援暨超标洪水防御演练。防汛演练工作得到了省防指肯定,并下发通报《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对丹东市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给予表扬的通报》,给予通报表彰。
   农村水利工作。以夺取2020年度“大禹杯”为目标,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农建总投资5.97亿元。投入人工63.08万日工,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小型水源工程23处,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0.6万亩,改善涝区面积6.99万亩,新修、加固堤防162公里。
水行政管理工作。一是水行政执法工作。健全鸭绿江采砂监管机制,制定
《打击鸭绿江非法采砂行为专项整治方案》,加大了对鸭绿江非法采砂的打击力度。全市共查处涉水案件58起,行政罚款160.5万元,扣押采砂作业机具29台, 市本级直接办理案件4起,行政罚款30余万元。二是水土保持工作。持续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规范和优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自主验收报备工作, 全力做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全面推进2020年水土保持工程建设,2020年我市侵蚀沟和小流域治理项目,共争取省以上资金1820万元。三是河道管理工作。配合市人大开展《丹东市河道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编制完成了《2020-2025年

度丹东市中型河流(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并上报省水利厅审核。开展河道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投入资金393万元,共清理河道垃圾51156.1立方米。
   水库移民工作。2020年,我市共收到上级移民主管部门拨付资金1.662亿元。 截止到2020年底,计划资金全部按时下达,完成直补资金发放0.226亿元;下达计划项目412项,完成项目投资1.248亿元。
   河湖长制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河长办统筹协调、分办督办作用。全年组织各级河长巡河4.77万余人次,发现解决问题6400余个,建立政府、河长、部门、河长办“四位一体”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根据水利部《河湖管理监督检查办法》规定,制定了我市《河湖管理监督检查办法》,并对全市开展了2轮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共发现44个问题,通过督办各县级河长办均按时完成整改。二是做实做细,促进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通过狠抓落实,河长制实现了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到位、法规制度到位、考核监督到位、基础性工作到位的五到位。积极开展河湖联合监督管理,通过河湖长制和河湖警长制实现执法过程的无缝对接,全年开展联合巡查执法行动143 次,相互移交案件线索111起,有效地整合了双方的执法资源,形成了执法合力, 起到了1+1>2的效果。通过与市检察院联手,建立了“河湖长+警长+检察长”联合工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了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和公安行政执法职能,形成了河湖保护的强大工作合力,促进了河长有名有实落到实处。
   党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补齐“四个短板”, 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学习活动,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丹东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丹东市水务局
(2021年3月22日)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 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2015年10月29日,***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关系我国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推动丹东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好共同保护,推进协同治理。
一、创新引领,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新时期水利事业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及制度等方面创新。以规划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实现“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目标,高标准编制“十四五”丹东市水安全保障规划。统筹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开发与保护等各方面关系,跳出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思路,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二、协调发展,推动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显现,季节性、工程型、水质型缺水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好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量水而行”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一是提高水资源管 理能力,强化承载力刚性约束。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 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立足市情水情实际,强化源头控制,把水资源条件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审批的重要前提。加强日常监管,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

用水等制度,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二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全社会节 水。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规范用水行为,形成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提升用水效率,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三是谋划水利补短板项目,提升水资源 优化配置水平。科学布局一批支撑性、保障性水利工程,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四是加强节水宣传,凝聚全社会节水合力。 推进节水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节水事业中, 营造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
三、绿色治理,实现人水和谐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施策推进水域岸线管控、水系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的协同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做好河湖连通工程和农村水系整治,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维护河湖健康。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科学规划的原则,在水利项目建设中除满足防洪等基本刚性需求外,更加重视水生态保护,让河流靓起来、绿起来,让人民群众得到更优美的环境、更安全的用水, 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四、开放共赢,拓展水利发展空间
   新常态下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宽水利事业发展空间,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省内外、行业内外一切可以吸收的先进经验,推动水利在更高层次上“引进来”和“走出去”, 切实保障社会发展、人民幸福。
五、共享发展,推动水利发展成果普惠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水利问题。时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抓好防洪抗旱薄弱环节建设,提高防灾抗灾减灾水平,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基层听民意、问民计,认真查找水利突出问题和软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作为水利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解决直接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
   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间节点。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新发展理念,开创丹东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治水新篇章。

不忘初心 接续奋斗 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
鄂尔多斯市水利局
(2021年3月22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的脚步又行进至一个意义非凡的节点,在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之际,国家水利部提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我们在此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践行***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力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
   “十三五”时期,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山洪灾害和农村基层预警预报系统,完成黄河二期防洪工程,治理险工44处、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22条,除险加固和维修养护水库、淤地坝393座。建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5 个,开动机电井23万眼次,临时解决10万人次、10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338平方公里,治理度达48.8%, 较“十二五”末提高了6.4%,土壤侵蚀由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变,水土流失严重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十大孔兑”综合治理、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列入国家规划,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初具规模,并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入黄泥沙监测工作。农村牧区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45处, 巩固提升39万人饮水安全,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维修养护饮水安全工程961处, 受益人口51万,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饮水安全,农村牧区集中供水率达87.9%、自来水普及率达82.8%。实施了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权转让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西北节水增效等项目,农村牧区水利基础更加坚实。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较2015年全市万元GDP耗水量下降4.41立方米(不变价计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9个百分点,国家重点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38个百分点,用水总量控制在16.79亿立方米以内,全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连续三年等级优秀。完成5个旗区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比例达100%、59.3%,旗区达88.9%、48.7%。建成中心城区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3处。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成效显著, 设立四级河湖长1286人,累计巡河巡湖4.4万余人次,处理解决各类问题1400余个,清理河湖垃圾92万吨,拆除违建138万平方米,疏通河道1613公里,河湖面

貌明显改善,河湖长制综合考评连续两年全区第一。水利体制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型淤地坝报废销号试点工作,首次施行拦沙换水试点工程,健全了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发布了水土保持公报,编制了南岸灌区水权细化方案,出台了南岸灌区节水补贴奖励制度,开展了农业水价改革试点, 进行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水利改革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前景可待,未来可期。黄河流经我市728公里,是全区黄河流经最长、全国黄河流经第二长的地市。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水利事业发展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把水利工作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衡量和审视,摆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上去定位和思考,摆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新思路上去对标和对表,对照“十四五”时期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目标,科学分析水利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水利事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水、护水、爱水意识,营造浓厚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氛围,推进实现联合国“珍惜水,爱护水”和我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以更加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衷心希望社会各界积极监督、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也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爱水、护水、节水行动中来,共同保护好“母亲河”, 守护好祖国北疆靓丽风景线。衷心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全市水利事业更加美好灿烂!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三张网”
衡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 岳健
(2021年3月22日)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人民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集约安全利用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突出强调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我市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特别是枯水年份全市城乡供水缺口约为1000万立方米。到2035年,全市城镇人口将增加60万左右,用水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供水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将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则广告词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现象发生。为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 着力打造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三张网”。
   一要着力打造“高效节水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始终将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贯彻治水全过程,着力打造“高效节水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实施总量强度双控。坚持量水而行、适水发展,强化节水指标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5.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实施水资源承载能力分区管控, 加强节水监督考核,严格用水管理。开展全行业节水。强化农业节水灌溉,提高灌溉用水生产率,推进工业节水改造,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构建城镇高效供用水系统,逐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到2025年,工业用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35立方米,现代化灌区建成面积达150 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20万亩,2000亩以上的灌区灌溉用水保障率达到80% 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89。推动全社会节水。大力开展“节水知识进课堂”行动,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

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加快推进节水型企业、灌区、居民小区、公共机构等示范载体建设,持续开展水效领跑和节水认证工作,树立节水先进标杆,强化节水典型示范,激发全民节水动力,营造节水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要着力打造“防洪安全网”。紧密围绕全市发展布局,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强化防洪工程保障,提升洪水管理水平,着力构建“一轴五支多点”的防洪格局,全面建成具有充足韧性和向上弹性的防洪安全网。科学安排洪水出路。严格河道、水库等行蓄洪空间管控,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与洪水活动空间,提高行蓄洪能力。持续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建、乱堆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非法侵占河湖、影响行洪的行为。依法划定河湖水域空间,严格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避免新增重大防洪安全风险。强化防洪工程保障。以“一轴五支多点”为主体,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保持防洪工程提质更新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为全市防洪安全提供具有充足韧性的设施保障。加快推进市城区保护圈、县级以上城市防洪治涝能力达标建设,逐步提升乡镇和乡村千亩、千人以上保护区防洪治涝能力水平。以水库、堤防为重点,加大耒水、蒸水、洣水、舂陵水等主要支流重要堤段治理力度,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洪水管理水平。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积极提升我市洪水监测预警和调度水平。充分利用预报技术和历史大数据匹配,分析湘江及其主要支流不利洪水组合情况,提升气象、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洪水风险管理,强化防洪应急能力,为全市防洪安全提供具有向上弹性的非工程措施保障。
   三要着力打造“水生态保护网”。深入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牢记***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紧紧围绕“一江五水多廊”格局,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安全流畅、生态优美、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网。构建湘江清水廊道。以湘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为脉络,推动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强化水源涵养与治理,突出水系连通、清水廊道建设及生态流量管控, 形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格局。同时,融合湘江沿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构建独具特色的清水廊道。建设生态宜居水美乡村。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以“开展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水污染治理,发展乡村

水美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村庄,开展农村河湖保护与修复,打造一批“水美乡村”。强化重点领域水环境治理。实施入江排污口分类管理,将污染物总量限排方案分解到入江排污口,建立入江排污口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严控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按照水域水质标准和保护要求,确定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完善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新建区实施供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同步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

认真履行依法护江职责 促进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汉奎
(2021年3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流域法律,这部法律的制定施行,是长江流域保护和治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开启了全面依法护江的新纪元。
   湖北省水利厅将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法治思想,充分认识长江保护法的重大意义,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做好长江保护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为依法守护长江母亲河,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作出湖北水利人的积极贡献。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是湖北水利工作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长江保护法是***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把***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作出统筹协调、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明确坚持责任导向、加大处罚力度的制度规定,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是湖北水利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是必须积极承担的政治责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
   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是湖北水利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 求。湖北是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省份,是三峡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特殊,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湖北省对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安排部署,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推进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守护长江母亲河,促进我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全省水利工作要按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要求, 认真履行长江保护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河湖管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洪涝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职责,以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水利新贡献。
   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是促进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践行***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全力做好长江大保护各项水利工作,成功抗御水旱灾害,强力推进水利补短板建设,实现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坚决守住水资源开发红线,有效提升水利脱贫攻坚成果,严厉打击河湖违法行为,使湖北水利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湖北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充分运用法治利器,系统性、整体性破解我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修复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实现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增强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是广泛开展长江保护的普法宣传。加强法律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多 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长江保护法宣讲活动,教育和引导全省水利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公众增强长江保护的法治意识,提升支持法律实施的行动自觉。加强依法履职教育,提升部门执行力。通过专家解读、专题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全面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法律规定,细化分解具体职责,确保执行到位。加强以案说法,增强法治震慑力。认真梳理长江保护法有关涉水开发利用的禁止性、限制性、准入性规定和惩处措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宣传解读,向社会传递长江保护法强化刚性约束、坚持责任导向的要求,营造严格执法、自觉守法的社会氛围。
   二是健全完善长江保护的法规制度。根据长江保护法的要求,结合湖北水情实际,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与构建功能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利用体系、生态健康的水资源保护体系、科学法治的水利管理体系相适应、相配套的地方涉水法规制度。积极做好我省节约用水、湖泊保护、河湖长制、分蓄洪区安全建设等与长江保护法衔接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法的有关工作。尽快建立完善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流量等涉水规划和管控制度,健全有关水利法治体系和技术规范。
   三是切实落实长江保护的责任机制。按照法定要求,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 长江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河湖长制走深、做实、见效。建立完善重

点河湖对口领导及省级联系单位动态补位、河湖长述职、河湖警长等制度。完善河湖长制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联系单位履职情况纳入河湖长制考核,建立上级河湖长考核下一级河湖长工作机制。编制新一轮《湖北省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和省级重点河湖“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修订“一河(湖)一策” 技术指南。继续运用省河湖长令,强力推进打好碧水保卫战主题行动,夯实“一长(河湖长)、两员(保洁员、监督员)”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同时,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修复等各有关方面工作责任。
   四是着力夯实长江保护的工程基础。全面实施《湖北省水利补短板强功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长江保护奠定坚实的工程基础。加强“江河湖库” 系统整治和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长江、汉江河道治理工程,重点加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河势控制及岸坡治理、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进一步扩大泄洪通道能力;大力实施洪湖东分块安转等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湖区和易涝区防洪治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着力实施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进一步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山洪灾害防治,强化重点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洪水风险防控能力;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方案,实施重点引调水工程建设,构建互联互通水网,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抓好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大别山、幕阜山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治石漠化。
   五是不断强化长江保护的监管执法。科学编制、尽快出台湖北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并切实实施。认真组织实施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消耗强度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管理,推进水量分配、水量调度工作,明确相关河段和控制断面流量水量、水位管控要求,加强生态用水保障。坚持节约用水,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单位的用水定额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备用应急水源建设。严控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对小水电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予以分类整改或者采取措施逐步退出。严控河湖岸线开发建设,禁止违法利用、占用河湖岸线。依法划定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完成河湖确权划界工作,并实行严格保护,守住河湖生态底线。严格落实禁止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区域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有关规

定。进一步强化水行政执法,把非法侵占河湖水域、违法占用河湖岸线、非法采砂等重点违法行为作为执法重点,健全水政执法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强有力的水政执法,维护良好的长江水事秩序。
三、始终坚持务实重行增强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水利厅党组要牢牢扛起政治责任,把贯彻实施 长江保护法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水利法治建设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工作、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形成主要负责人带头抓、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具体抓、各有关方面协同抓的组织领导格局。要加强对全省水利系统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工作的督促指导,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
   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梳理长江保护法规定的河道和湖泊保护、流 域水量分配、生态用水保障、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节约用水、河湖水系连通与修复、水土保持、采砂管理等各项水利工作职责任务,紧密结合湖北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和工作清单,做到“法定职责、落实措施、工作标准、责任人员、完成时限”“五落实”,提高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
   三是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按照长江保护法明确的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下 的分部门管理体制的规定和相关要求,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涉及水利部门职责任务的长江保护信息共享、区域协同立法、联合执法、监管协作等体制机制,努力增强水利部门长江保护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有效性。
   四是不断强化落实举措。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 的水利行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坚持务实重行、久久为功, 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工作落实见效。

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辽宁省水利厅
(2021年3月22日)

一、水资源量
   2020年,全省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均多于多年平均值,地下水资源量少于多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水库蓄水量有所增加,地下水水位总体平稳。
(一)降水量
   202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48.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088.3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3%,比上年多8.8%,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年内分配2020年,汛前1-5月降水量为167.8毫米,占全年22.4%,比同期多 年平均值多51.2%;汛期6-9月降水量为510.8毫米,占全年68.3%,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多0.5%;7-8月主要降水期降水量为361.2毫米,占全年48.3%,比同期多 年平均值多2.9%;汛后10-12月降水量为69.4毫米,占全年9.3%,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多18.2%。
   地区分布按流域分析,全省12个流域三级区中,有3个流域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少,有8个流域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1个流域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上的流域为滦河山区,降水量为509.4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流域为柳河口以下、沿渤海西部诸河,降水量分别为541.6毫米、489.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以下的流域为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降水量为784.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流域为东辽河、浑河和柳河口以上,降水量分别为804.8毫米、855.7毫米和690.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0%-30%的流域为沿黄渤海东部诸河,降水量为961.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30%以上的流域为丰满以上,降水量为1022.2毫米。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的流域为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降水量为430.2毫米。
   按行政区分析,全省14个市级行政区中,有4个行政区的降水量少于多年平均值,有10个行政区的降水量多于多年平均值。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上的为锦州市、盘锦市和葫芦岛市,降水量分别为506.7毫米、544.2毫米和539.8毫米; 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为朝阳市,降水量为449.8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 以下的为沈阳市、鞍山市、阜新市和辽阳市,降水量分别为658.1毫米、849.7

毫米、517.0毫米和732.7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为抚顺市、丹东市、铁岭市、本溪市和营口市,降水量分别为934.5毫米、1230.9毫米、769.5毫米、976.3毫米和776.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30%以上的为大连市,降水量为935.4 毫米。
(二)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2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357.71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45.8毫米, 比多年平均值多18.3%。
   按流域分析,全省12个流域三级区中,有3个流域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少,有9个流域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比多年平均值少50%以上的流域为沿渤海西部诸河,地表水资源量为16.5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0%-50%的流域为滦河山区,地表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0% 以下的流域为柳河口以下,地表水资源量为7.8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 以下的流域为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和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0.98亿立方米和37.7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流域为柳河口以上,地表水资源量为33.0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30%-40%的流域为浑河, 地表水资源量为32.3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40%-50%的流域为沿黄渤海东部诸河,地表水资源量为109.3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70%-80%的流域为东辽河,地表水资源量为1.0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0%的流域为丰满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为2.38亿立方米。
   按行政区分析,全省14个市级行政区中,有6个行政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少于多年平均值,有8个行政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多于多年平均值。比多年平均值少50% 以上的为葫芦岛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2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0%-50%的 为朝阳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60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少30%-40%的为锦州市,地表水资源量为5.3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20%-30%的为盘锦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为阜新市和辽阳市,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4.46亿立方米和8.0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为沈阳市、铁岭市和鞍山市,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3.15亿立方米、23.44亿立方米和27.6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0%-30% 的为丹东市和本溪市,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07.63亿立方米和40.70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多30%-40%的为营口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3.15亿立方米;比多年

平均值多40%-50%的为抚顺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3.0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60%以上的为大连市,地表水资源量为54.40亿立方米。
   出入境入海水量流入我省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的西辽河、东辽河、柳河、浑江、大凌河支流。2020年全省入境水量62.12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多7.53亿立方米。
   我省出境河流包括流出到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的青龙河、老哈河、东辽河和辉发河。我省入海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及沿海诸河等。2020 年出省境及入海水量为179.1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5.68亿立方米。其中, 流入其他省份水量为4.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0.1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4.6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5.83亿立方米。
   大型水库蓄水量2020年,全省28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1.43亿立方米, 比上年同期多11.76亿立方米。其中省属九大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8.93亿立方米, 比上年同期多9.26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202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15.2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7.6%。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56.86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62.24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3.89亿立方米。
   地下水动态2020年,全省平原区地下水位总体呈相对稳定趋势,相对上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存储量略有增加,增加了1.86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上升区(上升超过0.5米)面积为123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85米,占全省平原区面积的4.5%,存储量增加0.6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沈阳市区中部,铁岭的调兵山市大部分地区以及开原市中北部。相对稳定区(升降在0.5米以内)面积为24890平方公里,占全省平原区面积的90.9%,存储量增加1.94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三个区域:一是辽宁中部平原,面积为23393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平均上 升0.12米,存储量增加1.77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沈阳、鞍山、辽阳、铁岭市 的大部分地区,锦州的黑山县全域以及北镇市、凌海市部分地区,盘锦和营口 市的北部以及阜新的彰武县;二是沿渤海西部诸河平原,面积为821平方公里, 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11米,存储量增加0.04亿立方米;三是沿黄渤
   海东部诸河平原,面积为67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31米,存储量 增加0.13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下降区(下降低过0.5米以下)面积为1253平方公

里,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86米,占全省平原区面积的4.6%,存储量减少0.68亿 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沈阳的辽中县南部,锦州的凌海市北部和北镇市南部,辽 阳的辽阳市区东南部、辽阳县南部以及鞍山市西北部。
   海侵区2020年全省海侵区面积为726.36平方公里,其中,大连市476.9平方公里,营口市85.1平方公里,锦州市117.7平方公里,葫芦岛市46.66平方公里。 比上年减少102.59平方公里。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2020年全省水资源总量397.1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6.2%。
   按流域分析,12个流域三级区中,有3个流域三级区的水资源总量少于多年平均值,有9个流域三级区的水资源总量多于多年平均值。比多年平均值少50% 以上的流域为沿渤海西部诸河,水资源总量为19.0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0%-50%的流域为滦河山区,水资源总量为1.1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0% 以下的流域为柳河口以下,水资源总量为16.4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 以下的流域为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和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水资源总量分别为41.61亿立方米和1.0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流域为柳河口以上, 水资源总量为48.7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30%-40%的流域为浑河,水资源总量为38.9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40%-50%的流域为沿黄渤海东部诸河, 水资源总量为110.9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70%-80%的流域为东辽河,水资源总量为1.0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90%以上的流域为丰满以上,水资源总量为2.40亿立方米。
   按行政区分析,全省14个市级行政区中,有6个市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总量少于多年平均值,有8个市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总量多于多年平均值。比多年平均值少50%以上的为葫芦岛市,水资源总量为8.5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0%-50% 的为朝阳市,水资源总量为7.77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少20%-30%的为锦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0.0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为辽阳市和盘锦市,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0.09亿立方米和2.7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为阜新市,水资源总量为8.0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以下的为鞍山市,水资源总量为31.1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为铁岭市和沈阳市,水资源总量分别为30.21亿立方米和

27.0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0%-30%的为丹东市和本溪市,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09.10亿立方米和40.7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30%-40%的为营口市, 水资源总量为13.8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40%-50%的为抚顺市,水资源总量为43.2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60%的为大连市,水资源总量为54.64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利用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为取用水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之和。2020 年全省总供水量129.3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72.90亿立方米,占56.3%;地下水源供水量50.78亿立方米,占39.3%;其他水源供水量5.66亿立方 米,占4.4%。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
   27.3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量20.81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量24.75 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供水量50.40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 供水量0.37亿立方米,微咸水0.01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中,污水处理回 用量5.59亿立方米,海水淡化水量0.07亿立方米。
   用水量指各类取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之和。2020年全省总用水量129.34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18.42亿立方米,占14.2%;生产用水量103.52亿立方米,占80.1%;河道外生态环境补水量7.40亿立方米,占5.7%。居民生活用水量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13.73亿立方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4.69亿立方米。生产用水量中,第一产业用水量79.62亿立方米,其中农 田灌溉用水量71.17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8.45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量18.25亿
   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16.93亿立方米,建筑业用水量1.32亿立方米;第 三产业用水量5.65亿立方米。
   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2020年全省耗水量86.31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67%。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53.54亿立方米,耗水率75%;林牧渔畜耗水量
   8.00亿立方米,耗水率95%;工业耗水量6.93亿立方米,耗水率41%;城镇 公共耗水量3.12亿立方米,耗水率45%;城镇居民生活耗水量3.45亿立方米,耗 水率25%;农村居民生活耗水量
4.49亿立方米,耗水率96%;生态与环境耗水量6.78亿立方米,耗水率92%。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青海省水利厅厅长 张世丰
(2021年3月22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我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之源”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输送近600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有力支撑中下游省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发表治水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等作出重要部署,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强调青海要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为我们推进兴水治水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十六字”治水思路,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秉持“治青方略、水为大政”理念,坚决扛起保护好“中华水塔”重大使命,持续做好“水”的文章,放大“利”的价值,将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关键工作来加以推进。全省水利部门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大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着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保障国家水生态、水安全。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水安全保障新格局。贯彻“一优两高”部署,着力夯实统筹护水、依法管水、科学配水、合理用水基础。修订制定并颁布施行《青海省实施办法》《青海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推进《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立法,出台《关于青海省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青海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编制完成《“十四五” 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湟水流域水网规划》《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等重点规划,着力构建保

护生态、惠及民生、促进发展的水利发展新格局,描绘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安全新蓝图。
   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水安全保障基础。坚持治水为民、兴水惠民,持之以恒“抓投资、抓项目、抓建设”,着力补齐补强水安全保障短板。“十三五” 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45.8亿元,巩固提升了260.6万人、30.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改善灌溉面积8.89万公顷,治理重点河流及农村河道832公里,新建(加固)堤防(护岸)1099公里,建成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北干一期和黄河干流防洪工程,黄河沿岸拉西瓦、公伯峡、李家峡等四大水库灌区主干渠通水试运行,马什格羊、哇沿等10余座水库建成并下闸蓄水,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引黄济宁、共和盆地及其外围水资源配置等事关全局、支撑发展、惠及民生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了“东西部开源节流、南北部保护修复、全省域保障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框架,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靓丽底色。五级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 6723名各级河湖长、15980名河湖管护员上岗履职,擦亮青海之水的金字招牌。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3.78平方公里,新增绿化水利配套面积近0.67万公顷,“中华水塔”水源涵养焕发活力。西宁、海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省部验收,青海湖湟鱼洄游通道、西宁市水生态廊道等5个水系连通工程全面完工并发挥效益。完成3518条河流、242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和面向社会公告工作,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有效加强水域岸线管控取得实效。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472起,严格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管控,221座水电站安装了生态基流监控设施,163座引水式水电站落实了生态基流下泄工程措施,河道生态基流得到保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湖的实践彰显成效。
   严控总量强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节水优先、以供定需,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推进。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和完善责任考核体系,连续8年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年度目标任务。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从严核定许可水量,组织开

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用水统计调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取水口核查登记,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定推进《青海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省级节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领域节水。公布国家及省、市(州)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市县级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持续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全省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不断提升,节水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焕发生机。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深入贯彻“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践行“一优两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青海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将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刻领会***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势,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 深入分析青海水利发展基础及优劣势,着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较弱、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不高等困难挑战,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江河湖泊监管体系,保护好“中华水塔”,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统筹规划“十四五”水利重点任务、工程布局、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推动形成东部构建水网、西部优化配置、环湖系统治理、源头保护生态的发展格局。加快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提高特大干旱、突发水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湟水流域现代水网体系,优化配置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提升泛共和盆地水资源保障能力。推动水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升级改造农牧区供水设施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形成大中小微相结合的粮食生产水利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让农牧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以深化河湖长制为抓手,实行“一河(湖)一策”,全面监管“盛水的盆”

和“盆里的水”,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加强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分区分类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加强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优化水文、水保等监测站网体系布局。围绕乡村振兴行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样板,不断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强力推进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强化用水统计调查,纠正无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坚持“两手发力”,抓实水权水价改革,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鼓励和引导区域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实施节水评价, 从严叫停节水不达标的项目,从源头把好节水关。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 着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重点领域节水,抓好节水载体创建,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凝聚全社会节水护水共识。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 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多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平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大力创建节水型高校、小区、企业等节水载体,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高公众对水情的认识,使节约水、珍惜水、保护水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形成全社会节水惜水护水的良好风尚。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稳固“中华水塔”,丰盈“三江之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切实践行治水兴水“人水和谐”的新时代发展之路
开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新
(2021年3月22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维护健康水生态,全面保障水安全,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
   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主题是“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近年来,市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度、多举措加快水利建设,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利用水平有效提升, 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水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加大,水灾害防治体系加快构建, 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兴水惠民润古城“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战略思想,抢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难事、新事。
   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5亿元,改善有效灌溉面积94.89万亩,节水2756.47万立方米,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55万吨;投资1.69亿元,对全市5条中小河流进行系统治理, 治理长度129千米;投资1.18亿元,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6个项目治理任务,治理长度88.8千米。投资1.8亿元,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抗御旱涝灾害能力进一步提升。
   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提质增效。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拔地而起。“一渠六河” 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引黄入杞工程等已完工或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一大批重大

水利项目蓄势待发。开封市古城区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涡河、惠济河、贾鲁河重要支流治理项目,马家河生态修复工程,全省饮用水地表化杞县试点工程等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或开工准备。
   水利脱贫攻坚如期完成任务。投入4.97亿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解决饮水安全人口共计74.43万人,农村集中供水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水利抗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投入资金1521万元,对我市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进行强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抢护各类险情357次,战胜了近年来最长历时的中常洪水,圆满完成年度各项防汛任务,夺取了防汛工作新胜利。在历次的阶段性旱情中,加强水源保障,提高我市农田灌溉能力,取得了连续五年抗旱保丰收的全面胜利。
   河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健全组织体系,河湖长制工作逐步实现“有名”“有实”“有力” “有为”,在推动河湖有效治理和环境面貌改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先后建立并完善了市级河长会议制度等10项制度。探索“河长+三长”助推机制,建立了联络办公室,开展了联合执法,明确了河湖警长。持续开展了河湖清洁、
   “清四乱”、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河湖划界确权、河湖长制延伸覆盖等专项行动,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突出。完成了近五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考核结果均为优良。开展建筑工地临时用水专项检查活动,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活动288余起,立案处理75起,追缴水资源费350余万元。完成水资源税费改革,并与地税部门顺利交接。成功创建了“省级节水型城市”,25家单位被授予“省级节水载体”称号,总数位于全省前列。
   “人水和谐”谱新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中国共产党也将迎来建党100周年。这一年,注定将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鲜明坐标。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市正行稳致远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年和“十四五”期间,全市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两手发力、系统治理”十六字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

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开同城化发展、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构建“以实施四水同治为主题,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制度和河湖长制为主要抓手,以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体系、水生态系统修复体系、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水灾害科学防治体系、水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水法规制度保障体系为主要任务”的开封水利发展新格局,以党建高质量推动水利事业发展高质量,加快我市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开封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总的来说,要围绕重大发展战略,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
   供水安全保障更加稳定。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会节水、护水、惜水意识明显增强,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8.66亿立方米, 万元工业增加值降低到24.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0.75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小于95%。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保障和抗早应急能力明显增强。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更加有力。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河湖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基本得到保障,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比例为100%,河道水质达到地表水IV-V类标准,水生态面貌显著改善,现代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下水监控管理体系基本建立,重点地下水超采区域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河湖长制深入推进, 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全市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大于85%,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防洪抗旱保障更加可靠。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堤防达标率达到80%,主要河道及重点平原洼地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大中型水闸安全达标率达到35%,流域、区域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高效的决策 支持系统,实现防汛抗旱信息监测感知自动化、信息交换快速化、洪水预报预警精准化、决策指挥科学化,全市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涉水事务监管更加高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得到全面监管,基本实现大中型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开封水利事业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主线,让治水兴水更好地造福百姓。要把水当成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法宝,切实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美家园、活资源、富百姓,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治水兴水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德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邢朝峰
(2021年3月22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2017 年元旦,***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2020年,***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亲临黄河、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就治水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治水管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我市水资源极其匮乏,人多水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基本市情。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先后作出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开展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推进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部署, 推动全市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持续完善,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跃升。近五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超100亿元,建成各类重点水利工程200余项,是“十二五” 时期的2倍多,其中2020年完成投资超42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68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连续18年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河湖长制工作树立全省标杆,一次性建成省级美丽示范河湖13条(段),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9%,树立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的标杆样板,全国政协调研组专题调研。

   当前,我市正加快实施“九大突破提升行动”、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 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适应,尤其是我市被划为黄河干流水资源超载区,水资源紧缺形势进一步凸显,缺水依然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必须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为目标,以水安全风险防控为守护底线,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上限,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控制红线,统筹抓好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资源支撑保障。
一、在补齐短板上聚焦发力推进现代水网提档升级
   “十四五”时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集中攻坚期,全市计划投资164亿元以上,比“十三五”时期增长60%,加快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利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打造全市“一张图、一张网、一键通”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一是加快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围绕提高供水保证率,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饮水安全水库联通、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跨流域(区域) 调水、平原水库等重大引、调、蓄水工程,持续完善城乡供水大水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二是加快实施防洪排涝工程。聚焦消除防洪薄弱隐患,大力实施骨干河道治理、病险水闸水库除险加固、滞洪区建设等重点防洪除涝工程,提高超标准洪水防御能力,保障全市防洪安全。三是加快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围绕提高水环境、水生态承载能力,加快实施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河湖水系连通等生态保护工程, 提高全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四是加快实施智慧水利工程。围绕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施水利感知网、信息网、大数据中心等智慧水利工程,提高全市水利工作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二、在严格管水上聚焦发力提高水安全监管水平
   围绕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纵深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一是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 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把新上项目取用水关口,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以禹城、齐河、临邑3个国家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为引领,加快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进度,2025年前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全部

压减完成,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基本消除。二是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好河湖长制这个总抓手,持续完善河湖长履职长效机制,为河湖治理与保护保驾护航。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建立“河长+行政+技术+执法”联合监管机制, 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河湖问题动态“清零”,保持河湖生态健康。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更大力度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让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更好惠及民生。三是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狠抓强台风、流域性洪水、重特大干旱等极端天气应对工作,抓好监测预警、工程调度、技术支撑等工作,将“关口”再前移,将隐患早消除,将责任落实落细,确保工作无空白、责任无空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在统筹用水上聚焦发力促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我市可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保障全市各项用水需求,必须坚持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一方面,多渠道保障水源有效供给。提高“天上水”利用率,结合天气情况,科学开展人工降雨、人工增雨,努力增加降雨补给。汛期统筹调度河道闸坝以及农村坑塘,合理拦蓄雨洪水,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引黄下游及边远高亢地区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对黄河水、长江水两种“外调水”,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水,提高水源使用效益。另外,积极推广中水、微咸水等“特殊水”,满足城乡环卫等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效益。另一方面,维护良好用水秩序。加强水资源集中统一调度, 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根本举措。要严格执行《德州市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制度》, 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市级统一调度指令用水,“水到即用、用完即停”,以良好的用水秩序,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在节约用水上聚焦发力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把“节水优先”落实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各环节, 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方面,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耐旱、耐盐碱作物以及喷灌、滴管等农艺节水措施, 加快高标准农田及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方面, 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杜绝无序用水、超计划用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坚决守住用水总量控制的上限。对钢铁、造纸等高用水企业,大力开展水平衡测试,加强工业节水技改,通过降低水耗、节约成本,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城镇生活方面,以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节水型机关、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在公共机构中积极培育水效领跑者,加大节水宣传进企业、进社区、

进校园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使节水护水成为全民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发展的浓厚氛围。

加快“五水”综改步伐 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全面推进治水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写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之际
运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靳虎刚
(2021年3月22日)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个高地”战略部署、践行“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采取“控污、清淤、增湿、覆绿、调水”多措并举,推进三大工程,强化五项监管,着眼于本区域汾河流域、涑水河流域的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降低水旱灾害风险,加强水资源保障,逐步建成与运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助力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三大工程,稳固水利绿色发展根基
   “十四五”我市将重点推进水生态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灾害防御三大工程。
   水生态治理工程重点实施河、湖、库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包括全市范围内的76条河流、12处湖泊、79座水库。实施河湖库综合整治、生态补水、水源涵养林及防护林、水源(河源、泉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生态景观和水文化建设等重点工程,对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进行综合治理。
   水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灌区建设、农村供水等项目。压减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实现采补平衡,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提升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通过高标准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

术推广、节水宣传教育,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旱灾害防御工程重点实施黄河(运城段)防洪、排洪沟治理、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智慧水利建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续建黄河控导护岸工程,修建缓洪池,开挖排洪渠,治理重点山洪沟25条,新建小水库6座,完善区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河流、湖泊、水库、大型泵站、骨干淤地坝、重点水土流失区域、规模以上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办公等八大功能的智慧水利平台,助推全市水治理体系、水治理能力和水治理水平现代化。
二、强化五项监管,提升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十四五”重点强化河流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等五方面监管制度建设。一是强化河流湖泊监管。严格落实河湖长工作制,全面规范河湖管理;强化水库监管,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二是强化水资源监管。严格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运城实施细则》,设定水资源总量、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实现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强化水利工程监管。进一步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管理;规范中标施工企业行为,严厉打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加强工程建设重点环节监管,认真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职责,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良性发展;坚持建管同步,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四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监测信息系统,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装备和执法水平建设。五是强化水利资金监管。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利用。
三、加快“五水”综改,发挥水利行业复合式牵引合力
   2021年加快“五水”综改步伐。水源方面,推动水价改革,建立差别水价机制,解决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促进用足黄河水、用好地表水、涵养地下水,大力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水权方面,健全水资源市场配置体系,开展水权、水市场交易改革试点。水利方面,深化投融资改革,建立健全投建运管机制,构建水利工程建设新格局。水工方面,支持打造一流旗舰企业,以流域为单元,建立防洪、灌溉、供水、生态补水水资源集约化管理体系。水务方面,探索原水、供水、节水、防洪排涝、农业灌溉、污水处理及回用等一体化整合。
四、打好三个主攻,夯实“十四五”发展第一步
   2021年突出抓好水网建设、生态修复和民生水利3个主攻方向。一是完善新时期水网架构。配合做好小浪底引黄工程的全线贯通,抓紧推进配套调蓄水库

建设,谋划实施一批供水工程。二是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为新绛县汾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河津市汾河干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汾河入黄口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等。重点推进汾河新绛段干流堤防达标提升工程、浍河新绛段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汾河稷山段干流生态修复工程、黄河流域遮马峪河河津段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汾河入黄口生物多样性保育区项目等工程。在涑水河流域,重点实施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上,重点推进盐湖南北岸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永济市伍姓湖岸坡与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乡镇超采区水源置换工程和城乡供水水源置换工程。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实施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夯实民生水利基础。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高度,推进民生水利各项工作。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区域规模化发展,扩大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范围。建立农村供水工程“互联网+”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施全市农村村级水表安装和联调组网工作,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加快尊村、北赵、大禹渡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芮城新兴、新绛木赞、绛县范必、平陆常乐垣等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防汛保安工程, 开展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村级损坏失效简易雨量站更新维护,加快推进山洪预警设施更新改造、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五、落实五大举措,构建水利改革发展新格局
   2021年全市水利系统将扎实推进狠抓项目建设、投融资改革、河湖长履职、强化行业监管、科技兴水五大措施。一是坚持项目为王,狠抓项目落地。扛起主体责任,提升工程设计质量,全面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二是打造水利投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格局。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落实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深化政银合作、政企合作,充分利用金融措施保持水利投入持续增长。三是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进一步细化河长制目标任务, 不断加强河长履职尽责、组织管理、机制运行和监督保障,加强联勤联动,促进联合执法,扎实开展“周报告、月抽查、季通报、交办督办、问责追责”等“五位一体”河湖长制工作创新机制。四是推进依法治水,强化行业监管,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水法治宣传、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落实日常监管职能,紧盯重点领域开展执法和监督行动。五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智慧水利。加强水利关键技 术研究和急需实用技术研发推广,提升水利科技服务生产能力。支持在水土保持、泉域保护、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构建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利综合管理和水行政执法监管等智能决策调度于一体的水利信息化“云服务”体系。
   2021年全市水利系统将以治水监管提升、取用水管理提升、水库运行管理提升、河湖管理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提升、农业灌区建设管理提升、淤地坝建设运行管理提升、项目储备管理提升为标准,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统筹做好“三河两山三湖”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官道河、姚暹渠禹都段、鸭子池、干河生态整治的具体要求,努力构建新阶段水利改革发展新格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贯彻水务工作新发展理念 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淮北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涛
(2021年3月22日)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着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市历来五年水利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最多的时期。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利投入持续增加,“淮水北调”及淮北市配水工程、老濉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萧濉新河及龙岱河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利管理不断加强, 完成了五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战胜了2018年百年一遇的“温比亚” 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灾害,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生活生产生态等各方面用水结构还不够优化,各类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等环节治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十四五”时期,全市水务系统要全面贯彻习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围绕节约用水、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运行管护、水利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好新时代水文章,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是水利建设新一轮战略的机遇期、水利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期,我市水利改革发展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因此全市水利工作主要任务是重点实施“345661”工程,努力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有新成效,在高质量党建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上有新气象,着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从“建得好”到“管得好”,河长制从“有实”到“有能”,农村水利从脱贫攻坚阶段的“决胜”到乡村振兴阶段的“长效”,水环境治理从“单一”

到“系统”,水利监管从“低质”向“高效”五个重要方面的转变。
   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之后一周是我国确定的“中国水周”。本年度“世界水日”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围绕这一主题,要谋划做好境内河湖水系联通、强化河湖监管执法、大力推进地下水压采、“淮水北调”调水及水源置换等工作。
   水泽万家,风帆再扬,全市水务人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在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展现水务新作为,为市民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优质生活环境,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贡献力量。

写好水文章 润泽幸福城 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徐州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杨勇
(2021年3月22日)

   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首日。我们组织开展“水日”“水周”系列纪念活动,旨在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的良好风尚,共同润泽幸福家园,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徐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缘水而美,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兴水工作,以治水强市、兴水惠民,促城水共生、人水和谐,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并连续两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城青山半城湖”成为徐州的闪亮名片。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省市聚焦“两争一前列”重大使命,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强富美高”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仍是“严重缺水城市”,每年尚需调入约10亿方江淮水才能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生态需求,仍要面临汛期承泄上游沂蒙山区洪水的巨大压力,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活的追求愈加迫切。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我市水务部门将坚持“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目标导向,写好水文章,发挥水优势,夯实水支撑,以水务事业高质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幸福之城更加幸福,让人民群众因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控减水旱灾害损失,实现防洪保安高标准。全面建设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保安体系,巩固流域防洪工程现有标准,加快推进区域综合治理, 强化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沂沭泗流域防洪工程力争及早启动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区域骨干河道及重点排水河道达到20年一遇标准,市区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现有水库全面消除病险隐患,洪水干旱监测预报预警调度体系不断完善。
   聚焦化解水资源不足约束,实现资源管理高配置。全面建设配置优化、利用高效的水资源调配体系,推进南水北调后续、江水北调完善工程,统筹湖库蓄水保水,抓好河湖水量分配,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基本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市用水

总量控制在44.05亿方以内,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8%,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主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全覆盖, 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以上,创建节水型载体50个。
   聚焦提升供水服务能力,实现饮水保障高品质。全面建设运作可靠、质优量足的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供水提质增量,优化城乡供水服务质量,城乡供水一体入户率达到100%,自来水深度处理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聚焦增强城镇排水能力,实现排水治污高目标。全面建设雨污分流、运行顺畅的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体系,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加快易淹易涝片区治理, 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基本完成奎河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17个片区雨污分流,市区建成区6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较2018年提高20%以上,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全运行、全部市场化, 排涝能力全面提升。
   聚焦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幸福河湖高颜值。全面建设空间融合、功能良好的生态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实施生态美丽幸福河湖三年行动,巩固“两违三乱”整治成果,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水生态治理修复,强化水系连通和水网建设,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制定出台《徐州市河湖管理条例》,85%县级以上河湖达到“六有一高”标准,构筑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富民兴业、人水和谐”的全域生态美丽幸福河湖格局。
   聚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现农水建管高水平。全面建设服务三农、布局合理的乡村水利建设管护体系,强化中小河流系统整治,完善农村河道管护机制,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加大水库移民后期帮扶,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生态河道达到县乡河道总数40%以上,完成1个大型和16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建设,实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4,有效灌溉面 积率达到95%,旱涝保收田面积率达到90%,水土保持率达到98.5%。
   聚焦发挥水务工程效益,实现工程运管高效能。全面建设操作精细、智能规范的水务工程运行管理体系,推进水利水务工程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管理,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工程维修养护质量,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省级水管单位创建率达到70%,省级规范化小水库创建率达到80%,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初步建立,水管单位管养分离明显突破,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逐渐推广。

   聚焦强化公共管理服务,实现行业监管高质量。全面建设制度健全、运行顺畅的水务行业监管服务体系,强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提高水行政执法效能,加大“放管服” 改革,优化水务营商环境,探索建设管理新模式,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设“三清水务”示范行业,建成一支既有敢担当的宽肩膀,又有能成事的真本领的水务铁军。

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 全力服务国家南水北调战略大局 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扬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康盛君
(2021年3月22日)

   今天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运河原点城市,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又非常独特的地位。2020年11月13日,***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期间,亲临江都水利枢纽,要求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水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注意节约用水,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这既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原则,也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遵循。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全国大局、扛起使命担当,直面当前用水效率普遍不高、公众节水意识过于淡薄、水资源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等问题,不断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通过对用水和节水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调整用水结构,加强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形成科学的用水体系,加快从“扎根长江”转向“扎根节约“、从“能力扩展”转向“内涵提高”、从“用得酣畅”转向“用得精细”, 持续服务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更好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抓好节水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灌区节水抓计量计费。以农业生态系统、沟渠生态系统和信息系统建 设为抓手,持续开展2个大型灌区、17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灌区提档升级,增强灌排功能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强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管理方式,逐步建成一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美丽灌区。持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采用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计时折水、以电折水等多种计量方式,尽快实现计量设施全覆盖。把“计量、计费”放在灌区改造核心位置,倒逼农业节约用水,并将此作为灌区改造成功的标准。
二是调水沿线抓计划执行。沿线自流取水口门坚持精确计量、按方计费、

精准补贴。层层落实管水责任制,严肃用水纪律,顾全用水大局,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供水调度计划和调度指令。强化引水口门管理,实行轮峰、错峰等灌溉制度,严格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坚决避免出现管理不到位、水源浪费的现象,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开展县际断面测流,实时掌握县级用水情况,约谈通报超计划用水地区,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三是区域节水抓达标创建。深入开展省、市级节水型学校、社区(小区)、 机关(单位)等载体创建,着力提高节水型企业覆盖率,重点推进火电、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化等规模以上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设。选择重点企业开展单位产品取水量对标达标活动,树立一批行业内有代表性、产品结构合理、用水管理较好、用水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节水标杆企业典型。实现6个县
(市、区)节水示范区全覆盖,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区、广陵区先后建成国家级节水县域达标县。积极抓好国家节水型城市、区域节水型载体复查迎查工作,不断巩固和提高各类节水型载体覆盖面。
二、强化节水环节监管,对用水指标实行刚性约束
   一是配水控总量。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健全市、县两级行政区域用水 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开展河湖水量分配,科学制定区域年度用水计划。健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与预警系统平台,形成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滚动评价机制。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等规划以及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规划水资源论证。促进产业优化布局,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后产能,不断降低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比重。
   二是用水提效率。围绕农业用水减用量,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微灌和低压 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养殖方式。发展节水渔业,推进淡水、循环化节水养殖技术应用。围绕工业用水减排量,对规模以上的用水单位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挖掘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节水技改项目。加强重点用水户用水审计,开展系统用水分析,对超过用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围绕生活用水降损量,加快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在项目立项、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从严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严控高耗

水服务业用水,落实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广水效标识管理。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和农村“厕所革命”,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
   三是排水降浓度。加强园区水循环利用,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 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加强园区供、排水监测,提高园区污水处理市场化程度,搭建园区节水、废水处理及资源化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和服务平台,推动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并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利用比例,并严格考核。新建、改建、扩建设计日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系统。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湿地再过滤、生态再净化,加强再生水利用,推进“零排放”,减少入河入湖污染排放总量。
三、完善节水长效机制,将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落到实处
   一是抓节水制度。切实发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挥棒作用和市场作用, 建立健全市级节水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从源头到结果的全程节水监管体系。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节水责任追究。建立节水评价机制,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从源头把好节水关。
   二是抓节水标准。本着“优水优用”的原则,以全面降低万元GDP水耗为目 标,结合扬州实际,建立覆盖节水目标控制、规划设计、评价测算的全流程标准体系。进一步修订《扬州市区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用水定额》,完善覆盖农作物、工业产品、生活服务业等先进用水定额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逐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重点加强对火力发电、啤酒制造、食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的用水监管,对重点的非居民用户按《扬州市非居民定额、计划用水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奖惩制度,倒逼用水户节水减排。
   三是抓节水宣传。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宣传贯彻《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扬州市节水供水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不断提高全民节水法制意识。举办节水讲座,围绕管理部门“管什么,怎么管”,用水单位“做什么,怎么做”,开展相关国标导则、法律规范的释法培训,推进节水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紧扣宣传主题,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不断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推

介节水产品、普及节水知识、分享节水经验,努力提高全社会节水水平。依托节水教育基地,开展节水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节水水情教育及法规标准宣贯活动,构建节约用水常态化宣传阵地。

坚持节水优先 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伊春市水务局
(2021年3月22日)

   又到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日子。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 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生存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由于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等,接连带来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退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和短板。加快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已直接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强调要“加强需求管理, 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水安全形势越发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不断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加快推进伊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样必须严守水资源这一最大的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我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
   早在2014年,***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时,旗帜鲜明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2019年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又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论

断,就是把水资源作为前置约束条件,根据地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调整区域空间布局,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引导人口流动,优化产业结构, 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思想,打破了过去把水当作可以无限索取资源的旧思维,扭转了过去水资源的使用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观念,将人与水的关系纳入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也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因此应将这一思想落实到我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强化水资源的利用管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治水方针,以节水优先,谋划好市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生态生活生产效益。一是明确我市各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可用水量,确定主要河流及重要支流生态水量,并确定地下水位、水量管控指标,明确可开发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非常规水利用量。二是按照确定的可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研究提出每个县域城市(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确保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当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三是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结构,在生态脆弱区、地下水超采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四是针对农业这一用水大户,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并严控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
二、促进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转换为制度机制约束,强化落实责任
   “十三五”前四年,我市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均获得了优秀等次,与我市近年来大力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考核、扎紧用水制度“笼子”密不可分。早在2014年和2015年,我市就出台《伊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伊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将省分配伊春市的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到全市各县(市)、区,落实了当地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责任,并严格进行考核。通过用水控制指标分解和考核,用水制度“笼子”扎紧了、织密了,压缩了用水空间,全市用水量逐年下降,用水效率不断提升。2016年至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从5.32亿立方米降至4.78亿立方米,5年间全市用水总量下降0.54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强化用水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双控”制度和节水政策,进一步加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力度,以制度约束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三、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必须以国家节水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聚焦全方位节水重点工作,取得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最大成效。2020年6月,我市出台了《伊春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务必严格落实,通过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过程监管。一是对于不合理的人工湖、拦河坝 等水景观工程和农业“大水漫灌”要坚决予以整改。各地应严格落实用水总量 和强度“双控行动”,以“四定”思维,倒逼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变”。二是积极推动水资源税改革,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 用水,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农业要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喷 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早日告别“大水漫 灌”,尽快由“浇地”变为“浇作物”。四是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行动。加 大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开发和节水设备研制;全面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行动,通过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推动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增效。五是鼓励非常规水利用。城市生态绿化 用水应优先使用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以减少不必要水资源消耗。尤其在管理上,不仅要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鼓励利用非常规水源,还要规定非常规水源利用的硬性指标,重点考核当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较上年增加或占当年用水总量比例情况。六是大力推动城市(镇)节水降损行动,推动节水理念 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推广城镇生活节水器具使用。七是 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洗涤等行业用水定额,并积极 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八是 完善并用好节水经济政策。发挥阶梯水价、优惠补贴等节水经济政策对节水行 为的激励作用,对于居民阶梯水价,适当拉大一、二档水价价差,并适量减少第一档用水量,以价格增加对居民节水行为的影响;有效管控工业用水,可根据万元GDP用水量等用水效率指标调整工业用水的水资源费,以调节工业用水需求;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逐步引导农民用水户自发改变落后的灌溉方式,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四、强化舆论引导,大力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共同参与。当前,全社会珍惜水、爱水、节水的意识

仍显淡薄,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事关文化、伦理和社会风尚。首先,应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运用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水情教育,向全民普及节水措施、宣传节水知识,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引导公众树立节约集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家园的意识。其次,应尽快完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健全节水定额工作机制, 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节水标准,还要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全过程取用水行为监管,坚决纠正无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第三,全面执行节水评价机制,在编制伊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水资源利用的节水评价,落实行业用水定额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第四,应积极开展节水公共机构建设, 从各级人民政府和组成部门做起,建设一批标准先进的节水示范单位,带动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写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巴彦淖尔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国卿
(2021年3月23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强调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十四五”时期,全市水利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 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建设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体系和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体系。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节水为核心,以我市“一市五区”和“绿色崛起、塞上江南”发展战略部署对水利事业发展需求为根本,全力实行6大举措、建立5大体系、实现2个目标,推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安全利用,为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全力实行“6大举措”,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一是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加快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现 代化灌区改造。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和覆盖保墒等技术。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农牧业结构和规模,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着力解决农业种植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机制,以提高全社会自觉节水意识。
   二是促进工业节水减排。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 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针对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特点,重点对高用水行业、重污染行业、高耗能行业进行节水改造,促

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生态脆弱、严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地区,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构建有利于水循环的园区产业体系,提升园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率。
   三是促进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加快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器具,推进学校、医院、宾馆、餐饮、洗浴等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建设。
   四是保障生态用水供给。巴彦淖尔市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随着全市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每逢干旱,农业灌溉仅能维持关键用水,生态用水更难以保障,致使土壤盐碱化严重,地下水超采、湿地萎缩等现象时有发生。河套灌区地处“三屏两带”的重要关口,是阻止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荒漠草原连成一片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灌区每年需生态用水15亿立方米左右
(其中乌梁素海年需生态需水量6.97亿立方米),且随着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生态用水量也逐年递增。近年来,我市连续数年利用分凌期和灌溉间隙持续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水质持续改善,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步,需要建立长效生态补水机制,以巩固生态补水效果,促进生态修复和盐碱地改良。
   五是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全力从项目上、行政服务上支持河套灌区现代 化改造,努力构建国家级现代化生态样板灌区。“十四五”时期,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计划实施面积298.9万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灌溉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泵站工程、田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建设将为河套灌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为建设天赋河套、全市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保障农牧民丰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六是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强化取用

水计量监控,完善取用水统计和核查体系。对重点用水单位的主要用水设备、工艺和水消耗情况及用水效率等进行监控管理。引导重点用水单位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加强重点用水企业节水专项执法检查,督促用水户落实节约用水责任,提高节水管理水平。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集中治理非法打井专项行动、超采区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河湖“清四乱”、“固定日集中巡河”、利用新闻媒体“曝光台”进行“揭短亮丑”,加大社会监督等手段,进一步增强了水利监管效果。
二、建立“5大体系”,明确“十四五”水安全、水保障目标定位
   一是坚持节水优先、总量控制,建立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集约节约用水 体系。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逐步完善,年用水总量控制在5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4以上,再生水利用率逐步提高。
   二是坚持因水制宜、服务大局,建立与“一市五区”相适应的供水保障体 系。加快沿黄五旗县区城乡一体化饮水安全黄河水源集中供水进程,彻底改善水质,提高供水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公共供水能力、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水质达标率逐步提高,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基本满足各行业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基本完成,供水保障率达到50%以上,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牧业,全力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三是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完善与“黄河安澜”相适应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加快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继续实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提升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和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到2025年黄河防凌防汛体系基本建成,全段达到50年一遇标准。农村牧区中小河流有提防段达到10年一遇以上标准。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水闸、重点蓄滞洪区隐患基本消除,应对超标洪水和重大突发险情能力显著提升。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基本建立,测报、防抢、救援信息实现共享、各环节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水旱灾害保障能力。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施策,构建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相适应的水生态空间治理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综合治理。编制新一轮乌梁素海全流域高质量治理和沿黄生

态系统网络化治理等规划。按照“六个好”标准,完成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项目,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地下水“五控”措施全面落实,全市地下水取用量控制在7.58亿立方米以内,水位下降得到遏制, 已治理地下水超采区及重点治理区实现采补平衡。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河湖岸线管理保护有序推进,“四乱”现象得到基本控制。黄河河道滩区整治基本完成,健全依法依规严格管控的长效机制,从根本杜绝黄河河道滩区“四乱”现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五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驱动,建立与“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涉水事务管理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水利宜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完成涉水事业单位改革,形成完善的水利专业人才培养制度、评价和激励保障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精准灌溉和节水奖励机制,促进深度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推进传统水利工程智能升级,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智慧水利建设水平实现区域内全系统各方位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分析应用。
三、实现“2个目标”,为绿水青山贡献水利力量
   一是夯实水利基础,全市水安全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我市治水的新要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转观念、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水利工作思路,到2025 年,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早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监管5大体系。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信息化建设补齐短板,涉水事务监管能力全面增强。
   二是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实施重大 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围绕我市“绿色崛起、塞上江南”部署要求,针对水系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以流域(区域)为单元,以水系为脉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水系连通与生态环境整治行动,以河长制湖长制为依托,完善河湖管理的体制机制, 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坚持节水优先 强化水资源管理
乌兰察布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福全
(2021年3月23日)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珍惜水、爱惜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绘就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图景。正如***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的,不能把水作为无限供给的资源,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我市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 可利用水资源量为9.51亿立米/年,人均占有量46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仍将面临较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那么如何将水资源刚性约束与我市生态保护、区域高质量发展协同进行尤为重要。
   一是全面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抓手,把节水真正做为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保护的前提,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强用水定额执行管理,将再生水、疏干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优化用水结构,强化对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监督检查,推动节水型机关和节水型高校建设,以县域为单元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切实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二是管住用水,强化行业强监管。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考核及问责, 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一方面,通过强化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论证和落实工业企业退水方案,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地下水取用水量。开展工业企业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清取用水现状,强化水资源监测计量和用水统计管理,严格水资源监督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落实《农业灌溉用水三年压减方案》,压减水浇地面积,下大力气压减农

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决不再走“以水换粮”的老路。
   三是系统治水,加强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修复与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 有机整体,水循环是依托于自然要素的循环链条,要统筹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一方面,全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把“清四乱”做为第一抓手,强化水域岸线管控和保护,严格河湖采砂监管,坚决整治破坏河湖和岸线利用、侵占等行为,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另一方面,协同推进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和察汗淖尔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置换超采地下水、实施生态补水、限采地下水等措施,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下降,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恢复流域内生态系统功能,推动我市水环境和水生态持续改善,持续向好。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关系民生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借此呼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惜水、节水、护水是我们每位市民的责任和义务, 增强节水、爱水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节水爱水、共建绿水青山家园”的浓厚氛围,让有限的珍贵水资源发挥最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 推进张家界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张家界市水利局局长 胡圣虎
(2021年3月23日)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安全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人民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集约安全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强调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 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补短板、强监管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要通过水利行业强监管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重塑人与水的关系,实现人水和谐。这是水利部党组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境内有澧水、沅水流域,以澧水流域为主,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532毫米,2020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8.76亿立方米,属于雨水相对丰沛地区,但水污染、水安全、水环境、水浪费等问题依然突出,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水安全形势越发严峻。这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要着力提升水利行业强监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迫切需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也是一切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十三五”以来,中央、省对我市开展了环保督察,指出了我市一系列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充分暴

露出监管能力短板,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断提升,2018 年1月,我市全面禁止河道采砂;2019年1月,我市完成了13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与大鲵自然保护区排污口的整治;2020年12月,我市完成大鲵保护区88座水电站的整改任务,目前涉改86座水电站全部停止发电;需拆除的46座大坝、86座发电附属设施和76座发电设备、57座电站厂房已全部拆除;88个水电站生态基流、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措施整改到位;88座水电站完成省级验收核查。***总书记在湖南省调研考察时,对我市的水电站整改项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以上举措的强力推进,我们拆除了部分河流大坝,保坝水库24小时下泄生态流量,脱水河段不再重现,极大改善了河流水生态环境,经监测,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我市所有地表水监测断面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要以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为抓手,聚焦重点工作,努力实现新的更大突破。“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十六字方针,节水工作是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的重中之重。“十三五”以来,我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紧抓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产生活节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农业节水方面,全市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77万亩;在工业节水方面, 全市162家规模工业企业已经全部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在生产生活节水方面,全市投资2.15亿元,完成永定城区175公里供水管网改造任务,将城区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0%以下。自2020年《国家节水行动湖南省实施方案》开展以来,已建成节水企业2家、节水机关5家、节水小区5个,永定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约用水工作迈入新台阶。“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出台《国家节水行动张家界市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创新提出节水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过程监管;围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重点抓好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大力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抓好节水技术和产业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完善节水法规和组织体系,落实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
   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要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处理好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转变。“十四五” 时期,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水利工作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方面,要把节约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强化指标刚性约束,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强化节水监督考核,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加强对取用水行为的监管,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总量强度双控,抓好河库水量分配,确定河库生态流量并加强监测, 充分发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另一方面,要落实以水定需,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资源环境要素,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防止和纠正过度开发水资源、无序取用水等行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 到哪儿去进口?”***总书记2014年这一振聋发聩之问,凸显解决好水资源保护和集约安全利用这一时代课题的现实迫切性。今后,我市将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对标提质旅游强市和“11567”总体思路,深入推进水资源保护和集约安全利用工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十四五”末把张家界市基本建成旅游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健康张家界和国际精品旅游城市、为建设“两地两区一龙头一家园”目标提供水资源保障。

解放思想再出发 实干治水谱新章
太行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国文
(2021年3月24日)

   晋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出路在改革开放,关键在解放思想。“十四五” 新征程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开局,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集众智、汇众力,奋力转型蹚新路的勇气担当,充分体现了全市上下锚定转型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决心。作为治水兴水管水部门,市水务局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将进一步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在新赛道上开创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的水支撑水保障。
   一是构建“井”字型大水网,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继续推进“井” 字型大水网工程建设,以张峰水库为支撑,充分利用郭壁泉、延河泉、下河泉等地表水,涵养保护地下水,积极利用非常规水,实现晋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来五年,要加快推进围滩水、下河泉至市区供水工程,启动三姑泉提水工程前期工作,保障全市生活用水;积极建设杜河、东焦河调水工程,保障全市生产生态用水;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逐步形成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全市水资源利用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二是强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筑牢沁(丹)河流域生态屏障。出台《沁河 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晋城市三姑泉、延河泉域保护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河流生命健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做好沁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实现沁河流域百里生态经济带产业发展、文旅康养、文化传承与流域系统治理的相互衔接,沁河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双赢发展。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明晰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域岸线功能,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让沁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三是聚焦农村饮水安全,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围绕乡村 振兴战略、美丽新农村建设,按照“建大、并中、减小”工程建设原则,建设一批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建设改造一批规范化小型供水工程,整体提升农村供水水平;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补齐

农村供水设施短板。按照乡村振兴梯次推进的总体部署,以县为单元,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农村供水格局,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为乡村振兴、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和“百村百院”工程建设提供用水保障。
   四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 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为重点,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清河行动和滩区综合治理,合理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维护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突出抓好河道源头水土流失治理,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水平,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是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防汛抗旱作为水利系统义不容辞的职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防范超标洪水、山洪灾害、持续干旱“三大风险”,大力实施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型水库预警方案;开展水库河流调度运用研究研判,编制重要水库河流调度运用方案;大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应急技能,充实水旱灾害防御技术队伍,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狠抓落实。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奋力攻坚,推进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做好海南自贸港建设“水”文章
海南省水务厅副厅长 张清勇
(2021年3月24日)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水是生态环境重要的控制性要素。作为岛屿型省份,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构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体系,建设了松涛、大广坝、红岭、大隆水库等骨干工程, 顶层规划设计落地见效,海岛型骨干水网初具规模,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水务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发表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重要论述, 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水是生态环境重要的控制性要素。作为岛屿型省份,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江河湖泊密布,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海南的特色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海南已初步构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体系,建设了松涛、大广坝、红岭、大隆水库等骨干工程,顶层规划设计落地见效,海岛型骨干水网初具规模,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水务基础。
   作为岛屿型省份,海南水资源总量丰富。丰沛的降水给琼岛大地留下3526 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97条。然而,岛屿型放射状水系河短流急、暴涨暴落、难以调蓄,以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丰枯差异大,“候鸟”季节用水陡增等特点同样突出。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海南立足于海岛水系特点,以保障供水、防洪、生态安全为核心, 大力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加快建设“均衡、协调、生态”的海岛型绿色智慧水网,全岛水资源配置能力有效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 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安全保障。
   作为我省“五网”基础设施之一,我省海岛型骨干水网初具规模,南渡江饮水工程等发挥效益,迈湾水利枢纽等开工建设,琼西北供水工程等纳入国家新一轮150项重大水利工程范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形成梯次接续格局。全省列

入国家考核的29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海口、三亚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海口美舍河、鸭尾溪、大同沟、五源河荣登全国城市水体治理光荣榜,海口市水体治理和湿地保护获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64.97万建档立 卡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全面达标,有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结合“多规合一”改革编制完成的《海南水网建设规划》,被评为“大地河源杯”2019年十大基层治水经验之一,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也是海南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海南水务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治水主要矛盾变化,以完善海岛型水利设施网络和提升水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和制度集成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为目标,以加快补齐城乡供排水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弱项为重点,以推进绿色智慧水网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监管为抓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支撑,以水利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促进水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进制度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节约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 提升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海南水网智慧化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监管信息化水平。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和水价改革,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开展水权制度改革,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向高效益流转。
   以“协调”为目标手段,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节水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协调水资源供需关系,协调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统领,建立健全节水定额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强化节水监督检查,开展节水专项整治和节水统计。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合理疏解高耗水产业,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

中。在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中,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真正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以“绿色”为基本遵循,切实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推动水利绿色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深入开展“绿水行动”,出台美丽河湖建设指导意见,打造一市一县一镇一条美丽河湖。巩固海口、三亚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动实现水体长治久清。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统筹发挥各方水资源保护合力,营造全民护水氛围,为全省人民提供优质水资源、优良水生态、优美水环境。
   以“开放”为新生动能,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扩大水利行业的对外开放,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水利对各行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支撑作用。着眼大局、系统谋划,高质量编制海南省“十四五”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与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发展规划的对接衔接。以保障各行业刚性合理用水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有序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优化全岛水资源格局,为海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以“共享”为检验标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水旱灾防御能力, 完善山洪设施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实现乡村供水“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 积极发展“水务+旅游”,讲好“海南都江堰”治水故事,开展群众性水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亲水体验。推进水务事业的民间人文交流,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感受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深入实施区域治水 高水平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南通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晓春
(2021年3月26日)

   目前正值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之际,今年的主题聚焦“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节水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广场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惜水、节水、护水、爱水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按照***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我市以水资源高水平集约安全利用, 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九圩港提水泵站、焦港泵站、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相继落成,大中型灌区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快速推进, 防汛决策指挥、河长制管理、城区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等系列平台提档升级等等, 全方位推动河湖顽疾整治,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万元GDP用水量等关键指标较“十二五”大幅下降。我市创造了用8个月时间,成功治理主城区水环境,濠河及周边主要河道水质达到Ⅲ类的范例,形成了“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新时期南通“四化”治水新理念。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针对南通水动力不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痼疾,面对老百姓“大河里水浩浩荡荡,小河里水纹丝不动”的吐槽,南通将深入实施区域治水工程,筑牢底板、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全面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节水行动。紧紧围绕增效、减排、开源、降 损等方面,创新开展节水四大工程,即: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提升,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坚持把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工业节水减排工程。推进节水减排示范工程建设,采取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大力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施循环用水、一水多用。非常规水利用工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作为推动社会节水主攻方向,在专项规划、激励政策、工程建设等方面加大探索与投入。达标创建覆盖工程。做好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核迎检,稳步有序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力争达到市级单位、学校以及企业全覆盖。
二是贯彻“四化”治水理念,实施全域系统治理。突破“就河治河”的惯

性思维,找准治水之本,谋实治污之策,总结推广中心城区治水经验,深入贯彻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新时期南通“四化”治水新理念,充分利用我市滨江临海、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的优势,在完善现有水利工程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全市域治水工程。科学划分水利分区,合理布设控导工程,构建纲网清晰、高低分开、引排有序的水系新格局。用好智慧管控、数字化赋能,全面提升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保障能力,实现河网水系互连互通,水体有序流动,持续提升河道面貌和水环境质量,奋力打造全域治水系统治水南通典范。
   三是建立刚性约束制度,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 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作为刚性约束,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水资源总量和效率双控制度,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确定全市重要河道生态流量(水位),推进重要骨干河道水量分配,划定地下水水量水位管控指标。严格新增取用水监管,建立健全取用水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全面应用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取用水户规范化管理全覆盖。
   四是纵深推进河长制,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河。用好河长制这把金钥匙,压 实各级河长管河治水责任,坚持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区域综合治理,不断理清治水思路,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模式,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深发动, 凝聚社会力量,共建水韵南通、共守绿水乡愁。紧紧围绕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生态美丽幸福河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域治理,大力推进水生态突出问题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努力开创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 努力实现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湖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颜学毛
(2021年4月3日)

   今天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保障国家水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突出强调“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特别是在洞庭湖考察时提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为新时代治水兴湘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不负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
   湖南是水利大省,河湖水系众多,降雨时空不均,水旱灾害频发,水情是最重要的省情。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工作,始终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
   全省上下持续大干水利,在强化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上齐抓共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三五”时期,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成效显著, 有效改善了重点地区、粮食生产基地水源条件,保障了供水安全;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扎实做好监测预警、工程防守、山洪防御、抢险技术服务等工作, 连续夺取防汛抗旱胜利;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万元GDP用水量较“十二五”大幅下降,用水效率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首创总河长令,浏阳河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示范河流,一大批河湖顽疾得到整治,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二、居安思危,增强治水兴湘责任感紧迫感
   目前,湖南省水安全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但与人民群众对水安全的现实需求、与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对水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地区仍然遭受洪水威胁,季节性干旱缺水比较严重,水旱灾害作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没有从根本上解

决;饮用水源还存在水质不优、水量不充分、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与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的要求有差距;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效率不高,工农业用水需求与水资源配置能力不相适应;水生态功能退化、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水生态治理任重道远。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落实水安全战略,将其写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湖南省水安全战略规划(2020-2035年)》,赋予了治水兴湘新的使命。全面保障水安全,事关三湘儿女的民生福祉,事关湖湘大地的长远发展,事关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愿景实现,必须进一步增强治水兴湘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三、久久为功,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
   我们将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大力实施水安全战略,全面提升全省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用水安全、河湖生态安全保障水平。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推进水安全战略实施的第一动力。突出治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思路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从政府主导向两手发力转变,努力构建与现代化新湖南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把协调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应对之策。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逐步解决湖南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均衡配置和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发展的整体效能。
   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布局优化。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以深化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湘江保护和治理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
坚持开放发展。把开放作为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招。立足水资源的

经济属性,提高水权、水价、水市场配置水资源的效率和效益,创新水利投融资方式,分类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水权交易制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水权水市场体系,实现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治水新局面。
   坚持共享发展。把共享作为实施水安全战略的应有之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水安全问题,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补齐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短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洪涝无虞、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青海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世丰
(2021年4月3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会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之源”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输送近600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有力支撑中下游省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发表治水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等作出重要部署, 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强调青海要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为我们推进兴水治水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十六字”治水思路,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秉持“治青方略、水为大政”理念,坚决扛起保护好“中华水塔”重大使命,持续做好“水”的文章,放大“利” 的价值,将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关键工作来加以推进。全省水利部门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大力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着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保障国家水生态、水安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水安全保障新格局。贯彻“一优两高”部署,着 力夯实统筹护水、依法管水、科学配水、合理用水基础。修订制定并颁布施行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青海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推进《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立法,出台了《关于青海省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青海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编制完成《“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湟水流域水网规划》《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

全保障规划》等重点规划,着力构建保护生态、惠及民生、促进发展的水利发展新格局,描绘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安全新蓝图。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水安全保障基础。坚持治水为民、兴水惠民,持之以恒“抓投资、抓项目、抓建设”,着力补齐补强水安全保障短板。“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45.8亿元,巩固提升了260.6万人、30.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改善灌溉面积133.36万亩,治理重点河流及农村河道832公里,新建(加固)堤防(护岸)1099公里,建成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北干一期和黄河干流防洪工程,黄河沿岸拉西瓦、公伯峡、李家峡等四大水库灌区主干渠通水试运行,马什格羊、哇沿等10余座水库建成并下闸蓄水, 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引黄济宁、共和盆地及其外围水资源配置等事关全局、支撑发展、惠及民生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了“东西部开源节流,南北部保护修复、全省域保障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框架,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态推进水生保护修复。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靓丽底色。五级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 6723名各级河湖长、15980名河湖管护员上岗履职,擦亮青海之水的金字招牌。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3.78平方公里,新增绿化水利配套面积近10万亩,“中华水塔”水源涵养焕发活力。西宁、海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省部验收,青海湖湟鱼洄游通道、西宁市水生态廊道等5 个水系连通工程全面完工并发挥效益。完成3518条河流、242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和面向社会公告工作,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有效加强水域岸线管控取得实效。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472起,严格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管控,221 座水电站安装了生态基流监控设施,163座引水式水电站落实了生态基流下泄工程措施,河道生态基流得到保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湖的实践彰显成效。
   四是严控总量强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节水优先、以供定需,水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推进。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和完善责任考核体系,连续8年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年度目标任务。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从严核定许可水量,

组织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用水统计调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取水口核查登记,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定推进《青海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建立省级节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领域节水。公布国家及省、市(州)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市县级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持续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全省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不断提升,节水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焕发生机。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青海省深入贯彻“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践行“一优两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青海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将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刻领会***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势,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 深入分析青海水利发展基础及优劣势,着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较弱、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不高等困难挑战,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江河湖泊监管体系,保护好“中华水塔”,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统筹规划“十四五” 水利重点任务、工程布局、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推动形成东部构建水网、西部优化配置、环湖系统治理、源头保护生态的发展格局。加快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提高特大干旱、突发水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湟水流域现代水网体系,优化配置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提升泛共和盆地水资源保障能力。推动水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升级改造农牧区供水设施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形成大中小微相结合的粮食生产水利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让农牧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二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山水林田湖草 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以深化河湖长制为抓手,实行“一河(湖)一策”,全面监管“盛水

的盆”和“盆里的水”,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加强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分区分类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加强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优化水文、水保等监测站网体系布局。围绕乡村振兴行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样板,不断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入居环境。
   三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强力推进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强化用水统计调查,纠正无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坚持“两手发力”,抓实水权水价改革,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鼓励和引导区域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实施节水评价,从严叫停节水不达标的项目,从源头把好节水关。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着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重点领域节水,抓好节水载体创建,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
   四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凝聚全社会节水护水共识。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多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平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大力创建节水型高校、小区、企业等节水载体,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高公众对水情的认识,使节约水、珍惜水、保护水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 形成全社会节水惜水护水的良好风尚。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稳固“中华水塔”,丰盈“三江之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郭亨孝
(2021年4月3日)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利既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兴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要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而不能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供给和服从于增长的无价资源。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千河之省,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6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看四川是水资源大省,但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又严重不均。从时间上看, 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大多以洪水形式流失;从空间上看,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占80%的盆地腹部区冰资源总量仅占20%。水资源在支撑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生态大省高质量发展、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用水需求上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省水利系统将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践行新时期中央治水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特别是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奋力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坚持全面节水。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加强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 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从严叫停节水不达标的项目。强化农业灌溉节水,加大工业节水力度, 加快城镇生活供水管网改造,推广普及节水器具。以县域为单元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强化节约用水宣传教育,进一

步提升社会公众的水危机意识和水忧患意识。
   二是坚持合理分水。完善水量分配方案指标,将水量分配管控单元布设到 “水利一张图”上,实现用水总量指标与取水户的全覆盖、网格化、数字化监管。严格生态流量管控,保障河湖健康生命。严格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科学核定项目初始水权,推进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未取得取水批准,不得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设施。
   三是坚持管住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督查暗访,严肃 查处超计划取水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对未安装计量设施、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责令限期整改。加强用水统计数据质量审核和核算,提升用水统计服务能力。加快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现代化监管水平。
   四是坚持科学调水。制订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和调度计划,充分发挥沱江等三大流域水资源调度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确保区域水资源及水力发电、航运等调度均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加强水资源调度管控断面监测、预警和处置,不断提高河湖生态流量,确保长江、黄河一江东流。

奋力推动长江江苏段治理保护走在前列
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杰
(2021年4月9日)

   长江保护法是***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江苏省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省份,贯彻落实好长江保护法设定的各项法律制度,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协同治理,对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实现“争做示范、争当表率、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和重要保障作用。
一、提高站位扛起使命担当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江苏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长江保护法出台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增强执行和实施法律的责任感使命感,用法治力量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江苏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长江流域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法规范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执法监督问责,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二、系统谋划把握方向路径
   一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要准确把握江苏长江经济带发 展进入新阶段的新特征,把工作的重心转向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上来,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改善长江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持长江原真性和完整性,全面复苏长江生态环境。
   二是坚持综合施策、综合治理。江苏将在全面总结生态河湖建设成效和经 验的基础上,聚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长江系统性和整体性综合治理,创新流域化管理、综合协调议事机构、多部门联合执法等机制,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实现综合治理、系统提升。
三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长江。在长江治理与保护中,要把关注人民福祉,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长江。
三、精准施策落实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法规制度建设。结合江苏实际,细化落实长江保护法规定的法律 制度,健全江苏长江保护法规制度体系。
   二是强化防洪安全能力建设。加快补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善长江 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确保长江经济带发展防洪安全。
   三是强化水域岸线保护。开展长江岸线利用项目调查登记,依法划定水域 岸线保护范围,依托河湖长制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
   四是强化水资源管理。统筹长江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统一调度和高效利 用,落实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消耗强度控制管理制度。
   五是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巩固长江非法码头整治、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 目清理整治成果,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深入挖掘长江沿岸历史人文遗迹, 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
   六是强化采砂管控。利用长江保护法加大对非法采砂行为处罚力度的有利 条件。同时,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研究落实长江河道采砂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砂石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四、严格监管确保责任落实
   一是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机制作用,将长江治理与保护纳入河湖长工作考核 的重要内容。
   二是提升地区部门协作水平。加强与沿江各地政府、省有关部门合作,努 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提升健康评价工作质量,构建长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长江生态修 复、流域监管、资源保护等提供支撑。
   四是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加强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依法 严厉惩处各类违反长江保护法的违法行为。
   认真学习贯彻长江保护法是各级水利部门应尽之责。江苏省将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政治站位再提高,思想认识再深化,工作举措再强化,工作责任再压实,奋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在前列,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河。

认真履行依法护江职责 促进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汉奎
(2021年4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流域法律,这部法律的制定施行,是长江流域保护和治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开启了全面依法护江的新纪元。
   湖北省水利厅将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法治思想,充分认识长江保护法的重大意义,认真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做好长江保护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为依法守护长江母亲河,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作出湖北水利人的积极贡献。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是湖北水利工作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长江保护法是***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把***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作出统筹协调、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明确坚持责任导向、加大处罚力度的制度规定,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是湖北水利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是必须积极承担的政治责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
   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是湖北水利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 求。湖北是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省份,是三峡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特殊,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湖北省对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安排部署,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推进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守护长江母亲河,促进我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全省水利工作要按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要求, 认真履行长江保护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河湖管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洪涝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职责,以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水利新贡献。
   贯彻实施好长江保护法是促进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践行***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全力做好长江大保护各项水利工作,成功抗御水旱灾害,强力推进水利补短板建设,实现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坚决守住水资源开发红线,有效提升水利脱贫攻坚成果,严厉打击河湖违法行为,使湖北水利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湖北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贯砌实施好长江保护法,充分运用法治利器,系维性、整体性破解我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修复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实现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增强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是广泛开展长江保护的普法宣传。加强法律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多 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长江保护法宣讲活动,教育和引导全省水利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公众增强长江保护的法治意识,提升支持法律实施的行动自觉。加强依法履职教育,提升部门执行力。通过专家解读、专题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全面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法律规定,细化分解具体职责,确保执行到位。加强以案说法,增强法治震慑力。认真梳理长江保护法有关涉水开发利用的禁止性、限制性、准入性规定和惩处措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宣传解读,向社会传递长江保护法强化刚性约束、坚持责任导向的要求,营造严格执法、自觉守法的社会氛围。
   二是健全完善长江保护的法规制度。根据长江保护法的要求,结合湖北水情实际,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与构建功能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利用体系、生态健康的水资源保护体系、科学法治的水利管理体系相适应、相配套的地方涉水法规制度。积极做好我省节约用水、湖泊保护、河湖长制、分蓄洪区安全建设等与长江保护法衔接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法的有关工作。尽快建立完善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流量等涉水规划和管控制度,健全有关水利法治体系和技术规范。
   三是切实落实长江保护的责任机制。按照法定要求,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 长江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河湖长制走深、做实、见效。建立完善重

点河湖对口领导及省级联系单位动态补位、河湖长述职、河湖警长等制度。完善河湖长制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联系单位履职情况纳入河湖长制考核,建立上级河湖长考核下一级河湖长工作机制。编制新一轮《湖北省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和省级重点河湖“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修订“一河(湖)一策” 技术指南。继续运用省河湖长令,强力推进打好碧水保卫战主题行动,夯实“一长(河湖长)、两员(保洁员、监督员)”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同时,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修复等各有关方面工作责任。
   四是着力夯实长江保护的工程基础。全面实施《湖北省水利补短板强功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长江保护奠定坚实的工程基础。加强“江河湖库” 系统整治和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长江、汉江河道治理工程,重点加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河势控制及岸坡治理、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进一步扩大泄洪通道能力;大力实施洪湖东分块安转等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湖区和易涝区防洪治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着力实施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进一步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山洪灾害防治,强化重点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洪水风险防控能力;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方案,实施重点引调水工程建设,构建互联互通水网,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抓好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大别山、幕阜山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治石漠化。
   五是不断强化长江保护的监管执法。科学编制、尽快出台湖北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并切实实施。认真组织实施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消耗强度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管理,推进水量分配、水量调度工作,明确相关河段和控制断面流量水量、水位管控要求,加强生态用水保障。坚持节约用水,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单位的用水定额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备用应急水源建设。严控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对小水电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予以分类整改或者采取措施逐步退出。严控河湖岸线开发建设,禁止违法利用、占用河湖岸线。依法划定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完成河湖确权划界工作,并实行严格保护,守住河湖生态底线。严格落实禁止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区域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有关规

定。进一步强化水行政执法,把非法侵占河湖水域、违法占用河湖岸线、非法采砂等重点违法行为作为执法重点,健全水政执法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强有力的水政执法,维护良好的长江水事秩序。
三、始终坚持务实重行增强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水利厅党组要牢牢扛起政治责任,把贯彻实施 长江保护法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水利法治建设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重要工作、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形成主要负责人带头抓、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具体抓、各有关方面协同抓的组织领导格局。要加强对全省水利系统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工作的督促指导,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
   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梳理长江保护法规定的河道和湖泊保护、流 域水量分配、生态用水保障、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节约用水、河湖水系连通与修复、水土保持、采砂管理等各项水利工作职责任务,紧密结合湖北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和工作清单,做到“法定职责、落实措施、工作标准、责任人员、完成时限”“五落实”,提高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
   三是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按照长江保护法明确的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下 的分部门管理体制的规定和相关要求,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涉及水利部门职责任务的长江保护信息共享、区域协同立法、联合执法、监管协作等体制机制,努力增强水利部门浅江保护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有效性。
   四是不断强化落实举措。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 的水利行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坚持务实重行、久久为功, 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工作落实见效。

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 奋力开启江苏长江治理与保护新征程
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杰
(2021年4月17日)

   长江保护法是***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它的出台,是把***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行为准则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位于长江下游,境内长江干流总长433公里,流域面积3.85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是全省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贯彻落实好长江保护法设定的各项法律制度,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协同治理,对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实现“争做示范、争当表率、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和重要保障作用。
一、提高站位,扛起长江治理与保护使命担当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江苏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省份,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长江保护法出台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增强执行和实施法律的责任感使命感,用法治力量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近年,江苏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法治思想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长江干流及主要入江支流治理为突破口,加大安全保障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水域岸线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突出文化建设、工程管护、制度创新、执法监管,深化安全长江、美丽长江、文化长江、和谐长江、健康长江建设,实现长江防洪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防洪能力建设,启动实施长江堤防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长江河势控制与崩岸治理等工程建设,长江干流堤防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岸线596个开发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腾退岸线60.3公里, 新增复绿面积8592亩,打造了一批亲水生态特色示范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 长江干流30个城市水源地全部完成达标建设,入江支流水质优Ⅲ类河道比例提高到70%以上,生产生活用水效率持续提升。加大对长江非法采砂打击力度,实

施巡查打击行动400余次,维护了长江河势稳定,保障了防洪、通航安全,保护了生态环境。
   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江苏将立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长江流域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法规范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执法监督问责,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二、系统谋划,把握长江治理与保护方向路径
   ***总书记心系长江经济带发展,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多次深入长江沿岸考察调研,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把脉定向,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长江保护法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河湖管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洪涝灾害防御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长江大保护中的职责,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示要求,准确把握长江保护法设立的重要法律制度,紧扣江苏实际,进一步明确长江治理与保护方向路径。
   一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我们要准确把握江苏长江经济 带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特征,把工作的重心转向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上来,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改善长江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持长江原真性和完整性,全面复苏长江生态环境。
   二是坚持综合施策、综合治理。江苏将在全面总结生态河湖建设成效和经 验的基础上,聚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统筹协调治水多部门力量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长江系统性和整体性综合治理,创新流域化管理、综合协调议事机构、多部门联合执法等机制,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实现综合治理,系统提升。
   三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长江。在长江治理与保护中,我们要把关注人民 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

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长江。
三、精准施策,落实长江治理与保护工作措施
   江苏将切实加大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赋予的水利职责, 细化工作举措,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推进长江治理保护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法规制度建设。结合江苏实际,细化落实长江保护法规定的法律制度,健全江苏长江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江苏省长江岸线保护条例》立法前期工作,建立长江岸线自然资源总量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和违规退出制度。编制完成长江河道保护规划,制定《长江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管理办法》,制定
《江苏省长江洲滩管理保护指导性意见》和长江江苏段洲滩名录,明确不同类型洲滩管理保护要求及管控措施。
   二是强化防洪安全能力建设。加快补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善长江 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确保长江经济带发展防洪安全。加快实施列入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江苏段河道崩岸治理,优先安排危及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的主要控制节点,以及易坍易崩区域段的守护。系统推进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逐步将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三是强化水域岸线保护。开展长江岸线利用项目调查登记,合理确定河湖 生产、生活、生态岸线比例。依法划定水域岸线保护范围,科学布局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提出分类管控要求。依托河长制湖长制, 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控开发性利用项目,严禁影响长江公益性功能的各类活动,对不符合长江岸线保护要求的项目,坚决予以取缔。
   四是强化水资源管理。统筹长江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统一调度和高效利 用,落实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消耗强度控制管理制度。制定长江水量分配方案, 严控区域、行业用水总量和强度,严格水资源供用耗排等各环节监管。加强生态用水保障,落实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管控指标要求,保证基本生态用水需求。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整治,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码头、造船厂、黄沙转运场等违法违规项目的关停拆除力度。推进入江支流整治,全覆盖监测331条重要通江河道,省级对其中102条主要河道动态监测。完善调配水工程体系,继续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配套工程,延伸江水东引工程体系,加快完成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开展供水工程常态化、精准化调度,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五是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巩固长江非法码头整治、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

目清理整治成果,结合岸线整治实施环境修复,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快退出岸线的生态复绿步伐,开展近岸带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和堤后林带建设,加快形成两岸绿色生态廊道,推进沿江地区“产业退、岸线绿、生态优、环境美”。深入挖掘长江沿岸历史人文遗迹,依托长江堤岸、古涵闸、水工建筑遗存,建设一批滨江文化公园和展现大江风貌的滨江文化展示带,推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六是强化采砂管控。认真贯彻水利部、交通部、自然资源部三部合作机制 精神,结合长江“十年禁渔”,继续保持对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利用长江保护法加大对非法采砂行为处罚力度的有利条件,会同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非法采砂行为严肃查处,增强威慑和宣传效果,维护长江良好水事秩序。加大对“三无”采砂船的拆解和隐形采砂船采砂机具拆除力度,大力推动源头治理,确保采砂船“减存量、控增量”取得新突破。同时, 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研究落实长江河道采砂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砂石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四、严格监管,确保长江治理与保护责任落实
   贯彻长江保护法,强化长江治理与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江苏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合力,落实保障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全面落实。
   一是提升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机制作用。切实利用好河长制湖长制高位推动、 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治水平台,充分依托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将长江治理与保护纳入河长湖长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提升地区部门协作水平。加强与沿江各地政府、省有关部门合作,建 立健全重要信息及时共享、重大事件集中会商、重点案件联合执法督办机制,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提升健康评价工作质量。实施水域岸线、水环境、水生态等监测、调 查、评估,进一步优化保护目标、指标及评价标准,构建长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长江生态修复、流域监管、资源保护等提供支撑。
   四是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加强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加强 在长江流域水域岸线非法建设、乱占乱排、猎捕长江渔业资源等严重违法行为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强化案件移送和立案监督,依法严厉惩处各类违反长江保护法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损害赔偿责任,依法请求破坏长江生态,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的侵权人承担修复责任、赔偿损失。
   我们将积极贯彻长江保护法,奋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在前列,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河。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起”“承”“转”“合”
邵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 伍先明
(2021年4月19日)

   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过程,市水利局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抓住“起”“承”“转”“合”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努力将党史学深、思想悟透、实事办细、新局开好。
   “起”:应声而起,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出忠诚。“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把握自己历史的发展规律,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我们正确的未来走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求全党牢记党史,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努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带领人民群众再创历史新辉煌。市水利局坚持将讲政治贯穿水利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贯彻,第一时间落实。2月22日,市水利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传达***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相继专题调度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讨论通过《市直水利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市直水利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承”:承古知今,从学习党史教育中学出精神。学党史,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是对党的各项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合理利用。3月26日,市直水利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参观了市水利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水利展厅,重温邵阳水利发展史和入党誓词。下阶段,市水利局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建党以来邵阳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辉煌时刻;深入挖掘建党以来在邵阳水利事业发展史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干部;深入挖掘建党以来邵阳水利人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党的建设、强化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载体,从党史学习教育中、从邵阳水利史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为推动邵阳水利高质量发展凝聚蓬勃的精神动力。
   “转”:转浅入深,从学习党史教育中学出担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力更生、永不言败的建设史,更是一部自我革命、守正创新的前进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能够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得以永续流传,让我们前行的方向更加明确、信念更

加坚定。3月29日,市水利局党委举行“学史明理”专题学习研讨会议,通过充分交流讨论,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加坚定做好新时代邵阳水利工作的信心。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快建设全省水利灌溉枢纽和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水利体系”的邵阳水利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担当作为,着力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合”:知行合一,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出成效。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正是因为老一辈的革命家们不仅结合自身实际开创出了各种先进理论,还坚持不断到实践中去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做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保持生机和活力。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终,始终结合、知行合一才能让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和我市“一个进入三个确保”的水利工作目标,做到学习同调、同步,工作对标、看齐,以“强监管、抓重点、保稳定、出成效”工作思路,在落实中央、省、市、局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中拿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加快构建“点面结合”的灌溉用水体系, 确保我省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利项目——犬木塘水库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完工,加快大圳、六都寨两个大型灌区现代化灌区建设及威溪等3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加快构建“圈线结合”的防洪安全体系,全速推进市城区和各县市区防洪保护圈闭合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大小结合”的农村饮水体系,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快构建“防治结合”的河库生态体系,以河长制为抓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勠力同心守护一江碧水;加快构建“软硬结合”的智慧监管体系,分步建设邵阳智慧水利平台,实现“看水一张图、管水一平台、兴水一盘棋”。

用工匠精神做深做实做细纪检监察工作
重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水利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 谭小龙
(2021年4月22日)

   纪检监察的职业特点,决定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做党员干部的表率,勇于在社会矛盾纵横交错,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人情世故盛行的当下,切实做到不为人情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友情所累,对“讲情面”者“不讲情面”。
   ***总书记指出,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秉承着如琢如磨、业精于勤的工匠精神, 把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同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立足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能职责,聚精会神抓四风,心无旁骛反腐败,对标对表认真落实全会精神部署。
   培养“木匠精神”,善“锯”守规矩。木匠做工要求精准,会熟练使用绳墨、规和矩几种测量工具,做到方圆有度、尺寸分明,这是中国传统木匠的看家本领,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亦然。一是“陈绳墨”,分辨曲直。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这一“绳墨”就是讲政治,是行为准则。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党性强、作风硬,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带头守规矩,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牢记“七个有之” “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二是“规画圆”,心不变、脚不停。木匠用规画圆,一端固定,作为圆心,圆心不变, 即初心不改,另一端围绕圆心旋转,则象征着纪检监察干部的脚步不停。纪检监察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最基础、最根本的就是要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但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监督执纪的任务更艰巨,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 需要纪检监察干部永不停步,一刻不停歇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三是“矩画方”, 有所戒、有所止。面对利益诱惑和考验,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有敬畏心,用好心中的“拐尺”,牢记“俸禄之外皆非法”,不要越“雷池”半步。要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心中要有戒尺,学会“锯” 除“要害”,自我提升。

   培养“铁匠精神”,敢于动真碰硬。古有包公“铁肩担道义”、明察秋毫, 今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韧劲。由此可见,古往今来“铁”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别的意义。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当铁匠,以不怕烈火熏炙的胆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证。一是素质要过硬。纪检监察的职业特点,决定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做党员干部的表率,勇于在社会矛盾纵横交错, 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人情世故盛行的当下,切实做到不为人情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友情所累,对“讲情面”者“不讲情面”。要带头遵守X纪国法, 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带头廉洁治家,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二是作风要过硬。纪检监察干部要以身作则, 带头加强调查研究,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过程中破解难题,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本领要过硬。一个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光有素质、有胆识还不够,还要有铁匠般专业的锻造技术。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既要具备较强的理论修养,也要有能干事干成事的业务水平,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培养“泥匠精神”,学会统筹兼顾。一个出色的泥瓦匠在砌墙时,会在石块相互咬合后,再敷砂浆、校准绳。如果只是石块的简单堆砌,乱搭一通,最终也会倒塌,这就是在统筹兼顾中把握整体的艺术。纪检监察干部做工作也要像泥匠砌墙一样,既要从大局着手,又要考虑到每个石块的特征,才会实现“1
+1大于2”的整体效果。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多次出现“一体”“统筹”“贯通”等词,这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注重运用统筹兼顾、一体推进科学方法的体现。无论是把监督贯穿于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还是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无论是一体做好巡视巡察、整改落实,还是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无论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还是用好“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功效,统筹兼顾的理念都贯穿其中,这使得各个环节、步骤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不断增强。

实施“五个一线”举措 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烟台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光耀
(2021年4月23日)

   市水利局通过实施“五个一线”举措,进一步锤炼严实作风,强化精准执行,切实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线学史锤炼党性。经过几十年建设,烟台建成了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紧紧围绕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开展“一项工程就是一本现实教材,一座设施就是一本党史教科书”活动,讲述建党以来的水利故事,让党的光辉历史激励青年一代水利人担当新使命、建功新时代。
   一线问题精准画像。以“转作风强执行抓落实”为主题,对照副省长、市委书记傅明先同志提出的8方面问题和专项行动方案梳理的9方面48个问题,由局党组成员带头,每名党员从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深刻检查剖析,制定整改台账,着力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有序推进。
   一线调研问计于民。对水利安全生产、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等进行专题调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水利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线奋战争先创优。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奋战项目攻坚一线,树牢“执行第一”的广泛共识,形成“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老岚水库工程是烟台60多年来建设的唯一一座大型水库, 局党组坚决扛起攻坚决战的大旗,拿出“起跑就是冲刺”的状态,落实“挂图作战”工作体系,上线“蓝黄红”执行力考核办法,用好干部执行力档案和负面清单机制,确保10月底前开工建设安置房、年内完成重力坝坝体混凝土浇筑总工程量30%的任务。
   一线服务兴办实事。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行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党员主动下沉,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科学研判调引黄河、长江水,有效保障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学习建党百年历史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中卫市水务局 杨成
(2021年4月23日)

   ***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我们党的一百年, 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接续奋斗, 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伟大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习百年建党历史,是深入灵魂的理论学习,更是融入血脉的精神洗礼。党史学习教育学什么、怎么学?***总书记明确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这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这是我们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强劲动力。
   坚持“学史明理”,在重温党史中把稳思想之舵。从当年籍籍无名、仅有50多名成员的小党,发展壮大成为世界长期执政的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找到这三个问题的清晰答案,才能在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中,增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政治自觉与历史自觉,真正筑牢信仰之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百年党史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我们要深化思想自觉,必须倍加珍惜、自觉运用好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总定位、总遵循、总航标,采取“压实领导责任学,加强政治引领学,立足中卫实际学,强化督促指导学,加强宣传引导学,创新方式方法学”,对标

对表抓好落实,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虚不空不偏。
   坚持“学史增信”,在回望来路中筑牢信仰根基。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 然而,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更不会从天而降,它是建立在学习、思考、实践之上的精神追求。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生长在和平年代,既没有经历过战争炮火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过物质和文化双重匮乏的磨砺。这就需要我们从党史这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中学思践悟,重温共产党人“从哪里来”的红色密码,立起“到哪里去”的精神坐标,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从党的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从“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的中卫实践中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增强“答卷”意识, 保持“赶考”的清醒,激发办好中卫事情的信心和动力,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坚持“学史崇德”,涵养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共产党人的“德”,核心是党性,是政治本色。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了解和敬重党的奋斗历程,不忘走过的路;我们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厚植为民情怀;我们要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做到心中有党明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赤诚忠心;我们要永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本色,做到心中有民守公德,把“人民至上”写在纸上、放在心上、更落实到行动上。
   坚持“学史力行”,在常践常得、常思常进中勇担当善作为。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学习党史,就要紧扣发展大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攻坚克难,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联系实际、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按照市委确定的“六大产业” 定位、路径、目标,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持续打好“三个大会战”,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地段的植绿增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黄河河道滩地“乱占、乱建”清理整治和疏浚;

抓好“6+9”重点工作分工任务落实。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实效,转化为解决发展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转化为锐意进取、担当实干的精气神,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我们全市党员干部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引领,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意志信念,增强战略定力,自觉“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以党史洗涤心灵之尘,以党史激发奋进之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卫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焦作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践与探索
焦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焦作市河长办副主任 尚安峰
(2021年5月17日)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这是情系民心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动员令。焦作市委、市政府闻令而动,开启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生动实践和大胆探索。四年来, 河长制促进了“河长治”,河湖管护进入了新阶段,一条条黑臭河清澈起来, 一条条断头河欢快奔流,一个个臭水塘变成美公园。
   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全面启动。焦作市委、市政府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任务,召开会议,出台文件,保障资金。2017 年,全面建立四级河长体系,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全市设河长1826人, 成立河长制办公室112个,竖立河长公示牌479块,顺利完成省定目标任务。2018 年、2019年,实现了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焦作两次代表河南省接受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河长制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河长挂帅,切实推动河湖问题解决。市第一总河长、市委书记王小平20余次对河长制工作作出批示,30余次巡查河道治理情况;市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2019年11月、2020年6月均一个月内两次巡查黄河,示范引领县、乡、 村三级河长2019年巡河7.1万人次,2020年巡河7.6万人次。对发现的河湖问题, 编制“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压实河长工作责任,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2019年我市民间河长陈保旺被评为河南“十佳民间河长”,2020年村级河长郑明雷被评选为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大沙河各级河长齐发力,“臭水沟”蝶变“幸福河”的做法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被水利部予以推广。
   完善机制,协同联动成效显著。焦作全面建立“河长+检察长”制,市、县两级64名检察长上岗履职,实现河湖检察长全覆盖。建立起“河长+警长”制, 市公安局11名局领导担任市级河湖警长,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建立完善对口协助制度,出台了《焦作市对口协助单位工作指南》,各对口协助单位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河道暗访检查,协同抓好河湖治理成为各部门共识。
夯实基础,河道管护工作有了依据。3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26条流域面积在50~1000平方公里的小型河流管理范围划定,为依法规范管理河湖提供了依据。加强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在黄(沁)河构建“互联网+”智能监管体系,河湖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全面推广,实现了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
   治理见效,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以河湖“清四乱”为重点,整洁河湖面貌初现。全市累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003个,清理河道违章建筑55.9万平方米、河道垃圾88.6万立方米、养殖场711处、河面漂浮物47.3万平方米、阻水林木14.3万棵、河道淤泥17.2万立方米、废弃船舶67艘、网箱7个。同时,沁阳、孟州、武陟对采砂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焦作黄河采砂监管走在全省前列。
   以消除黑臭水体为重点,生态宜居态势形成。投入资金22亿元,全面消除了市城区14条黑臭水体。在2019年11月份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对我省5个地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行的联合督导工作中,焦作是唯一一个被认定完成主体工程、全部消除黑臭现象的城市。广大乡村以改厕改水为抓手,清理河湖黑泥,治理生活污水,农村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全市4个省控断面连续实现100%达标。以大沙河生态治理为代表的一大批滨河公园、湿地公园、环城水系的建成,使昔日的“臭水沟”蝶变为“美花园”,成了“城市会客厅”、人民群众休闲健身的“打卡地”,随着一个个鱼翔浅底的河湖美景在怀川大地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得到了水利部部长鄂竟平、省委书记王国生的赞扬和肯定。
   高质量落实河长制的过程,是***生态文明思想在焦作生动实践的过程,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望;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升河湖功能的永续利用能力;始终坚持各级河长冲在前干在先,不断增强和带动全社会参与河湖治理的自觉性。河长制实现了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的转变,河长制促进了“河长治”,在“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中彰显了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高质量落实河长制的探索也永远在路上,广大怀川儿女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新工作理念,拉高工作标杆,推进河长制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四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总书记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话精神的必然之举。黄河流域问题表现在水,根源在岸,“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基本要求,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是一条正确的途径,所以“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必须得以贯彻执行才能奏效。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当遵循以下几条工作原则。
   (一)河长挂帅,履职尽责是关键。党政领导任河长,就是要协调各方, 实施综合治理。河长制的核心是河长负责制。有问题报河长,有问题找河长, 河长出征协调是关键。各级河长不仅仅是挂名,更要履行责任。需要河长立下雄心志,明确作战图,守好责任田,真正挂帅又出征,突破行政分工界限,协调社会各方,调动上下各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守护好河湖的安全和生态。
   (二)对口协助,多方联动是抓手。河长作为党政领导,管理的事务很多, 难以把全部的精力用于河湖管护治理,所以河长对口协助单位的作用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某个侧面讲,河长对口协助单位的工作水平决定了河长工作的水平,所以对口协助单位要经常到河长负责河流巡河查看,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并及时报告河长。河长通过进一步调研和协调各方形成处置决定后,对口协助单位要大胆作为,按照河长的批示和要求抓好落实,并发扬“钉钉子”精神,直至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注意做好多部门多层级的协调工作,使河长的意图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育培训,提升能力是基础。基层河长办、基层河长和巡河员是河长制工作的末梢神经。只有末梢神经灵敏、末端工作有成效,河长制工作才能显威力。加强对基层河长和巡河员的培训,不断增强履职意识、提升履职能力是刻不容缓、不可马虎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焦作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教育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引导各县(市) 区河长办加强对基层河长的培训工作。
   (四)综合治理,全民参与是根本。我们的一切工作是为了人民,是为了 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以就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的工作方针,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让广大人民参与河长制工作,通过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行动,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才能使我们的治理效果符合人民的愿望, 促使我们的治理成果长久地得到巩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

众、组织群众,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汇聚强大的群众力量,促进***生态文明思想在焦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完善制度,依法推进是保障。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虽然历时四年了, 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黄河“四乱”的标准还没有明晰,工作运行的机制还不成熟,各级河长疲于应付,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现象十分明显,需要加快推进整体规划的出台,需要对终极目标和阶段性工作有个清晰的说法,需要对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厘清,需要对考核奖惩机制和办法有一个权威性的规定。只有有法可依、依法推进才能使河长制工作行稳致远、有力有为。
   (六)措施严细,资金保证是条件。我们工作的目标是打造幸福河湖,幸 福河湖的内涵是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和防洪保安全,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系统观念,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和水域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需要有资金的投入,需要精准施策,需要严细措施。如果只有想法没有做法,只有要求没有措施,只有措施没有落实条件是行不通的。高质量落实河长制必须有严细措施的保障,必须有落实措施的资金保障。
   四年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体制、机制已初步建立,工作方式方法已初步形成,但距高质量落实河长制,让以河长责任制为核心的河长制工作有力有为地开展,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更加注重压实责任,狠抓措施落实; 更加注重汲取民智,汇聚磅礴伟力,真正把河长制这个建设美丽中国的平台打造好、应用好。

从党史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宿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先彦
(2021年6月3日)

   ***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学习百年党史,回顾辉煌历程,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把握发展规律,凝聚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感悟强大的真理伟力,始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召开长江工作座谈会,实地考察黄河,考察南水北调工程,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略,提出了“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为水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坚定的政治伟力、鲜明的时代伟力、强大的实践伟力、科学的理论伟力、巨大的人民伟力、深远的世界伟力,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奋力奏响新时代治水强音,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水利传奇。
   坚守永恒的宗旨情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宿迁是因水而生的城市,也是历史上水患频发的地区,兴水利、除水害一直以来都是我市重大民生问题,一部宿迁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治水而兴、治水而富的历史,就是共产党人敢想敢干、攻坚克难的历史,彰显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近年来,宿迁水利事业坚持民生为本,勇攀“先进更前进”高峰,聚力“跨越更超越”发展,高质量完成农村供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任务, 农村供水入户率100%;积极开展来龙、红旗、曹庙等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构建灌排通畅的农村水利体系;顺利建成黄河故道后续工程、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擦亮“水美城市、水韵名城”名片。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书写好“水”这篇文章,传承匠心,守护初心,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

更有保障。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勇于担当作为。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宿迁取得的发展成就,也是一代代宿迁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涌现了如彭雪枫、朱瑞等一大批视死如归、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 王大锹、董大车等一大批在水利建设中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在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下,宿迁水利人敢担当、善作为,成功战胜淮河超历史洪水、沂沭泗上游1960年以来最大洪峰;持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获国务院“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市”表彰;在全市作风建设大会上专门作交流发言,获“月度范例”“作风之星”双项先进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将先辈们艰苦奋斗、不畏艰辛的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全市水安全,全力服务好“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书写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水利答卷。

呼和浩特市水务局2019年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 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副局长 云魁伟
(2021年6月8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要求,我代表市水务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局2019年度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整改情况,请予审议。
一、审计整改工作情况
   2020年4月20日至6月22日,呼市审计局对我局2019年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审计。按照《呼和浩特市审计局关于呼和浩特市水务局2019年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决定》(呼审农决〔2020〕1号) 和《呼和浩特市审计局审计报告》(呼审农报〔2020〕2号)关于审计整改的意见及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积极落实整改主体责任, 通过建立整改台账,分解落实整改责任等方式,做到逐一落实、核实、整改, 同时,联合市纪委派驻水务局纪检组开展了审计整改“回头看”检查,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对局属单位、科室的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各被审计单位、科室整改意识进一步增强,整改质量明显提高,整改取得新成效。
   2020年,我局以审计整改为契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格落实预算管理的各项规定,充分做好预算执行的各项前期准备,加快实施进度,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保障资金安全结合起来,预算执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市财政局在全市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支出进度通报中,89个市本级部门(单位)中,我局支出进度排名第八名。
二、审计报告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报告指出:2019年市呼市水务局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方面,能够执行预算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但还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报告指出的问题共涉及四大类,26 个整改事项,截至2020年12月底,已完成整改25个,有1个事项为多年遗留的往来款项的核实认定、催收等情况,需要一定的整改时间,目前仍处于整改阶段。各相关单位通过上缴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规范资金账务管理等方式开展了

整改,涉及金额1.49万元,其中通过上缴财政、调整账务等整改问题金额1.49 万元。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5项。
(一)关于预算编制、审批、调整方面问题的整改
   我局预算编制、审批、调整方面问题涉及2个事项,一是前期准备不到位, 当年预算未执行,涉及资金10万元问题。二是项目立项不精准,导致隐性债务 风险,涉及资金120.56万元的问题。
   市水务局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在编制2020年预算时,细化支出预算申报与绩效管理,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和精准度,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加强预算执行分析,避免了上述问题发生,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
(二)预算执行方面问题的整改
   1.预算支出未完成、执行率较低的问题。呼市水务局及局属单位预算执行率较低的项目,共涉及8项。2项为支出未完成的工程类项目,6项为执行率相对偏低的经费项目。其中工程类扎达盖河综合治理工程未能完成支付的主要原因为:该工程属紧急应急工程,完工之后的工程量核定尚未结束,年度内不具备支付条件,未完成支付。另一项为大黑河东绕城大桥至科尔沁大桥河道生态修复及整治工程。主要原因为:该工程批复投资3.86亿元。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关于化解债务,压缩、瘦身建设项目的总体要求,该工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工程方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工作的推进,年底不具备支付条件, 未完成支付。整改期间,市水务局通过实地摸底和当面沟通,梳理存在的问题, 厘出涉及的条线部门,组织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现场分析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制定相关措施。在下一年度编制预算时,将根据实际资金需求准确预估项目经费,合理安排预算。具体措施:一是完善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加大预算编制精准度。二是加强项目执行管理,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和预算执行分析,提升预算执行质量。三是严格支出通报机制,强化预算约束。
   2.违规扩大支出范围1.49万元的问题。共涉及2项,我局局属单位列支市 内打车交通费0.29万元和支付非在职人员商业保险,金额1.2万元。上述两项, 局属单位已整改,其中上缴国库1.49万元,并进行了调账处理,已归还了原资金渠道。
   3.未使用公务卡报销差旅费、办公费,涉及金额4.09万元的问题。尽管当 时有一些客观原因,我局已责令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

管理办法,严格财务审核,修订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避免上述问题再次发生。
   4.无依据分配上级专项资金,涉及金额649万元的问题。我局已按照审计整改要求完成了整改,在资金分配中,更加细化、更加科学,充分结合因素法或项目法进行分配,按照各地经济条件、上期相关工作业务量、工作实施情况、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情况、上期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完成分配。
   5.预算单位往来款清理不及时的问题。预算单位往来款清理不及时,共涉 及4项。通过本次审计,我局进一步强化往来款项管理,对往来款项进行全面清查,逐项落实,逐笔核实,弄清情况,查明原因,应收款及时催收,做到该收回的收回,该列支的列支,将往来款项管理工作常态化。当前,该项工作还在持续催收、清理、推进。
(三)资产购置、管理、处置方面问题的整改
   1.无计划、无预算购置资产21.15万元的问题。2019年2月份。因机构改革 转隶和引进人才,我局新增人员13人。因年初预算没有预见到这一因素,没列预算支出计划。我局已通过申请变更经济科目进行了规范采购,已完成整改。同时加强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从根源上防范无计划、无预算的现象发生。
2.存在2项未记资产账问题事项,审计期间已全部整改完成。
   3.车辆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水资源管理局2019年报表反映,执法车辆6 台,实际使用13台(增加车辆为顶账车),无车辆资产信息、账实不符的问题。整改期间,对于此类遗留问题,市水资局多次与市车编办、市财政局资产科对接,对符合报废条件的车辆已作报废处理,未入账的车辆已办理入账手续。
(四)会计核算、管理方面问题的整改
   我局属单位市水质监测中心2019年末单位伙食采购费存账户的问题和支出票据未按规定审核把关的问题。责任单位已整改,整改问题金额4.7万元。同时, 我局完善相关规章制度5项,并且整理完成了《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文件汇编》, 进行了相关人员的专项培训,严格内控审核,加强后续管理。
三、尚在整改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有1项问题尚未整改到位,需要持续推进。具体是往来款项的清理问题。持续清理的往来款项大部分形成于20年以前,清理情况复杂,存在部分当事人无法取得联系、往来单位账务记账存在差异等多种问题,清理困难。我局高度

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核实。能清理的已完成清理, 情况复杂的,制定了整改措施,且持续推进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建设
   根据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及整改要求,健全完善经费管理和财务监管制度, 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二)进一步加大整改推进力度
   对于未整改到位的问题,要求责任人切实履行好审计整改工作职责,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回避,不拖延,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整改进度和成效,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三)进一步深化整改工作成效
   对于审计指出的问题,我局要求相关单位要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深入查找管理漏洞,对症下药,强化整改结果运用,举一反三,有效防范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秘书长、各位委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巩固整改成果,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同时我们将更加诚恳地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履职尽责担当,为全市水务事业改革发展做出新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主动担当作为 抓实抓细专题教育
昌都市水利局党组书记 张应华
(2021年6月8日)

   本报讯开展“政治标准要更高,党性要求要更严,组织纪律性要更强”专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行动,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抓实抓细专题教育,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强化理论学习,增强政治自觉。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始终,不断深化对“三更”专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结合党史教育,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深悟透中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强化使命担当,增强服务意识。深刻认识“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攻坚克难推动工作落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强化规划引领,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水问题,实实在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线,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 建设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体系和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昌都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强化作风建设,增强纪律意识。以专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警示教育, 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持续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在抓巡视整改上下功夫,在抓基层基础上下功夫,在抓责任落实上下功夫,深入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 坚持严的主基调,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

持机关带系统,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头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在作风形象上发挥标杆模范作用,营造水利机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合力。

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罗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吕向
(2021年6月9日)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农家大院等, 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发展新趋势。但受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目前还存在农村养老服务保障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性回应不充分、农村养老服务基础条件不够完善等一些短板。笔者认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创新供需模式,解决“人等床”突出问题。由于农村养老服务用房整体投入的历史欠账较多,新建服务场所面临征地困难和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人等床”问题较为突出。对此,需要采取多种举措,有效增加服务供给。一是制定农村养老服务中长期规划,建立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数量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科学、实施有序、效益明显。二是保障土地供应,在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上,注重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养老院应毗邻医疗机构,可将大型养老院配套建设医疗设施作为土地规划条件,纳入供地方案。市、县两级政府出台政策,清理、腾退一批闲置的厂房、学校、医院、宾馆、办公用房等场所和设施,优先用于养老服务,确保乡镇养老服务设施满足现实需要。三是加大农村养老机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和兜底保障功能,加大农村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力度和经济困难老年人托养力度,提高养老机构入住率。适时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公建民营”运行机制,大力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激活民办养老机构存量资源,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激发市场活力。采取托管、租赁等方式,利用好已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 使其充分发挥应有功能。
   (二)创新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养老配套服务设施。广西不少地方由于财 力有限,县级财政投向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管护的资金较少。部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成后,面临“收少支多、入不敷出”困境,仅靠政府补贴难以解决运营后的资金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建议财政、民政和卫生健康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养老服务设施正常运行,发挥作用。一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投入

机制。优化公共财政投入,支持社会资源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等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满足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二是为社会资本兴办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支持。鼓励银行向产权明晰的养老院发放资 产(设施)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允许营利性养老院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资产抵押融资。三是降低养老服务业准入门槛。在 民政部门登记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以依法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非本地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与当地投资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对于养老机构以外的其他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鼓励其依法办理法人登记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创新医养结合,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长期以来,农村医疗和养老服务发展严重不足,医养服务结合不紧密,成为影响农村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养老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遴选一批医养结合特色机构和社区。编制区域卫生规划要为养老院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预留空间。通过出台相关政策, 引导鼓励入住50人以上的公办养老院和设置床位150张以上的民办养老院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明确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
   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在养老场所设立医务室等诊疗延伸点。二是提供精准服务,打造农村医养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医养服务中心的设施改造、照护人才培育、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统筹性养老社会保障、专业化养老服务等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实现农村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一体化”管理,实行医养结合、有病即医、无病则养的原则,集居家养老、医疗救助、亲情关爱、互助养老等功能于一体。对在农村医养服务中心养老的人员实行“一对一管理,信息化服务”。三是丰富服务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医养康养相结合。 为更好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的综合需求,强化服务保障, 一方面要加快乡镇敬老院照护型单元建设,提高护理床位设置比例,努力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证服务质量。

抢抓机遇 凝聚共识 奋发作为 全力推动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市水利局党组书记 王勇军
(2021年6月13日)

   市水利局深入学习贯彻河北省推进省会建设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激发内生动力,立足工作职能,坚持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切实做好全市水安全保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水利力量。
   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确保防洪保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严格落实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预案方案,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切实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盯紧盯牢防御重点部位, 切实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准备,统筹抗旱减灾确保用水安全,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有效防范重大水旱灾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推进生态布局优化,实现拥河促发展。做好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防洪规划, 优化滹沱河防洪布局,推动主城区应急水源地优化调整工作,不断拓展省会发展空间。统筹全市7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清理整治和全面补水工作, 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网体系。着手实施黄壁庄水库5000万立方米清水入城计划,让更多的清水流入民心河、环城水系, 改善市域水环境。全力推进滹沱河生态修复三期工程建设,确保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加强滹沱河生态区日常管理,做好道路工程、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对具备蓄水条件的河段陆续蓄水,扮靓美丽河岸。
   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保障优质水资源。紧紧围绕全省水资源保护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科学配置、管控严格、有效保障的水源供给和使用格局,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压采和回补并举、建设和管理同步, 推动农业节水由工程措施向结构调整拓展、水源置换由城镇向农村延伸,管控方式由工程管理向体制机制创新转变,通过“节引调补蓄管”综合施措,实现压减地下水超采量0.72亿立方米的目标。扎实开展工业和城镇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持续推进江水置换,确保完成5.16亿立方米年度江水消纳任务。实施河道生态补水,力争全年完成补水5亿立方米,强化地下水严格管控,有序关停取水井,年内关停1072眼。加快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维护宜居水环境。坚决抓好一个关键,完善河长制组织体系,强化河长考核,深入推进河长“有名”“有实”“有能”。严格落实两项长效机制,坚持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机制,实施台账跟踪督办,不断巩固清理整治成果;疏堵结合坚持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开展河道采砂整治专项行动,不断提高水利监督综合能力, 推动河湖面貌持续好转。

“三个体现”促党史学习教育与水利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衡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 岳健
(2021年6月16日)

   ***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阐述:“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这就要求全市水利系统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水利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彰显水利人的政治担当,为实施省委“三高四新”战略、推进市委“一体两翼”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把党史学习教育体现在永葆对党绝对忠诚上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共产党人要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养分,不断锤炼自身党性,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距离再远不忘忠诚,氧气再少不缺精神,环境再苦不破规矩”。对党绝对忠诚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要求,既看政治态度更看实际行动,必须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每个党员干部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夯实道德基础,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自觉做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守者,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和维护者,才能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推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把党史学习教育体现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上
   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上,就是要学习百年党史中的革命先烈事迹,学习共产党人践行宗旨、崇尚实干的公仆情怀。我们要主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奋斗姿态,发扬斗争、实干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进入新时代,水利工作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水利工作重心已经转向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 特别是在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等方面,尤其是在打击涉河违法行为、水源地保护、防洪安全等重点难点工作上,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繁重任务、矛盾和困难,就更需要全市水利系统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进取意识、

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倡导和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为衡阳水利改革发展奋勇争先。
三、把党史学习教育体现在办好水利民生实事上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筹办好水利民生实事,重点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库区移民、水利工程建设、防汛减灾等重点民生问题,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共同“守护好一江碧水”,为群众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构建坚实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南阳市水利局 陈松
(2021年6月18日)

   “十三五”以来,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践行“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力实施四水同治,重抓重推“九大专项”,“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水利发展目标如期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擘画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为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5月14日,***总书记在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阳市水利局深入贯彻***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着力构建“以实施四水同治为主题,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制度和河长制为主要抓手,以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体系、水生态系统修复体系、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水灾害科学防治体系、水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水法规制度保障体系为主要任务”的水利发展新格局,实现水资源利用更加集约节约、水生态环境更加健康宜居、防洪保安更加稳固可靠、涉水事务监管更加智能高效、水文化保护传承更加有力有效、水法规制度更加健全完备的目标,为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高质量建设大城市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加快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水网体系,立足我市河道、水库等现状,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尽快形成以自然水系为基础、水系连通为脉络、综合性水利枢纽为节点的现代水网架构,构建旱引涝排、上灌下补、内连外通、丰蓄枯补、调洪防灾的现代水网体系。强力实施四水同治,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方城县汉山水库、西峡县湾潭水库等建设项目,实施鸭河口水库清淤扩容及卧龙区水系连通与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县等水系连通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科学配置和保障供给能力;实施鸭河口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不断提高农业供水能力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以实施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为重点,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和当地河湖、水库水,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施

唐白河治理、丹江河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努力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全面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取用水管理,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促进城市发展、土地开发、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落实节水评价制度,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强化节水刚性约束;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不断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持续扩大南水北调受水范围,提高受水能力,做好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自备井封停和水源置换工作,实施唐河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工程,遏制地下水尤其是深层地下水超采。加强节水管理,建立“十四五”水资源控制红线目标体系,推进区域、行业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十四五”期间南阳市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降幅不低于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以上;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全面推进节水型企业、机关、社区等节水载体建设;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水资源税和水费收缴,坚决避免敞口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快主要河流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监控断面确定工作,探索建立主要江河湖库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调度机制和考核机制,做好主要河流基本生态水量保障;加强水量调度统一管理,科学合理制订水量调度计划,切实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
   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化完善“四制四化”工作模式,压实河长巡河、管河、治河责任,健全党政负责、河长办牵头、部门协同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推进“全域党建+河长制”工作机制落地见效;持续推进河湖“四乱”、非法采砂、水污染等问题整治常态化、规范化;深化河砂管理改革,全面推进河砂开采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加强河湖信息化监管,努力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管理水平。强化农村坑塘治理,巩固提升“千村万塘”综合整治成果,落实“塘长制”, 确保坑塘效益长久发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落实水土保持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保障“一渠清水安全北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0668.html